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理解貴州資源利用
擴展閱讀
資源和硬體有什麼區別 2025-05-16 13:25:07
成華水產品批發多少錢 2025-05-16 13:00:02

如何理解貴州資源利用

發布時間: 2022-08-20 07:09:25

1. 貴州的能源優勢是什麼

貴州能源資源主要由水能資源和煤炭資源組成,具有煤電結合、水火互濟的優勢。全省水資源總量達106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橫貫全省的烏江是水能「富礦」,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等都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截至2013年末,全省煤炭保有資源總量802.53億噸,其中保有資源儲量483.02億噸,居全國第5位,超過江南11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被譽為「江南煤海」。貴州有十分豐富的煤層氣(瓦斯)資源,埋深小於2千米的煤層氣達3.15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

(1)如何理解貴州資源利用擴展閱讀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 。全省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2016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凝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2. 簡述貴州有哪些資源優勢

《貴州的資源優勢》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提取碼: c3zk

貴州,簡稱「黔」或「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貴陽,地處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腹地。是中國西南地區交通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

3. 貴州省的自然資源與發展拜託各位大神

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眾多但經濟社會欠發達、欠開發的內陸山區省份。貴州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組合良好,「水火互濟」的能源結構使貴州成為全國發展電力工業的最佳省份。貴州又是全國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礦產資源門類齊全,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居全國前5位的有28種、前10位的礦產有41種,具有良好能源和礦產資源優勢。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特點在垂直方向差異較大,立體氣候明顯。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世居少數民族有17個,有56個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三位。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為一體的自然風光、四季如春的氣候與民族民間文化相結合,構成貴州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貴州經濟發展還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發展是貴州面臨的第一要務,只有通過發展,才能使貴州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得到最終解決。根據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應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貴州一不沿邊,二不沿海,缺乏區位優勢;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又受喀斯特山區自然條件的限制,不具備糧食生產和發展現代工業的優勢。但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和獨特的旅遊環境是貴州發展的優勢資源,國家已將貴州列為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多彩貴州」的成功宣傳,為貴州發展旅遊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能源、礦產資源與旅遊資源開發是貴州發展的優勢所在。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是「十一五」規劃的要求。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是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必須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提,這是貴州面臨的發展機遇。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既要發揮能源、礦產資源的優勢,也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旅遊資源。然而,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一定矛盾,開發不好容易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既不能為了開發資源而導致對環境的破壞,也不能擔心破壞環境而放棄資源開發。 首先,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盡快確定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合理規劃水能、礦產資源與旅遊資源開發的空間布局,從空間分布的角度避免水能、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利用後發優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開發的技術水平,延長資源開發利用的產業鏈,提升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減少污染的排放。第三,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止落後技術和低水平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第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旅遊人才的培養,使旅遊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4. 如何開發利用貴州省的自然資源以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貴州省有著極為突出的資源優勢。尤以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要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盡快確定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合理規劃水能、礦產資源與旅遊資源開發的空間布局,從空間分布的角度避免水能、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其次,利用後發優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開發的技術水平,延長資源開發利用的產業鏈,提升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減少污染的排放。
第三,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止落後技術和低水平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第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旅遊人才的培養,使旅遊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5. 簡述貴州的礦產資源特點

