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東北工業區發展的有利條件
美國東北部工業基地具有豐富的煤鐵資源,阿巴拉契亞山地煤炭資源量大、質量好,是美國最大的煤炭集中分布區及焦煤產區。蘇必利爾湖西部沿岸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現富礦已趨枯竭)。五大湖是美國內河運輸的主要組成部分,各湖間有天然水道和運河相通,是聯系煤鐵區的重要交通線,這為東北部煤鐵資源開發提供了廉價的水陸運輸。東北部大西洋沿岸擁有紐約、費城、波士頓、巴爾的摩等重要港口,對外交通聯系十分便利。美國東北部地區工業基礎雄厚有利於發展工業
㈡ 美國東北部工業發展的條件
美國東北部工業發展的條件:
有利條件:(1)位置:美國東北部工業區靠近大西洋,臨近五大湖。
(2)歷史條件:這里是美國煤鐵資源開發早,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這里的工業得到蓬勃發展,。工業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
(3)資源條件:美國東北部工業基地具有豐富的煤鐵資源,阿巴拉契亞山地煤炭資源量大、質量好。蘇必利爾湖西部沿岸蘊藏著豐富的鐵礦;五大湖也為工業生產提供充足的水源;
(4)交通條件:五大湖是美國內河運輸的主要組成部分,各湖間有天然水道和運河相通,是聯系煤鐵區的重要交通線,為東北部煤鐵資源開發提供了廉價的水陸運輸。東北部大西洋沿岸擁有紐約、費城、波士頓、巴爾的摩等重要港口,對外交通聯系十分便利,有利於工業產品出口;
(5)農業基礎:美國東北部地區有發達的乳畜業,靠近玉米帶及小麥區,為城市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不利因素:(1)當地氣候比較寒冷,對人們居住及工業生產不利;
(2)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3)工業發展悠久,工業飽和,導致生產成本上升。
㈢ 俄羅斯烏拉爾工業與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均因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發展條件:煤鐵資源豐富。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機械、化工
㈣ 美國的自然資源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已探明煤的儲量最多,為4910億噸居世界首位。
美國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還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礦產資源。
(4)美國東北部礦產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截止到2019年6月3日,美國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哥倫比亞特區),有3144個縣。聯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馬里亞納;海外領地包括關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等。
各州名稱如下:亞拉巴馬、阿拉斯加、亞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里達、喬治亞、夏威夷、愛達荷、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艾奧瓦、堪薩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緬因、馬里蘭、馬薩諸塞、密歇根、明尼蘇達、密西西比、密蘇里、蒙大拿;
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罕布希爾、新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馬、俄勒岡、賓夕法尼亞、羅得島、南卡羅來納、南達科他、田納西、得克薩斯、猶他、佛蒙特、弗吉尼亞、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威斯康星、懷俄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美國國家概況
㈤ 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都有什麼礦產資源
阿拉斯加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鋅,鉛,金,銀,煤儲量豐富,現運營的大型礦區有:
1、紅狗礦(RedDogMine):已探明鉛鋅的儲量為10,141,264噸,其中有20.0%的鋅和5.4%鉛,預計總儲量可達57,540,650噸。
2、福特諾克斯金礦(FortKnoxMine):黃金年產量330,000到410,000盎司。
3、格林·克里克鉛鋅銀礦(GreensCreekMine):估計儲量8,064,697噸,其中每噸有13.71盎司銀,108盎司金,3.83%的鉛和10.55%的鋅。
4、波戈金礦(PogoMine):位於德爾塔章克申東北37英里,現由SumitomoMetalMining公司(85%)和SumitomoCorp.公司(15%)所有。
5、尤斯百利煤礦(UsibelliCoalMine):已探明儲量4.5億噸,預計總儲量7億噸。
(5)美國東北部礦產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角,西臨白令海、白令海峽、楚科奇海,南靠太平洋和阿拉斯加灣,東接加拿大的育空、英屬哥倫比亞,北臨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阿拉斯加州東與加拿大育空地區分界,東南延伸的狹長地帶包括大陸沿岸部分和亞歷山大群島,與加拿大育空地區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毗鄰。阿拉斯加在西面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向望,兩地距離最近處僅3英里(4.8公里)。
阿拉斯加州擁有6640英裏海岸線,多於其他各州海岸線長度總和。州內濕地面積佔全美45.5%,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
㈥ 美國東部工業區有什麼礦產
美國的工業體系以重工業占絕對優勢。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是歐洲移民首先開發的地方,也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這里擁有採煤、鋼鐵、機械製造等重工業部門,全國的鋼鐵、汽車、化學等工業大部分分布在這一地區,這里,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
