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
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
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旅遊資源指的就是任何可以用來發展旅遊事業的自然自然,以及人文資源。比如說地形地貌、自然風景等自然資源,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人文資源。那麼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到底是什麼呢,本篇文章可以告訴你答案。
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1
一、旅遊資源的特徵
有多樣性、獨特性、變異性和永續性等特徵。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1、多樣性表現
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觀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遺存的,又有現代興建的;既有實物性的,又有體察性的。
2、獨特性表現
凡是旅遊資源,都是有與旅遊者通常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環境不同之處,這種差異越大,對旅遊者來說就越獨特,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變異性表現
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4、永續性表現
大多數旅遊資源具有無限重復利用和不斷再生的特點,如作為旅遊資源主體的觀光、度假、特種和專項旅遊資源本身是旅遊者帶不走的,旅遊者帶走的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感受。只要保護得當,大多數旅遊資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而某些旅遊資源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的再生。
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2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
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極強的壟斷性。正如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是在別的國家看不到的。正象許多遊客講的那樣,「到了中國,沒有去北京,等於沒有去中國,到了北京,不去游長城,等於沒有到北京。」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
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在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來這些,旅遊勝地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因此,旅遊的季節性造成旅遊業的淡旺季。旺季越長,旅遊業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服飾裝束、風土人情、住宅建築、風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如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區的竹樓,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浴佛節,侗族的花炮節,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歌圩等等。在這些盛大民族節日和盛會里,各族人民身著艷麗的服裝,載歌載舞,興高采烈,氣氛非常熱烈。這些盛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來講,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以上幾個特性來看,旅遊資源猶如一面鏡子,它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藝術、物質和文明水平。通過它們不僅可以看到昨天,還可以展望未來,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Ⅱ 旅遊資源的內涵和特點
內涵: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特點:1、多樣性2、觀賞性3、綜合性4、時代性5、不可轉移性6、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Ⅲ 旅遊有哪些特點
1.旅遊有什麼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旅遊資源開發在地區布局上十分普遍。可以說,在地球上隨意一點都是有旅遊資源開發遍布。
2.大城市有反映我們智能的現代主義建築,農村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及鄉村美景,人跡罕至的山區地帶,荒漠,有初始,朴實的自然美景具備明顯的地區性。各種各樣旅遊資源開發既是地理環境的構成部分,與此同時又遭受地理環境的危害與牽制,進而使旅遊資源開發造成地區性差別。
3.如島嶼低地,亞熱帶風景,椰樹林竹樓,大山降雪,荒漠駝鈴等特色文化資源,均與所處的地理環境相關。具備不能移動化。各種各樣特色文化資源一般都集中化劃分在與其說地形地貌,空間環境相一致的地域,具備明顯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恰好是旅遊資源開發個性特點——不能移動化的反映。
Ⅳ 旅遊資源的概念和特點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凡能吸引旅遊者產生旅遊動機,並可能被利用來開展旅遊活動的各種自然、人文客體或其他因素,都可稱為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綜合性
旅遊資源大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等,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飲食、購物、文化藝術等。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因此在實際開發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
地域性
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能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
不可移動性
一般資源可以輸往其他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難以移植或復制,自然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都因為地理上的不可移動性而具有壟斷性的特點。
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價值。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從而產生愉悅感。
可重復開發性
一般資源會在消費的同時消耗掉,但是旅遊資源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
Ⅳ 旅遊資源特點
6. 1. 1 環境獨特