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的貴州,系隆起於四川盆地與廣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間的高原山區。在長達10多億年的地質演變歷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造就了當今貴州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門類較全、礦種眾多的優勢格局。並成為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之一。通過長期地質勘查與研究,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斷的大量工作,至2002年已發現礦產110種以上(含亞礦種),發現礦床、礦點3000餘處。在發現的礦產中,有包括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建材及其它非金屬、水氣等九大類礦產在內的76種,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在已探明的儲量礦產中,依據保有儲量統一對比排位,貴州名列全國前十位的礦產達41種,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種。居首位的達8種,列第二、第三的分別為8種與5種。尤以煤、磷、鋁土礦、汞、銻、錳、金、重晶石、硫鐵礦、稀土、鎵、水泥原料、磚瓦原料以及多種用途的石灰岩、白雲岩、砂岩等礦產最具優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與國土單位面積佔有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量,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遠高於鄰近省區市佔有水平。 從開發利用角度論,貴州礦產資源具有資源比較豐富,優勢礦產顯著;分布相對集中,規模大,質量較好,主要礦產資源潛力大,遠景好;共伴生礦產較多;資源豐歉不均,部份礦產短缺等五個方面的主要特點。隨著貴州礦產的眾多發現和資源儲量的探明,為礦產的廣泛開發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現已有50多種礦產被開發,其中建有正規礦山,並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有20多種。 全省已探明儲量的產地中,有1/3以上的被開發。以礦產資源為依託發展起來的貴州礦業,已成為全省工業的支柱產業,產值多年占工業總值的30%以上。優勢礦產的開發利用,使貴州成為我國十大有色金屬省區,建成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和磷化工基地,並建成全國重要的錳系鐵合金生產基地以及亞洲最大的碳酸鋇生產地。而生產加工的各種礦產品成為歷年外貿出口的重要商品,創匯多年佔全省總額的1/3。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富民興黔"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基礎。 分類礦產 根據工業用途及金屬元素性質的不同,金屬礦產可分為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貴金屬礦產、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礦產等。根據工業用途不同,非金屬礦產也可分為化工原料非金屬、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金屬與非金屬七大類礦產在貴州都有產出分布和開發利用。 黑色金屬礦產 也稱鐵合金金屬礦產,是金屬礦產中的一個類別。貴州已發現的黑色金屬礦產有錳、鐵、釩和鈦4種。其中以錳最重要,保有資源儲量7181萬噸,是全省黑色金屬礦產中資源最為豐富、開展勘查較多、開發利用較盛的礦種,已成為貴州著名的優勢礦產之一。鐵礦雖然分布廣泛,在66個縣市有所發現,其中45個探明一定資源儲量,產地多達128

處,但資源較少,保有儲量僅
4.5億噸,不足全國總量的1%,排居第19位,而且存在小礦多大礦少、貧礦多富礦少、坑采儲量多露采儲量少、難采選礦石所佔比重大等不足。全省除水城觀音山、赫章鐵礦山及菜園子和清鎮與修文鋁土礦共生的鐵礦等少數產地,探明儲量較多,規模可達中型,礦石較富,具較大開采利用價值外,其餘產出大多分散零星,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有限。 釩礦盡管分布較廣,已在10多個縣市有所發現,但規模小,除1處達中型,其餘皆為小型規模。特別是釩主要與其它礦產伴生或共生,含量低,開發利用困難。鈦礦在20世紀50年代已有發現,但僅有礦點的存在,至今未探明儲量,不具工業價值。 有色金屬礦產 是貴州金屬礦產中最重要的一類礦產。其發現與利用歷史悠久,礦產種類多,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價值大。 自兩千年前開始發現汞礦以來,尤其是通過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大量地質勘查與研究,有色金屬類的礦產在貴州多有發現。至今,發現的有汞、鋁土礦、銻、鉛、鋅、銅、鎢、錫、鉬、鎳、鎂(煉鎂白雲岩)及鈷等12種。其中汞、鋁土礦、銻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價值大,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是貴州著名的優勢礦產。鉛鋅、銅發現與開發利用歷史悠久,但資源儲量有限,其中鉛鋅雖在全省50餘個縣(市)有所發現,礦床、礦點多達300餘處,然而歷年探明儲量的鉛加鋅總量僅157萬噸,經長期開采消耗,保有儲量不足全國總量的1%,鋅、鉛分別排居19與21位,除集中產區的水城、赫章、普安、睛隆與都勻等地探明有少數達中型規模的儲量產地外,其餘產出分布零星,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大多有限。 而銅礦資源儲量更少,至今僅探明2.4萬噸,且分布產出甚為零星,最大產地僅萬余噸,從而成為全國銅礦資源貧乏的省區。鎢、錫、鉬、鎳自20世紀50年代發現以來,通過勘查雖探明儲量,但由於成礦地質條件的限制,可供開發利用資源儲量與產地甚少,其中鎢錫儲量局限在梵凈山地區,兩者合計不到2萬噸;鉬礦產地4處,資源儲量僅0.7萬噸;鎳只有1處,探明儲量28噸。鎢、錫、鉬、鎳不僅資源儲量少,且都為共、伴生礦產,開發利用價值小。 貴州可供煉鎂的白雲岩分布廣泛,資源豐富,探明儲量已逾3200萬噸,排名全國第三位,隨著科技的進步,采冶經濟效益的提高,煉鎂白雲岩將會成為貴州頗具潛力的開采利用礦產。 貴州至今尚未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鈷礦產地,僅有礦點的發現,沒有正式探明儲量。 貴金屬礦產 長期以來,貴州是貴金屬礦產資源貧乏的省區。自1978年始,貴州率先在全國發現了新型具有工業價值的微細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礦之後,並隨著20多年來對該新型金礦的勘查,探明了豐富可供利用的資源儲量,現保有資源儲量達148噸以上,使貴州步入全國黃金資源基地的行列,這不僅改變了貴金屬資源短缺的面貌,更使金礦成為貴州新興的優勢礦產。 除金礦外,尚有銀的發現與儲量探明。全省銀礦以伴生銀為主,多隨鉛鋅、銅等礦產一起產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赫章、威寧、水城和黔東南的從江等地,盡管現探明資源儲量僅300餘噸,但找礦前景尚好,有望探明更多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

