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選礦如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擴展閱讀
如何做個公司人力資源 2025-07-27 04:56:18
食用石油有什麼用 2025-07-27 04:42:10
美容工具單品怎麼填 2025-07-27 04:40:11

選礦如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發布時間: 2022-08-25 07:25:18

『壹』 尾礦資源化利用有哪些途徑

尾礦是選礦廠排出的固體廢棄物,是閑置的資源,尾礦綜合利用不僅有利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佔用土地,保護環境,也是消除尾礦庫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尾礦綜合利用的方法主要是下面四個:1.尾礦再選,尾礦成分分析,對值得回收的有價成分(金屬元素、非金屬礦)進行再選,提高資源利用率。有些金屬尾礦中含有金屬、貴重元素、高嶺土、重晶石、---等,有的非金屬尾礦含有金屬礦、TiO2、獨居石、硅線石、---等.尾礦綜合利用不僅有利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佔用土地,保護環境,也是消除尾礦庫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2. 尾礦生產建築材料,尾礦的主要組分是富含SiO2、Al2O3、CaCO3等資源的非金屬礦物,可以通過現有的成熟工藝生產一種或若干種建築材料,如水泥、灰砂磚、加氣砌塊或各種建築磚,有的含有微量金屬成分,可生產微晶玻璃;3.尾礦用於製作肥料、改良土壤,有些尾礦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經過適當處理可製成用於改良土壤的微量元素肥料。4 礦山充填采空區或復墾,回填礦山采空區是直接利用尾礦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尤其對於無處設置尾礦庫的礦山企業,利用尾礦回填采空區就具有更大的環境和經濟意義。總之,尾礦綜合利用的形式和方法很豐富,遇料而異,因地制宜。

『貳』 礦業循環經濟應從資源綜合利用入手

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物質循環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是—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重要途徑,是國家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發展循環經濟,其中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節約與循環利用是基礎,而礦產資源是最重要的基礎資源,礦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礦產資源又是不可再生的,發展礦業循環經濟不僅是礦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礦業循環經濟在整個國家循環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無以倫比的重要作用。

一、礦業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通過「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達到資源最佳利用化、廢物最小量化和無害化,實現經濟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發展。從這一整體原則出發,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主要內涵,應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採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與設備,最充分、合理、有效的開采與綜合回收礦產資源,實現最佳的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率。

(2)在現在的技術經濟條件下,除主礦產外,最大可能地回收利用一切共伴生資源,實現最佳的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和利用率。

(3)依據科技進步,綜合開發利用礦山固體廢棄物(包括表外低品位礦石或貧礦石、采礦廢石、煤矸石、選礦尾礦、濕法冶金尾礦或尾泥、冶煉渣、化工渣、粉煤灰等礦山二次資源),實現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

(4)釆用先進技術與設備,節能減排,並進行廢氣處理與利用,防止對大氣的污染;進行礦山廢水(包括礦坑水、洗選礦廢水、水冶和化工廢水等)的處理與循環利用,實現礦山廢水的零排放。

(5)建設地、采、選、冶、產品深加工、產運銷一體化大型礦業集團公司,探索企業生產新模式,延長企業產業鏈,實現企業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6)開發利用無廢或少廢生產工藝技術和加強綠色化科學管理,從開釆、選礦、冶煉、深加工、運輸、貯存、裝卸等各個生產環節,開展以充分合理利用資源、優化與保護環境為中心內容的清潔生產,以達到實現最佳資源利用和環境友好的雙重目的。

(6)從單個企業清潔生產、企業間共同形成工業園區、全社會產品消售後的資源再生回收三個層面,有規劃地構建「自然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整體社會循環,實現循環經濟的物質閉路循環和綠色物流。

(7)堅持以人為本,發展企業文化,堅持「三同時」原則,保護和綠化與美化礦山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型綠色礦區。

二、礦業循環經濟的切入點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受社會、地域、資源、環境、經濟、交通等多種因素制約,尤其是區域性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建設和全社會廢舊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更需要政府的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實施與管理。

