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人文資源實踐報告有哪些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人文資源實踐報告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3 17:48:29

❶ 永州人文歷史發展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急用

永州市經濟調查報告
2010年是永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年,突出表現為:經濟總量和內涵並駕齊驅,發展速度和效益雙雙走高。當年永州市GDP跨上500億元台階,達到506.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增幅為1992年以來的最高。全市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5.5%、19.3%和15%,增幅同比分別提高9.5個、6個和7.1個百分點。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同比增長49.8%,其中利潤增長60.8%;增幅同比分別提高31.7和31.5個百分點。2010年全市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5.8%,同比提高了0.2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永州與全省及省內先進地區的差距仍然較大,加快發展的任務重、壓力大。

一、永州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的位置

(一)GDP總量居全省第8位,人均GDP居全省第10位。GDP總量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最主要指標。2006年永州GDP總量首次突破300億元,達到307.35億元,排全省9位;2007-2008年,全市GDP總量連上400億和500億元的台階;2010年全市GDP達到506.39億元,排全省第8位,總量超過了邵陽市。經濟學上一般將人均GDP作為比較經濟體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核心指標。2010年,永州人均GDP為9887元,排全省第10位,與上年持平;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8.6%,低了4530元。與此同時,2010年全市GDP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個百分點;近5年來永州GDP年均增幅為11.9%,落後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說明不管是從人均水平還是從發展速度來看,永州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

(二)農業比重居全省第2位,而第二產業比重居全省倒數第2位。三次產業結構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發達國家在走完工業化道路後,服務業也得到了充分發展,當前其產業結構普遍呈現「三二一」的結構模式。而我國以及我省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以工業為核心的第二產業深入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第二產業比重大且發展快,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日益凸顯,三次產業呈現「二三一」的結構類型;因此保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盡量降低資源過度消耗和減少環境污染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永州工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三次產業為「三一二」結構模式,農業比重超過了工業,而第三產業獨大也只是由於工業發展嚴重不足的結果,這種產業結構相對於發達國家以及全國、全省來講,是不利於經濟加快發展的結構模式,因為「發展快的(工業)比重小,而發展相對慢的(農業)比重大」。2010年,永州第一產業(農業)的比重高大2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12.1個百分點,而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比重僅為28.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4.5個百分點。

(三)全部工業增加值居全省第11位,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居全省第12位。分析和觀察永州經濟發展的現狀,關鍵是要看工業發展狀況。2010年,永州工業及規模工業增加值絕對數分別佔全省平均水平的3.5%和3.1%,比永州GDP佔全省5.5%的比重分別低了2個和2.4個百分點;且增幅分別落後全省平均水平2.5個和1.3個百分點。可見永州工業與全省及省內兄弟市州的差距相當明顯,不僅表現在總量上,還突出表現在發展速度上。這一方面說明永州工業落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也說明永州工業發展的潛力很大。

(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居全省第6位,但500萬元以上城鎮投資總量居全省第10位。2010年,永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佔全省的5.9%,增速達到了41.6%,居全省第3位,是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排位最靠前的。但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完成投資僅佔全部投資的56.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30.6個百分點,比重在14個市州中居最後1位。這也說明了永州市投資盡管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與此相伴的是大項目不多、投資活力不夠、投資後勁不足、投資結構不優等方面的問題。

(五)第三產業增加值居全省第7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省第10位。受交通條件大幅改善和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的帶動,永州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0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增幅達到17.7%,為歷年最高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居全省第5位,較上年同期前移5位;汽車、金銀珠寶、化妝品、電子器材等的熱銷成為推動此輪消費升溫的主導力量。但我們也還看到,永州人均消費水平還較低,農村消費嚴重不足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一些新興的消費業態仍處於萌芽階段,消費環境不優、即期消費能力不強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六)地方財政收入居全省第10位,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居第13位。2010年,永州地方財政收入佔全省的比重僅為4%,人均地方財政收入不到全省的一半。這一方面說明永州市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主要是增加可稅GDP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稅源建設,優化稅源結構;既要「放水養魚」,培植重點稅源;也要加強征管,從宏觀上把握稅收的運行趨勢,提高稅收征管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

(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0位,農民人均收入居全省第9位。2010年,永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9元,同比增長19.3%,增幅盡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但絕對額比全省平均低1885元,差距同比擴大了105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397元,同比增長15%,收入絕對額比全省平均低507元,差距同比擴大了71元。永州城鄉人均居民收入由2009年的2.95:1擴大2010年的3.06:1。

(八)實際利用外資居全省第6位,出口創匯居第10位。2010年,永州實際利用外資2.16億美元,同比增長43.3%,增幅居全省第4,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吸引省外內資57.15億元,居全省第8位,增幅同樣居全省第4位。2010年永州外貿出口創匯1.17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倍,增幅居全省第1位,但絕對數居全省第10位,僅佔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1.8%。自2009年起,永州市外貿連續實現盈餘,2010年全年實現外貿凈出口6542萬美元,同比提高了2377萬美元。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優劣勢分析