6. 簡述貴州礦產資源的特點

在已探明的儲量礦產中,依據保有儲量統一對比排位,貴州名列全國前十位的礦產達41種,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種。居首位的達8種,列第二、第三的分別為8種與5種。尤以煤、磷、鋁土礦、汞、銻、錳、金、重晶石、硫鐵礦、稀土、鎵、水泥原料、磚瓦原料以及多種用途的石灰岩、白雲岩、砂岩等礦產最具優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與國土單位面積佔有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量,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遠高於鄰近省區市佔有水平。從開發利用角度論,貴州礦產資源具有資源比較豐富,優勢礦產顯著;分布相對集中,規模大,質量較好,主要礦產資源潛力大,遠景好;共伴生礦產較多;資源豐歉不均,部份礦產短缺等五個方面的主要特點。

7. 貴州省情,試述貴州在生物、能源、礦產、旅遊等方面的自然資源優勢

1、生物資源

貴州省生物資源豐富,其中有維管束植物9982種,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種,綠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環境的2000多種;列入國家Ⅰ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銀杉、珙桐、貴州蘇鐵等16種。

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1053種,其中獸類141種,鳥類509種,爬行類104種,兩棲類74種,魚類225種;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黔金絲猴、黑葉猴、黑頸鶴等15種。

2、葯材資源

貴州是中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全省有葯用植物4419種、葯用動物301種,享譽國內外的「地道葯材」有50種,已開發利用的中草葯資源有350餘種,天麻、杜仲、黃連、吳萸、石斛是貴州五大名葯。

3、礦產資源

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礦產資源大省。貴州省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

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重晶石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全國第十二位,是中國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4、旅遊資源

貴州民族眾多,風情特色,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有風景名勝景區71個。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景區18個,省級風景名勝景區53個。5A級旅遊景區5個。

5、水資源

貴州河流數量較多,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2002年貴州省河川徑流量達到1145.2億立方米。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數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8. 如何正確認識解決貴州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問題

一、貴州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煤炭管理體制不順,煤炭資源開發秩序混亂.


1、煤炭資源管理弱化。


國家進行的機構改革,撤銷了原工業部委,各省也都撤銷了原煤炭工業管理部門。作為主要煤炭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我國對煤炭工業的管理不但沒有加強,反而被弱化了。此期間國家沒有形成統一的煤炭發展戰略,各省也沒有形成統一的煤炭產業政策。具體表現為行業規范和標准執行不一,統計數據失真,造成了「九五」末期煤炭嚴重過剩,「十五」中期煤炭嚴重緊張.影響了整個行業市場機制的形成.貴州省「九五」期間規劃和建設的大礦井幾乎沒有,到「九五」末期的2000年只生產煤炭3677萬噸,占當年全國總產量的2.8%。


2、煤炭資源開發秩序混亂。


政府礦產資源管理部門行為市場化、企業化是礦業權市場、礦業秩序混亂的最主要原因.礦業權即產權,政府礦管部門既是產權市場交易規則的制定者(礦業權轉讓的一系列規定和辦法),又是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者(違反法律法規的行政處罰權),同時還是產權市場交易的參與者(登記管理機關招標:拍賣礦業權並收取礦業權價款)。當礦管部門制定礦產資源規劃時,是站在國家公共利益的立場上,其行為是公正的;當其作為交易市場上的甲方時,它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並不關心外部環境和公共利益。


