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對心理壓力採取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面對心理壓力,應該採取的措施。隨著現在生活節奏增快,工作壓力增多,很多人都有心裡壓抑症狀,具體治療方法如下:1、首先有一個很好的認知,心裡壓抑並不難治,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一些特殊時期,尤其女性月經前或者更年期,心情壓抑症狀更多;2、心情壓抑要以心理調適為主,要正視現實,盡量緩解壓力,凡事適可而止;3、充分睡眠也是緩解心理壓力很重要的方面,俗話說一睡解千愁,可以起到緩解心情壓抑的作用;4、多與樂觀、向上、開朗的朋友交往,找朋友、同事、閨蜜聊天、踏青,或者出去旅遊,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也可以緩解抑鬱情緒。
『貳』 如何處理心理危機及干預
心理危機是指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困難情境,超過了它的處理能力,無法解決時所產生的暫時的心理困擾,這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就是心理危機。
危機到來時,會讓人心裡焦躁、恐懼、無助,思維遲鈍,情緒暴躁,不願與人交往,不願表達真實的感受,行為出現異常,比如體重明顯變化,時常感覺疲憊,無精打采。連續一周以上失眠厭食,甚至出現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精神面臨崩潰或失常,做一些自傷自虐行為。
危機並不可怕。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心理危機。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某些心理問題,或不知什麼時候會遇到危機事件,面對心理困擾,樂觀地對待,勇敢地面對才是最寶貴的態度。
(1)盡快求助。自己解決不了,要及時告知老師、家長,最好找專業人士幫助解決。
(2)樂觀對待。學會正向看待問題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調動自己內在的能量,充分認識自己的品格優勢,提升戰勝困難的勇氣與能力。
(3)樹立自信。增強自信凡事都有應有必勝的信心,對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為自信會使你獲得更多的成功。但在自信心的基礎上,要有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報負水平」。過低不利激發鬥志,過高易遭受失敗。
(4)積極暗示。自我鼓勵與暗示,如「我能克服這一切!」「我一定能戰勝磨難!」「我一定行!」等。
(5)加強運動。多參與班集體活動,加強 體育 鍛煉。
我是心理老師何竟軒,希望可以幫到你!
首先,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理解一下所謂危機干預,簡單來說, 是咨詢師通過咨詢或治療的技術幫助"心理危機者"重新建立良性或者說平衡、平衡的心理認知狀態 。
心理危機有很多的種類,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個人在應激事件發生後出現的應激心理,例如:經歷了由於事故、人為等因素的個體心理或身體損傷,目擊了具有強烈刺激的事件等,再如汶川地震發生後災區群體應激心理的處置等。在這些事件當中,心理干預工作當然是能夠早一點介入為好,這樣才能給予受助者效果更好地幫助。
應激心理具有不同的引發事件和強度,處理起來也是不大相同的,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分為這樣的幾個步驟:
1、確立和評估
當我們開始介入時,當事人的心理、身體狀態都需要進行專業的評估以及相關問題的確立。 總體來說,我們需要給予被助者充分的共情、接納、尊重、積極關注以及及時地回應,從心理學來說,這是技術,但根本還是態度大於技術的 。
對於一部分被助者而言,他們意識比較清晰,認知比較完整,那麼,可以採用會談或者問卷的方式來近一步的確立問題以及他們潛在的心理需求,而對於一部分剛經歷了應激事件的人而言,可能他們的意識不完整,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
2、提供安全的感
無論是哪一種應激事件,不安全感始終是伴隨著被助者的心理陰影, 所以,無論是從環境上還是生理、心理上,提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是首要也是必要的。 這種安全感的提供可以是人的陪伴,環境的提供等。同時,這也是我們和被助者展開對話和干預的一個基本要素。
3、支持工作開始
首先,我們要說明的是,這種支持並非只是言語行為,有時候,擁抱、陪伴、閑聊、回憶都可以成為我們支持他們的"工具",甚至,有時候無聲的、真誠的陪伴比言語更有力量。
汶川大地震之後有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所謂"心理志願者"在對一個喪失兩位女兒的母親進行危機干預的時候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志願者使用的所謂"心理技術"使得這位母親陷入了更深的悲傷而發生了事故。在這樣大的天災和如此重大的心理災難之後,沒有什麼言語能夠平撫他們的心理傷害,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陪伴、給予積極的關注,之後才是所謂的技術介入。
4、共同 探索 並提出應對方式
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從不是教導關系,而是共同 探索 心理秘密以及共同制定方案的同盟關系,心理危機干預也是如此。所以,對於能夠和咨詢師進行正常溝通的被助者而言,咨詢師幫助他們尋找積極的心理資源,幫助他們樹立客觀、積極的認知狀態,制定一個合適的計劃。
5、建立一定的"契約"關系
心理危機並不是一次短暫的幫助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數次或多次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所以,在一次咨詢過後,我們需要幫助來訪者進行下一次或者計劃執行的允諾,這種類似於契約的關系能夠較好地幫助來訪者進行思考和增強行動力。
