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寫急救現場資源利用教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B. 簡述現場急救的基本技術要點
關於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和穩定,進而減少患者出現傷殘的概率。因此,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施救人員應該嚴格遵循原則對被救人員進行急救,以此保證被救人員能夠得到有效救治,那麼現場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1 現場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1.1 安全原則
所謂安全原則,主要體現在五方面:(1)現場環境安全;(2)醫療物資安全;(3)刑事安全;(4)診療安全;(5)民事安全。
1.2 科學原則
該種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在公認的技術規范基礎上,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 進行個性化處理。
1.3 人本原則
該種現場急救原則主要是指在以人為本的原則基礎上,將患者的根本利益作為導向進行醫療操作。
2 現場急救程序
2.1 確保安全;
2.2 初步評估和處理;
2.3 啟動急救反應程序;
2.4 進一步的評估和處理;
2.5 合理安全轉運
3 現場急救原則在現場急救程序中的具體表?
3.1環境安全
首先需要明確安全對象,具體有:(1)施救人員;(2)被救人員;(3)現場人員,包括工作人員和圍觀人員。
最後需要根據不同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安全方式以及措施進行急救。比如,如果懷疑某現場發生煤氣泄漏,切忌不可按電門鈴或者使用電話等,因此在進入現場之前一定要將可能產生火花的裝置關閉。又如在處理交通事故時,施救人員需要在距離發生事故位置的50米到100米處設置標志物,並且要對該段道路交通進行有效控制,當汽車引擎已經關閉,同時已經採取制動之後,才可以採取急救措施。再如,當處於觸電現場時,首先應該採用正確方式斷開電源,然後將觸電人員與電線進行分離,確保觸電人員已不帶電之後方可進行急救。
3.2 診療安全
關於診療安全,主要體現在診療技術安全和溝通安全兩方面。
(1)診療技術安全:主要是需要選擇國際醫學界公認,且具有權威性的診 療技術對被救人員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急救過程中出現爭議,耽誤救治時間。
(2)溝通安全:由於現場中的被救人員受到突發事故刺激,很可能產生應激性心理障礙,所以施救人員需要對其採取特別的急救方式,也就是需要與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進而避免被誤解,促使診療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3)特別注意:施救人員需要從正面靠近被救人員;要向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大聲說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對被救人員以及家屬進行適當安慰,進行安慰時的語言要簡單明了,說話態度要和藹等,以此取得被救人員以及家屬的配合;如果被救人員為嬰幼兒或者是小孩,一定要徵得其監護人的同意方可進行急救。
3.3 民事安全
該原則主要體現在施救人員應該履行各種告知義務,也就是尊重被救人員以及家屬的告知權利。所以需要施救人員將進行急救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結果進行解釋和說明;在對被救人員進行急救的過程中,所有的診療行為都應該在取得被救人員以及其家屬同意之後進行,同時施救人員還要清晰記錄和保存好各種診療憑據。
3.4 刑事安全
在現場急救過程中,要留心現場的刑事可能,保證施救人員自身以及被救人員的安全;另外,對於可能與刑事偵察或者刑事鑒定相關的證據以及證物要進行妥善保管。
3.5 醫療物資安全
(1)要對醫療設備進行合理有效使用,並且要對診療行為進行有效規范;
(2)要嚴厲杜絕因為不正確使用醫療設備造成的醫療安全事故;
(3)在進行醫療救治的過程中,產生的所有醫療垃圾都應該用專門的器皿進行收集和儲存,切忌不可將其遺留在現場;
(4)一定要對醫療設備進行妥善保管,避免造成醫療設備丟失或者損壞。
4 初步評估和處理
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首先:現場環境安全是進行急救的前提條件,避免對急救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延誤和對急救人員的傷害;而且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嚴格遵守以上原則,還需要對現場進行安全評估。
在進行現場急救的過程中,被救人員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病情以及傷害,所以要求施救人員能夠對被救人員的生命體征進行詳細評估,進而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所以評估的內容主要有:(1)被救人員的意識;(2)氣道情況;(3)呼吸情況;(4)循環。
5 啟動醫療急救反應系統
該系統主要是針對意外事件所創建的專門體系,也可能是機構。關於醫療急救反應系統的啟動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利用集群通信系統,如800M的無線通信;也可以使用移動通信設備進行求救;