美國有龐大而完整的水系。源遠流長的密西西比河縱貫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國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運河相溝通,並通過聖勞倫斯河、伊利運河和哈得孫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許多優良海港,形成聯系全國主要地區的內陸水運網。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共佔全國內陸水運周轉量的80%。五大湖及其周圍地區對美、加兩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美國擁有多種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部分礦產品可以自給。在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煤礦,阿巴拉契亞山脈是一條古老的褶皺山脈,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勢低緩。這里豐富的煤藏,因地表受侵蝕,有些煤層直接出露地表,開采非常便利。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西部有大量的鐵礦。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西部鐵礦,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
美國的五大湖附近有波士頓、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紐約等大海港,還有匹茲堡、芝加哥、底特律等大工業城市,紐約人口800多萬,連同周圍的衛星城市,人口有1600多萬,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聯合國總部也設在位於這里的首都華盛頓。這里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以乳畜業為主。為附近城市提供豐富的副食品。
在二戰後,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的日本、西歐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使鋼鐵、汽車、某些化工等基礎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中的一些部門停滯下來。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部門,如飛機、導彈、電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發展,以洛杉磯為中心形成一個高科技的電子工業區,號稱「矽谷」、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由於東北部工業區工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交通擁塞、稅收增多、地價昂貴、生活費用高漲等原因,使被稱為的「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被稱之為「夕陽工業」東北部地區。尤其是二十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地區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不斷上升,遺棄的工廠設備銹跡斑斑。人們形象地把該地區稱為「銹帶」。
▲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發展傳統工業的優勢區位條件:
(1)豐富的煤炭、鐵礦及水資源
(2)便利且廉價的水運條件
(3)城市眾多,市場廣闊
(4)乳畜業產品產地,副食品供應方便
(5)歐洲移民最先到達的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
▲20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傳統工業衰落的原因:
(1)工業結構單一
(2)國際市場的沖擊使其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減少
(3)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
(4)南部、西部陽光地帶的開發
(5)新科技和高新產業的沖擊
▲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綜合整治的措施
(1)調整工業結構和產業結構
(2)調整工業布局和交通布局
(3)環境整治
㈦ 美國東北各部的傳統工業區發展條件什麼
美國的傳統工業區主要分布於 東北部五大湖工業區。美國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於西部的矽谷和南部墨西哥灣沿岸。 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一)礦產資源豐富,這里的煤炭和鐵礦石儲量大。 (二)五大湖水運便利而廉價。蘇必利爾湖區鐵礦大規模開發,所采礦石經過五大湖和鐵路線向東運往五大湖沿岸各大港口,極大地推動了本區重工業的發展。 (三)五大湖地區是美國的乳畜帶,農業發達,為城市人民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 五大湖地區的工業部門主要有以汽車為主的運輸設備製造、機床和農業機械製造、電氣設備、鋼鐵、煉油、化學工業等,成為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五大湖地區的傳統工業在長期的輝煌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土地價格上漲等。二0世紀陸0年代以來,美國大力發展新興工業。 美國的新興工業遠離環境污染嚴重的東北部五大湖地區,在西部和南部得到發展。尤其是西部的矽谷,成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先驅和典範。 「矽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矽谷」位於舊金山市東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灣,遠離傳統工業區,環境潔凈優美。 (二)氣候宜人 「矽谷」位於太平洋東岸,北緯三漆°左右,屬地中海氣候。地理位置三面環山,北面臨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暖夏涼、溫暖濕潤的特點明顯。 (三)有高等院校 這里有斯坦福大學和吧000多家高技術公司,它們互相合作,為研究、開發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電子工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學在「矽谷」崛起的早期起了關鍵性作用。 (四)便捷的交通 這里交通方便,鄰近舊金山的航空港,並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便於電子產品的運輸。 (5)軍事訂貨 這里生產的為軍事工業配套的光學儀器和對電子工業占重要地位。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半導體元件穩定的訂貨量,其訂貨額一度占「矽谷」總產值的四0%。 「矽谷」是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集中了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是美國以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矽谷」的每一項重要發明,都會影響到全世界電子工業的發展。世界電子工業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幾乎都出自「矽谷」。 美國在南部墨西哥灣沿岸的新奧爾良發展了石油化工和宇航工業