我個人認為,這五個步驟是心理危機干預最主要的步驟以及作為咨詢師應該做的工作。
最後,雖然這種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也包含工作人員多年的專業訓練和技能學習,以前更多是志願者來做的,但是隨著專業度的提高,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咨詢師才能更好地進行這份工作,這也是對於被助者的最大的負責。
心理危機干預
第一步:情緒舒緩(10——20分鍾)
目的:向來訪者提供舒緩情緒的心理支持,傾聽、共情 要點:找到事件對個體的意義,層層揭示個案的感受,挖掘內心的
渴望;
第二步:評估個案為及程度及心理問題(貫穿整個咨詢)
目的:評估個案問題類型及嚴重程度,判定是否成為危機; 方法: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
要點:注意識別危及個案或他人生命的危險信號,如果存在自傷或
傷人危機,需跳過第三階段直接進入下面的自殺危機干預
流程(生命第一);
第三步:焦點解決(20分鍾左右) 目的:鎖定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推動改變;
方法:利用焦點解決各項技術;
要點:
聚焦當前最關鍵的、最容易解決的一個小問題;
個案是了解自己的專家:
解決方法一定要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你從前遇到這些問題是怎麽解決的?
解決之道在例外之中——關注個案積極方面;
生理干預。當心理壓力來臨時,我們不妨試著讓自已的呼吸慢下來,連續、緩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腦供氧充足,同時使人心率減慢,情緒穩定。
行為干預。當你心 情感 到煩悶時,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陽台上去聞一聞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雲,或者上網沖一下浪,或者給最親愛的人發個簡訊,打個電話„„經過以上或類似的行為干預,你會暫時緩解心理壓力,精神抖擻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生理干預。當心理壓力來臨時,我們不妨試著讓自已的呼吸慢下來,連續、緩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腦供氧充足,同時使人心率減慢,情緒穩定。
行為干預。當你心 情感 到煩悶時,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陽台上去聞一聞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雲,或者上網沖一下浪,或者給最親愛的人發個簡訊,打個電話„„經過以上或類似的行為干預,你會暫時緩解心理壓力,精神抖擻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個人都有心裡過不去時候有些東西,但是千萬不要做心裡評估,這個很害人,貼上標簽就很難撕下來!不然就是二次傷害!
心理危機的本質就是失能,而肌體失能與心腦失能相互促進,所以干預肌體失能,使肌體生簧,呼吸活絡,可以改善心腦肌體失能,從而改善心理危機。
『叄』 應對危機的有效資源有哪些
應對危機的有效資源有,內在資源、外在資源、社團群體資源、精神資源等等。危機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出乎人們意料發生的,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襲擊、戰爭等。
二是指人所處的緊急狀態。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
危機意味著平衡穩定的破壞,引起混亂、不安。危機出現是因為個體意識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過了自己的應付能力,而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
面對危機的做法
1、直面身處危機的現實(只有承認身處危機之中,才能獲得解除危機的方法)。
2、願意承擔責任(從改變自我做起,而不是妄想周圍環境為之改變)。
3、劃清界限(明確問題,選擇性改變)。
4、向外界尋求物質及情感支持(適可而止)。
5、借鑒他人應對危機的方法(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成功與失敗都有跡可尋)。
6、自我力量(人們得以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肆』 大學生心理健康面對危機時以下哪些是可利用資源
以上都是可利用資源。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時,第一可以從內心自省,從自身出發,自己幫助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第二,還可以從自己所交的社團群體或者說是朋友,請他們幫助自己走出這一份困惑與危機。第三,精神資源可以是書,可以是偶像,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等價物,能從中得到調解與排遣。第四外在資源,這個就比較廣泛了,可以是視頻電視書籍以及大自然的一切乃至這個世界上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葉。
『伍』 什麼是心理危機當你遇到心理危機時你如何應對當他人遇到心理危機時,你如何應對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發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當事人自己既不能迴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反應。
當發生危機事件時,個體的應對方式可能有以下三種