(一)存在的優勢

1、區位優勢:永州位於湖南的最南端,毗鄰兩廣(廣東、廣西),靠近港澳,是湖南距離廣州和南寧(桂林)最近的地級市。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永州靠近東南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二廣高速建成後,永州到廣州只有300多公里、3小時左右的車程,完全可以達至「朝發夕歸」。衡昆高速廣西段也正加緊建設,完全貫通後,永州至桂林只需1.5小時,到南寧也在3小時車程內。
2、資源優勢:(1)土地資源,全市國土面積達2.2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10.6%,居全省第二位;永州尚屬經濟欠發達地區,開發程度低,環境污染少;境內少高山、多丘陵,且多為低山緩坡地形,只要推高填低,就可形成比較平整的低成本工業發展用地。(2)礦藏資源,永州地處我國著名的「南嶺多金屬成礦帶」,已探明的礦藏有55種,佔全省礦種一半以上;已知礦床點632處,達到工業礦床的有80處,其中大型礦床5處,中型15處,小型60處。錳、錫、稀土等礦藏儲量大,品位高;其中錳保有儲量約為6800萬噸,佔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3)電力資源,永州水能蘊藏量達218萬千瓦,位居全省前列。

3、成本優勢:永州農村人口達382萬人,城鄉勞動力達320萬人,除去外出務工人員100萬人左右,尚有剩餘勞動力60萬人以上。且勞動力成本較低,人平工資只有廣東的55%、廣西的78%,比湖南省內平均水平低15%左右。用地、用水、用電等價格相對低廉;工業用地平均地價約為16萬元/畝,只相當於「珠三角」同等地價的五分之一。且隨著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永州低成本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4、生態優勢:永州生態環境良好,發展綠色農業和旅遊業很有潛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則具有較強的環境承載能力。

(1)、旅遊業:永州已開發和待開發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地貌復雜多樣,奇峰秀嶺逶迤蜿蜒,河川溪澗縱橫交錯。一是人文景觀豐厚。永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舜德之源、稻作之源、制陶之源和瑤族發祥之源;一批古代名人在永州留下珍貴而鮮活的思想和印跡,人們感懷「永州是一本書」。二是自然景觀獨特。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永州是湘江源頭,瀟水、湘江貫穿全境,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場4大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境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遊人感嘆「永州是一幅畫」。三是民俗風情古樸。永州是瑤族居住區之一,瑤族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永州綠色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與珠三角都市旅遊以及桂林山水旅遊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永州完全有能力與珠三角及桂林地區聯手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共創「三贏」局面。

(2)、生態農業:永州是農業大市,按常住人口計算,2010年全市人均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產量分別達614公斤、771公斤、168公斤、134公斤,分別是廣東人均水平(136公斤、281公斤、101公斤、45公斤)的4.5倍、2.7倍、1.7倍和3倍;上述主要農產品的人均產量也遠超桂林地區。全市盛產優質稻穀、蔬菜、烤煙、香柚、臍橙、蜜桔、油茶、木材、葯材、瘦肉型牲豬、淡水魚等農副產品,永州完全可能成為「珠三角」和「北部灣」地區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與供應基地。

(二)主要劣勢

1、產業結構層次低。當前,永州是全省僅有的2個農業比重超過工業的地區。從產業演進規律來看,2010年永州市「三一二」的結構模式雖比原始的「一二三」結構模式遞進一步,但相對於全國、全省「二三一」模式低了兩個階段,相對於發達國家和地區「三二一」的模式差距更大。永州當前的三次產業結構模式既不利於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因為農業比重大、速度較低且受外界條件限制多;還對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構成較大挑戰。因為二產業比重小,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亟需大力扶植和發展,全國性的政策瓶頸制約和周邊先進地區的產業擠壓越來越大,對資源的需求和環境的考驗也相對較大。工業化與城市化是相輔相成的,永州當前的工業化水平決定了城市化水平的低下,而城市化水平落後又會制約服務業的發展。

2、工業發展水平低。長期以來,全市對工業投入偏少,工業基礎薄弱。雖然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發展經濟的主導戰略,近5年來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2%,工業「短腿」逐步拉長,但仍是經濟發展中的一根軟肋。2010年,工業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僅為22.7%,遠遠低於世界35%和我國43.5%的平均水平,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1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居倒數第2位,工業化才剛剛起步。可以說,永州發展差距主要在工業。一是工業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的大型骨幹企業偏少,工業內部結構不優,大量產品技術檔次、含金量偏低,知名品牌少,市場整體競爭力弱;二是工業園區集聚能力不強,企業分布較為零散,行業間的生產聯系和協作配套差,生產成本高,產品鏈和市場鏈薄弱;三是工業發展起點低、基礎差,人才缺乏,企業物流成本偏高,產業整體規劃、工業園區建設和企業融資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工業粗放式增長較為普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偏低,高能耗企業比重偏大,單位生產能耗偏高。

3、縣域經濟實力弱。2010年,永州縣域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81%,行政區劃面積占總面積的86%;但GDP僅佔全市的71%,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53%,財政收入佔全市的50%;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佔全市的71%和62%。2010年永州縣域GDP同比增長13.5%,比全市GDP增幅低了0.5個百分點。目前,永州還沒有一個縣域單位跨進全省十強縣行列。全省88個縣域單位,2006年祁陽縣以佔全省縣域1.8%的人口創造了1.6%的GDP,GDP總量排全省縣域單位的第19位;人均GDP排第46位;地方財政收入佔1.1%,排第32位;農民人均純收入排第35位。2010年永州市縣域在全省排位靠後的縣區分別是:雙牌縣GDP總量居第80位,寧遠縣人均GDP居第77位,江永縣地方財政收入居第85位,新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居第82位。