當前,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尚處於起始階段。因此,就礦業循環經濟而言,在現在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從何處切入應該研究。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加之我國礦業發展現狀,筆者認為,當前在礦業領域發展循環經濟,首先應從單個礦山企業發展以清潔生產為主體的循環經濟入手,而要選擇的礦業循環經濟的切入點,應該是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包括共伴生資源、貧礦資源和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利用。其中,特別是應從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入手。這不僅是因為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堆存數量大、壓佔大量土地、污染生態環境,而且由於過去生產技術及管理等原因,使得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中含有多種多樣的有用金屬和礦物,同時由於其主要成分大都由硅酸鹽、鋁硅酸鹽、碳酸鹽礦物和少量金屬礦物組成,也是建築、陶瓷、玻璃、水泥工業的重要礦物原料。開展其中有用組分的綜合回收,有利於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源保障;開展礦山固體廢棄物的整體利用,用於生產微晶玻璃、磚體、水泥、陶瓷製品、建築石料,或者大量用作礦坑或井下回填、充填塌陷地或窪地、復墾造地等,不僅可以變廢為寶,而且是治理礦山環境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開展尾礦等資源的再回收和綜合利用,生產簡便、技術可行、投入少、收效快,是當前礦山企業最行之有效的、可行的經濟生產活動,是當前礦山企業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最實際的切入點。

三、開展資源綜合回收的關鍵技術

共伴生礦產資源、表外礦石或貧礦資源、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它們的共同點是礦物和化學組成復雜、有用組分品位低且分散。因此,開展這些資源中多種有用組分的綜合回收利用,僅釆用常規的選礦技術和火法冶金、電冶金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濕法冶金技術已在礦業、化工、醫葯、食品等多種領域,越來越廣泛的得到應用,在從礦石中回收金、銀、鈾、釷、鋁、銅、稀土、稀有金屬等方面,早已成為必須採用的成熟技術。濕法冶金是—種通過化學手段進行的礦石有用組分浸出、分離、濃縮、富集、提純與精煉的工藝過程,故又稱為化工冶金,俗稱「水冶」,也有人稱為化學選礦。該技術採用多種化工過程,因此適用各種金屬及非金屬元素的提取,對於低品位難選冶礦石、尾礦等資源的綜合回收,更是必須採用的技術。

特別是近10多年來,在濕法冶金技術中,除常規浸出工藝外,微生物(細菌)浸出、加壓浸出、焙燒浸出、微波浸出、磁化浸出、拌酸熟化浸出、堆浸、地浸,以及離子交換、溶劑萃取、化學純化、電解精煉等工藝技術的發展,使得濕法冶金在礦石加工方面更具優越性。

因此,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特別是從礦石、尾礦等資源中綜合回收各種低品位有用組分,採用選礦———濕法冶金聯合工藝,將成為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必然採用的關鍵技術。

四、問題與建議

當前,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存在著認識、政策、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僅就礦山企業開展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與利用來說,就存在如下主要問題:共伴生資源、貧礦資源、尾礦等二次資源的數量、種類、質量和價值等家底情況不清,心中無數;缺乏有關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以及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體制和機制,如礦山尾礦等二次資源的所有權界定不清,礦山企業本身不利用,也不允許外企業或外人利用;廣談循環經濟理論的多,付諸實踐的少,多數礦山企業對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持觀望或等待態度;多數企業沒有或缺少資金投入,更缺乏實用的工藝技術;有些地方嚴重存在著尾礦資源亂采濫挖或哄搶現象,以及二次污染問題;按國家有關政策,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可享受—定優惠經濟政策,但—些地方並不執行,甚至亂收費或任意撕毀合同的事時有發生等等。

鑒於以上各種實際存在問題,要發展礦業循環經濟,開展礦產資源和尾礦資源的綜合回收與利用,特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健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管理,如循環經濟法,資源綜合利用法;建立長效機制,如尾礦資源管理制度、資源節約管理制度、資源綜合利用激勵制度或獎懲制度、循環經濟生產技術管理制度和循環經濟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形成循環經濟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體系。

(2)建立和制訂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資源政策、鼓勵政策與經濟扶持措施,如稅收優惠,實行鼓勵節約與懲罰浪費相結合的稅收政策;實行投資傾斜和建立循環經濟專項基金,支持重點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對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提供財政貼息的優惠貸款;對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進行合理定價,實行價格優惠等等。

(3)以法律形式界定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的所有權問題,實行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開發利用使用權申報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對尾礦等固體廢棄物,礦山企業本身不具備綜合利用條件的,應支持其他具備條件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4)建立國家各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管理機構,設置專業管理人員。明確規定各級政府、礦產資源主管部門、礦山企業及投資者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諸方面的職責、權利和義務;負責各種可綜合利用資源的管理,負責制訂和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

