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盆地天然氣的區域性富集規律
一、構造層序決定了油氣資源分布的有序性
四川盆地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震旦繫到侏羅系的8個層系中(Z、
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天然氣在上述8個層系中均有分布,但石油只分布在侏羅系。從層繫上看(表5-4),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包括震旦系)、C以及T3,分別占總資源量的29.8%、18.8%、15.9%。從地區上看,川東地區油氣資源最豐富,佔全盆地總資源量的34%;其次是川中,佔24%;再次是川北,佔14%。再從不同地區不同層系的資源分布看,川東地區石炭系資源佔主導地位,其次是下古生界和三疊系,川南、川西南均以下古生界和三疊系佔主導地位,川中以侏羅系石油和上三疊統天然氣為主;川西主要以上三疊統天然氣為主,川北主要以下占生界和侏羅系為主。
表5-4四川盆地油氣資源分布(單位:油當量,108t)
(據二輪資評,1993)
油氣分布格局與盆地的形成、演變分不開,盆地演化的有序性決定了盆地油氣資源分布的有序性。早古生代四川盆地作為上揚子克拉通的組成部分,大面積分布巨厚的烴源岩形成了豐富的油氣資源。川東地區巨原的志留系烴源岩為石炭系天然氣成藏提供了資源保障。上三疊統前陸盆地生烴中心和沉降中心相吻合,主要分布在川西坳陷帶。侏羅系湖盆區主要分布川中,適中的有機質熱演化使得川中石油資源豐富。
值得說明的是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受當時的勘探程度、地質認識限制。隨著勘探程度和地質認識的提高,早期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可能與勘探成果不匹配,甚至出現矛盾。因此,油氣資源的評價必須以動態的觀點來看待。「八五」以來的勘探實踐表明,四川盆地油氣資源與勘探成果相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資源量巨大,探明程度很低。如下古生界(包括震旦系)資源量巨大,佔全盆地總資源量近1/3,但下古生界勘探經歷了40多年,只發現了威遠氣田以及一些含氣構造,資源探明率很低,小於2%。另外,川西的上三疊統探明率也不到5%。②資源量過低,已發現的圈閉資源量、儲量超過資源量。如川西侏羅系經二輪資源計算,石油資源量折算成天然氣資源僅有11.4×108m3,目前已探明三級儲量遠大於資源量。川東的下三疊統飛仙關組預測鮞灘圈閉資源量已近7000×108m3,也遠大於資源量。由於資源量大小是企業決定勘探的重要參考指標,四川盆地第二輪油氣資源評價的結果已不適應勘探的需要,建議有關部門重新評價四川盆地油氣資源量。
二、古隆起演化的有序性與天然氣早期聚集
四川盆地在漫長地史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多期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多個區域性隆起帶,對生油層和儲油層的區域分布、生儲蓋的組合條件以及儲集層中次生空間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時對油氣早期聚集有利。從演化序列上看,四川盆地存在加里東古隆起、海西期古隆起、印支期古隆起及燕山期古隆起(圖5-19,圖5-20)。這些古隆起在空間分布上,具有繼承性,更多地表現為獨立性,反映了盆地性質、構造變形方式的差異性。
圖5-19四川盆地油氣分布的有序性
圖5-20四川盆地古隆起與天然氣分布
1.樂山-龍女寺加里東古隆起
加里東期,四川盆地作為上揚子板塊西部的組成部分,在其內部及其周邊發育四個大型古隆起,即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龍門山古隆起、漢中-大巴山古隆起以及黔中古隆起,這些古隆起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面積大。樂山-龍女寺古隆起以奧陶系頂面計算,有5.5×104km2。
勘探和研究表明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氣勘探有利領域,其有利條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加里東運動,使樂山-龍女寺古隆起軸部大面積的志留系—寒武系地層被剝蝕,溶蝕性碳酸鹽岩儲層發育,為油氣提供了有效空間。除此之外,加里東古隆起疊置在震旦系桐灣運動不整合面之上,震旦系頂部同樣也發育良好的溶蝕性儲層。
(2)長期繼承性發育,形成規模巨大的古圈閉。
