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戴森球建成需要多少資源
擴展閱讀
石油一天一般多少噸 2025-07-25 20:47:52
四噸石油多少錢 2025-07-25 20:27:04

戴森球建成需要多少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3 14:06:11

① 未來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人類才能製造出戴森球

一萬年左右的時間。

宇宙無奇不有,只存在人類嗎?科學家堅信還存在其他文明,給文明劃分了級別。目前不能完全利用地球的資源,人類文明處於0.7級。文明達到了二級才能建造戴森球,為什麼需要等上萬年的時間?

建造戴森球,通過戴森球吸收的能量使用,令人憧憬。人類文明只有0.7級,一級都沒達到,距離恆星文明還很遙遠的,更別說建造戴森球了。要多久,人類能夠建造戴森球?科學家說,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得先達到一級,然後升到二級,才有能力建造戴森球。

② 如何建造能把太陽包裹住的戴森球

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在文明進步的同時,人類的能量消耗量也在指數級地攀升,正是因為如此,在1964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Nicholas Kardashev)提出了文明等級的概念,他根據文明對能量的使用量將宇宙中的各種文明分為了三個等級,9年以後,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文明指數(K)的計算公式(如下圖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水星的質量相對較少,因此把水星拆掉並不能建造出能把太陽完全包裹住的戴森球,但如果未來的人類真的完成了這一壯舉,那麼人類將會掌握到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能量,可以想像的是,屆時的人類將有足夠的能量對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如法炮製,並最終建成能把太陽包裹住的戴森球,到那個時候,人類或許就離II型文明不遠了。

③ 《戴森球計劃》需要不少資源,具體該怎麼獲取

戴森球計劃資源怎樣獲取?資源是戴森球計劃非常重要的東西,也是制約玩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帶來戴森球計劃資源獲取地址,一起來看看吧。

舉薦第二個解鎖的科技是「根底物流體系」會解鎖傳送帶、分揀器和箱子。分揀器可以把傳送帶上的物品導入到箱子里,方便取用。再到後邊就可以解鎖「自動化冶金」、「根底製造工藝」、「電磁矩陣」。可以解鎖一些機器來替代手搓配方,合作傳送帶分揀器就可以做成簡略的自動化啦,一起可以結束第一階段的進程,製造電磁矩陣來解鎖更多科技和晉級。

④ 戴森球有可能實現嗎人類該如何建造戴森球

能源的更替和發展,決定了一個文明能夠達到的高度。從最早的鑽木取火,到煤炭的開采,再到石油的應用,能源的變化也一直伴隨著文明的升級與前進。越高級的文明也意味著對於能源的消耗也越大。二戰結束之後,由於人類技術的發展,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人類壽命不斷延長,人口過剩造成的能源危機,已經變成人類不得不面對的最緊迫的問題。


雖然戴森球現在還處在科學幻想的階段,但是,隨著地球資源的枯竭,這一設想或許真的有它實現的那一天。那時對於人類,戴森球不再是高級文明的產物,而是能夠實現的目標。

⑤ 想要在太陽系內打造一個戴森球,要滿足什麼條件

在太陽系內打造一個戴森球的話,需要滿足耐高溫,非常巨大的質量結構以及一些及其特殊的材料。

戴森球這個想法存在在科學家的腦海中已經不少時間了,但是僅僅停留在空想方面,因為建造戴森球所需要的材料幾乎是無窮多的,放眼整個太陽系,所有大大小小的行星上的材料都不能滿足建造戴森球所需要的物質。太陽反應的過程是進行核聚變的過程,太陽每分每秒都在進行著核聚變,核聚變就是把兩個質量相對較輕的原子核結合,然後組成一個質量較重的核,在這一反應階段中,兩個原子核變成一個核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釋放出一些質量用能量這種方式。在宇宙,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恆星都在進行著這種過程。

由太陽的反應過程可以得到啟發。核聚變在一瞬間產生及其高的溫度。我們可以利用高強度磁場這種方式來達到可以控制核聚變能量用比較穩定的方式釋放。

⑥ 戴森球到底是什麼人類在未來有希望將它建造出來嗎

人類憑借智慧的大腦,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發展,一步步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又經過5000多年的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 科技 發展的道路,成為了 科技 文明。

