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小學英語教學資源如何開發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小學英語教學資源如何開發

發布時間: 2022-05-09 04:31:55

❶ 淺談如何開發與利用小學英語教學資源

《英語課程標准》明示我們: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於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資料和輔助設施。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觸和學習英語。讓學生在感受中學習,在體驗中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1.英語教材。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時代的需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教材的含義也有了發展。除了教科書、指導用書外,與教科書配套的各種練習冊、掛圖、卡片、音像帶、光碟、課外讀物、網路信息化資源都可理解為教材。新教育理念認為教學不應局限於教材,應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及時開發有價值的英語課程資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享這些資源,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

❷ 如何開發與利用農村小學英語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十分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由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存在差異,他們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單一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不利於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潛力

❸ 如何進行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實施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在全國積極推進小學英語課程過程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之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涉及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主觀因素的轉變,而且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學校教學條件、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等等。所以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

❹ 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英語課程資源

小學英語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實施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在全國積極推進小學英語課程過程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之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涉及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主觀因素的轉變,而且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學校教學條件、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等等。所以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

1. 教材的選擇和使用

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科書以及其他所有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材料及輔助手段和設備。很顯然,教科書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選用適當的教材是解決課程資源問題的首要任務。

過去若干年由於小學英語課程沒正式列入國家課程,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和管理還存在不規范的問題。近些年來,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小學英語教材。但這些教材在編寫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參差不齊。既有十分優秀的教材,也有很多編寫思想陳舊、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教材。隨著小學英語課程在全國普遍開設,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和選用將逐步規范化。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以及最近頒發的《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對小學教材的選擇和使用都有明確規定。學校應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與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小學英語教材。所以,各地區和學校在選用小學英語教材之前,要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目前國家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對現有小學英語教材進行審查。審查合格的教材將列入推薦教材目錄。從2002年秋季開始,沒有列入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小學英語教材將停止使用。

劣質教材肯定不能選用,但優質教材也不能盲目採用。適用的教材應該是既有較高的編寫水平和編寫質量,又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教材。因此,選用教材時,一定要評價教材是否符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這里的教學實際需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的教學需要、以及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需要。(當然,目前沒有全國通用的小學英語教學大綱。教育部在頒發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的同時,也發了一份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以這個基本要求為重要依據。以後將以《國家英語課程標准》為依據。)在選擇教材時,最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選擇教材之前一定要對學生的需求做細致的調查和分析。除了分析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及情感狀態以外,還要考慮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接受能力等。

中小學英語教材應該具有思想性、拓展性、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應該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教材應該做到語言真實、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教材應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和做事情的能力;教材應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以便學生對異國文化形成正確態度;教材應能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思維方式。學校在選擇小學英語教材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考慮。

作為學校英語教學的核心材料,英語教材除了學生課堂用書以外,往往還配有教師用書、練習冊(或活動冊)、掛圖、卡片、音像帶,有的還配有多媒體光碟、課外讀物等。一般情況下,應該購買全套教材,以便完整系統地使用教材。但是,對成套教材中的可選部分,學校和教師不能強行要求學生購買。

選擇教材以後,還要合理使用教材,特別是要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

2. 其他課程資源的利用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使用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以視聽等直接感受和體驗的方式為主。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碟資料、各種形式的網路資源、報刊雜志等等

廣播電視具有覆蓋面廣、更新快等優點,特別適合外語教學的需要。在積極推進小學英語課程的過程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中的英語節目。目前中國教育電視台以及各地地方電視台都製作了很多適合少年兒童英語學習的電視節目。從2001年上半年開始,除了我們現在正在播放的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系列節目外,還要專門製作小學英語電視教學節目,並定時和滾動播放。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配備電視接受設備,定時向學生播放這些英語教學節目。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根據電視台節目播出時間安排一節或兩節英語課。目前師資比較困難的地區或學校更應該創造條件,充分利用電視英語教學節目,緩解因缺乏師資帶來的困難。

