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保護鳥的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保護鳥的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0 03:09:46

⑴ 三亞河鳥類自然保護區的資源

三亞地處我國海岸線南端,三面環海,背靠連綿山脈,境內分布著藤橋河、三亞河和大茅河、寧遠河三條水系,三個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河湖海濕地雨林等多樣性生態環境,也使得三亞擁有多種鳥類環境和豐富的鳥類資源。

三亞共記錄到鳥類18目50科163種,包括2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海南孔雀雉和海南山鷓鴣)、2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和29種海南特有亞種。其中海南孔雀雉和黑臉琵鷺為全球瀕危種,海南山鷓鴣和黃嘴白鷺為全球近危種。

⑵ 國家珍惜的鳥類

朱䴉是目前舉世矚目的珍貴瀕危鳥類,全世界總數也只有十幾只。這種鳥在我國已經絕跡將近20年,於1982年5月才又被發現。朱䴉長得神態瀟灑,美麗動人。秋冬季節,它的羽毛白里透紅,每當展翅飛翔時,翼下和尾下的羽毛更是紅得越發鮮艷。到了春天,頭背羽毛就染上了一層煙灰色。現在我國已將朱䴉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在朱䴉棲息的地方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科學工作者已經連續多年對朱䴉的生態、生物學進行了觀察研究。日本僅有3隻朱䴉,已經失去了生殖能力,能不能保住這個物種,朱䴉能不能繁衍下去,就寄希望於我國了。

世界上有270多種雉雞,我國佔了50多種,其中被列為世界珍雉類的有20種。我國特產的褐馬雞、黃腹角雉等,是世界珍貴稀有的種類。

我國特產鳥類褐馬雞數量最少、最珍貴。它們僅僅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的山區,生活在海拔1200米的灌叢地帶到2500米的亞高山草甸地帶,是一種留鳥。褐馬雞全身羽毛棕褐色,僅頭頂帶黑色,頭後豎立的白色耳羽呈角狀,尾羽特化呈蓬鬆的毛發狀,高高翹起,形似馬尾。裸露的臉部呈紅色,繁殖期的雄鳥更是鮮紅,耳羽豎立,氣勢威武。此外,藏馬雞、藍馬雞也都是稀有珍貴的種類。

角雉有5種,黃腹角雉、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及紅腹角雉,都是我國的保護動物。特別是黃腹角雉,是我國特產,僅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及浙江部分地區,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雄鳥羽冠前黑後紅,上體羽毛大都呈栗紅色而雜有皮黃色卵圓狀斑,下體羽毛幾乎為純皮黃色,喉下還有一個肉裙,其中央部橙黃而具紫紅色點斑,邊緣部鈷藍,並在左右各雜以幾個灰黃色塊斑,非常奪目。而雌鳥卻異常的樸素。它們棲息在1000~16000米高度的亞熱帶地區。

世界上現存鶴15種,我國佔9種。其中丹頂鶴、白鶴、黑頸鶴、蓑羽鶴、白枕鶴等,都是國家的保護動物。特別是黑頸鶴,是我國特產,國外的動物園和飼養場從來沒有展出過。這是一種美麗的鳥,全身灰白色,唯有頸部像戴了一個黑色的圈,頭上有一塊裸露部分呈鮮紅色,好像戴了一頂小紅帽。每當繁殖季節,它們便跳起那優美動人的舞蹈,交替鳴唱「愛情之歌」。黑頸鶴在青海、西藏、四川北部繁殖,在雲南高原和西藏南部越冬,是生活在海拔最高的一種鶴。

白鸛和黑鸛也是我們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白鸛為大型涉禽,體羽大部分純白色,肩羽、初級和次級飛羽及復羽為亮黑色,一般喜棲息在有樹的開闊泛水沼澤地區。黑鸛體形小於白鸛,其特點是上體羽毛為黑褐色,帶有紫綠色的光輝,下體胸腹部為純白色。黑鸛的棲息條件和生態特點類似於白鸛。目前,白鸛和黑鸛由於生存條件的變化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致使自然種群數量已很稀少。

此外,天鵝、鴛鴦、中華秋沙鴨、綠孔雀、冠斑犀鳥、金雕、玉帶海雕、大鴇等等,都是我國著名的珍稀鳥類,是我國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對它們應倍加愛護。