㈧ 美國的礦產資源
這回是中文了^-^
美國是礦產資源大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的礦產資源與礦業管理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試圖通過對目前美國礦產資源與礦業基本狀況和其礦業管理基本制度的介紹,使讀者能對21世紀初美國礦產資源與礦業現狀及管理狀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掌握。
一、礦產資源概況
美國礦產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和BP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06年提供的最新資料數據,美國目前探明的礦產儲量為:石油3600百萬噸,煤炭246643百萬噸,天然氣192.5萬億立方英尺,鐵礦石6900百萬噸,鉬270萬噸,銅3500萬噸等,見表1。其中,美國的煤炭、稀土、鐵礦石、鉬、銅、鉛、鋅、金、銀、硼、硅藻土、天然碳酸鈉、重晶石等礦產儲量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27.1%(煤炭)、14.8%(稀土)、4.3%(鐵礦石)、31.4%(鉬)、7.4%(銅)、12.1%(鉛)、13.6%(鋅)、6.4%(金)、9.3%(銀)、23.5%(硼)、27.2%(硅藻土)、95.8%(天然碳酸鈉)和12.5%(重晶石)。分別列居世界第1、3、7、2、2、3、3、5、6、2、1、1和3位。此外,美國的石膏、滑石(和葉臘石)、高嶺土、膨潤土等礦產儲量或資源量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
美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全國5大油氣區30多個油氣盆地中。5大油氣區分別為:墨西哥灣含油氣區、北美地台含油氣區、加利福尼亞含油氣區、落基山含油氣區和阿拉斯加含油氣區。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德克薩斯、路易斯安納、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等4個州。其中,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儲量佔美國總儲量的22%,路易斯安那州佔20%;阿拉斯加佔20%;加利福尼亞州佔18%。美國煤炭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伊利諾斯州、懷俄明、西弗吉尼亞、堪薩斯、賓西法尼亞、德克薩斯和印第安那等州,其中,蒙大拿州和伊利諾斯州是美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兩個州,蒙大拿州煤炭資源量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4%,而伊利諾斯州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1%。美國金屬礦產資源如銅、鉛、鋅、金、銀、鉬、鈾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包括內華達、猶他、亞利桑那、蒙大拿、愛達荷、加利福尼亞、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鐵礦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蘇必利爾湖區一帶。美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則遍布全美各地,但以東部和西部地區居多。
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為每天20660千桶,煤炭消費為1023.4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19780億立方英尺,分別佔世界總消費量的25.0%、19.6%和23.0%。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美國石油年消費量最高為2005年的每天20660千桶,最低為2004年的每天19625千桶,平均為每天19907千桶。煤炭消費量則變化在961.4-1023.4百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988.2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變化在219780-233330億立方英尺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25420億立方英尺。在消費發展趨勢上,從2000年到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0%,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0.8%,而天然氣消費量則成負增長,即減少趨勢2005年,美國精煉鋁消費量為611.4萬噸,精煉銅消費量為233.6萬噸,精煉鉛消費量為146.9萬噸,精煉鋅(鋅錠)消費量為101.8萬噸,精煉鎳消費量為13.3萬噸,精煉錫消費量為4.21萬噸,鎢消費量為1.16萬噸,鉬消費量為3.42萬噸。前六種金屬(鋁、銅、鉛、鋅、鎳和錫)的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19.3%、13.5%、19.5%、9.8%、10.1%和12.1%。2005年美國鎢和鉬的消費量在世界總消費量中的比例,目前尚無可得數據進行計算。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精煉鋁的消費量變化在523.0-616.1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574.7萬噸;精煉銅的消費量變化在229.0-301.0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250.5萬噸;精煉鉛消費量變化在146.9-169.4萬噸,平均年消費量為158.0萬噸;精煉鋅消費量變化在101.8-131.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16.6萬噸;精煉鎳消費量變化在11.8-14.7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3.0萬噸;精煉錫消費量變化在4.21-5.7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4.88萬噸;鎢消費量變化在1.01-1.4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25萬噸;鉬消費量變化在1.96-3.4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65萬噸。
總之,美國雖然也是資源大國
但它高度發達的經濟消耗了太多的資源
造成了美國的「能源危機」,經常為了能源而經常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