4、科技隊伍力量弱。全市至今沒有一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2010年永州高新技術增加值僅佔全省的2.1%,利潤佔全省的1.5%。永州市人才隊伍中「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至今沒有根本改變。一方面大量的本地人才流向經濟較發達地區,另一方面本地大量急需的人才又難以引進。究其原因,一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項待遇客觀上明顯落後於沿海及經濟發展先進地區,人往高處走是自然規律;二是我們的人才發展戰略和人才儲備機制也明顯落後於先進地區。人才是發展創新的首要源動力,真正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5、經濟發展環境不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軟硬體環境總體上逐漸趨好;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誠信水平不高、服務質量不優、監督措施不力,少數職能部門和公務人員不講誠信,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上述問題對永州發展的負面影響很大,損害了永州的改革開放形象。永州與郴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還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短短十餘年的發展,2010年郴州市人口比永州少114萬,GDP總量比永州高143億元,人均GDP是永州的1.5倍,財政總收入是永州的2倍。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郴州經濟發展環境比我們優越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按照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錢納里等人提出工業化階段劃分標准,工業化初期人均GDP為1200-2400美元,中期為2400-4800美元,高級階段為4800-9000美元。2010年,永州人均GDP按年末匯率價格計算達1354美元,考慮三次產業結構,就業人數,產業競爭力等總體狀況,當前永州無疑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比全國發展落後了5-10年。因此,進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合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趕超崛起步伐,顯得尤為迫切。

(一)繼續大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開創「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效益、人民安居樂業」的好局面。切實把政府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塑造環境品牌方面來,把培育市場主體、監管市場運行、維護公平競爭、搞好社會保障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著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著重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做到「四通」:凡政府職責內該辦的事要「速辦快通」;政府部門服務工作運轉不暢時要及時「協調溝通」;在群眾遇到矛盾或困難時要「盡力疏通」;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但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和體現百姓利益的事要「大膽變通」。使永州成為低行政成本、低交易成本、投資效益高、環境寬松、人居安全、財源興旺的區域,真正讓投資者放心、安心、舒心,讓項目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大。

(二)繼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逐步改變對資源的過度依賴狀況,從資源導向型工業轉向市場導向型工業。應抓住全球范圍內製造業戰略性重組的機遇,以推進製造業信息化為突破口,不斷提升製造業的市場競爭力,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產業,大力扶持和發展汽車製造、金屬冶煉、造紙、食品加工、制葯和建材六大支柱行業。
(三)繼續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永州投資近年來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但投資領域的歷史欠賬多,經濟發展基礎差、底子薄,加快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的任務仍相當繁重。因此,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國家產業政策,重點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和節能環保等方面由各級政府研究提出一批項目,並由政府出資做好項目的規劃論證、可行性研究、設計等工作,並力爭辦好項目建設的所有手續。
(四)繼續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行競爭上崗和公開選拔,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不惟學歷,不惟資歷,不惟職稱,不惟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增強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以實績為重點的各類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構築人才高地。
(五)繼續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能有效擴大消費需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服務業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有利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永州經濟加快發展的一個主要支撐力來抓,尤其是要大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立足挖掘物流、旅遊、文化、會展、中介、科技、商貿和居民服務等產業的潛力,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借鑒先進地區經驗,解放思想,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六)繼續大力改善民生。1.急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大力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工作。領域和2.拓寬就業再就業渠道,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中小企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改善就業創業環境,鼓勵和支持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3.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通過加快經濟發展,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迅速增加,提高企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准,依法查處拖欠工資行為。4.關注價格走勢,改善供需結構。價格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的宏觀指標,保持物價穩定是各級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更加高度關注價格的變動,根據市場需求,改善供給結構,必要時採取價格臨時干預措施,以確保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21/09/959086_94730478.shtml

❷ 臨沂的人文自然資源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❸ 怎樣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非誠勿擾!!!)

社會實踐報告的寫作規范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為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保證社會實踐報告的質量,避免與社會實踐總結混淆,特為廣大同胞撰寫社會實踐報告提供tips如下,僅供參考:

一.實踐報告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實踐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註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後)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
c)關鍵詞;
d)中圖分類號。

4.正文
正文是實踐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對實踐活動的詳細表述。這部分內容為作者所要論述的主要事實和觀點,包括介紹實踐活動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以及對實踐活動中得到的結論的詳細敘述。
要能夠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有新觀點、新思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和借鑒作用,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報告內容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通暢、精煉。
字數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內。

5.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獲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6.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實踐報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實踐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

8.附錄
對於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以編入實踐報告的附錄中。

二、撰寫實踐報告的准備與主要步驟

實踐報告的寫作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收集資料、擬訂報告提綱、起草、修改、定稿等。各個步驟具體做法如下:

1.收集資料
資料是撰寫實踐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查找。

2.擬訂報告提綱
擬訂報告提綱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要擬訂該文結構框架和體系。我們在起草報告提綱後,可請指導教師審閱修改。

3.起草
報告提綱確定後,可以動手撰寫實踐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盡量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詳略得當、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報告初稿寫之後,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點或錯誤,因此應反復推敲修改後,才能定稿。

