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華西村的4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1.00畝,地20.00畝),人均耕地0.11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擁有林地5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無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畝,其他面積767.00畝。
2. 天下第一村江蘇省什麼村
「天下第一村」是位於江蘇省的華西村,隸屬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達30340人。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改革開放前,這里的人民十分貧窮,經濟水平不能支持日常開支,整個村莊的經濟水平甚至處於負債的狀態,但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的各項政策出台,讓華西村有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在江蘇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華西村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優勢,發展各種產業,並且能夠很好地利用現代化設施,引進高科技讓華西村的建設速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華西村村民每戶出資一千萬,建成了總價值三十億的龍希國際大酒店,酒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花費三億打造的純黃金鑄造的金牛,可見其富有程度。
3.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是怎麼富起來的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造就了一個富足的全國聞名的華西村。
二、華西村不僅僅獲得了較為低廉的信貸成本,同時在土地資源上也是占盡便宜。2001年以來,華西村陸續兼並了周邊20多個村莊,華西村迅速從0.92平方公里擴大到35平方公里。
因為在當下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下,華西村如要獲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土地,就必須佔有國有的土地資源——而這是需要向政府購買的。但是通過並村的行動,那些村子的土地就自動成為華西村的資產,而且「發展集體經濟」的名義使得它合法的使用集體土地,這個土地成本是極其低廉的。
三、華西村能夠持續獲得資金的另一大法寶就是收入分配模式。他們通過「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的方式減少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
4. 華西村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為何會有這種稱呼
因為華西村富裕,尤其是高收入,環境十分優美。首先,華西村位於中國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緊鄰蘇南和上海。其次,在計劃經濟時代,華西村人敢於成為世界第一,突破政策限制,發展農村產業。
華西村之所以富裕,是因為政策的幫助,集中了科技人才的集中,使華西村這個不知名的小山村發展得如此之好。這是政府的幫助。因此,除了這些類型的農村發展仍然有許多因素,例如,在發展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城市的級別也有關系。那麼,農村發展的關鍵是農村人民的進步和發展。只有提高農村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水平,農村建設才能自然發展。
5. 華西村旅遊景點有哪些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它是中外聞名的江南小村,江南農村田園旅遊中心,其村有名的景點有80多處,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村頭粉牆照壁,後為廣場。廣場上數十旗桿,飄揚著各種圖案的彩旗,這是華西實業公司所屬工業的標志,顯示出它的經濟實力,產值數十億,產品遠銷國外。西側為出入華西村主道,千米大道,華西雙橋,以及微縮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宛若巨龍,名「龍廊」。內設商業樓廊,有商場、劇院、會場、餐廳。大會堂富麗堂皇,不時向遊人介紹華西情況;大餐廳可容千人同時用餐,村頭村尾,有萬米長廊貫通。農村住宅是一色馬賽克裝飾的多層別墅樓。每個家庭都擁有三間三層別墅樓,水電氣俱全。內有客廳、卧室、餐室、浴室、車庫、庭院。30%農戶擁有轎車。宅區綠草成茵,花木似錦。遊人可隨導游進入農家作客。南苑賓館,如農家莊院,粉牆、青瓦、小橋、綠樹,都有長廊貫通,一派鄉土氣息。
6. 中國第一村---江陰華西村是怎樣發展的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華西於1961年建村,最初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來,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華西人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服務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華西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殊榮。並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贊譽為 「天下第一村」!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華西村,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別墅,有1000萬到1億的資產,有1到3輛小汽車。2005年,華西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全村還建有塔群、隧道、龍西湖、橋文化、天安門、山海關、世界公園、農民公園、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長龍、萬米長廊、萬米長城等80多個旅遊景點。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接待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考察、訪問。現在,每年遊客接待量在1000萬人以上。
「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華西富了,堅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2001年6月份以來,通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將周邊16個村納入華西共同發展。目前,一個面積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萬人的大華西,人心所向,一呼就應,文明富裕,穩定和諧。今後五年內,華西還要投入資金5.2億元,搬遷村民2700戶,在「山北」建設一個「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區」。這樣,既可以通過「拆老廠房建新廠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別墅『修修補補』)」的方式,節約土地2500畝,又能建成一個以「糧、果、樹、漁」匯聚的生態旅遊觀光園。