(3)古隆起軸部繼承性發育,延緩了下古生界特別是寒武系烴源岩的生烴時間。對下古生界不同構造位置的鑽井的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古隆起軸部(如高科1井)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為中侏羅世,主生氣期在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而川東南坳陷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在二疊紀—早三疊世,主生氣期在中三疊世—早侏羅世。
(4)古圈閉形成時間和油氣大量生成時間相匹配,形成了印支期、燕山期古油氣藏。
(5)喜馬拉雅期的構造對油氣聚集有著雙重作用,一方面由於古圈閉的演變,使得古油氣藏大量散失,如資陽古油氣藏,另一方面又形成新的油氣藏,如威遠氣藏。
(6)油氣勘探的有利領域應具有兩個條件:繼承性發育的圈閉和良好的儲集層。高石梯-磨溪-龍女寺構造帶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是天然氣勘探的有利領域。
2.開江海西期—印支期古隆起
石炭紀末雲南運動以來,川東地區中部的開江—梁平一帶發育NE向延伸的隆起帶,石炭系被剝蝕殆盡。早二疊世末的東吳運動,在開江—梁平縣地區形成東西向的隆起,隆起核部已剝蝕至下二疊統棲霞組下段;中三疊世末的印支運動早幕,使開江古隆起改變為NNE向,北與大巴山古隆起、南與瀘州古隆起以鞍部相接。可見,開江古隆起自海西期形成以來,印支期繼承性發育。
開江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對石炭系油氣聚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已發現的石炭系15個氣田中有11個分布在與古隆起有關的古氣藏范圍內。其中6個大中型氣田有5個在古氣藏范圍內。該古隆起對油氣成藏聚集的有利條件表現如下。
(1)海西期—印支期埋藏溶蝕作用將早期形成的次生孔隙溶擴溝通,使得石炭系儲集層得到明顯改善。開江古隆起的埋藏溶蝕作用最為發育,是儲層最有利地帶。
(2)古隆起的存在,為石炭繫上傾邊界形成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提供了構造條件。與烴源岩成烴期相伴,印支期—燕山早期,在川東石炭系分布范圍由石炭繫上傾邊界分別同繼承型發展的開江古隆起、瀘州古隆起、石柱古隆起構成的四個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已經形成。其中,開江古隆起隆起幅度達800~1400m,東、西兩側古圈閉面積分別為1970km2和2180km2,瀘州古隆起北緣古圈閉和石柱隆起古圈閉面積分別為2200km2和2530km2(據陳盛吉等,1998),它們控制了川東石炭系儲層中油氣的二次運移和早期聚集。
(3)古圈閉形成和油氣大量生成有著良好配置關系,形成了環繞古隆起分布的大型古油氣藏(圖5-21)。這些大量古油氣藏被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和構造變形所改造,油氣發生重新分配。因此,前人在研究石炭系成藏時總結出三種模式,即早期(印支期—燕山期)聚集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喜馬拉雅期)成藏模式以及晚期聚集成藏模式。這三種成藏模式以早期聚集成藏為最好,五百梯氣藏就是其中典型例子。早期聚集晚期成藏的勘探效果也較好,也發現了大中型氣田,如大池乾井氣藏。晚期聚集成藏勘探效果較差,勘探風險較大。
圖5-21開江海西期—印支期古隆起與石炭系古油藏分布(據胡光燦,1997)
3.瀘州印支期古隆起
印支期NE向延伸的華鎣山構造帶南、北兩端存在兩個古隆起,即北端的開江古隆起和南端的瀘州古隆起。瀘州古隆起頂部在瀘州一帶,地層剝蝕到下三疊統嘉陵江組嘉三段,往外依次為嘉四段、嘉五段、中三疊統雷口坡組(圖5-22)。最大剝蝕厚度可達千米以上,在近2.2×104km2范圍內雷口坡組全部缺失。
瀘州古隆起對油氣聚集成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地層大量剝蝕導致古隆起頂部缺少一套以中三疊統雷口坡組為主的含油氣地層,而且破壞了縱向上良好的儲蓋組合條件,在古隆起核部除最下部的嘉一段氣藏和嘉二段氣藏得以保存下來外,其餘氣藏皆遭散失。也正因地層逐層被剝蝕,使得嘉陵江組氣層的保存條件向古隆起核部變差,氣藏由核部向翼部逐漸增多。如近鄰古隆起核部內側發現嘉三段氣藏,外側發現嘉五段氣藏。
上述事實表現,受古隆起後期剝蝕影響,被保留地層的多寡對氣藏的儲蓋條件和地層的縱向分布有明顯的控製作用,被剝蝕掉的地層越多,保留下來的層就越少。反之,則可以在縱向上形成多層。
(2)古隆起繼承性演化有利於早期油氣聚集。中三疊世末印支運動形成的瀘州古隆起在晚三疊世—侏羅紀持續發展,盡管侏羅紀末的燕山運動使得川南隆起的最高部位向西偏移到自貢一帶,但瀘州古隆起仍處於區域隆起的高部位,有利了油氣早期聚集。目前已發現的嘉陵江組油氣層均在隆起分布就是最好的例證。
圖5-22瀘州古隆起與天然氣分布
4.燕山期古隆起