三、實踐報告的寫作細則

1.書寫
實踐報告要用學校規定的稿紙單面書寫(必須用黑或蘭黑墨水)或用計算機列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寫到稿紙邊框線以外。稿紙不得左右加貼補寫正文和圖表的紙條,或隨意接長截短。用計算機排版、列印一律用A4列印紙。版式要求如下:標題(「小二」「華文中宋」或「黑體」「加粗」居中),學院及作者名稱(「四號」「仿宋體」居中,學院名稱與作者名稱之間應空兩格),目錄(「二號」「黑體」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摘要(「四號」「黑體」「加粗」):內容(「四號」「仿宋」),關鍵詞(「四號」「黑體」「加粗」),正文內容(「四號」「宋體」)。實踐報告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正式公布過的規範字。

2.標點符號
實踐報告中的標點符號應准確使用。

3.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採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准、部標准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採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弧內註明全稱。外國人名一般採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後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應按通常標准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實踐報告中的量和單位必須符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台、元/km。

5.數字
實踐報告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敘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6.標題層次
實踐報告的全部標題層次應統一、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採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採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7.注釋
實踐報告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註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註頁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於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8.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弧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與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引用文獻標注應在引用處正文右上角用〔〕和參考文獻編號表明,字體用五號字。

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後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續寫,續寫時表題可省略,但表頭應重復寫,並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文中的插圖必須精心製作,線條要勻稱,圖面要整潔美觀;插圖6幅以內,用計算機繪制;若為照片,應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為宜。插圖一律插入正文的相應位置,並著名圖號、圖題每幅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序和圖題一般用五號字。

11.參考文獻 [Page]
參考文獻一律放在文後,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要按國家標准GB7714-87規定。參考文獻按文中引用的先後,從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碼宜用方括弧括起,不用圓括弧括起,且在文中引用處用右上角標註明,要求各項內容齊全。文獻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超過3位只列前三位,後面加「等」字或「etal」.中國人和外國人名一律採用姓名前後著錄法。外國人的名字部分用縮寫,並省略「.」。

❹ 2010中學生暑假實踐報告(普遍點的題材哈)

題記: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是雪峰山脈北段的一個山區縣,全縣以林業經濟占據大部分,其他資源優勢並不明顯,安化自古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民俗資源有較大優勢,特別是以擂茶為例,安化旅遊也業相對落後,利用民俗資源開發旅遊,有著有力條件,筆者利用假期對全縣的旅遊景點做了一個大致的統計與分析,本次寒假社會實踐的主題是了解家鄉新農村發生的變化,了解農民在新農村的第一年裡的生存狀況以及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尋找家鄉的可開發的旅遊資源優勢,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的著眼點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的面貌,培養新型農民,新農村的「新」新在哪裡,筆者以為「新」農村的市民社會化,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首先必須解決農村農民的「造血功能」,有效的轉移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重點建設農村的基礎建設,如村鎮公路等,綜合筆者本村的實際情況,村裡大多數人迷戀「地下六合彩」,政府履禁不止,甚至村幹部和某些政府領導帶頭買地下六合彩」。新農村建設在零的起點上,村裡面貌年年如此,為此,筆者以為這篇調查報告與社會實踐的主題無著邊際,但有意義。

(www.4oa.com 博士教育網整理)

調查任務:了解家鄉旅遊人文資源

調查目的:對家鄉旅遊文化資源做初步統計與分析

調查人員:

工作期限:07年1月25日至2月25日

一:緒論

1、 地理位置

安化縣位於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是雪峰山脈北段的一個山區縣,東接桃江,寧鄉,南臨漣源、新化,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和常德的鼎城區相連,總面積4950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的第三大縣,全縣轄13個鄉,16個鎮,1140個村,縣政府設東平鎮。

2、 人口

建縣初期全縣46萬,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突破90萬,主要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土家,苗和壯族等等,不足300人,大多因工作調動入境。現主要就安化旅遊資源做專項調查,內容如下。

二:人文景觀

1、茶園景觀,安化種茶歷史悠久,在宋代,在安化採製作貢茶,茶園面積廣,被列為全國的茶葉出口基地,常年產茶在70噸以上,茶葉品種多,質量好,安化茶品類繁多,其黑茶冠絕全國,花捲(磚)、茯磚、黑磚以其為尊;至於天尖、貢尖等菜裝茶,更是獨一無二。安化松針」為全國名茶,80年代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94年獲國際博覽會金獎,「荷香伏磚」94年獲烏蘭巴托金獎,「安化雪松」、「柳葉青」也評為湖南省名茶和優質茶,大小茶園分布在全縣各地,茶文化發達。因中中原因,近年來,茶業相繼衰腿下去。

2、聚落文化

東平鎮,也叫城關鎮,位於資水中游北岸,解放前是後鄉的農產品的集散地和資水中游的河港,現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縣政府所在地,依山傍水,風景迷人。

梅城鎮,位於我縣東南部,咿水上游西岸,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縣暑歷史古城,也是我縣歷史上的文化搖籃,城內古跡極多,風景迷人,是我縣的第二大集鎮。

坪口鎮,位於我縣西南,柘溪水庫尾端,湘黔鐵路線上,水路交通便利,我縣最大的河埠,被稱為安化的「上海港」。

3、 歷史古跡類

(1) 人類歷史文化古跡

原始社會末期,安化人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88年,安化縣的小淹鎮的青桑村發掘的許多大致石器,如砍伐器,刮削器等等,安化的江邊村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