科技 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極大地增加了人類的野心。我們已經不甘於屈居在小小的地球上,開始將目標放在地球之外的星空。在 科技 的幫助下,人類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 探索 宇宙。

當我們站在地球之外,見識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之後,一個永恆不變的 探索 計劃就出現了,那就是搜尋地外文明。從理論上來講,從宇宙的各種數據來看,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幾乎是100%,每一位天文學家都不會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

如果宇宙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那麼不同文明的實力必然也會有所不同。那麼我們要如何劃分不同文明處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對此,上個世紀的60年代,前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提出了一個文明等級的劃分標准。他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這個劃分標準的依據是以能夠控制和利用能量的大小來決定的。

一級文明也被稱之為行星級文明,是指能夠利用自己母星的所有能源和資源。二級文明是恆星級文明,是指能夠利用本恆星系的所有資源和能源,而三級文明則可以利用本大星系的所有能源和資源。以人類來說,當我們能夠全部利用地球的資源和能源,那就是一級文明。

當我們能夠全部利用太陽系的能源和資源,那人類將升級為二級文明,當我們能夠利用銀河系的所有能源和資源,那人類就升級為三級文明。按照這個能量劃分的標准,人類目前只能算是0.7級文明,還不到一級文明。按照能源的級別,人類只有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並成熟應用,我們才能夠升級為一級文明,而這個時間科學家估計還需要200年。

當我們進入一級文明向二級文明升級的過程中,對能量的需求就會非常龐大。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核聚變所用的材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成熟的核聚變技術所需要的原料只需要水,而地球有著大量的水資源。因此,有人會認為,地球的水資源可以支持人類的核聚變發展很多年,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當人類成為一級文明向二級文明邁進的過程中,地球的這點水資源能夠提供的核聚變能量,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這個時候即使是將太陽系其它星球上面的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也遠遠無法滿足人類向二級文明前進的步伐。

沒有龐大能源的供應,人類的文明等級就無法提升,這個時候怎麼辦?有科學家想到了恆星太陽,要知道太陽系最強大的能源體其實是太陽,我們要成為二級文明,就需要將太陽的能源充分利用起來。那要如何應用它的能源?有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概念。

所謂戴森球是一個叫弗里曼·戴森的科學家,於上世紀的1960年提出來的一個假設理論。這個理論的實質,就是為了解決人類文明升級所需要的能源,必須建造一個包圍太陽的球體結構,這個球體半徑約太陽到地球這么大,也就是1.5億km。通過這個結構,能夠最大限度收集利用太陽能。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直徑那是非常龐大的,它的質量佔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8.86%,所以它的能量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就是取之不盡的。只要能夠大部分利用太陽能源,那麼人類升級為二級文明並向三級方向邁進所需要的能量已經解決了大半。

所以這個戴森球是人類未來必然要建造的一個巨型結構,那人類未來有希望將它建造出來嗎?要建造這樣的一個戴森球,需要解決二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技術。要知道一個環繞太陽的太陽能結構,那對技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以人類現在的 科技 那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一個技術。

只有當人類成為一級文明巔峰並向二級文明邁進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具備建造戴森球的各種技術。有了技術之後,第二個問題就是材料,我們要明白,戴森球那可是能夠環繞太陽的人造建築,需要的材料必然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根據科學家的模擬計算,要建造一個戴森球,即使是簡單一些的戴森球,可能也需要太陽系除了太陽之外其它所有星球的資源。也就是說,我們要建造戴森球,需要將太陽系所有的星球全部粉碎轉化為資源,其中就包括地球。

可能有人會說了,沒有了地球,那人類去哪居住?其實這一點我們完全不用擔心,當我們成為一級文明之後其實已經算是初級星際文明。地球只是人類家園中的一個,太陽系附近的星系可能也會有人類殖民。而原來地球上的人們則可以移居到戴森球上居住。