(2)如果情況十分危急,可以直接撥打急救電話,或者撥打"120"。
6 進一步的評估和處理
在對被救人員進行現場急救時,如果被救人員的基本生命體征已經得到穩定,就需要對被救人員進行更加詳細的體格檢查,也可以利用相應醫療儀器對 其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在對被救人員進行完詳細檢查之後,需要根據檢查結果對其進行相應處理,以保證被救人員能夠接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7 合理安全轉運
7.1 施救人員一定要遵守就近、就傷、就能力的原則,將被救人員轉送到最近的定點醫院進行及時救治。
7.2 如果現場事故是比較大型的災難事故,就需要經由「120」調度中心進行統一安排和分流。
特別要取得圍觀人員的協助,以此推動現場急救工作順利進行下去,需要圍觀人員進行協助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四點:
7.2.1 關於現場安全這一方面,可以取得圍觀人員的協助,比如協助指揮交通,維持現場交通以及人員秩序。
7.2.2 圍觀人員還可以協助施救人員對其他旁觀者進行疏散,保證現場急救的 環境足夠充裕,使空氣能夠正常流通,同時也能夠有效保護被救人員的隱私,使被救人員感受到被保護和尊重。
7.2.3 圍觀人員還可以協助施救人員對被救人員進行傷勢處理,主要是需要圍觀人員能夠採用直接壓迫法對被救人員的傷口進行止血處理,並且能夠協助施救人員簡單固定以及搬運被救人員。
7.2.4 圍觀人員還可以進行一些其他協助工作,比如幫忙撥打求助電話,傳遞急救或非急救所需的物品,協助搬運傷員,安慰被救人員,協助施救人員穩定被救人員的情緒,記錄被救人員的基本資料,疏通交通秩序,方便救護車進入現場等。本文轉載於天津急救培訓網
C. 現場救護的原則和步驟有哪些
現場救護的原則:
1、先搶後救:使處於危險境地的傷病員盡快脫離險地,移至安全地帶後再救治。
2、先重後輕:對大出血、呼吸異常、脈搏細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傷病員,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傷病員應注意維持呼吸道通暢。傷口處理一般應先止血,後包紮,再固定,並盡快妥善地轉送醫院。
3、先救後送:現場所有的傷病員需經過急救處理後,方可轉送至醫院。
現場救護的步驟有:
1、現場評估、判斷傷病情。
2、及時呼救,先救生命,再治傷病。
3、脫離現場、安全轉移。
(3)急救時如何使用現場資源擴展閱讀:
現場救護注意事項
1、按壓吹氣1分鍾後(相當於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循環),應採用「看、聽、試」方法在5~7s鍾內完成對觸電者是否恢復自然呼吸和心跳的再判斷。
2、若判斷觸電者已有頸動脈搏動,但仍無呼吸,則可暫停胸外按壓,而在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隔5s鍾吹氣一次(相當於每分鍾12次)。如果脈搏和呼吸仍未能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甦法搶救。
3、在搶救過程中,每隔數分鍾用「看、聽、試」方法在判定一次觸電者的呼吸和脈搏情況,每次判定時間不得超過5~7s。醫務人員未解前來接替搶救前,現場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4、心肺復甦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圖方便而隨意移動觸電傷員,如確有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s。
5、慎用葯物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是對觸電「假死」者的主要急救措施,任何葯物都不可代替。
6、如傷口大出血,要立即設法止住。壓迫止血法是最迅速的臨時止血法,即用手指、手掌或止血橡皮帶在出血處供血端將血管壓癟在骨骼上而止血,同時火速送醫院處置。
7、高壓觸電造成的電弧灼傷,往往深達骨骼,處理十分復雜。現場救護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清潔的溫開水沖洗,再用酒精全面塗擦,然後用消毒被單或干凈的布類包裹號送往醫院處理。
8、對於因觸電摔跌而骨折的觸電者,應先止血、包紮,然後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將骨折肢體臨時固定並速送醫院處理。
D. 現場急救七大基本技術是什麼
現場急救七大基本技術,具體包括兩大類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復甦有3項,涉及到創傷急救有4項,分別是:
一、基礎生命支持(BLS),有關現場心肺復甦的基本操作技能共有3項技術,
1、徒手心肺復甦CAB
2、電擊除顫D(及心電圖識別)
3、復甦葯物(及氣管插管)
二、基礎創傷急救(BTLS),有關創傷的現場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 4項,稱之為外傷的四大急救基本技,
1、止血
2、包紮
3、固定
4、搬運
(4)急救時如何使用現場資源擴展閱讀:
內傷骨折後注意事項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動患者,頸椎受傷的患者更不能隨意搬動及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2、檢查受傷部位,對受傷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條等懸吊並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與未受傷的另一下肢捆綁固定在一起。