(2) 古代建築

孔聖廟又稱為文廟,位於安化的梅城鎮,創建與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是我縣現存最大的古典建築群,也是益陽市現存最大的古典建築群。梅城孔廟,布局嚴謹,建築精巧,外表宏偉壯觀,廟內幽靜莊重;總面積為3111平方米,外圍高牆,廟分三進。前院有欞星門,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稱月光塘,塘邊有梧桐數株,枝繁葉茂,高大挺拔。中院門分三道,中間為大成門,左為金聲門,右為玉振門。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檐角高翹,龍鳳繞梁,上蓋黃色琉璃瓦,莊重古樸氣派。大殿正中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兩旁供著孔子的弟子賢人,堂上高懸著清康熙皇帝御筆題寫的「萬世師表」金字匾額,供後人頂禮膜拜。大成殿後為後院,是亞聖孟子的殿堂,殿前有天井、拜台、石墩、石凳,還有一棵開黃花的金桂樹,讓孟子聞不到竹香而聞花香。

古代建築另外有福壽山古廟,位於坪口鎮,小淹鎮建於清代的文瀾塔,長塘鎮大峰山景區的岳峰殿,幾經燒毀,後重修。大福鎮建於清代的三星塔和木孔土塔,其中木孔土塔被為南方土塔之尊,聯元塔、雙星塔、文瀾塔,造型美觀,令人嘆為觀止,永錫橋、大福橋、思賢橋、鎮東橋結構奇偉,巧奪天工。孔廟、文昌閣文明發韌於斯;培英堂,新學肇始地此。廣化寺、岳峰殿、真武寺、迥龍寺等洞天福地,香火旺盛。

(3) 歷史文化

安化,古稱梅山,土著居民為莫瑤族,又稱瑤族,梅山瑤族人在曠野荒蠻,交通閉塞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實際,形成了梅山文化,1988年,長江流域古代文化研討會上,梅山文化被確認為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梅山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習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勞動、生活,表達思想的文化方式,或稱為文化載體。宗教信仰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梅山教」,它具有系統的神、符、演、會和教義。他們信奉的男神是梅山張五郎。張五郎,又叫開山五郎,是梅山祖師。相傳他是狩獵能手,開山修路的巧匠,抗擊外侵的英雄。他長著一雙反腳,倒立行走,飛禽走獸都是他的傳令兵。人們將其雕像敬奉於神龕上,逢年過節,進山巡獵,抗擊外敵之前,必先祭祀一番,此習歷千年不變。梅山人信奉的女神則有眾多,流傳較為廣泛的是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獵神梅嫦。這三位梅山女神不曾受封建倫理約束,原始性極強,展示了人的本性。

戲劇文化,戲劇文化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好,人人喜好,與京劇有幾個相同之處,安化戲劇是湘劇的一部分,藉助舞台形式,傍以動作,說唱結合,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愛憎。安化各地有會唱戲的戲班,戲有分為正戲和花鼓戲,正戲多取材於歷史題材。

(4) 古代陵墓

陶澍墓,位於小淹鎮,陶澍,清代著名的理財家、愛國者和學士,安化小淹人,官至兩江總督,陵園地廣,內有石頭刻的人像和獸像,是珍貴的文物,近年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制約安化人文資源發展的因素分析

1、 以上所舉出的各種人文景觀,總體來說,數量少,規模小,分布不均,散列於全縣各鄉鎮。

2、 各種人文景觀資源的破壞嚴重,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破壞和生活性破壞,建設性破壞,開發性破壞以及自然性破壞。

3、 人文景觀的缺陷

某些人文景觀缺少獨立開發的價值,與人文景觀相襯托的經濟環境發展滯後,森林風景文化破壞嚴重,森林資源破壞嚴重,亂砍亂筏現象普遍存在,政府的保護儀式不強,如一個鎮政府主管的一個公社林場,一次性砍伐後變成能夠荒山野嶺,政府對人文景觀的宣傳少,基礎知識搦,不利於人文景觀的開發。

4、 各種人文景觀分布不均勻,散居全縣,成點狀和帶狀分布,資水沿岸稍好,水文化與人文景觀互補。

5、 與全國旅遊業存在的差距

缺少長遠的規劃,科學策劃,基礎設施處於原始狀態,既無開發狀態,層次低,服務差,領導的保護意識不強,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滿足不同旅客層面的三中類型,即基本層面(陳列觀光型),提高層面(表演欣賞型)和發展層面(主題參與型),人文景觀是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上人文景觀的存在的種種缺陷是制約安化人文資源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安化人文景觀資源開發的優勢

1、 安化作為山區大縣,森林風景文化十分豐富,必須充分保護好這類資源為人文景觀資源的開發起到陪襯作用,形成資源互補。

2、 人文景觀的涵蓋面廣,有人類的文化遺址,古陵墓,古寺廟,古代建築等等古代人文景觀及主題公園,社會風俗,飲食習慣等等現代人文旅遊資源。

五:對安化人文景觀資源開發的構想

安化人文景觀資源以歷史古跡類為主,人文景觀的開發基本上取於停滯狀態,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盡限於自然風光,沒有形成系列的旅遊名牌產品,針對人文景觀的開發狀態,提出如下構想:

1、 開發精品旅遊線路,構築旅遊線,整合旅遊資源,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資源予以充分開發,依據國內旅遊市場動向和旅遊者的需求趨向,創造性塑造旅遊名牌,大力開發精品和絕品,走出一條依託優勢資源開發優勢產品,如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安化景區目前開發的旅遊線路僅有1條:二日游:冰漬岩——柘溪庫區——龍泉洞——青龍洞——紅岩洞天——寶塔山桔園。