⑶ 愛護鳥類有哪些好處

1、維護物種多樣性,保護鳥類,我們就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鳥,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2、維護與鳥類呈共生關系的物種的存活。因為自然界有食物鏈、食物網的,保護鳥類就能維持食物網的平衡,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鳥類吃昆蟲可使害蟲數量維持一定限度,保護環境。

4、鳥類是環境的一部分,保護鳥類當然就是在保護環境,比如啄米鳥可以幫助樹清理蟲子,如果愛護啄木鳥,那麼樹的蟲病也會少很多,我們就不用擔心防治樹蟲的問題,也給我們增加了便利。

(3)保護鳥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鳥類的現狀:

從物種保護方面來說,鳥類是地球上數量居第二位的脊椎動物,約在l千億只之上。7千萬年前,地球上存在160萬種鳥類,而現在僅剩下8500多種。

我國有1000多種鳥類,是世界上擁有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且不乏珍奇品種,如褐馬雞、黃腹角雉,堪稱是鳥類中的「大熊貓」、「金絲猴」。而且,在我國陝西洋縣發現了原來認為已滅絕的朱鷚。

近年來,鳥類的消失速度越來越快,已引起世界各國鳥類學專家的極大關注。根據有關考察認為,有18種鳥類極可能在近20年內滅絕,有近180種鳥類為瀕危動物。一個物種的形成約需3000年左右,在一般情況下,物種形成和滅絕的速度是平衡的,這能保證生態鏈不致斷裂。

但是,近二三百年來,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生態鏈遭破壞,這將危及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因此,從保護物種多樣性角度出發,保護鳥類是人類刻不容緩的課題。

⑷ 愛鳥護鳥的措施

1、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斷增強鳥類保護意識,養成愛鳥護鳥的良好習慣。

2、不亂砍濫伐林木,不污染水源,不侵佔和破壞森林、濕地,保護鳥類自然棲息地,為鳥類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3、不傷害、不捕殺野生鳥類,不掏鳥窩,不拾鳥蛋,不籠養野生鳥類。

4、不經營、不購買野生鳥類,拒烹、拒食野生鳥類,樹立健康飲食觀念,倡導綠色飲食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

5、遇到受傷的鳥兒,及時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野生動物救護部門報告,妥善處理和救治。

6、發現亂捕、濫殺、販賣野生鳥類的違法現象,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7、科學旅遊,文明觀鳥。在野外拍鳥時,做到不恐嚇野鳥,不誘拍野鳥,不打擾野鳥正常的生活。信教群眾在平時或參加寺廟活動時,不購買野鳥放生,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4)保護鳥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愛鳥護鳥的重要性:

鳥類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的一項寶貴自然資源。保護鳥類資源,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保障農林牧業生產,開展科學研究,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事業以及美化自然環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鳥類保護狀況如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⑸ 關於鳥類知識的資料

1、我國鳥的種類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較豐富的國家,據統計,我國現有鳥類1371種,約佔世界鳥類種數的15%,我國的鳥類資源不僅種類豐富,而且特產種類多,有鶴類9種;雁鴨類46種;雉類28種;畫眉科鳥類117種。我國的特產鳥類有69種。

2、鳥類的生態類群

我國的現存鳥類可以劃分出六大生態類群:

(1)游禽:趾間具蹼,尾脂腺發達,善游泳或潛水。雁鴨類。

(2)涉禽:具喙長、頸長、後肢長的三長特徵,適於涉水生活。鶴類。

(3)陸禽:翅短圓,後肢強壯,善奔走,喙弓形,便於啄食。雉雞類。

(4)猛禽:喙、爪銳利具鉤,獵食性或食肉性、食腐性,雌多大於雄。鷹隼類。

(5)攀禽:足趾發生多種變化,適於攀援。鸚鵡類。

(6)鳴禽:種類多,分布廣,鳴叫器官發達,善鳴叫。各種雀形目鳥類。

3、鳥類的遷徙

到了秋天,許多在北方繁殖的鳥類帶著幼鳥成群結隊的飛往南方越冬,來年春天又返回北方產卵育雛,鳥類這種由於季節周期性的更替,而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的一年兩次的移居現象就是遷徙。

