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旅遊資源具有什麼性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業機會
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4、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
(2)經濟發展旅遊資源還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旅遊業組成要素: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3. 旅遊資源分哪些方面
一、概念:凡能吸引旅遊者產生旅遊動機,並可能被利用來開展旅遊活動的各種自然、人文客體或其他因素,都可稱為旅遊資源。
二、分類:
1.成因。是指旅遊資源形成的基本原因、過程。如,人文旅遊資源是人為的原因形成的;自然旅遊資源是自然界賦存,天然原因形成的。
2.屬性。屬性是指對象的特性、特徵,包括狀態、動作、關系等方面。旅遊資源的屬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式、狀態等。例如人文旅遊資源中的歷史古跡、古建築、陵墓、園林、宗教文化、城鎮、社會風情、文學藝術等,因為它們的屬性不同,因而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3.功能。所謂旅遊資源的功能是指旅遊資源能夠滿足開展旅遊活動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觀光功能、休閑功能、度假功能等。有的旅遊資源可以滿足開展多種旅遊活動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種旅遊功能。根據旅遊資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觀光游覽型、保健療養型、購物型、參與型等旅遊資源。
4.時間。根據旅遊資源形成的時間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建築類旅遊資源依據其形成的時間不同又可以劃分為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
5.其它。根據分類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還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分類依據如開發利用狀況、管理級別、旅遊資源質量高低等。
6.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3年頒布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A.以旅遊資源性質上的差異為依據分出8個主類。分別是地文景觀主類、水域風光主類、生物景觀主類、天象與氣候景觀主類、遺址遺跡主類、建築與設施主類、旅遊商品主類、人文活動主類。B2.以旅遊資源的性質、形態、功能特性、文化內涵等為依據進一步劃分出31亞類和155類。如地文景觀類可分為綜合自然旅遊地、沉積與構造、地質地貌過程形跡、自然變動遺跡、島礁等5個亞類。而地質地貌過程形跡亞類又可分為凸峰、獨峰、峰叢、石(土)林、奇特與象形山石、岩壁與岩縫、峽谷段落、溝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等14個基本類型。
三、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遊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於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製景觀應審慎對待。由於當地開發,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遊活動,因此,使得旅遊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遊業之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地或旅遊產品的質量除受旅遊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遊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遊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一些旅遊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於用旅遊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遊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遊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遊地,原來用於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後,可用於開展旅遊攀岩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遊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遊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遊產品處於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遊資源或旅遊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遊、專題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後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遊開發及旅遊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遊產品質量,並能使旅遊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遊資源的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性。雖然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餚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遊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資源。
由於觀賞性的基礎地位,美學價值一般作為重要的開發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要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美,提高美,創造美,從而產生愉悅感。美學效果成為衡量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標准之一。合理的開發應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得生理、心理兩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鍛煉意志,樹立理想,提高素質、培養情趣的作用。
由於旅遊者性格、氣質及審美能力、水平的差異以及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美感、豐度、價值、結構和布局因時因地的不同,旅遊資源欣賞也是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旅遊開發應注意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旅遊市場的需求。旅遊審美涉及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遊效果,除了要對旅遊景觀進行美化外,還必須加強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旅遊活動更加富有意義。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為旅遊資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無形的、現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呀。
參考資料:陝西師范大學校級精品課程——旅遊資源與開發
4. 旅遊的經濟效益表現在哪些方面
旅遊經濟活動通常由旅行、餐飲、住宿、交通、觀賞、娛樂等多種活動所組成,因而旅遊經濟效益實質上是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各種要素作用發揮的好壞,最終也必須體現在經濟效益上。
同時,旅遊經濟效益不僅體現旅遊企業的經濟效益,使旅遊經濟活動的主體及其組織得以生存和發展;而且還要體現整個旅遊產業的宏觀經濟效益。
(4)經濟發展旅遊資源還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發展旅遊業對國民經濟中其他相關行業和部門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形成全社會的間接經濟效益。由於旅遊業是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性的產業。
旅遊業的發展對其相關行業或部門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都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我們在研究旅遊經濟效益時,不僅僅要考慮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考慮間接的經濟效益。
5. 旅遊資源價值。有哪些
