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我國的資源優勢是什麼

我國的資源優勢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2 17:22:54

❶ 我國的礦產資源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

礦產資源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它既是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又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生產資料。據統計,當今我國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業原料都取自礦產資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國家探明了大批礦產資源,基本上保證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幾個資源大國之一。與此同時,我國礦產開發利用也成績斐然,目前已成為世界礦業大國之一,全國年礦石總產量為50億噸,其中國有生產礦山開發利用的礦種數為150個,年產礦石量約20億噸(不含石油、天然氣);非國有小型礦山開發利用的(亞)礦種數為179個,年產礦石量約30億噸。原油產量為1.67億噸。我國的煤炭、水泥、鋼、磷、硫鐵礦、10種有色金屬以及原油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固體礦產開發的總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2年底,我國已發現171種礦產,探明有儲量的礦產有157種,其中能源礦產9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以及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和二氧化碳氣)3種;已發現礦床、礦點20多萬處,經詳細工作的近2萬余處。

首先,雖然我國礦產儲量的潛在總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卻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因此,在制定我國礦產資源政策、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長遠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資源相對不足這個基本國情。

其次,優勢礦產多屬於用量不大的礦種,而大宗礦產卻多半儲量不足。在我國已發現的171種礦產資源中,有相當多的優勢資源的儲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部分是一些在國民經濟中用量有限的礦產,如鎢、錫、鉬、銻、稀土、菱鎂礦、重晶石、膨潤土等,而石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銅礦、金礦、銀礦、鉀鹽等大宗礦產探明儲量不足,造成其礦產品供應缺口較大。

再次,我國礦產資源中,中小型礦多、貧礦多、難選礦多、綜合礦多,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益。我國部分優勢礦產,雖然也擁有一批世界級超大型礦床,但與國外比較,超大型礦床偏少,特別是工、農業大宗使用的重要礦產,如鐵礦、銅礦、鋁土礦、石油、天然氣、硫鐵礦等超大型礦床為數較少,不利於大規模集約化開發。我國礦產資源中貧礦多,難選礦多。例如,我國鐵礦儲量中,貧鐵礦占鐵礦總儲量的98%,其他如銅礦、鋁土礦、錳礦、鉛鋅礦、磷礦、硫鐵礦等也是這種情況。我國磷礦和錳礦中難選礦比重很大。另外,我國有一大批礦產地屬多組分綜合性礦產,以四川攀西地區的鐵、釩、鈦(鉻),甘肅金川的銅、鎳、鈷、鉑族金屬,內蒙古白雲鄂博的鐵和稀土礦最具代表性。雲南個舊和廣西大廠的錫礦中的共伴生礦產也很多。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這些多組分綜合性礦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給選礦、冶煉造成困難,使許多有益的共伴生組分流失。

第四,我國礦產資源地理分布極不均衡,不同規模的礦產高度集中區和嚴重短缺區並存。由於地質成礦條件不同,我國礦產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如煤炭集中於北方的晉、陝、內蒙古三省(區),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區)卻多達10個;鐵礦集中於遼、冀、晉、川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0%,而西北、華南地區卻很少;磷礦高度集中於南方的雲、貴、川、鄂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70%,而北方和華東廣大地區卻十分短缺。礦產集中有利於建設原材料基地,但過分集中於邊遠地區,開發利用就會受到交通條件的嚴重製約。由於我國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北煤南運」、「南磷北送」以及「西礦東流」的局面很難改變。

第五,我國部分礦產有很好或較好的找礦前景。雖然經過40多年的礦產地質工作,我國已發現了很多礦產資源,但也並不是所有礦產資源都已找出來了。根據專家多年研究和預測的結果表明,到目前為止,除富鐵礦資源總的格局大體已定外,其他礦產還有相當的潛力,如石油、天然氣、金礦、銅礦等已探明的儲量也都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4至1/5,而非金屬礦產的潛力就更大。