4、鳥類環志

鳥類環志是利用帶有國家環志中心通訊地址和唯一編號的特殊金屬環或彩色塑料環將鳥類個體標記,通過觀察及回收記錄研究鳥類遷徙的一種方法。

根據環志及回收信息,可以詳細地畫出不同種群的繁殖區、越冬區;確定鳥類遷徙的時間表,找出正常的遷徙路線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確定鳥的壽命,分析死亡原因;調查每年的數量變化趨勢及環境變化對鳥類種群的影響。為制定合理環境保護和鳥類資源保護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5、怎樣保護鳥類

1、不獵捕野生鳥類;

2、不驚嚇、干擾鳥類;

3、不食用野生動物;

4、不出售、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5、不出售、購買非法捕獵工具;

6、愛護林木花草、保護鳥類棲息地;

7、做鳥類保護志願者,宣傳保護鳥類的知識。

⑹ 朱䴉數量從7隻上升到7000隻,具體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朱䴉數量從7隻上升到7000隻,具體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在電視電影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那紅著嘴在河裡捕魚的一種大鳥,他的名字叫朱䴉,但隨著生態環境的被破壞這種鳥也在瀕臨著滅絕,但好在我們及時認識到了這一點,將朱䴉列為了國家保護動物,在人類和自然的共同努力下朱䴉的數量也在直線上升,從7隻上升到了7000隻,對於朱䴉,各部門也提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

首先,就是對於生態的保護。我們要認識到治標要從治本出發,因此我們需要減少工業污染,對廢液氣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實行關閉或勒令減少污染的措施,並對那些超過國家排污標準的企業或個人實行罰款制度。另外,我們也須減少農業污染,降低蔬菜、水果的農作物的農葯使用量。同時提倡蔬菜、水果等原生態,抵制農葯施用過度的產品。

在解放初期,存在著大量麻雀危害莊家,因此人們大量捕鳥,麻雀數量急劇減少,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蟲害,莊家同樣大量被毀。因為人們的濫捕濫獵,最終使他們自食苦果。同樣,美麗的天鵝由於被人們大量獵殺,被列入了國家瀕危保護動物的行列。烏鴉沒有人捕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類行為對鳥類的繁殖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⑺ 鳥類一共有多少種瀕危滅絕的鳥類該如何保護

根據不可靠的消息,全世界的鳥類一共大概是9500多種左右,這個數據是不準確的,因為還有很多 鳥類沒有被歸入或者沒有被發現。眾所周知,這個大自然是非常奇怪的,很多東西奇妙的出現,又奇妙的離開,沒有在大自然里留下一絲一毫的線索,更沒有一絲絲的痕跡,但是,這些消失的動物根本沒有消失,只是可能躲起來或者去到屬於他自己認識合適生存的地方,所以,就這個問題而言,我有以下的看法:

⑻ 中國有那些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從2006年起至今,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已連續3年成群出現在白洋淀濕地保護區內,目前已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景觀。

據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張鐵軍介紹,他日前在保護區內進行鳥類巡護時,在白洋淀濕地的大王淀內觀測到28隻大鴇。這次觀察到的大鴇為1雄、27雌,它們時而在麥田裡啄食麥苗、時而昂起脖頸警惕地望著慢慢接近的保護區工作人員,當距離它們約150米遠的時候,它們飛離了這一區域。

大鴇個體很大,體高有60-70厘米,體重在10千克上下,是世界上能飛起的最重的鳥類。作為極度瀕危鳥類,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已將大鴇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據相關記載,大鴇在我國只現存500隻左右。

記者從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2006年2月,工作人員首次在白洋淀發現大鴇群,當時有27隻。隨後每年冬天,都觀測到大鴇群在白洋淀過冬,每次均超過20隻。如此數量的單群大鴇,目前在我國已極為少見。

白洋淀總面積366平方公里,85%的面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內。這里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常見浮游植物406種,浮游動物26種,大型挺生植物47種。底棲動物38種,魚類54種,哺乳動物14種,國家級保護動物5種。鳥類資源共有19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種,為丹頂鶴、白鶴、大鴇、東方白顴。 (責任編輯:張少雷)

⑼ 怎樣保護鳥類

1、日常生活中,市民請勿隨意投喂鳥類。喂錯食物可能會導致鳥類營養不良或死亡;餵食會改變動物覓食習性,使鳥類產生依賴性,一旦離開人類將無法生存。此外,近距離餵食和接觸鳥類也可能會增加人與動物之間疫病相互傳播的風險。