3、開放性骨折,要注意保持傷處清潔,防止感染。
4、做完應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要注意運送途中不可碰撞受傷部位,避免人為加重傷情。
傷者搬運的注意事項:
1、移動患者前,先檢查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果有,應先作急救處理,如止血、固定後再搬運。
2、搬運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體的固定,頸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體固定外,還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避免移動。
3、用擔架搬運患者,一般頭略高於腳,但休克患者則腳略高於頭,行進時,患者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患者的情況;有腦脊液耳漏、鼻漏,頭部抬高30度,昏迷患者頭偏於一側。
4、用汽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顛簸,避免剎車是使患者再度受傷、疼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危急重症
E. 施工現場急救常識有哪些
電話報警
事故發生第一時間,要立即報告,應急小組迅速採取有效急救措施,同時報警求救:救護電話:120火警電話:119報警電話:110 ;或者直接將受傷人員送往最近的湘潭市一醫院(3.9公里外,約7分鍾 急救電話:120)。
2、現場救護注意事項
2.1火災
2.1.1救護人員要注意自我保護,使用滅火器時應站在上風位置,以防烈火、濃煙的熏烤而受到傷害。
2.1.2火災襲來時要迅速疏散撤離,不要貪戀財物。
2.1.3必須穿過濃煙時,採用用水浸濕的衣物披裹全身,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煙濃缺氧導致窒息。
2.1.4當身上著火時,可就地打滾滅火,如被火困室內,可用浸濕的衣物堵塞門縫,有水時可用水降溫,等待求援。
2.1.5如在火災現場出現燒傷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由救護小組人員將其轉移到安全區域,並初步檢查傷員傷情,視其神智、呼吸等情況採取初步止血、止痛、防止休克、包紮傷口等措施,經現場人員臨時處理後,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2.2墜落
嚴重創傷出血及骨折人員,由救護小組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醫院急救人員到達之前,及時、正確地採取臨時性清潔、止血、包紮、固定和運送等措施:
2.2.1止血可採用壓迫止血法、綳帶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傷口表面,再進行清理。
2.2.2止血後,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再用干凈的綳帶或布條包紮,可保護創口、減少出血,預防感染。
2.2.3對於肢體骨折現象,可藉助夾板、綳帶包紮來固定受傷的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可減少傷痛,預防休克。
2.2.4經現場臨時止血、包紮的傷員,在救護車到達後應盡快送往醫院救治,在搬運傷員時,救護人員要特別注意:在肢體受傷後局部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或畸形變化,就表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固定、包紮後再移動,以防止骨折端因移動振動而移位,繼而損傷傷處附近的血管神經,使創傷加重;對於開放性骨折,應保持外露的斷骨固定,若有外露的斷骨回到皮膚以下時,應告知醫院救護人員;在移動嚴重創傷伴有大量出血或休克現象的傷員時,要平卧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路上要避免震盪,在移動墜落傷員時,因有椎骨受傷的可能,一定要有多人抬護,除抬上半身和腿外,一定要有專人護住腰部,這樣才能不會使傷員的軀干過分彎曲或伸展,切忌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單背運傷員,使已受傷的椎骨移動,甚至斷裂造成截癱,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2.2.5護送傷員的人,應向醫生詳細介紹受傷經過,如受傷時間、地點、受傷時所受暴力的大小等現場情況。墜落受傷還應介紹墜落高度、傷員先著地的部位或受傷的部位,著落時是否有其他阻擋或緩沖,以方便醫生診斷。
2.3觸電
2.3.1觸電者傷勢不重,神智清醒,但內心驚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救護人員則應注意保持觸電者的空氣流通和保暖,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有惡化現象時,趕快送醫院救治。
2.3.2觸電傷勢較重者,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存在,救護人員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溫暖地平卧,使空氣流通,並解開其衣服以利呼吸。