在龍門山前緣發育兩個燕山期古隆起,即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圖5-20)。古隆起的形成始於早侏羅世,導致了下侏羅統的明顯缺失。到侏羅紀末,上述兩個古隆起明顯向坳陷擴大,特別是南部大興古隆起已擴大到娥眉—熊坡—雅安一帶,面積可達6000km2。該古隆起位於上三疊統生烴中心,隆起形成時間早於油氣大量生成、運移時間,是油氣有利聚集帶。目前,在這兩個古隆起已發現一批中小型氣田,如中壩氣田、平落壩氣田、白馬廟氣田等。截至目前,上述兩個古隆起勘探程度較低,是今後值得重視的有利領域。
三、斷層和不整合是天然氣運聚的主要通道
決定天然氣在圈閉內聚集成藏的關鍵因素是圈閉的完整性和天然氣的運聚通道。斷層面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氣運聚最常見的快速通道。斷層對圈閉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即斷層的性質、切開產層的構造部位和斷距的大小(上、下盤儲蓋層之間的錯開部位)。一般說來,被區域性大斷層切過背斜圈閉軸部或頂部的局部構造,由於破壞了圈閉的完整性,導致氣藏發生散失,體現了斷層破壞作用的一面。但對於規模較小的斷層而言,雖然它在背斜圈閉的軸部出現,但由於規模不大,不僅沒有破壞圈閉的完整性,反而有利於溝通源岩層和儲層,成為油氣有效的通道,由此出現了斷層上、下盤以及與斷層相伴生的潛伏構造普遍含氣的局面,同時也有利於改善儲層的儲滲條件。
斷層及伴生的構造裂縫是川西侏羅系次生氣藏主要運聚通道。川西地區侏羅系是一套河湖相以紅色碎屑岩為主的沉積地層,有機質貧乏,不能成為有效的烴源岩層。而其下伏的上三疊統為局限海灣、坳陷湖盆沉積,烴源岩發育,是四川盆地中生界主要的烴源岩層。斷層是溝通上三疊統烴源岩和侏羅系儲集層之間的橋梁。斷層規模的差異決定了氣藏的性質與規模。區域性的大斷層,常常切穿侏羅系—白堊系出露地表,其上盤地層由於被抬升遭受廣泛剝蝕,導致油氣的大量散失。如龍泉山構造帶南段地層抬升強烈,侏羅系出露地表(靠近斷層中下侏羅統出露地表),地層以產水為主(如泉3井侏羅系產水,且礦化度低)。該構造帶北部傾沒段,斷層斷距明顯減小,侏羅系保存較全,構造圈閉則為含氣構造,如三皇廟構造三皇1井蓬萊鎮組產氣1.4×104m3。當區域性斷層向上延伸到上侏羅統但未切穿侏羅系時,常常形成局部構造整體含氣的規模較大的場面,如白馬廟構造被5號斷層沿軸部切割,但未切穿侏羅系,導致了該構造整體含氣,是川西地區侏羅系較大的氣藏,最終儲量規模可達(600~700)×108m3。類似於白馬廟構造的還有蘇碼頭-鹽井溝構造,近期勘探也證實該構造含氣性很好。當斷層不發育但構造裂縫發育時,裂縫同樣也能成為溝通氣源的通道,如孝泉-新場構造,斷層不發育但裂縫較發育,據岩心統計裂縫縫寬1~5μm,正是這些微裂縫成為溝通上三疊統氣源的有效通道。一般說來,這類氣藏具有高壓氣藏特徵。
在川東高陡構造,斷層不僅成為天然氣運移通道,而且斷層開啟點的高低影響著氣藏規模的大小。當斷層切在構造頂部和軸部時,斷層開啟點較高,對圈閉的完整性破壞較大,常常使氣藏散失。當斷層切在構造翼部時開啟點位置較低,則具有一定的圈閉條件,使天然氣得以富集成藏。
區域性不整合是天然氣運聚的主要通道,對碳酸鹽岩地層更是如此。因為碳酸鹽岩不整合面常常發育區域性岩溶性儲層,是天然氣運移與聚集的途徑和場所。對四川盆地而言,志留紀末的加里東不整合面和中三疊世末的早印支運動不整合面,規模巨大,活動顯著,在盆地內部分別形成了加里東期樂山-龍女寺隆起帶和印支期華鎣山隆起帶,它們對早期油氣運聚起控製作用。
四、孔隙型儲層與古構造的疊合是尋找大氣田的有利領域
大氣田的形成需要有儲滲條件好的儲集層。已發現的世界大氣田的主要儲集層岩類是砂岩和碳酸鹽岩。以砂岩為主要儲集層的大氣田,儲集空間主要是孔隙型,以碳酸鹽岩為主要儲集層的大氣田,儲集空間主要是孔隙-裂縫型或裂縫-孔隙型。同樣,四川盆地已發現的大氣田儲集層主要是孔隙型、孔隙-裂縫型或裂縫-孔隙(洞)型。從層位上看,四川盆地區域性碳酸鹽岩裂縫-孔隙(洞)型和孔隙型儲集層主要發育在震旦系頂部、石炭系、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以及嘉陵江組,岩性主要以白雲岩為主。四川盆地多期次構造運動和變形,形成了多期的古構造。這些古構造對油氣的早期運聚有很重要的控製作用。
從前面分析可以得出,孔隙型儲層和古構造的疊合是尋找大氣田的有利領域,包括開江印支期古隆起的石炭系、二疊系和三疊系,樂山-龍女寺古隆起的下古生界、二疊系,瀘州古隆起的二疊系和三疊系、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的三疊系和侏羅系,大巴山前緣古隆起的三疊系和侏羅系。
本章小結
本章採用含油氣系統觀點,對四川盆地含油氣系統進行了系統論述。根據盆地的形成演化特點,將四川盆地含油氣系統劃分為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含油氣系統、晚古生代克拉通內裂陷含油氣系統以及中生代前陸盆地含油氣系統,較詳細地論述了各個含油氣系統的靜態要素和動態演變過程。指出了四川盆地具有復合含油氣系統特徵,表現為多個生烴灶在平面上相互疊置、共享運移通道以及多個含油氣系統具有相近的關鍵時刻。論述了構造層序與天然氣資源的分布、古隆起演化的有序性及其對天然氣聚集的控製作用、斷層和不整合面是油氣運聚的主要通道,指出了孔隙型儲層與古構造的疊合區塊是天然氣勘探的有利區塊,並提出了天然氣勘探有利領域。