除廣播電視節目以外,還要充分利用錄音、錄像資料,特別是錄音資料。目前錄音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十分普及,錄音帶的成本也不高。推廣使用錄音機和錄音帶是既經濟又有效的做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錄音機,讓學生模模擬實、地道、自然的英語,從而在英語初學階段在語音語調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日後的英語學習鋪平道路。[JP]

小學生的學習以視覺認識和形象思維為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實物。除了教材出版單位為教材配備的直觀教具以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製作直觀教具,收集可以用於教學的實物。同時要注意對教具和實物的保管和再利用。

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英語教學開辟了更廣更多的渠道。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等設施,拓寬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計算機多媒體資源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為一體,既是英語教學中非常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又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同時,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又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通過計算機或互聯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計算機和網路學習資源還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再有,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分享學習資源成為可能。可以說,計算機和網格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潛力是很大的。[JP]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有效利用教材以外,還應該盡量採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和資源,充分利用錄音機、錄像機、廣播、電視、計算機網路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言實踐機會。

3. 課程資源的開發

從目前來看,課程資源開發的重點不在於編寫新的小學英語教材。原因有二:第一,現在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小學英語教材,其中一些教材具有較高的編寫水平,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些教材已經經過多年的試用,還沒有有效地推廣,再編新教材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第二,廣大一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資料有限,盲目編寫教材,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在現階段,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主要是根據實際需要和客觀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一些輔助性資源。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以學校為單位建立英語圖書室或閱覽室。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即使是初學者,也需要大量的閱讀,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因此,建立英語圖書室或閱覽室是十分有益的。學校可以購買一些簡單的兒童英語讀物、畫冊、畫報等。不具備借閱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置閱覽室。學生在課余時間到閱覽室自由閱讀。另外,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班級「圖書角」或「圖書櫃」,讓學生把自己的英語圖書拿出來與其他同學分享。

2)建立可供學生自學的「視聽中心」。大量視聽對英語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學生英語學習而言,視聽的作用尤其重要。但是,課堂上視聽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很多學生家庭也不具備視聽設備和資料。因此,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由學校建立視聽中心。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需要進行學習。學校也可以在視聽中心定時播放英語節目。如果暫不具備電視和錄像設備,可建立聽力練習室。

3)已經具有計算機和網路設備的學校要充分開發網路課程資源。網路上的各種媒體資源以及專門為英語教學服務的網站為各個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語教學網站,開設網路課程,進一步增加學習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4)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這里所說的課程資源開發不是編寫教材或輔導教材,而是因地制宜地製作或編寫可以用於補充課堂教學的材料,如掛圖、卡片、配圖故事、短劇等。為此,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財力、物力條件,盡可能多地為教師配備或購買備課資料,使他們能夠及時補充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❺ 如何利用繪本教材來教學小學英語

繪本教學前的准備

1. 廣泛收集相關資訊

繪本教學需要的不只是經驗,更要看老師是否「夠努力」。當今天確定了某個教學主題之後,老師應該上網去找相關的資訊 ,讓自己成為一位資源豐富且有策略的老師。例如教學主題是感恩節,老師們絕對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感恩節的由來、有哪些慶祝方式、當天要吃哪些食物,甚至還有相關學習單。但是這些資訊並不是知識,老師必須憑借自身的認真和努力,將資訊統整過濾、去粕取精之後,才能轉化成教給孩子的知識。