2、 必須重視交通,不管是開發旅遊還是發展經濟,交通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一些旅遊景點能和周圍的縣市乃至國內的發達地區的旅遊景點連成線,進行資源的整合。如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可與桃江的竹林風景連成一線。

3、 各種人文景觀,只有通過當地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才能表現,既人文景觀與人居環境的互動性,應注意人居環境的保護,兩者之間應保持平衡關系,對人文景觀進行開發,景觀建設是必要的,但應避免景觀建設的環境污染和景觀的破壞,景觀建設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打破折中平衡關系的景觀建設是失敗的。

4、 對安化供開發的,價值大的人文景觀進行系統化包裝,「好資源不一定好產品,」需要對眾多旅遊資源進行全方位的精心策劃和包裝,針對安化的人文景觀,可分為幾個大景區,資水沿岸的旅遊風光帶,東平景區,梅城景區,小淹景區,以人文景觀為中心,建立具有安化特色的度假村。

5、 政府應重視,制定鼓勵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人文景觀的開發。

6、 根據安化的人文景觀分布的特點,可適應一某些人文景觀為中心,依託森林風景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既發展和開發了人文景觀,又增加農民的收入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了鄉村的地方特色。

7、 安化梅山文化為為荊楚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自然獨特的風俗,「安化人文景觀的開發,可進行「捆綁」促銷,建立優秀的旅遊特產品,如「安化擂茶」安化獨特的,及「安化松針」等等,一特色的旅遊產品帶動地方經濟。

❺ 旅遊資源中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包括哪些

人文資源就比如說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城牆,長城也算,還有樂山大佛之類的

❻ 中學生實踐報告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的思考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的思考

社會實踐活動用什麼來保障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的思考

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要求,乃至具體的「必修學分」的規定,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寫得清清楚楚,專家們對此的解讀也詳盡充分。因此,筆者在此只談實踐不談理論——從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見聞感受談起。

一、一次難忘的社會活動

這是許多學生寫社會實踐活動報告時用的題目。其實,作為一名帶隊老師,我對此次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樣也是難忘的。從教20年來,我曾不止一次帶學生去考試、競賽,但帶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還是第一次。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報告中用得最多的詞是「興奮」、「累」、「難忘」,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帶隊老師的感受。

社會實踐活動的地點是設在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鎮的「無錫市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該「基地」是在正被撤並的宜興市善卷中學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的。「基地」配有專門的老師在技術上負責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對於學生在「基地」的三天活動,以下幾點是很值得一說的。

1.走進自然,親近自然

學生在「基地」的三天中有兩天多是在室外度過的,除了學茶藝、陶藝,搭建多米諾骨牌三項活動安排在室內外,其他活動如:採茶、攀岩、登山、參觀「竹海」等都是在室外野外進行的,就是晚上看電影也是「露天」的。這讓連早讀都必須集中在室內進行的學生來說,實在是一次對大自然的難得的體驗。

2.動手實踐,體驗生活

所有的活動都是以學生動手為主,比如,學茶藝和學陶藝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按一道道的「工序」進行實際操作,完成「作品」,並從中感受茶藝、陶藝的文化內涵的。再如,包餃子和野炊,學生完全是「自作自受」,尤其是野炊,連做飯的柴火都得自己到山上揀。採茶則是唯一「有償」的活動,同學們腰酸背痛地辛苦半天下來,按當地通常的勞動價格計算,最多的一位同學的勞動「報酬」也就是幾塊錢。同學們第一次切身體驗到了學藝之不易,生活之艱辛。

3.團隊合作,融入集體

這次活動只有攀岩和採茶的「記錄」是個人的,其他活動都是在團隊合作下完成的。搭建多米諾骨牌是幾十個人幾萬張牌的「大集體」活動。這個活動不僅需要耐力,更要有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盡管每個班都有同學不小心弄倒牌的(最多的同學失敗了7次),但沒有一個同學中途放棄的,而且所有的班級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了成功。在每個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的時候,所有的學生、老師都在吶喊、鼓掌。野炊是8人一組的「小集體」活動,對那些生來只會「吃飯」的學生,這次要成功地把飯吃到嘴,洗鍋抹碗,生火炒菜,就得群策群力,分工協作。在活動中,學生的集體意識被一次次喚醒,團隊精神得到培養和發揚——這對在過分強調競爭的應試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次活動還大大改善了被長期扭曲的師生關系。教齡稍長點的教師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學生對老師的感情是越來越冷漠了。其實師生感情淡漠甚至關系緊張,是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的,責任並不全在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老師和學生暫時避開了現實的利害關系,擺脫了名利的束縛,於是尊師愛生——這一曾經是正常的,現在卻被視為理想的師生關系,得以充分體現:行進途中師生相互拉歌,師生一起攀岩爬山,一起學茶藝、陶藝,一起搭建多米諾骨牌;教師幫學生生火,指導學生做飯,學生請老師品嘗他們煙熏火燎出來的「作品」;在整個活動中,見的最多的還是學生拉著老師合影,學生最開心的便是與整體體力、實力稍遜於自己的老師「過招」切磋籃球球藝……老師覺得學生可愛,學生覺得老師可親,誰能說得清這到底是回歸還是超越?

有位同學在社會實踐報告中寫到:「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發現不少老師身上還是蠻有人性的。」這句話聽上去有些刺耳,但反映的多少又是實情: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學生當「考試機器」時,他身上又能表現出多少人性之光呢?