2、如果在路邊遇到剛出生的鳥寶寶,先觀察鳥爸鳥媽是否在身邊,如未發現成鳥在周邊,且小鳥受傷或無法飛行,請及時聯系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如果小鳥狀態良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戴好防護手套找到附近的鳥巢把小鳥放回去。

3、市民在登山、郊遊或日常生活中,如發現有人張網捕鳥或打鳥,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

(9)保護鳥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保護動物的原因

由於人類的破壞,與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工業社會以前,鳥類平均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每8000年滅絕一種;但是自從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

所以保護動物刻不容緩,全世界都在號召保護動物。動物保護的核心內容是禁止虐待、殘害任何動物,禁止獵殺和捕食野生動物。

⑽ 有關於保護小鳥的資料

中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據國家林業局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最新統計,中國現在鳥類有1256種,不僅鳥類資源種類豐富,而且只有中國特有的鳥類也非常多。目前,中國有褐馬雞等50多種特有珍稀鳥類。世界上共有鶴類15種,中國就有9種;雁鴨類148種,中國有46種;野生雉類276種,中國有56種,被國際鳥類學界稱為「雉類的王國」;世界上最為珍稀的朱�,一度被認為在世界上已經滅絕,1981年在中國被重新發現,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已經發展到200多隻,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樹立了榜樣。 然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去年公布對野生動物狀態的調查報告表明,近年來食用、經營野生動物現象有所發展,尤其有些地方食用野生鳥類成為一種風氣,違法經營鳥類成為一種風氣,違法經營鳥類的情況比較普遍,甚至有些地區達到了難以遏制的程度。 調查中發現人類食用野生動物的種類共53種,除梅花鹿、鴕鳥等7種來源於人工養殖外,其它46種野生動物均源於野外,占調查種類的86.8%。僅廣東省平均每天就要吃掉20噸蛇、兩萬只鳥。據廣東省林業廳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省鳥類資源有450餘種,近幾年已經有許多野生鳥種瀕臨滅絕,調查人員對25座城市的1381家餐館、286家副食商場、218處集市進行了調查,經營野生動物的餐館688家、副食商場44家、集貿市場91處。其中獸類16種,兩棲爬行類16種,鳥類21種。 在南方一些城市街頭的酒樓、飯館走一圈,無論是高檔的「食府」、「美食城」,還是低廉的「大排檔」,幾乎到處都賣野味。其中蛇類最為普遍,同時吃「雀」的人也極為普遍。這個「雀」並不單指麻雀,而是所有野生鳥類的統稱。許多飯店的門前,常見「百鳥齊鳴」的景象,然而這些鳥很快就成了食客桌上的美味。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介紹,從近年查處的捕殺鳥類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人被經濟利益所驅動,不惜一切手段捕殺鳥類。如發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的毒殺白天鵝事件,發生在山西省忻州地區的毒殺野雞事件,發生在江西省鄱陽湖的毒殺鳥類事件。投毒者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捕殺後去飯店賣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動植物種類中已有15%—20%受到威脅,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濫吃野生動物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一種生物往往同時與10—30種其它生物相共存,其中一種生物的滅絕都會引起嚴重的連鎖反應,這種連鎖式的生物物種的滅絕危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基礎。例如,由於過量捕殺猛禽等鳥類,鼠害造成黑龍江省糧食減產;甘肅省的三北防護林由於鳥類減少,天牛危害嚴重,不得不大量砍伐已成林的樹木,造成部分風沙已得到治理的地區生態失衡,又出現了嚴重的沙塵暴;新疆、青海等地由於過度捕捉獵隼,造成草原鼠日趨嚴重,黃河源頭的瑪多縣由於生態失衡,草原鼠害成災,瑪多縣的人口不過1萬多人,而老鼠則達100多億只,使當地加速了草原的沙化,同時也嚴重影響了牧民的生產、生活。我國南方部分省區,由於大量捕殺蛇類和貓頭鷹等食鼠鳥類,生態失衡後造成農作物減產。一些地區興起吃禾花雀的「時尚」,居然能使湖南、廣西、雲南等數省區,掀起捕殺禾花雀的熱潮,害得這種專吃田間害蟲的小鳥差點兒被滅絕。 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保護野生動物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1999年11月29日,國家林業局針對各地濫捕、亂獵鳥類及其它野生動物的問題,發出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厲打擊破壞鳥類資源的犯罪活動。不少地區都依法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扼制了濫捕濫食鳥類及其它野生動物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