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裏海,魚類資源豐富嗎為什麼
一、裏海魚類資源豐富。
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裏海生物資源豐富,既有鱘魚、鮭魚、銀汗魚等各種魚類繁衍,也有海豹等海獸棲息。約有850種動物和500多種植物;盡管對於如此浩闊的水體而言生物種類數量較低,其中許多物種卻是其特有的。藍綠藻和矽藻構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團,還有數種紅藻與褐藻。動物--一直受到鹽度變化的極大影響--包括鱘、鯡、狗魚、鱸和西鯡魚;數種軟體動物;以及包括海綿在內的其他各種微生物。約15種北冰洋型(如裏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種充實基本動物。裏海長期以來一直以其鱘著稱,產量約佔世界漁獲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隨之而來的條件最有利的產卵場乾涸的長時期內,鱘數量銳減。已經採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鱘及推行水產養殖在內的措施,以圖改善這一狀況。海豹業在北部海域得到發展。
二、簡介裏海
裏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裏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裏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裏海的英語名、俄語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薩克語名都是"卡斯皮海","卡斯皮"是拉丁文繼承自希臘語對裏海西南岸高加索東部人的稱呼。裏海在現代波斯語(波斯文:دریای خزر)、亞塞拜然語、土庫曼語等其它突厥語族語言中為"哈扎爾海(可薩海)",來自9世紀時它附近的哈扎爾王國(可薩汗國)。現代波斯語也有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的稱呼,是按伊朗馬贊德蘭省而來。
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 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裏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
裏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劃未來將啟動,直接連接黑海和裏海,為裏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裏海水位。
『貳』 日本的資源特點
自然資源特點
1、海洋資源豐富。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2、魚類資源豐富。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3、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
(2)海岸線長為什麼魚類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人民展開了反對侵略、反對幕府統治的斗爭。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叄』 摩洛哥西部大西洋近海是著名的漁場,此地漁業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
據稱摩洛哥水域形含鋒成良好漁場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兩個:
1,大西洋的摩洛哥附近水域里有一支從英國和葡萄牙水域南下的加那裡寒流與一支從西非南部沿海岸北上的赤道暖流在此虧老攔交匯,使這一帶水域產生了季節性的涌升流,將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上層水域,使浮游生物得以大量繁殖,從而形成了漁場。
2,原因是摩洛哥海域的大陸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寬度,適宜各種漁船不同的作業方式。
(3)海岸線長為什麼魚類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摩洛哥自然環境:
1,區域位置: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端,東接阿爾及利亞,南部為撒哈拉沙漠,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國土面積45.9萬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萬平方銷胡公里)。海岸線1700多公里。
2,地形地貌:地形復雜,中部和北部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僅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最高峰圖卜加勒山脈海拔4165米,烏姆賴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長556公里,德拉河是最大的間歇河,長1150公里。主要河流還有木盧亞河、塞布河等。
3,氣候特徵:摩洛哥氣候多樣,北部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1月平均氣溫12℃,7月22~24℃。降水量為300~800毫米。中部屬副熱帶山地氣候,溫和濕潤,氣溫隨海拔高度而變化,山麓地區年平均溫約20℃。降水量從300到1400毫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