2. 規劃不同程度的教案

老師們必須記得,即使是同一本繪本,也能規劃出不同教案。之前萬聖節的時候,我介紹了一本 "Ghosts in the House!" (by Kazuno Kohara),主角是一位小女巫,搬進新家之後發現屋子裡有鬼,於是展開了抓鬼行動。她把鬼抓起來放進洗衣機,洗一洗之後曬成桌巾、被單,用在每天的生活當中。這是一個很有趣、很可愛的故事,如果對象是大班或還沒學過文法的孩子,那麼主要目標就是要懂得內容,知道故事在說什麼,然後再目標性的挑出一些單詞或句子來學習。接著可以做勞作,能夠藉此培養孩子的創意,稱之為 "the power of crafting"。我們會帶孩子做「螢光鬼」,用紙板裁剪再塗上螢光漆,懸掛在窗邊做裝飾。小朋友親手做了之後,就會知道這叫做"ghost",更能加深他們的印象。我認為小學中年級(四年級)以前,都可以適時加入一點勞作的延伸活動。

如果是比較大的孩子,已經到了可以正式上英文課的程度,我們就要開始進入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例如我會製作學習單,先把繪本的文字內容整理出來,接著把孩子在目前文法階段里學到的動詞變化或助動詞空下來,讓他們自己思考要用哪一個單詞才正確,最後再讓他們讀一次故事。

3. Learn to Read vs. Read to Learn

很多人都有迷思,認為"learn to read" 只發生在低年級初學者的階段,學生此時主要是在單詞拼讀解碼和記憶單詞及句子。而到了中年級之後,學生們會自動進入 "read to learn" 的階段,他們會從閱讀中獲得資訊,並開始運用各種閱讀策略。但事實上,我覺得 learn to read 和 read to learn 並沒有清楚的分界點,學生即使年紀漸長,隨著所讀的內容越來越難,一定會遇到沒學過的字和不懂意思的句子, 仍然需要一直 learn to read,因此這兩者是同時且連續發生的學習方式。老師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請務必要將這兩種面向都列入考量。

4. 找出繪本教學的邏輯

繪本教學看起來是一件很有創意的事,但也有「枯燥」的部分,就是要按部就班把語言能力建構起來,我們要找到一種方法,讓學生能夠系統性地加強語言能力。於是我開始研究我教的這些繪本,從字句、語言上的變化,找到脈絡和架構重點,歸結出最適合孩子學習的邏輯。以我而言,我所歸結出的脈絡是「時態」,用合理又具邏輯性的觀念讓孩子了解動詞的變化。因此我在教每一本繪本的時候,都會去關注時態,並且讓學生記住一個觀念: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主要動詞,當出現第二個以上的動詞時,學生就要去合理化其他動詞的出現,也因此他們會注意到子句、連接詞、關系代名詞等的使用。我希望能夠賦予英文學習一個明確的教學邏輯和學習目標,學生會知道自己不需要死記硬學,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很放心,家長也會很安心。如此一來,英文到哪都一樣,繪本、小說、電影、流行歌,以及學校的教科書,通通都是一樣的邏輯。

❻ 英語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的創新點通常會是什麼

小學英語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及其典型案例

一、課程理念和課標相關實施建議

(一)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並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4、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英語課程標准

