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爾干半島為什麼成為歐洲的火葯桶
巴爾干半島歷來是國際關系中復雜、多事的地區,素有「火葯庫」之稱。在這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沖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既相互影響,盤根錯節,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在這之中,南斯拉夫地區更是矛盾與沖突最為集中和激烈的區域。
又因為巴爾乾地區地處交通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歐洲各大國出於私利,一向關注這里的動態和變化,並積極插足各種矛盾與沖突。
例如,發生於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原本是一場在歐洲常見的暗殺事件,起初,人們並沒有對此感到有什麼異常,但在事後的一個多星期後,歐洲列強居然把它炒作成一場沸沸揚揚的「七月外交危機」,進而又因此引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南巴爾干半島有哪些資源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瀕黑海,南濱伊奧尼亞海(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
面積約50.5萬平方千米。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希臘、北馬其頓等國家的全部國土,以及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與土耳其的部分土地。
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系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貳』 二戰時期巴爾干半島的地勢有什麼特點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東南部,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匯地帶,林業和礦產資源豐富。那裡地勢險要,戰略地位突出,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歐洲火葯庫」之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