二、有關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

1.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及《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明確規定,「社會實踐」是必修課程(其學分與物理、化學、歷史等學科等值),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的「社會實踐」。「無錫市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基地」在2003年開辦的時候,要求學生高中三年中在「基地」參加活動不少於5天。盡管學生高中三年僅有一次,但仍有不少學校以種種理由要求減少學生在「基地」活動的天數,到今年普遍只有三天或兩天半了。這樣下去,將來會不會出現有些學校「只點卯不出勤」的現象?有關部門能像抓高考那樣來抓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嗎?

2.學生三天的費用為每生185元(教師費用另付),盡管「基地」服務周到,食宿條件較好,從商業的角度看確也物有所值,但三天185元(5天應在300元左右)無論如何是太高了。如此「高價」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難以在欠發達地區推行的。

3.「基地」沒有把社會調查以及環境教育納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宜興境內多山,近年來有不少山體遭到了嚴重破壞。在「基地」的四面都能看到傷痕累累的山,其中有些山已基本被挖平。而到處挖山取石最能感覺到的直接後果之一,便是當地的空氣質量差,能見度低。再者,宜興以紫沙陶瓷聞名於世,但由於保護不力無序開采,導致紫沙資源日見稀缺。而與此同時「基地」周邊的市場上又到處充斥著劣質的紫沙陶瓷。這次活動學生去了著名的善卷洞風景區、玉池山(江南第一峰)、「竹海」(萬畝竹園)等景色壯觀或植被保護很好的地方。社會實踐活動是可以與春(秋)游合而為一的,但社會調查、環境教育比春(秋)游意義更大。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是重要的,但就現實來說,培養學生保護環境資源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更為迫切。

三、建設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基地值得注意的幾點

無錫市建設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基地的做法,在應試教育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況下,是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的。就現實而言,「社會實踐活動」「由學校自己開發與實施」,在應試教育坐穩了「江山」的時候,也只是在理論上說說而已。所以要使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實在在地「實踐」起來,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至少在目前要為此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建實踐基地應該是較為可行的選擇。建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有兩點是應該注意的。

1.現在各地都有因學校布局調整而閑置的校園,學生實踐「基地」可在此基礎上改建,完全不必重新「打造」。建設「基地」切忌一哄而上,遍地開花,像高中實踐「基地」一個大市建一個就差不多了,超過兩個肯定浪費。學生實踐「基地」應選在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相對集中的地方,同時「基地」所在區域能較充分地體現地方上的地理、地貌、生產等特色,比如江蘇省徐州的礦業、連雲港的港口、鹽城的灘塗等。

2.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應完全是公益性質的,不能帶有任何的商業企圖,不能因費用高而讓一部分學生參加不起社會實踐活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地」的運作成本,比如「基地」指導老師應以聘請兼職教師為主等;其次,可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與勤工儉學活動結合起來,比如筆者家鄉的特色農業是種植棉花,在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時候,就完全可以把參觀「棉海」與採摘棉花結合起來,用學生的勞動所得來支付一部分的實踐費用,其意義是超越經濟之上的。還有,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應盡可能帶齊生活行李,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此次筆者帶學生去實踐活動,學生所有的床上用品都是向「基地」租借的,而這筆費用是完全可以省下的。

其實,建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多少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它只應是一個過渡性的措施。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本是現代教育,或是正常的學校教育的應有之意,現在卻要借推進「新課改」的東風來尋找制度的保障,通過行政力量來強制執行,幸與不幸暫且不論,先做起來再說。

❼ 幫忙寫南京旅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概述

自然資源有哪些?具體特點是什麼可以自行網路。
我就講講南京人文資源,南京市作為「十朝古都」,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歷史悠久。自春秋末期吳國建立冶城起,就有了城市的初肇。正式作為地域政治中心,啟於三國東吳時期。諸葛亮曾在參觀石頭城後,留下「鍾山虎踞 石城龍蟠」的感嘆,虎踞和龍蟠分別對應的就是南京的兩座名山:清涼山和紫金山。孫權大帝埋葬在紫金山麓的桃花山。東晉前期烜赫一時的王謝家族,層居住過的地方就是現在夫子廟邊的「烏衣巷」,唐劉禹錫有詩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松王朝曾在六合瓜州抵抗北魏,留有佛狸祠遺跡,辛棄疾有詞雲「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南唐二帝的靈冢今在江寧區。岳飛曾在牛首山出奇計大敗金軍。到了明清太平天國民國時代,南京因帝都故,歷史人文景觀尤甚。如閱江樓、勝棋樓、明孝陵、寶船廠、靜海寺、毗盧寺、中華門藏兵洞、秦淮八絕、江寧織造府、總統府、考試院、梅園新村等等等等不勝枚舉。與南京結緣的歷史名人不勝枚舉,可自行網路。
碼字辛苦,請採納。

❽ 人文資源包括哪些

人文資源: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所創造的物質的、精神的文明成果總和。如語言文字、文化傳統、歷史遺存、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現實世界中的資產、資本、權力、關系都可稱為人文資源。
人文資源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一樣是經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人們廣泛地利用,幾乎所有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和有關科學的研究工作者、教育宣傳工作者都在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利用這一資源。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於人文資源的研究是異彩紛呈。在看了大量的這方面的論述之後,筆者認為下面這一定義比較全面:人文資源是指那些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形成,以人的知識、精神和行為為內容,本身不直接表現為實物形態,能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對象、能源的要素組合。人文資源是以人的智慧和行為為核心的資源,並且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充。人文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資源形態: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形象資源、關系資源、觀念資源、體制資源等等。人文資源是由歷史上的人們所創造和積累的遺產,是以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種形態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其他任何資源都無法替代的資源。