新的2006年,村黨委老書記吳仁寶同志,又被中央確定為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一個全國重大典型後,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巨大的影響。現在,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的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華西村又制訂了新的「十一五規劃」。也就是「十一五規劃」內,要實現「五個五」(到2010年,實現年銷售500億,幸福、富裕5萬人,花5個億到外省、市合作搞5個旅遊景點,建一座50萬平方米的物流「商貿城」,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標,實現經濟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協調和諧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來,從中國農村裡只走出去過零星的暴發戶,一個區域的整體富裕則是從未有過的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絕大多當數農民終於告別了飢寒的威脅,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堅持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這類明星村的共同特徵是,都有一個願意幫助群眾集體致富、團結有效率的黨支部和村委會,都有一個目光長遠且有威望的領頭人,都拋棄了單一的農業經營,有一個或幾個具有相當規模的龍頭產業。在物質方面得到較好滿足的同時,這些村莊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如何,採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積累了什麼樣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我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生赴華西村學習考察團,用一周的時間,對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了解。華西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組建的,現有380戶人家、1500多人。70年代,華西村開了間小五金廠,從此沖破單一農業經濟,走上了農副工綜合發展之路。1995年,該村為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第三名,最高利稅總額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勞動力投入了工業生產。村民收入來源有基本工資、超產增效獎金和公共福利。村裡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 黨支部和村委會是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者,村裡保持著"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結構,下屬"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具體策劃實施。華西村黨支部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由來已久。華西村是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典型,當年的不少模範人物,今天仍在村領導班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今起著精神文明宣傳教育作用的設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陸續建造的。這些設施主要包括:展現創業歷程的華西之路農民公園;貫通全村、彩繪畫棟的萬米長廊;作為華西村象徵建築的華西金塔;功能齊全的體育,天下第一村"的氣勢,又兼顧了教育與實用的功能。如華西之路農民公園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休憩場所;多少年來在農民心目中視為神聖之物的寶塔,現在成了華西人接待親朋、飲食購物娛樂的賓館;而匯集了各國代表性建築的世界公園,則不僅是只供觀賞的建築模型,還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所有這些,都體現出華西人講求實際、不務浮華的農民的智慧。
7. 華西村有什麼好玩的
華西金塔
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農民公園
內有「鵲橋相會、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劉備點將、十二生肖」等塑像景點。鵲橋周圍有五條牛,池中浮鱷魚,以示居安思危。磚窯洞,是過去的燒窯制磚處,窯中置圓形會議室。壁畫有「毛主席住窯洞」、「薛平貴回窯」等,這是村幹部的會議室,以示富了不忘過去。公園圍繞「龍嘯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慶耄亭、期頤亭」。華西人年屆八十壽,即在「喜耋亭」設宴慶祝。到「期頤亭」必須從原路返回,寓意「返老回童」。
一噸金牛
在江蘇華西村龍希國際大酒店60層,有鎮樓之寶——「價值3億元人民幣」的金牛。這頭一噸重的金牛已增值三成。
俯瞰華西
2011年10月8日,發展空中旅遊,將來的發展目標是籌建自己的航空公司。現有的2架直升機之一,花費9000萬元購買了兩架直升機,又花1000多萬元修建了停機坪,推出「空中看華西」項目,累計已乘載3600餘人。住宿村內設有中、高檔床位3500多張,餐飲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
華西旅行社
已連續7年「全國百強國內旅行社」2005年名列第4位,比2004年的排名又前進了10位,獲得了「AAAAA質量誠信會員單位」、「中國公認黃金品牌旅行社」稱號。
接待來賓
自1974年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以來,已成為江南田園旅遊中心,共接待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華西考察、訪問。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華西村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和江南田園風光吸引了已有160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在1986年起,南院賓館即應省旅遊局和外賓的要求,開放150個家庭接待外賓。前任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此駐足。自1985年起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對第三產業的投入。1989年7月,擁有250套中高檔客房的南院賓館被批准為省旅遊局的定點飯店。為讓外賓體驗華西農家生活,1994年參觀華西的國內外賓客達80多萬人次。2005年,華西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預計要達2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