❷ 中國海洋資源的主要優勢

海洋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以魚類、頭足類、蝦蟹類為主,其中以魚類數量最大
海水化學資源:海鹽是我國鹽業資源的重點,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海水資源利用、海冰資源開發:中國最高緯度的海區冬季結冰,成冰過程中鹽分大量析出而降低鹽度,渤海海域內水深較淺,鹽度較低
海底礦產資源: 中國近海海域廣闊的大陸架,油氣資源之豐富;我國海岸線漫長,入海河流攜帶的含礦物質多,東部地區因經受多次地殼運動,岩漿活動頻繁
海洋能資源: 我國沿海各種形式的海洋能蘊藏量總豐富
海洋空間資源:1.圍海造田2.石油平台3.海上城市海上港口、機場 、 海上橋梁 、 跨海索道4.海底電纜5.海底隧道6.海底倉庫7.人工魚礁

❸ 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勢總量什麼類型什麼

我國各類土地總量豐富、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進行多樣化的開發利用.然而,我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所佔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積較廣,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佔比重相對偏小.
故選:C.

❹ 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有( )、( ),劣勢有( )、( )、( )。

種類多、總量大
利用率低、平均佔有量小、分布不均勻

❺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有總量豐富、種類眾多等,劣勢在於人均佔有量少、分布不均、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等。

一、優勢

1、總量豐富

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 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水能資源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

2、種類眾多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擁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類型。各類型土地資源都有分布。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

二、劣勢

1、人均佔有量少

中國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如中國土地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2、主要資源分布不均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

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

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

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3、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

中國地形、氣候復雜,土地類型復雜。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2.68%(12,172萬公頃)。

(5)我國的資源優勢是什麼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的分類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資源指那些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如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非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如礦產資源。

目前世界面臨著世界自然資源供不應求的自然資源危機。非再生資源和再生資源的總量都是有限的,面對世界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的壓力,自然資源危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限制因素,盡管技術進步和市場的調節作用可使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效率不斷擴大和提高,但仍然需給予高度重視。

❻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優勢有哪些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優勢有哪些?

1、土地所有制的優越性

我國的土地制度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土地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全社會對土地的需求,並保證全國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地利用,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基礎資源支撐。國家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對土地資源進行宏觀規劃和統籌利用,即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以及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對該地區范圍內全部或大部土地的利用方式做長期的、戰略性的總體布局和安排。近期根據我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生態環境質量以及主要土地生態服務功能類型及稟賦對整個國土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 通過對土地資源的宏觀管理形成合理的土地資源開發空間結構,實現人口、經濟、 資源與生態的協調發展。土地的公有制能夠保證一些關系民生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不僅如此,國家對土地的限時限量供應可以調節產業結構,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外,土地的公有制也有利於國家建立土地儲備制度, 調整地價,減少投機行為,使得土地市場得以規范運行。

2、用地規劃和計劃的制度保障

與我國的土地制度相適應,國家為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以及國家糧食與生態安全,通過編制國家、省市和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專項土地規劃對各類土地進行用途管制和空間管制。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規、,使得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確定的用途利用土地,違者將受到嚴厲懲處。與此同時,建立國土資源的專門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國土資源部於1999年3月發布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在2004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修訂,確立並完善了一套以年度為單位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制度,通過編制年度計劃、實施計劃和計劃驗收三個過程,以及多級申報、多部門分工協管等制度,對土地利用形式、規模等進行宏觀調控。國家通過用地規劃和計劃管理制度,從空間和時間上對土地利用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對保護耕地和優化土地利用具有積極意義。

3、土地資源管理的科學基礎較為雄厚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行過多次土地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各類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20世紀90年代開展了全國性的土地資源詳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各類土資源的「家底」,為土地資源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現在又在進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有關部門利用遙感遙測等技術,對土地利用狀況的動態變化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測,提供較為實時和准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情況。

❼ 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

我們的
稀土資源
是非常豐富的,比如
鄂爾多斯市
就是主要靠這個發展起來的。

❽ 中國目前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

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條件,也是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對國家的興衰至關重要。可以說,賣蠢00豐富程度與其在時空上的分布與組合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經濟與外貿特徵以及將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隨著世界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對物質文明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種類齊全,資源總量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大國之一;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擁有量少,資源相對緊缺。中國資源具有兩重性。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人類明白地球表層環境和資源是人類持續生存的基礎。人類若想生存,必須維持在地球的承載能力之內。為此,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和民族需要做到管理他們的環境資源並保持其能持續利用的狀態,降低過度的消費和浪費,將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費統一起來,並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資源共享對策的重要性,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