❾ 講文明,迎奧運 社會實踐報告怎麼寫

經濟發展了,交通發達了,與外界的大門敞開著,我們經常乘公交車進城辦事情,你在車上能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位嗎?你會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嗎?整潔文明的公交車,是代表首都形象的一張流動的名片,坐在公交車上舉止文明的你就是那張名片上最好的說明書。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幾年我們鄉很多人都在北京當起了計程車司機,你可知道,作為一名司機,迎接奧運到來的實際行動都凝結在許多細微的駕駛細節上。其中包括:開車上路,系好安全帶,保持端正的駕駛姿態,注意禮讓行人等等。2008年奧運會上,很多外國人首先看到的就是出租司機的表現,文明駕駛,安全駕駛,這是無形的靚麗的風景線,怎麼使北京更美麗,是每個司機的責任,也是我們做家屬的期望。

而守家在地的我們,責任更加重大。種好田、栽好樹、養好鴨,搞好民俗旅遊,加快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打出我們珍珠泉的品牌,闖出我們珍珠泉的聲譽。講文明、樹新風、學電腦、扭秧歌,加快全鄉精神文明將設,塑造我們珍珠泉農民新形象。新廁所、新大炕、沒了豬圈雞圈的街道不一樣,打造優良環境,讓我們鄉村面貌大變樣。

朋友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但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還要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繁榮文化事業,培育特色品牌,保護和開發人文資源,發展文化產業,規范管理文化市場,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競技體育活動。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等基本國策。協調發展三個文明,共建和諧家園。
今天,我們珍珠泉的農民和許許多多的北京市民一樣,默默無聞地工作在自己的領域,可我們同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奧運做著貢獻,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奧運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三月的珍珠泉春回大地,冰融雪化,三月的延慶,萬物爭榮,生機盎然。三月的北京繁華富強,蒸蒸日上,三月的我們鬥志昂揚,激情盪漾。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講文明、樹新風、迎奧運,共同彈奏起幸福、和諧的樂章!

2008奧運演講稿
在1908年,我國的《天兵青年》雜志曾向所有的中國人提出過三個問題:一,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選手參加奧運會?二,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三,中國何時能舉辦奧運會?對於今日的中國人而言,前兩者我們早已實現,但,究竟何時,我們才能圓了舉辦奧運的夢呢?我相信,2008。
盡管我不擅長繪畫。但,我仍希望用語言為大家描繪出一幅屬於2008的畫面。在我心中,2008是三色的,紅,黃,綠。

紅色,是跳動的火焰,它代表了奧運聖火。這聖火,自公元前在古希臘神殿前燃起後,就從不曾熄滅。人們常說:「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時曾經說:「我們的國家深深的仰慕有貴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他們同時也是全人類的財富。」同樣,奧運聖火雖燃起於歐洲大陸,卻屬於全人類,屬f我們的地球村。特別是自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它更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見證;就是這聖火,經歷了戰爭與黑暗,依然純潔;就是這聖火,每每燃起,讓人久久不能自已,喜淚盈眶;就是這聖火,讓多少人,上下求索;夢寐以求。

百年奧運,風雲變化,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奧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內涵是不朽的底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動力凝聚著全人類嚮往前進的心聲。在「Higher,Faster,Stronger」的口號下,奧林匹克運動所真正倡導的是「團結,友誼,進步」。

黃色,代表了*,代表了我們,黃皮膚黑眼睛的炎黃子孫。*,作為中國的首都,長期以來都是奧林匹克運動最積極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早在1991年我們就首次提出了申奧的請求,作為一個*人,我永遠不會忘記八年前在蒙特卡羅,2000年奧運會主辦城的投票現場,投票前,由12名與我年齡相近的女孩代表*演唱了《茉莉花》;那歌聲很美,很動人。然而,我永遠難忘的確是在*落選時,她們放聲大哭的情景。那一次,*輸了。但,我們從不曾放棄。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號召的那樣「」*有1500萬市民,民意調查表明:支持申奧的佔了94.9%。這個數字是驚人的,*人申奧的熱情,更是巴黎,大阪,多倫多或是伊斯坦布爾所望塵莫及。歌德曾經說過:「光有意志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見諸於行動。」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首都,*申奧的科技實力是引人關注的。那麼,就讓我們到*城裡看一看吧!磁卡電話遍布全市;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體育場館引入納米技術;交通管理實現電子監控。經過近10年的建設和發展,*己經比首次申奧具備了更強的科技實力。

綠色,代表了環境,是地球村的色彩。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人們並沒有忽視對環境的愛護。在地球村的理念中,綠色是永恆的主題。近20年來,奧運也順應時代,強調奧運與環境相結合。因此,*要辦的奧運是綠色的奧運。一方面,市民們自願出力建設奧運林,為古長城增添新景,另一方面,政府投資修建「五河十路」綠色通道,為*又添綠衣,到2000年為止,全市綠色覆蓋率以達36%,人均公共綠地達9平方米。*用雙手建造了一個綠色的家園,更期盼一個綠色的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