1、旅遊價值是旅遊活動的效應。對於旅遊價值的研究,是基礎旅遊學和價值哲學的共同任務,對於旅遊學科體系的完善和旅遊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界定了旅遊價值的內涵,分析了旅遊價值的本質特徵,闡述了旅遊價值的評價標准,探討了旅遊價值的實現過程。2、旅遊資源除了經濟、 游覽 等價值外還要看這個 旅遊地 本身的特性去發現其他價值,比如歷史研究價值、學習價值、養生價值等等。比如那些歷史遺跡、彰顯歷史人民智慧的所在的、與科技相關的、空氣非常好且可以鍛煉身體的,等等,因地制宜。1、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
6. 經濟對旅遊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旅遊: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旅遊業是旅遊的媒介,是為旅遊的主體和旅遊的客體之間的有機聯系提供服務中介。
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的積極影響:
1、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2、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帶動當地就業。
3、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
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的消極影響:
1、因投入資金過大,難於收回成本,造成經濟損失;
2、因建造佔地過多,影響農業的發展
;
3、因大量旅遊者的湧入,引起物價的普遍上漲,影響人民生活。
7. 現代旅遊資源有哪幾方面的作用
現代旅遊的作用
(一)滿足人類需求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強度高,人們需要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已達到休養生息、彌補消耗、恢復體力和腦力的目的,這一點需求主要是針對參與社會工作的旅遊者而言的。我們可把此歸結為「滿足人類補償性消費需求」再者,人們積累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水平,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接受培訓來實現的。旅遊活動為人們在閑暇時間獲得全面、綜合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這說明了旅遊活動還能「滿足人們的發展性需求」。 第三,多數人是為了豐富文化生活,鍛煉身體,而進行的旅遊。即「滿足人類娛樂、鍛煉等方面的需求」。
(二)促進經濟發展
1.發展進口旅遊——可增加外匯收入
據統計從1950年至2000年,國際旅遊收入從21億美元猛增到4000多億美元。這表明,國際旅遊業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從而大大增加了旅遊接待國的國民收入。
2.國內旅遊——回籠貨幣、穩定市場
2000年「五一」期間,國內旅遊者每天花掉20多億元人民幣,國內旅遊收入高達180億元人民幣。現在,中國花在旅遊上的消費人均約142.65元。
3.擴大就業
旅遊業基本上就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需大量勞動力,而且它們都具有資金需要量少,勞動力需要量大,以及技術限制較小,人員培訓期短的特點。因此,發展旅遊業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一條主要途徑。
4.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現已形成了旅遊一動百業興的局勢。旅遊是綜合性產業,它不僅能帶動酒店、餐飲交通運輸、建築、商品貿易、金融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能促進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交通機械等工業部門,以及為旅遊業培養各類管理人員的旅遊教育的發展。
(三)擴大交流
旅遊業可以使人們增進了解,擴大交流。旅遊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在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文化、外交大局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旅遊是民間對民間、人民對人民友好交往、傳遞友誼的渠道,是開展民間外交的有效途徑。隨著中國公民出國旅遊市場快速發展,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是世界許多國家與中方高層會談的重要內容。
旅遊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必然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
補充:
旅遊資源分類
1.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分類: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2.根據旅遊活動內容而劃分
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
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3、以旅遊活動的性質作為分類標准
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
4、其他不同分類標准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
◎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魏向東版按照旅遊資源基本屬性劃分為三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
◎按照旅遊資源質量和級別分類
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按照旅遊資源品位、旅遊交通、游覽、旅遊安全、衛生、通訊、旅遊購物、綜合管理、年旅遊人數、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條件,將中國旅遊區劃分為一、二、三、四個等級。
一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50萬以上。
二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國內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0萬以上。
三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本級行政區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10萬以上。
四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該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該地區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萬以上。
8. 旅遊資源都有哪些價值
1、旅遊價值是旅遊活動的效應。對於旅遊價值的研究,是基礎旅遊學和價值哲學的共同任務,對於旅遊學科體系的完善和旅遊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界定了旅遊價值的內涵,分析了旅遊價值的本質特徵,闡述了旅遊價值的評價標准,探討了旅遊價值的實現過程。
2、旅遊資源除了經濟、 游覽 等價值外還要看這個 旅遊地 本身的特性去發現其他價值,比如歷史研究價值、學習價值、養生價值等等。比如那些歷史遺跡、彰顯歷史人民智慧的所在的、與科技相關的、空氣非常好且可以鍛煉身體的,等等,因地制宜。
9. 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旅遊資源的開發包括某一單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多項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某一旅遊點或旅遊地的開發。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聯系及其內部交通交通條件的通暢和便利程度。
(二)建設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指主要為當地居民使用,旅遊者也需要依賴的旅遊設施。如供水、電、氣系統;道路交通、車站、碼頭、機場等;醫院、銀行等。
(三)建設旅遊上層設施(或服務設施):主要供外來旅遊者使用的服務設施。如飯店、問訊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娛樂場所等。
(四)旅遊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與管理:包括新景區、景點的開辟,也包括對原有景區、景點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訓服務人員
(9)經濟發展旅遊資源還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效用和價值。
旅遊資源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遊客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觀賞消閑、娛樂健身和增知益神三個方面,其中觀賞消閑是旅遊資源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對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及其旅遊經營者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