2.3.3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不可以認為已經死亡,救護人員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迅速送往醫院救治,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
2.3.4如果觸電者有外傷,救護人員可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和溫開水清洗傷口,設法止血,用干凈的綳帶或布類包紮,同時送往醫院救治。
F.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可利用物品去除口腔內出血、嘔吐物和其它分泌物,可抬起雙頦使呼吸道通暢(可不使頸椎受到彎曲);多發傷或單獨頭、頸部損傷時,脊髓必須給予固定保護。意識喪失者、頭面頸部創傷者、無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難者,應早期進行院外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及高流量吸氧。
2、止血
一般止血法。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當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壓包紮法無效時採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管(條)與氣壓止血帶兩種,使用時不易時間過長,防止肢體缺血。
3、包紮
綳帶包紮法。最普遍的一種傷口包紮法,其取材、攜帶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包紮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效果好,操作快,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使用時要求三角巾邊要固定,角要拉緊,中心舒展,敷料貼體。
4、固定
可以防止骨折斷端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5、搬運與轉送
傷員經止血、包紮、固定等處理後,要將傷員盡快搬運和轉送到救護站或醫院進行治療。其運送先後次序應是先轉運危及生命者,然後轉運開放性損傷和多發性骨折者,最後轉運輕傷員。
需要時應給予傷者鎮痛葯或抗感染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發生,但顱腦損傷和未確診的胸、腹部損傷患者不宜使用鎮痛葯物。
G. 什麼叫現場急救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使用急救方法和技巧
現場急救定義 所謂現場急救,是指現場工作人員因意外事故或急症,在未獲得醫療救助之前,為防止病情惡化而對患者採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急救范圍
急救范圍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現場急救的內容(現場評估、判斷病情、緊急呼救、自救與互救)、心肺復甦術、外傷現場急救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常見內科急症、常見意外傷害、常見急性中毒、災難及公共衛生事件等現場急救。 如:流血不止,昏迷及呼吸心跳驟停,溺水,燒燙傷,外傷縫合,骨折固定及傷員搬運,觸電,食物中毒,急性傳染病,眼內異物,動物、昆蟲的咬傷,硫化氫中毒,高寒凍傷,化學葯品 灼傷。
H. 車禍現場急救措施都有什麼
車禍的致傷原因比較復雜,既有機械的因素(如擠壓、拋擲等),也有其他因素(如爆炸所致的燒傷等)。因此,車禍導致的創傷往往比較嚴重,許多傷員存在多發性創傷、復合傷等。這無疑給搶救治療帶來許多困難。而現場急救的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到傷員是否生存及生活質量。
據資料顯示,創傷死亡存在三個高峰:第一高峰在傷後數分鍾之內,多由於腦干、高位脊髓、心臟、主動脈或其他大血管的損傷所致,這類傷員只有極少數可能被救活;第二高峰是傷後數分鍾至數小時之間,多由於腦、胸、腹內臟器或血管破裂,骨盆或股骨骨折等引起大量失血所致,這是搶救成活的關鍵所在,故亦稱為「創傷搶救的黃金1小時」,現場急救的目的就是要爭取這「黃金1小時」,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機;第三高峰則發生在傷後數日或數周之內,多由於嚴重感染或器官衰竭所致。
現場急救的宗旨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急救和轉送,盡可能使傷員能活著到醫院,並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現場急救的措施
在車禍現場,急救人員必須爭分奪秒,迅速除去威脅傷員生命安全的因素,現場急救的關鍵是氣道管理、心肺復甦、包紮止血、骨折固定及安全運送,使病人能活著到醫院。
(1)、心肺復甦:
一旦確定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行心肺復甦術。心肺復甦操作簡單,可由一人或兩人完成,其程序為ABC--開放氣道(A)、人工呼吸(B)、心臟按壓(C)。
(2)、包紮止血:
明顯外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指壓止血、填塞止血或止血帶止血。使用止血帶時,必須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以便每小時放鬆1分鍾,防止肢體壞死。
(3)、固定和搬運:
骨折傷員在搬運前必須得到妥善固定,避免在搬運時增加傷員痛苦和加重損傷。對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傷員(如拋出車外的),搬運時必須十分小心,可採用擔架搬運、平抱、平抬搬運或多人搬運法,切忌一人抱頭,一人抬腳。轉送傷員到醫院途中必須嚴密觀察病情。
(4)、氣道管理:
對昏迷傷員、氣道發生阻塞的傷員應使其取仰卧位平躺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松開其衣領、內衣、褲等,除去嘔吐物、血塊、泥草、假牙等口鼻氣道阻塞物,用仰頭抬頜法解除舌後墜。如還不能保證氣道通暢,可插入口咽通氣道開放氣道,必要時行環甲膜穿刺、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緊急手術控制氣道。
「第一目擊者」的義務
I. 現場急救常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現場急救一旦遇到緊急、危重情況,首先應檢查生命體征,判斷急救對象是死是活,是輕是重。生命體征指意識、呼吸、脈搏和血壓。檢查意識 可大聲呼喊病人、拍打病人臉頰或擰病人手足等觀察反應。意識清楚的,可以回答問題,答話切題。確定病人是否昏迷,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用棉花絲輕輕觸碰病人眼睛角膜。正常人或輕症病人會立即出現眨眼動作,而昏迷,特別是深昏迷病人毫無反應。當病人失去意識時,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 對於昏迷病人,要觀察雙眼瞳孔。正常人兩側瞳孔是一樣大、一樣圓的,遇到光線照射會迅速縮小(瞳孔對光反應)。當病人腦部受到嚴重傷害,兩側的瞳孔可能不一般大,縮小或散大;當用電筒光線突然照射瞳孔時,瞳孔不縮小或縮小反應遲鈍。外傷或昏迷病人瞳孔散大、固定,往往說明病情危重。檢查呼吸 人體通過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實現內、外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維持生命。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上呼吸道、支氣管、肺、胸膜)以及縱隔、心臟、血液、神經等系統生病或中毒後,會使患者感到氣不足或呼吸費力,表現為呼吸頻率(次數)、深度和節律改變。嚴重時患者端坐位,用力呼吸,嘴唇發紺。如病人出現呼吸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找病因,及時治療。 觀察呼吸,主要看胸、腹部有無起伏。有起伏說明有呼吸,沒有起伏說明呼吸很微弱或已經停止。也可將手掌心或耳朵貼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感覺有無氣流進出。或者用一絲紗線(或一小片棉花、餐巾紙、草葉等)放在病人鼻腔或口腔前,觀察是否被氣流吹動。正常人每分鍾呼吸12~18次。垂危病人呼吸變快、變淺,不規則;病人生命垂危時,呼吸變得緩慢、不規則,直至停止。對呼吸已經停止者,須馬上施行人工呼吸。
J. 現場急救方法有幾種
現場急救常見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現場急救一旦遇到緊急、危重情況,首先應檢查生命體征,判斷急救對象是死是活,是輕是重。生命體征指意識、呼吸、脈搏和血壓。
現場急救要檢查意識 可大聲呼喊病人、拍打病人臉頰或擰病人手足等觀察反應。意識清楚的,可以回答問題,答話切題。確定病人是否昏迷,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用棉花絲輕輕觸碰病人眼睛角膜。正常人或輕症病人會立即出現眨眼動作,而昏迷,特別是深昏迷病人毫無反應。當病人失去意識時,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
現場急救對於昏迷病人,要觀察雙眼瞳孔。正常人兩側瞳孔是一樣大、一樣圓的,遇到光線照射會迅速縮小(瞳孔對光反應)。當病人腦部受到嚴重傷害,兩側的瞳孔可能不一般大,縮小或散大;當用電筒光線突然照射瞳孔時,瞳孔不縮小或縮小反應遲鈍。外傷或昏迷病人瞳孔散大、固定,往往說明病情危重。
現場急救要檢查呼吸 人體通過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實現內、外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維持生命。人的呼吸器官(包括上呼吸道、支氣管、肺、胸膜)以及縱隔、心臟、血液、神經等系統生病或中毒後,會使患者感到氣不足或呼吸費力,表現為呼吸頻率(次數)、深度和節律改變。嚴重時患者端坐位,用力呼吸,嘴唇發紺。如病人出現呼吸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找病因,及時治療。
現場急救要觀察呼吸,主要看胸、腹部有無起伏。有起伏說明有呼吸,沒有起伏說明呼吸很微弱或已經停止。也可將手掌心或耳朵貼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感覺有無氣流進出。或者用一絲紗線(或一小片棉花、餐巾紙、草葉等)放在病人鼻腔或口腔前,觀察是否被氣流吹動。正常人每分鍾呼吸12~18次。垂危病人呼吸變快、變淺,不規則;病人生命垂危時,呼吸變得緩慢、不規則,直至停止。對呼吸已經停止者,須馬上施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