(5)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對共伴生資源、貧礦資源和尾礦等礦山二次資源的調查研究,摸清家底,為統籌安排,為制訂和實施合理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規劃,提供真實可靠的科學依據。

(6)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鼓勵和支持多種渠道社會資金投資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項目;堅持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加強技術攻關,研究和推廣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選擇一些重點先進典型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產業化試點示範工作。

(7)建立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科學經濟指標體系和評估驗證體系,以及各種技術標准;實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制度;將資源綜合利用和資源循環利用,作為企業循環經濟績效評價和考核指標,推進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8)廣泛開展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的節約意識、環境意識,樹立節約型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叄』 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

據預測,我國現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可保證需要的礦產到2010年將下降到24種,而到2020年資源保證程度就更低,僅有6種。主要金屬礦產可供儲量的保證程度不容樂觀。比如,銅礦山供應能力可能為60×104t,只能滿足需求的24%;國內大中型礦山鋁土礦的生產能力僅為1345×104t,只能滿足需求的40%。我國礦山規模小、數量多,礦業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從而嚴重破壞和浪費了資源。小礦山一般片面追求高利潤,不惜亂采濫挖破壞資源,大量的資源儲量被消耗,而經濟效益很低。同時,我國礦產資源采選冶利用率低,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僅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在采選回收率方面,鐵礦為67%,有色金屬礦為50%~60%,非金屬礦為20%~60%。伴生共生礦產資源和有益組分綜合利用率達到75%的選廠只佔選廠總數的2%,而70%以上的伴生綜合礦山,綜合利用率不到2.5%。對1845個重點礦山調查統計,綜合利用有用組分70%以上的礦山僅佔2%,綜合利用有用組分50%以上的礦山不到15%,綜合利用有用組分低於25%的礦山佔75%。在246個共生伴生大中型礦山中,有32.1%的礦山未綜合利用有用組分。

在經濟高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面對我國礦產資源保證程度嚴重不足的形勢,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已經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提高回採率(回收率)、綜合利用伴生共生組分就相當於多找了礦,提高了資源儲備量,同時也減少了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量。要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程度,在更新觀念的同時,必須採用新技術、新設備。

首先,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應選擇綜合回收率高的技術方案,對礦山資源最大限度地綜合回收利用。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陝北地區低滲透油井的石油採收率僅為20%左右,後通過採用注水驅油技術,使油田採收率提高到40%左右。其次,要注重尾礦的資源化利用。「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從尾礦中回收有用成分和廢石資源化利用,即可提高礦山收入,還可減少廢物占壓土地污染環境。如用尾礦制磚、微晶玻璃等,廢石用於築路、建築等。尾礦和廢石回填井下或煤礦塌陷區,既解決了「治廢」的問題,又達到了提高礦山安全程度、保護地表並降低采礦損失等目的。

據有關資料,2001年,我國煤矸石的綜合利用量已達7000×104t,比1995年增加1400×104t。綜合利用率比1995年提高了8%,有的礦區煤矸石綜合利用創造的產值,已超過了原煤生產的產值。江西萍鄉的煤炭資源目前已告枯竭,2000年非煤產業實現的8000多萬元利潤中,煤矸石貢獻了6000萬元。

內蒙古包頭鐵礦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多金屬共生礦床,富含鐵、稀土、鈮、螢石等多種有用成分,稀土儲量極為豐富。包頭鋼鐵公司選礦廠自投產以來主要回收該礦石中的鐵礦物,其次回收部分稀土礦物,大部分稀土礦物作為尾礦排入尾礦庫中。幾十年來,生產工藝流程不斷改進,大大地提高了稀土精礦回收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產品種類,所產的稀土精礦不僅能滿足本廠需要,還可向市場提供部分商品精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甘肅金川鎳礦、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稀土礦等普遍建立起再選車間,回收資源。遼寧本溪鋼鐵公司加強資源回收和利用,使礦山廢石、尾礦得到合理利用。2002年投資150萬元建成一座年加工能力40×104m3的現代化石材加工廠,當年收入就達210萬元。同時,他們還將礦石的最終碎石與尾礦、河沙混合用於生產彩色地面磚、草坪磚等系列產品,使尾礦砂年利用量達到2000 t以上,延長尾礦庫使用壽命3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