❷ 四川鹽亭發現超大儲量油氣田,這會給帶給我國哪些好處
油田發現的經過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八角鎮的角探井,在滄浪鋪組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51.62萬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氣流,標志著四川盆地滄浪鋪組油氣勘探首次戰略突破,開辟了規模,增儲新陣地。此探井是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緩構造區龍女寺構造北斜坡八角場構造的一口風險探井,鑽探的目的是為探索大古隆起北斜坡八角場地區滄浪鋪組、茅口組儲層含油氣性,拓展勘探領域。
因此,石油常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機器的「糧食」。石油和天然氣也是優質的有機化工原料。所生產的化工產品,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工業、日常生活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石油和天然氣還是主要的戰略物資,對鞏固國防具有重要的意義。總之,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和產世,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實現[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盡管21世紀石油和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有所降低,但因其用途廣泛,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❸ 西氣東輸工程不經過四川和重慶,為什麼說西氣東輸天然氣的來源包括四川盆地呢
因為川內的天然氣資源豐富。所以才搞西氣東輸。
四川省瀘州市有個專營天然氣產業的上市企業,瀘天化。
四川的西南地區有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所以需要把富餘的資源用來供應我國東部。
❹ 四川盆地天然氣年增量超全國一半,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四川盆地天然氣年增量超全國一半,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太豐富了,導致很多企業呢到四川本地來勘探開發天然氣這些公司呢,就包括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浙江油田公司等等,這一些公司呢,到四川本地來開發這些天然氣,就會使四川盆地天然氣生產就會超過這么多。
天然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他對於工業產業生產來說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於這種天然氣呢是非常寶貴的,開發的越多也就說明這種天然氣的量正在慢慢的減少,那怎麼去控制一個開發的量,這將由國家直接決定。
❺ 四川盆地為什麼天然氣多
四川盆地天然氣多的原因如下:
1、四川盆地在地質歷史時期曾經生物種類豐富,從現今出土的化石等可知。四川盆地動植物種類繁盛,擁有大量的有機生物體生存。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地面下沉,各種生物被埋覆在地下。經過時間的演變,有機質分解,慢慢形成石油和天然氣。
2、在地質歷史時期該地地殼運動曾經呈下降趨勢,這樣有機質才會被掩埋覆蓋,保證成油環境。
現在四川油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❻ 為什麼四川農村都有天然氣
因為四川盆地在地質歷史上就是一個生物種類十分豐富的時期,我們也知道在四川時發現了很多恐龍化石的,種類十分多樣除了恐龍,也有很多的史前動植物化石發現,而且有機生物體十分多,隨著地殼運動,經過時間演變,有機質逐漸在地下分解,形成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都知道四川處於板塊運動的邊緣地區,地質運動頻繁,而且地殼還是處於下降趨勢,雖然導致這里有了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不斷有豐富的有機物質被掩埋,在地下經歷豐富的運動,保證了成油成氣的地質環境。