雲峰山自然保護區位於不老屯鎮,地處首都飲用水源———密雲縣水庫正北岸的上風上水地帶,北部是綿延的燕山山脈,南部緊臨浩渺的密雲縣水庫。環湖公路和沙通鐵路穿鎮而過,距密雲縣衛星城 56 千米,距首都機場 115 千米。保護區面積3010 公頃,全境都在密雲縣水庫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地表水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准,地下麥飯石礦泉水量大、質優,植被覆蓋率近 80%,空氣中負氧離子在 2 萬以上,是一座天然氧吧,是一塊極具開發價值的風水寶地。
6. 1. 2 資源豐富
保護區內生物資源豐富。保護區屬於具有典型的暖溫帶特徵,生境類型多樣,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幼林、草地、水域、耕地、果園地、住宅地等。據初步統計,保護區有植物 888 種,其中,蕨類植物56 種,裸子植物6 種,被子植物826 種。根據本次調查和以往資料分析,已知保護區內有陸棲脊椎動物211 種,其中,哺乳動物32 種,鳥類162 種,爬行動物10 種,兩棲動物6 種。保護區西北高,東南低,環湖丘陵、平原地帶開闊; 花崗岩、金礦、鐵礦、麥飯石儲量大,鐵礦、麥飯石儲量都在1 億噸以上; 不老湖、轉山子水庫、燕落水庫等6 座中小型水庫,與華北地區最大人工湖密雲縣水庫遙相呼應,形成大、中、小三級水域明珠。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形成了以板栗、鴨梨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基地。
6. 1. 3 歷史悠久
不老屯的名稱源於一個不老的傳說,不老屯的歷史可追溯到遠古的石器時代。山安口村出土的石器、陶器,充分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不老屯地區就有人類居住。燕落村南密雲縣水庫下的共工城遺址,距今 4100 多年,是原始部落時期堯的臣子共工 ( 掌管手工業的大臣) 流放居住的土城,是北京地區第一座古城。密雲縣人口第一大村———燕落村的古城池,始建於公元 440 年北魏時期,有燕落縣等十幾個州、郡、縣設址,平定 「安史之亂」最後一仗的古戰場就在這里。
6. 1. 4 文化厚重
密雲縣東有霧靈,西有雲蒙,南有黍谷,北有雲峰,四座名山各有特點。 「不老之山」———雲峰山,歷史上宗教氛圍濃重,香火旺盛。山前有考古未定的 「古崖居」,山上有建於隋唐年間的超勝庵、建於北齊天保五年 ( 554) 的大安寺,山頂有天然形成的花崗岩菩薩洞,山後有建於明代的桃花庵、吉祥寺和 27 座古塔。大安寺旁的 「古佛道場」,相傳是燃燈佛 ( 如來佛的前世佛)傳經佈道的地方。集中分布在大安寺和超勝庵附近的 13 組摩崖石刻群,有篆書、隸書、正楷、勾勒體等字體,在北京地區罕見,為書法藝術之大觀。其中大安寺周圍的 「仙門」、 「仙坐」、 「仙手印」、「遇仙石」、「王志遇仙記」等 7 組摩崖石刻,記載著不老的傳說,證實了不老屯名稱的來歷。清代兵部尚書范承勛游歷雲峰山,流連忘返,曾作雲峰山十景詩,手書 「塵外賞」鐫刻於石壁之上,為雲峰山留下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周圍的清朝太子陵、老爺廟、聖水山廟、龍王廟、娘娘廟、葯師廟、三關廟、七頂山廟,更襯出雲峰山久有的雄渾和神奇。
鎮域北有明長城、烽火台、戲台、兵營,南有國家級天文台觀測點。楊各庄村附近的密雲縣寓館,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途中休息的地方。清代大學士劉墉隨乾隆皇帝往來於北京與承德之間,常在此停留,伴駕之餘,寫有詩歌、札記、隨筆 179 篇,主要描寫祖國壯美山河、記載生活感悟及雜談。這本 《劉墉詩稿》手跡,經三代人珍存,現收藏於密雲縣博物館。
6. 1. 5 基礎優越
全面退出傳統糧食生產,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成果,形成了 8 萬畝板栗、1. 2 萬畝鴨梨、0. 8 萬畝水晶梨、中華聖桃、鹿王鮮桃特色林果布局,干鮮果品產量達 800 萬 ~ 1000 萬千克; 以奶牛、合同雞、肉羊為主的綠色養殖業快速發展; 麥飯石岩層孕育的礦泉水得到開發; 燕香板栗、黃土坎鴨梨、不老村礦泉水,注冊為品牌,暢銷於市場; 農旅結合啟動了密雲縣北線生態旅遊,雲峰山景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星級聖水山國際鄉村俱樂部、不老山莊、雲峰農庄、鐵道部物資局招待所,與興起的民俗旅遊接待戶一起形成了大旅遊發展態勢。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日益嚴重,保護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回歸大自然成為都市人精神享受的一部分。為適應這種需求,我們緊緊抓住 「入世」和 「申奧」成功兩大機遇,運用生態經濟理論,從發展都市型郊區經濟的高度,適時提出了生態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Ⅵ 旅遊資源的特徵有哪些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主要特徵類型
一類、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二 類、1、價值上的觀賞性。(獨特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2、空間上的地域性。 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在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3、時間上的季節性。 (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4、使用上的永續性。 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5、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三類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 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 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 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補充內容)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 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 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歷8月16錢塘江觀潮 ;日出日落,時代的變異性: 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游覽的吸引力的,總是復雜多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Ⅶ 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哪些基本特徵
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多樣性、獨特性、變異性和永續性等特徵。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Ⅷ 旅遊資源的特點
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獨特性、變異性和永續性等特點。
1、多樣性表現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觀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遺存的,又有現代興建的;既有實物性的,又有體察性的。
2、獨特性表現在,凡是旅遊資源,都是有與旅遊者通常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環境不同之處,這種差異越大,對旅遊者來說就越獨特,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變異性表現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4、永續性表現在,大多數旅遊資源具有無限重復利用和不斷再生的特點,如作為旅遊資源主體的觀光、度假、特種和專項旅遊資源本身是旅遊者帶不走的,旅遊者帶走的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感受。只要保護得當,大多數旅遊資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而某些旅遊資源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的再生。