❼ 如何開發和利用英語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十分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由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存在差異,他們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單一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不利於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潛力。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是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渠道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應該學﹑在什麼地方學等等。因此,開發和利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就此觀點,談談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淺嘗輒止的認識,以期拋磚引玉。
有的放矢地開發與利用課本內外的資源,別出心裁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不惜為一項本地資源「再」利用的有效方式。無論是學生,或者是成年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初學英語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想要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不知道如何表達,在聽別人說了或看了別人的文字表達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麼簡單!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接觸英語的機會太少,涉獵英語的面太窄,在非英語國家裡這種現象相當普遍。人們往往用很籠統的用一句話對此作出解釋——「缺乏語言環境」。至於說如何去改變,好像除了出國留學這一途徑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這種想當然的「歸罪法」,雖然有其堂皇冠冕的托詞,但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起碼可以說,是一種消極的遁詞。因為,可想而知,就目前的現狀看,有多少學生能走出國門進入真正的英語語言環境?更何妨,小學生?因此,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作為老師就必須充分有效地運用課本資源,別出心裁創設語言環境;並在此基礎上,好好地發展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師除了教好﹑教活教材以外,還應盡可能地為學生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為他們拓展英語學用渠道。這也是新課程實踐中英語教師要面對的新的工作方式之一。
其一,課內外延伸穿插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除了利用學校提供的教科書﹑錄音機﹑圖片﹑掛圖等。我還不時地穿插了其他。 比如:在教三年極的《新標准英語3A》中的Do you like chocolate? 這一課時,雖說教具中有圖片,可我還是拿來了食物:巧克力、芒果、梨子等。當我拿起巧克力傳授這單詞時,學生們看了甭提有多高興,他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很快地接授了這個多音節的單詞。接著我拿著巧克力(是由數塊小的巧克力粘在一起構成)掰成數塊小巧克力,一直掰到小塊巧克力多得很難數時,我問:「大家能具體數出有幾塊巧克力嗎?」學生們看了我剛才的表演,都喊起來:「不能」我呢?順著他們的意思說:「所以,英語中把巧克力歸為不可數名詞,也就是說它沒有復數形式,只有單數形式」。至於芒果、梨子等我拿小刀切,然後問:「這能算一個完整的芒果﹑梨子嗎?」學生們回答:「不行」。「那芒果、梨子……能一個一個數嗎?」 「可以」「所以芒果 ﹑梨子……是可數名詞,它們有復數形式和單數形式。」學生們在我又演又說中很快地掌握了本課中哪些單詞是可數名詞,哪些是不可數名詞。然後,我讓學生們拿實物兩人一組進行表演「Do you like chocolate?」Yes, I do. No, I don』t. 」 這個句型,沒想到學生們在一節課里竟然都學會了,並表演得很逼真。
其二,調動興趣快樂識記法。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愛因斯坦說:「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可激發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在教hat﹑head﹑arm﹑hand﹑blouse﹑shirt. 時,我就把學生們帶到多媒體教室去看「迪士尼快樂英語」VCD。學生們被裡面的生動有趣,節奏感突出的故事吸引了。在故事中,他們又碰到.聽到教師教過的那些單詞,又一次的音﹑影結合記憶。學生們看了VCD後,心情特別愉快。記得有一位學生碰到我時說:「老師,英語很有趣,我很喜歡,什麼時候再看英語VCD呢?」聽了這話,我猶如喝了一杯蜂蜜水似的,心裡甜滋滋的。教育心理學中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它所產生的效果遠比老師以強制的方式要求學生讀好得多。 張思中老師指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心理優勢』是學生學好英語的保證。」
其三,活用資源隨時識記法。除了書本內,我還讓學生們作英語學習的有心人,應用家庭、社會等身邊一切可以得到的資源,應用到學習上。啟發學生應多聽廣播電台﹑多看電視。比如:CCTV1的大風車內的英語,CCTV7的《藍貓啟蒙英語》,教育台的小學英語等。因為這些節目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優勢,把文字﹑聲音﹑圖像結合起來,提供真實的英語運用場景,十分有利於英語學習。我還鼓勵學生們多注意身邊跟英語有關的東西。比如:學習數字的時候,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數字,(電話號碼﹑手機號碼﹑摩托車牌﹑郵政編碼﹑家人的身高﹑衣服的尺碼、自己的零用錢﹑一個月用電的度數;去商場調查賣出貨物)。學習月份的時候,讓學生去看家裡的掛歷﹑台歷等。在這氛圍里,學生們把他們身邊的英語拿來問我,有時都把我問倒了,我就如實地告訴他們:「待老師去查字典後再告訴你們,好嗎?」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並不是什麼丟丑的事,這證明「學海無涯」可老師如果不能承認自己不知道,或不能啟發學生該運用什麼方式﹑以什麼途徑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可悲的。學生們被我的誠懇所感染了。他們中再也沒有因為不懂英語怕丟臉而不敢問老師了。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的運用,對提高學生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熱情都有極好的促進與激發作用。反過來,對英語教學的效果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積極地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象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碟資料及其他英語實踐活動。