現在四川油氣開發已有60年的歷史,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❼ 四川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大
1)四川盆地發育多時代優質烴源岩:上震旦統、下寒武統、上奧陶統、下志留統、二疊系、三疊系和侏羅系等,既有海相泥頁岩、灰岩,又有陸相泥頁岩。烴源岩厚度大,分布廣泛。經過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現在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12×1012m3。目前已探明天然氣約3.5×1012m3,約為現在氣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經近幾年的油氣勘探實踐證明,四川盆地全盆含氣,多層系含氣。
2)具多時代儲層(體),從震旦系-侏羅系均發育了較好的儲層,既有碳酸鹽岩儲層(體),也有碎屑岩儲層,分布廣,厚度大。
3)多時代生、儲、蓋組合:震旦系-志留系、志留系-二疊系、二疊系-中三疊統、上三疊統白堊系等,既有自生自儲式,又有旋迴式,組合類型多。
4)目前已發現100多個油氣田,其中大氣田10多個。
5)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潛力大。
總之,四川盆地油氣資源豐富,勘探程度還較低,勘探領域廣泛,油氣資源潛力大。
❽ 四川盆地天然氣年增量超全國一半,你了解關於四川盆地的知識嗎
從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了解到,2020年,四川盆地生產天然氣約565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加60億立方米,增幅佔全國天然氣增量的52%。四川天然氣輸送給全國各地,為大家日常生活所使用,比如日常蒸煮,暖水暖氣等,極大方便我們的生活。如今四川盆地一天然氣年增量不斷增加,這也是給大家帶來福音。
❾ 分析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勘探、開發的原因。
(1)中國陸上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Junggar Bourin),青海(QAIDAM盆地),四川重慶(四川盆地)和陝西 - 甘肅寧夏鄂爾多斯地區。地形主要是高原盆地,崎嶇地表,交通不方便,大多數氣候都是干,沙漠,戈壁,脆弱的生態環境。_ _
(2)中國西部的社會經濟一般落後,探索和發展的資金短缺非常嚴重。_ _
(3)部地區技術疲軟和落後。_ _
(4)西部地區人口小,產業和農業發展相對較低,市場對天然氣的市場需求有限。
拓展資料
天燃氣使用的好處?
1,綠色環保:天然氣是一種清潔的環境保護,高質量的能量,幾乎沒有硫,灰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其他化石燃料更低,導致溫室效果低,所以它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環境的質量。 _
2,經濟效益:與人工氣體相比,天然氣的熱值類似於人造氣體,天然氣清潔干凈,可以延長炊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降低維護成本。天然氣是一種清潔氣體,供應穩定和改善的空氣質量,從而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推動力,促進了經濟繁榮,改善了環境。 _
3,安全可靠:天然氣無毒,易發射,比空氣輕,不應累積成爆炸氣體,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氣體。 _
4,改善生活:使用天然氣將大大改善家庭環境,提高生活空氣質量和更換室內空氣。
天燃氣的分類?
天然氣分類:天然氣可分為兩種類型:相關氣體和無關氣體。 _
伴生氣體:油田氣體與原油同時生產。相關氣體通常是原油的揮發性部分,其存在於含油層上方的氣體形式。所有地層都有石油,但油氣的比例不同。即使是同一領域的油和氣體也可能來自同一來源。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過程在同一個岩石儲層中收集。 _
非伴生氣體:它包括純凈的氣體場氣體和冷凝物氣田氣體,兩者都存在於形成中的氣態氣體。從形成的天然氣流出井口之後,將其分成氣液兩相,減少壓力和溫度的增加。氣相是來自冷凝物場的天然氣,液相是冷凝物,稱為縮合油。 _
如果它是非伴生氣體,它與液體聚集無關,並且可以從植物物質產生。世界天然氣生產主要包括現場氣體和油田氣體。煤層氣的開采越來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