3、有的煤炭礦權沒有依法轉讓.出現低價出讓資渾的現象。


我國《礦產資源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九條也規定;國家實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存在不依法辦理的情況,煤礦探礦權、采礦權的取得不依法有償取得。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除砂石礦外,其他礦種的探礦權、采礦權實行二級審批制度.即只有國土資源部和國土資源廳具備審批權。我省有的地、縣為了出具礦業權區塊內有無礦業權重疊的證明.需要召開有關會議研究,礦權設置證明變成了礦權審批.有的地方礦權登記甚至需要鄉、村領導審批.這些都有與礦產資源管理的相關法規不符。在「西電東送」工程實施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由政府指定辦礦業主、由政府指導礦權轉讓價款的情況,無視采礦權有償取得這一制度,不以市場論價,礦業市場秩序比較混亂。不可避免存在資源低價出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4、煤炭資源的低效率使用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浪費嚴重。


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這種地位由於我國能源礦產賦存的特點而長期不會改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能源藍皮書—《2007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稱,我國煤炭資源回採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國煤礦平均資源回收率為30%,不足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半.而小煤礦的資源回收率更低,平均只有15%,與國際上產煤國家一般都在60%以上相比,浪費十分嚴重,權威數據表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1年,我國累計產煤約370億噸.煤炭資源的消耗量卻超過1000億噸。


5、礦山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生產形勢嚴竣。


由於其急功近利不但導致可開採煤炭資源浪費嚴重,大大縮短了大型礦區、礦井的服務年限,而且安全事故頻發,2006年我國煤炭百萬噸死亡率是2.04,是發展中國家煤炭生產大國如印度、南非、波蘭等國的4倍,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40^-50倍.貴州省去年煤礦發生安全事故453起,死亡698人,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5.9%,但事故總量仍居全國前列,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從2000年開始的小煤礦安全專項整治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著問題,個別地區非法生產和死灰復嫩現象嚴重,一些小煤窯在利益驅動下,開足馬力生產,嚴重威脅國有大型礦井的生產安全。


二、貴州水資源現狀分析


貴州省水資源總量豐富,地表水的總量大概超過了 1200×108m3,每年的降水量就有
1200mm左右。並且具有落差大、水位較高等特點,所以蘊藏著巨大的發電潛能,每年約有 1800×104kW電能產生,貴州省總儲水量在全國排在第 6
位。單位平方米所擁有的水資源位居全國第三,總之貴州省從各個指標來說都有著很大的開采和利用價值。


貴州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山高谷深,工程性缺水嚴重。貴州水利建設始於 20 世紀 30
年代,當時的貴州省建設廳主持對全省水利資源進行了初步普查,編制了《貴州全省水利計劃》。1944
年,貴州對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了相應的規劃,設計安龍、貴陽和貴定等地域,對小區域和局部地區進行了水利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


解放後,貴州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和小水電工程的選點查勘,1958年進行了貓跳河、舞陽河、錦江、北盤江等河流水利資源開發的建設工作。


貴州省的地域較為特殊,喀斯特高原山地是其典型的特徵,即使形成了河流,也常常是兩岸高山,位於中間的是極低的山谷,這會形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時難度較大,成本昂貴等問題尤為突出,這似乎已經成為制約貴州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要素。因此,加快加強貴州省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貴州省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貴州水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貴州省水利工程的基礎工程基礎較為薄弱,大多水庫是為小型的水庫,大型或者中型以上的水庫很少。貴州省是農業大省,水利工程對農業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貴州省卻沒有大型水利工程來支撐著省農業的發展,中型水庫的數量也少的令人擔憂,這必然會照成儲水能力的下降,所以如何發展大中型水庫,提高水的儲藏能力,提高利用率迫在眉睫。


2、水資源的調動分配能力差


貴州省水的總量較大,但是許多水資源無法調配到需要的地方,這是由於缺乏水利工程的支撐和保障,無法做到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隨時的到達需求方,全省有半數以上的城市和鄉鎮受到缺水的威脅。


3、 是農村飲水不安全的面還很大


雖然貴州省的水資源相對來說較為豐富,但是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較為嚴峻,許多地方的飲用水並沒有經過處理或者科學的處理,水質是否達標難以保證,所以農村飲用水的安全還需要進一步的重視起來。


4 、水庫安全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貴州省小型水庫多,但是很多水庫的質量卻難以保證,這就使得小型水庫的安全問題顯得較為突出,為了避免由於水庫問題而照成不必要的麻煩和危害,有必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小型水庫進行維修和安全監察。