❽ 結合教學實踐說明小學英語課堂怎麼樣利用教學資源

依據《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的:「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學生盡可能多的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我們英語學科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全體師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教材為載體,開發和利用了以下多種英語教材資源。
一、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英語詞彙資源,提高學生識記單詞的能力。
日本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的詞彙積累和他的智慧成正比。詞彙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無論從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是從生活實際的需要看,誰掌握的詞彙越多,誰運用英語的能力就越強。由此可見,詞彙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之重。我校從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就堅持聽說領先,到中、高年級讀寫並舉的原則,在小學三年級我們開始進行單詞識記的教學。我們依據《張思中教學法》的集中識詞,即:適當集中、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原理,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原則,積極開發了許多詞彙資源,擴大學生的詞彙量。我們利用「集中識詞法」、「組詞造句法」使學生牢固掌握每個在教材中出現和生活中常用的單詞。利用「集中識詞」、「組詞造句法」迅速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在練讀新單詞時,我們並不讓學生不厭其煩地讀單詞,而是用單片語詞、造句,以增加趣味性,也增加信息量。如dog,orange dog,It』s a dog,It』s an orange dog…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把英語單詞分門歸類。這是我校師生一起自編自創的集中識詞手冊,包括動物類、學校及學慣用品類、蔬菜水果和食品類、家庭物品類、顏色身體部位類、親屬和人物稱謂類等。
在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盡情展示從課外學習班、電腦、電視等各種渠道學來的英語知識,提高課堂上出現的英語單詞量。我們還鼓勵學生「共享」學習資源,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先進帶後進,後進趕先進,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的詞彙量明顯增加了,學習熱情也更穩定、更濃厚了。這也為學生分組活動,英語對話練習和將來進行英語會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效開發和利用Chant資源,調節課堂氣氛。
1、 在抽象的詞彙教學中運用Chant,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單純的記憶有時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記憶抽象性詞彙,即使利用卡片、投影儀等教學手段也會是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自編一些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易於吟誦的Chant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Chant中,可讓學生邊動邊說。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新詞彙。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詞彙「tall, short, fat, thin」時就運用了Chant 「Tall tall tall, the man is tall. Short short short, the woman is short. Fat fat fat, the boy is fat. Thin thin thin, the girl is thin.」讓學生的手、腳都動起來並支配以一定的節奏,學生在說的同時情緒十分高漲,掌握詞彙非常快。
2、 在教學難點上運用Chant,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重點或難點的突破僅靠教師的多次強調或單調的講解並不是很高效的。我們從學生的興趣、年齡、特徵出發,多些生動的操練環節,積極創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我們運用了富有感染力的Chant來分解教學難點。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句型「Who』s the ___ with___?」時,我們編了一則Chant 「With with with, with big eyes. With with with,with small nose。學生通過邊說邊做,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對「with」及其短語的掌握程度也加深了,切實提高了學習效率。
3、 在重點句型操練中運用chant,活躍學生的思維。
在操練重點句型時有效運用這一集體性活動形式,能促使學生大膽開口說,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chant來靈活轉換學習內容,活躍學生的思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句型What do you play ? I play….時運用了Chant: 「 I play , You play . What do you play ? I play football . You play the piano。該Chant可以靈活轉換球類和樂器類單詞,學生通過比較,更容易分清句型中「the」的用法。
4、 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靈活運用chant來調節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的構思和組織要以啟迪學生的思維為中心。以一堂課的40分鍾來看,學生的思維並非時刻都處於興奮狀態,而是有張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發現學生的思維處於「低谷」時,應及時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可以插入Chant進行說唱,以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
實踐證明,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把握好教材內容與Chant的有效結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作用。