Ⅸ 中國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1.類型齊全,數量豐富在中國復雜地理環境和悠久歷史文化背景下,其旅遊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方案所設置的8大類、31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的旅遊資源中,在我國都可以找到其典型代表,而且每個類型還可細分出許多小類,如樓閣可分酒樓、茶樓、戲樓、城樓、鍾樓、箭樓、筒樓、風雨樓、觀景樓、藏書樓、藏經樓、過街樓等。奇花異草中僅觀賞性菊花就有3000多種、蘭花2000多種、梅花200多種,充分顯示出中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2.歷史古老,風格獨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發展從未因異族入侵而中斷。5000年血脈相承,世代相傳,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其歷史遺存、文物古跡、風土人情、風味食品、文化藝術等無不打上古老文明的印記。在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中,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古猿化石,是世界上發現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古猿中的第一個古猿頭骨;京杭大運河始鑿於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期,比世界最古老的瑞典果達爾運河要早2000年;古長城修築歷史延續2500餘年,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園林藝術始於軒轅黃帝時代;梅花、菊花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養蠶取絲織綢的歷史已有4000~5000年以上。中國的旅遊資源不僅古老,而且獨特,可稱為世界之最的奇絕旅遊資源數以千計。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樂山大佛等,無不具有獨特性和壟斷性。3.分布廣泛,但相對集中我國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遍布全國各地城鄉。即使在號稱「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也有冰峰可供旅遊者攀登探險,在艾丁湖面有鹽池景觀可供旅遊者觀賞。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東方紅日,新疆阿拉山口的夕陽,內蒙古的草原羊群,海南島的椰林以及偏遠山區小縣的所謂「八景」或「十景」等等,都表明了我國旅遊資源分布廣泛的特徵。同時,這些資源又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如果從黑龍江省的黑河鎮至雲南的瑞麗連一條直線,正好把全國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從宏觀上看,此線以東集中了我國的七大古都、五嶽、四大佛山名教、四大道教名山、三大古建築群、江南三大名樓,以及全國著名的園林都市、絕大部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古城。我國的旅遊資源還有呈條塊集中分布的特點。例如,長江沿岸從江西廬山到重慶之間,自東而西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廬山,有「龜蛇鎖大江」的武漢,有「山、湖、樓渾然一體」的岳陽,有壯麗的長江三峽以及江陵、秭歸、白帝城等歷史文化名城,有赤壁、當陽等三國古戰場以及附於它們的人物傳說、碑林石刻,加上葛洲壩、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等現代工程,共同構成了巨幅長江山水文化長軸畫卷。南北大運河、萬里長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以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國旅遊資源成線、成片集中分布之地
4.季節性明顯,地域性強烈由於中國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季節性變化明顯的溫帶和亞熱帶,故自然景觀上春季草長鶯飛,百花吐艷;夏季高溫高濕,萬象崢嶸;秋季天高氣爽,果木飄香;冬季雨雪紛飛,山河露骨。夏季北方的海濱和中緯度地區的山地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而冬季的海南島又成了人們避寒度假的好處所。觀泰山日出以冬春二季最佳,看黃山雲海最好是春夏之交。由於人類的社會活動往往受制於自然環境,所以我國的不少人文旅遊資源同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南嶽衡山的「香市」以金秋八月最旺,內蒙古草原的牛羊以夏秋季節最肥。還有五月端午劃龍舟、八月中秋看明月、元宵燈會等節慶活動,無不顯示出季節性特徵。受地理環境影響,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風貌迥異。例如,我國的風景地貌,桂林山水以岩溶風光見長,福建武夷山、廣東丹霞山以丹霞取勝,湖南張家界的砂岩塔狀峰林為世界僅有。還有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陝北的窯洞、雲南的一顆印、廣西的干欄、福建的客家土樓等,均顯示出強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
5.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中國人民自古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便是其歷史的總結。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喜歡出沒於名山秀水之間,並留下眾多文化勝跡,使一些風景名勝地往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融歷史文化與山水名勝於一身。例如,湖南嶽陽古城不僅出現了「遙看洞庭山水翠,岳陽樓上對君山」的名樓、名山、名水相融的勝景,而且在一個僅有0.98km²的君山72峰之間出現了48廟以及二妃墓(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射蛟台、朗吟亭、楊幺寨、柳毅井等,並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湖北武當山集中了72峰、36岩、24澗、11洞、9泉、8宮、2觀、36庵堂、12亭、10祠、72廟等自然與人文景觀,使其更具美學、科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從而具有強烈的吸引功能。
Ⅹ 簡述旅遊資源的特點 深入了解旅遊資源
1、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2、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
3、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
4、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
5、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
6、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