1、有效應對,獲得成長:當發生危機事件時,有些個體能夠迅速做出恰的反應,為保證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應對出現的危機,獲得經驗,是自我得到成長。
2、度過危機,壓抑感受:這種人也能度過危機,但處理的方法是試圖通過不聞不問的方式掩蓋危機事件的存在,把危機事件有意無意的壓抑到無意識中。
3、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在面對危機事件時,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此時需要有效的心理援助,否則會給當事人留下心理陰影。
(5)自己內在應對心理危險有哪些資源擴展閱讀:
心理危機干預注意點
1.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針對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這不是一種程序化的心理治療,而是一種心理服務。
2.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間是遭遇創傷性事件後的24小時到72小時。24小時內一般不進行危機干預。若是72小時後才進行危機干預,效果有所下降。若在4周後才進行危機干預,作用明顯降低。
3.心理危機干預的方法是最簡易的心理治療方法,如:凈化傾訴、危機處理(心理支持)、鬆弛訓練、心理教育、嚴重事件集體減壓等。
4.心理危機干預必須和社會支持系統結合起來。尤其是在遭遇重大災害的時候,心理危機干預和社會工作服務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陸』 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心理危機
想利用現有的資源幫助自己和別人解決心理危機,那就要多看書,自己的手機上面下載一些書,然後靈活運用結合實際商務中的一些情況來開導別人。
『柒』 心理危機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自我轉化
1、首先,學會實施心理自救。自己遭遇不幸,就要面對現實。學會寬容自己,多加自我安慰,對自己實行心理自救。一味垂頭喪氣,痛不欲生,無休止地後悔與自我責備只能增加痛苦,更加重對身心的打擊。
2、其次,學會宣洩。醫學心理學認為,用堅強的意志力壓制惡劣情緒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樣僅可緩解表面的緊張,卻無法平息內心復雜、紛亂、煩惱情緒的困擾。所以排除心理危機必須學會宣洩,把心中的痛苦、委屈和怒恨統統說出來。
可以向自己的親人或好朋友訴說,也可以用筆把它寫出來。或者可以去無人的曠野吶喊,去瘋狂地流汗,讓心理的重負得到減輕。
3、再者,學會積極面對。一旦遭到不幸,切不可久久沉浸在悲痛或愧疚之中不能自拔,或採取逃避的辦法,這樣做對於排除心理危機沒有一點幫助,只會更加痛苦,甚至產生絕望。
正確的態度應該積極面對,多往好的方面想,化悔恨為教訓,把該忘的統統忘掉。摒棄心理上的沉重包袱,那麼心理危機就會一掃而光。
尋找心理咨詢師診治
其實,當一個人心理失去平衡時,如果能尋找心理咨詢師診治,讓心理咨詢師幫助抹去生活的陰影,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了。或許苦悶的心情會變得開朗,壓抑的情緒能得以釋放,緊張狀態會得以放鬆,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的人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因此,求助於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是應對心理危機的主要方法之一。危機干預對於處於危機的深淵而無法自拔的求助者來說具有指明方向,疏通心理,甚至有拯救生命的重要意義。
『捌』 應對壓力的有效資源有哪些
面對壓力,人們會產生的心理反應有:1.認知反應,包括積極的反應(可以使人保持適度的警覺水平,注意力集中,對事物的敏感性增加,提高個體的判斷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消極的反應(指情緒過度激動或抑鬱,使認知能力下降,機體不能正確評價現實情形,致使不能選擇有效的應對策略。如股指混亂、判斷失誤、思惟遲鈍麻痹、行動失控等);2.情緒反應,包括焦慮、恐懼、抑鬱、憤怒、敵意等;3.行動反應,包括渴望隱退、躲避、飲食習慣改變、採取拖延政策、頻頻吸煙、濫用葯物、乃至做出自殺行動等。
『玖』 如果你遇到心理困擾,你會運用哪種資源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遇到心理困擾怎麼解決
用認知對抗內在困擾
每個人都會遇到恐懼,比如我曾公開發言時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緊張,並且越是告訴自己不要緊張反而會越緊張,所以意志幫不了多少忙。
此時如果學會改變自己的認知,比如:就像平常一樣說話就可以了,那樣表現反而最好,可能就不緊張了。
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說話做事就會沒底氣。如果學會「理直氣壯」認知的方法,我走我的路,這是我自己的事情,與別人何干,就可以變得有底氣了。
認知和意志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有時我們面對自身壓力太大,雖然憑意志可以堅持,但會讓人感到煎熬,此時,如果改變認知,學會「做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順其自然」,壓力自然小很多。
再談談強迫症,其實強迫症是習慣性出現的懷疑,這種懷疑出現之後,會產生驅力,驅動你去消除這種懷疑。
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與之對抗,不順應這種想法,可能會感到緊張焦慮。比如,有潔癖的孩子,當他懷疑自己手不幹凈的時候,會抑制不住地反復洗手。
此時,如果父母不讓洗,孩子會感覺很難受。但是你可以慢慢告訴自己,洗手洗一到兩次次就會很乾凈了,慢慢接受這種意識,然後改變新的習慣,強迫症就會得到緩解。
認知療法,就是重新認識這個事情,學會建立一種新的認知,代替舊的認知,慢慢你就可以從這種舊環境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