2000年以來,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編寫《兒童趣味英語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材中歸納了如家庭稱呼、禮貌用語、身體部位、季節等方面的知識。
三、有效開發和利用英語短文教材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是一種領會理解能力,是學生吸取知識、積累詞彙、熟悉英語表達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帶領學生進行適當的閱讀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們外語組全體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1) 選擇適合小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讀物:
(2) 提出只要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大意要求:
(3) 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4) 給學生設計有意義的讀後活動
(5) 教會學生使用英語詞典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如果缺少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相信,在給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之後,逐步積累起來的知識和詞彙量,更容易使他們喜歡上英語閱讀,漸漸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並為他們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這是我們師生共同編寫的校本教材:
1) 編寫《兒童英語故事與演講》,以提高學生表演能力和演講能力;(展示)
2) 編寫《三、四年級閱讀與欣賞》、《五、六年級閱讀與欣賞》,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捕捉信息能力。(展示)
四、開發和利用高層次教材資源,進行口語評價實驗。
五、有效利用「獎品」,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六、有效開發和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和網路資源,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
七、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過程中英語教師行為方式的轉變。
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
(1)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這門功課的學習狀況及學習效果。我們注重了學習過程的趣味化。在課堂教學中,我特別重視教學設計、教學方式的趣味化,讓英語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注重傳授生活化的英語,讓課堂上的英語盡量與生活接軌。例如,學習了問路的語言知識後,我們設計了去麥當勞的情景,學生們感到了樂趣,課堂參與率極高。我們注重活動化的英語教學,讓大小活動貫穿課堂教學,採用任務型教學。尤其加大了學生「任務」表演活動的力度,又加大了口語交際的訓練量,一舉兩得。充分發揮「chant」與「兒歌」的作用,讓學生完全適應並接受英語教學中的唱、玩教學。
(2)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生活。
要想提高學生的生活化的口語能力,只靠課上的幾十分鍾是不夠的,還要充分課外的時間,使英語走進生活。例如,學習了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生活中一些英文字母(組合)所代表的意思;學習了有關文具用品的單詞後,讓學生查資料說出所使用的所有文具名稱;每天早晨要求學生上學用英語相互問好(Good morning,teacher!),下午放學用英語說再見(Goodbye,teacher!See you tomorrow!)
(3)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為了優化英語學習環境,我校舉行英語周活動,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豐富和延伸,普及提高我校學生的英語應用的能力和水平,使他們全面參與英語課外活動,全方位促進師生在日常英語實踐中主動思維和大膽創新,充分的擴展課程資源,豐富英語生活。
1)英語百詞過關擂台大賽。
2)《課堂日常用語》筆試、錄音朗讀活動。
3)英語會話、背誦英語課文抽測比賽。
4)英語班隊評比、英語卡拉OK比賽、歌舞短劇演講比賽。
5)英語小楷比賽,《英語板報》、手抄報評比。
6)英語作文比賽。
7)英語廣播、英語電視節目收看活動。
在校園環境中,通過鼓勵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用英語交流、出英語宣傳欄、廣播英語歌曲、播放英語動畫片、表演英語短劇來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在教室環境中,通過黑板報、專題班隊活動、作業展示、手抄報展覽等來強化印象;在家庭環境中,通過播放錄音、張貼單詞卡片、觀看英語學習光碟和收看英語電視節目,甚至上Internet來廣泛地接收信息。學生接觸外語的頻率決定著他們所能達到的外語能力。只有擴大語言的輸入量和接觸量,學生才能最終由輸入變輸出,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當代課程改革的焦點,因為學生的「學習觀」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即由傳統「輸入——產出」的知識傳遞,轉變為主動解動問題的知識建構。建構主義理論的創始人皮亞傑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在創設的環境中主動感知信息,以自己的理解讀信息,通過「同化」和「順應」,將外部環境中的有關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達到知識的建構。這種主動感知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我想問」、「我想學」、「我會學」、「我能學」與「要我學」、「要我回答」、「要我做」的「他主學習」或「被動學習」是相對的,它體現了學生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傾聽、討論、表演和游戲,在信息的多向交互和不斷生成的信息的作用下,英語的交際功能得以充分的發揮,他們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注重以下基本原則: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
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
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
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
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