要知道,戴森球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建築,它除了能夠吸收太陽的能源之外,還可以構造出居住區域,而且這個居住區域的面積要遠遠大於地球。畢竟這是一個耗掉了太陽系各個星球資源才建造起來的。

有了戴森球之後,我們就有足夠的能源滿足文明升級之路,可以升級到二級文明,而二級文明的發展所需要的能源主要也是來源於恆星。因此,戴森球有可能是二級文明的一個標配,戴森推斷,任何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都會利用本級文明依賴的恆星能源,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恆星包裹起來,讓恆星能量全部或絕大部分得到利用。這種方法就是建造戴森球,人類要達到二級文明,就必須建造包裹太陽的戴森球。

戴森球理論問世後,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認同,從那個時候開始,天文學家們在尋找地外文明時,戴森球理論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如果遙遠的星空有一顆恆星的光亮發生了明顯的光暗變化,那麼這顆恆星的附近就有可能存在戴森球。

要知道行星環繞恆星公轉,最明顯的光暗變化也不會超過5%,即使是有大量的塵埃環繞,這個光暗變化幅度也不會太大。那麼天文望遠鏡是否發現了這樣的特別恆星?答案是肯定的,

上世紀的巡天觀測活動,在數百萬顆恆星中,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幾個有疑似戴森球結構的恆星。尤其是NASA的開普勒任務中觀測了十幾萬顆恆星,發現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著怪異的亮度變化,光變出現的凹坑很深,有時竟達到22%。

這顆恆星也被科學家稱之為塔比星,它的光暗變化幅度是非常大的,很明顯不是行星環繞阻擋導致的。曾經科學家以為會不會是大量的宇宙塵埃遮擋所致,可是後來經過觀測研究認為不大可能。

宇宙塵埃也不是無緣無故生成的,它一般是大型天體事件的產物,比如超新星爆炸,天體碰撞等。可是根據科學家的觀察,它的周圍並沒有這些天體事件發生過的痕跡。所以,很多的科學家認為,塔比星的周圍大概率會有類似戴森球的太陽能吸收裝置。

當然,目前對此我們還只是一些猜測,由於塔比星距離我們有1500光年,雖然這個距離在宇宙尺度上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現在的人類 科技 來說,那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只有人類到達一級文明的巔峰或者進入二級文明,可能才有能力前往這個目標進行 探索 。那個時候,我們就能夠知道這里到底有沒有戴森球,如果有的話,那外星文明的存在也就不用懷疑。

雖然戴森球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個假想概念,但是能夠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那說明它在未來能夠成為現實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只不過,人類要實現這樣的偉大壯興趣,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如果人類在未來不發生重大的災難事件,一直穩定發展下去,大約5000年之後,人類就能夠升級為二級文明。

⑦ 戴森球計劃需要怎樣合理安排資源地基

戴森球計劃這款游戲是一個基地建設的科幻策略類游戲,在這個游戲當中,自己是一個上帝視角來選擇一個星球作為自己的出發點,慢慢的建設自己的工業帝國,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去探索和採集資源,可以說十分具有趣味性,整個游戲充滿著科技感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游戲。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玩戴森球計劃這款游戲的時候,如何合理的安排資源地基,首先這款游戲想要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局,在前期的時候肯定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規劃的,很多玩家剛開始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前期都是胡亂布局建造生產線,不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資源合理分配,這樣在後面的時候發展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導致游戲體驗並不是特別的好,那麼下面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怎樣合理安排資源。

⑧ 人類能夠造出戴森球嗎

1960年弗里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戴森幻想,當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對能源的需求也就更大,人類或許需要建造一個巨型的人造天體,將太陽包裹起來,以此來獲取恆星的大部分能量。戴森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以便尋找超級外星文明的蹤跡。

從20世紀開始,人類的科技就爆發式增長,現在每隔10年,科學技術就會出現重大革新。給人類1000年的時間,我們能到達二級文明嗎?沒有人能夠知道,因為這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范圍。但那時人類的腳步應該早已踏出了太陽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科學探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