5、 水資源的生態平衡建設


全省坡耕地比重大,這會導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常發生,自然災害易發區域高達 9
萬多平方公里,佔了全省領土的半壁江山,所以貴州省還有大量的水土需要治理。


貴州水資源相關開發策略分析


1 、統籌目標


要開發和利用好水資源,對水資源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努力做好居民的引水的安全和農業發展所需水分的建設,把水利建設作為發展的宗旨。另外,除了政府要加強建設的扶持力度外,全省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也要加強相關的意思和見解,做到實事求是的解決當地用水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推進水利工程的建設。


2 、水利工程的建設


貴州的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門大的學問和工程,需要調動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並且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抗洪救災工程、水源供應工程等許多專項工程的建設。以前,水利工程的建設幾乎都是從某一個方面進行考慮,從而難以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而現在貴州更加重視各種水利工程之間的銜接配套,圍繞解決飲水、灌溉等問題進行系統考慮,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潛力,使之發揮更大綜合效益。


3 、開發地下水資源


貴州擁有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地下水資源具有著重要的意義。貴州省政府有必要加大地下水資源的勘察和開發力度,把把這項措施作為水源建設的一項重要方面。在地下水開發過程中,貴州堅持既積極又審慎的原則,切實摸清地質狀況,科學進行論證,避免在可能產生岩溶塌陷的地方抽用地下水;同時,防止過度抽采,避免造成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


4、 防止水資源的污染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水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劇,水資源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做好水資源保護、城鎮供水、水庫及大型灌區的規劃與建設,從源頭上切斷有關污染的途徑,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舉措。

9. 貴州的資源豐富體現的哪些方面

貴州最大的優勢是水資源。我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之一,我國實際可利用水量居世界第6位。但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俄羅斯的l/7,加拿大的1/50,我國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國家。
而貴州水資源總儲量佔全國水資源總儲量27。207億立方米的3。 9%,水資源相對豐富。貴州年降水量平均1 191毫米,年徑流深588毫米,為全國平均的2。76倍,河川年總徑流量1 035億立方米(包括地下水徑流量約258。
7億立方米),而且多數河流落差大,有的可達100-50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l 874。5萬千瓦.佔全國總蘊藏量的2。 77%,居全國第6位;每平方千米蓄能108千瓦,居全國第3位。
這些水資源浸潤了貴州脆弱的岩溶生態環境,把更多的綠色和涼爽獻給了貴州。貴州水資源由於補給水量的降雨量豐富,在年內分配均勻時可以滿足農業對水的需要。在風調雨順的年份,需水最多的水稻也可以不需人工灌溉而獲豐收。

單位水產量也豐富,為我國北方各省均值的7。46倍,稍高於長江流域各省均值53。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這些豐富的水資源也成為貴州最主要的地理特徵,它們不但滿足人們日常的飲用需要,勤勞的貴州人更是用這些甘甜的水釀造出了世界聞名的茅台酒。

10. 貴州氣候,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是什麼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凝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貴州礦產資源豐富,是礦產資源大省。貴州省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

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2002年末保有儲量為492.27億噸;鋁土礦保有儲量為4.24億噸;磷礦儲量26.9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以上;重晶石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全國第十二位,是中國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2、水資源

貴州河流數量較多,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2002年貴州省河川徑流量達到1145.2億立方米。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數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

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中國第六位,其中可開發量達1683.3萬千瓦,佔中國總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條件優越。

3、土地資源

貴州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山地面積為108740平方千米,占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的61.7%,丘陵面積為54197平方千米,占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的31.1%;山間平壩區面積為13230平方千米,僅占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的7.5%。

可用於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不多,由於人口增多,非農業用地增多,耕地面積不斷縮小。2002年底,貴州省實有耕地面積176.94萬公頃,比2001年減少6.29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5公頃,遠低於全中國平均水平。土層厚、肥力高、水利條件好的耕地所佔比重低。

4、生物資源

貴州省有維管束植物9982種(包括亞種、變種,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種,綠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環境的2000多種;列入國家Ⅰ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銀杉、珙桐、貴州蘇鐵等16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脊椎動物1053種,其中獸類141種,鳥類509種,爬行類104種,兩棲類74種,魚類225種。

(10)如何理解貴州資源利用擴展閱讀: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