❾ 小學英語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堅持什麼原則

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程度決定著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能否變成實際的教育成果。當務之急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於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更好地實現課改目標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教學活動的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更為細節的部分。學校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具有極大的智慧潛能,也擔負著重要的職責。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小學教師是教學活動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 通過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並在實踐中嘗試探究,我們認為音樂教師可以從以下途徑力所能及、有效可行地進行音樂教學活動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教材 音樂教材是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從課程資源的要求來看,音樂教師對於音樂教材的使用,更多地應該強調是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從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生活,是我們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教材的思路之一。體現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思想的新編教材,強調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關注並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的傾向。但是,再新版的教材,其編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總免不了會存在一定的距離,有時編者的生活經驗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卻是陌生的。例如動畫片《藍精靈》插曲童聲齊唱《可愛的藍精靈》,對於當今二十歲以上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然而教師滿懷期待地在一年級課堂上播放時,學生對富有動感的節奏、可愛迷人的藍精靈形象竟然是無動於衷的表情。有一位音樂教師在第一個平行進行欣賞教學發現這個問題後,針對教材「森林裡的故事」這個主題,將欣賞童聲齊唱《可愛的藍精靈》換成了《藍貓淘氣三千問》,既符合當前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又具有時代氣息。再如中學欣賞舞劇《紅色娘子軍》選曲,當年婦孺皆知的洪常青這一代表人物,現在的中學生卻極少有人聽說過他,因此在進行舞劇情節介紹時,就應突破教材上的簡約概括,有必要提一提這個當年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引導學生進入舞劇情境欣賞音樂 圍繞某一教學重點,沿著教學設計思路,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是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教材的思路之二。喔 還有就是,我目前上的ABC夫下中心的教師才和我提過 如果要學好英語很簡單的 必須具有適合的研習空間與熟練口語對象 老師水平是關鍵,口語標准才可以 不間斷天天練習口語,1&1加強化教學才可以有更.好.的進步效率..課程結束後同樣要重復復習課堂音頻 好鞏固知識點。若真的是沒人幫忙的情況 最好能到聽力室或滬江獲得課後材料練習,多說多問一下子語感就培養起來 學習成效是絕對突飛猛進的。根據歌曲主題,拓展教學內容,能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梳理知識結構,積累新的音樂素材。如教學歌曲《月之故鄉》,可以「月亮」為主題,補充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表現月亮的民歌、歌劇唱段、器樂曲甚至流行歌曲,如《半個月亮爬上來》、《月亮頌》、《彎彎的月亮》、《月光》、《但願人長久》等等,還可以鼓勵學生收集表現「月亮」的其他音樂作品。根據音樂作品的體裁,拓展教學內容,能引導學生把握作品風,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如教學某首進行曲風的歌曲,可以補充一些進行曲風的其它歌曲以及進行曲體裁的器樂曲,也可以拓展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通過對比欣賞,加深感受與體驗。還可以根據作曲家、演奏演唱者的背景進行拓展,根據演奏樂器進行拓展,根據音樂相關文化進行拓展等等 現有的教學設備、擁有的音像資料、教師自身的特點等因素是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教材的思路之三。這些客觀因素制約著我們對教材的使用,也可能使我們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而用出個性化的風和特點 二、學生差異也是重要的教學活動資源 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學生當前已經具備的音識、技能和素質狀況,還應該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多種方案,組織各類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實施因材施教。如中小學的豎笛教學,針對學生能力發展有差異,來源學校的教學進度也不同,我們可以根據教材上單聲部的豎笛吹奏譜,寫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多聲部譜,供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擇,既能進行豎笛奏教學,同時又尊重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

❿ 如何有效地利用小學英語教學資源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