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洋一所相當於幾本學校
一本。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一所)成立於1958年,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是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服務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海洋科研實體。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海、大洋和極地海域自然環境要素分布及變化規律,包括海洋資源與環境地質;海洋災害發生機理及預測方法;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變化規律和海島海岸帶保護與綜合利用等。
② 自然資源部省市縣什麼時間成立
如何落地?
自然資源部的主要職責是,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履行全民所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調查和確權登記,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負責測繪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等。所以,組建自然資源部,從長期來看能更加規范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讓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回歸理性,相關法律體系更趨完善,宏觀調控功能更加成熟。
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統籌森林、草原、濕地監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機構改革方案還提到,將國家林業局的職責,農業部的草原監督管理職責,以及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自然資源部管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其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生態保護和修復,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等。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這說明自然資源部的權利變大了,更多會體現在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便利高效方面。
對於如何使方案中的內容得到落實,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組建自然資源部是否跟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有管理上的沖突,需要找到各自恰當的邊界。組建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組建自然資源部是「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組建生態環境部是「為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自然資源部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生態環境部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加強環境污染治理」職責,前者重點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體現「誰破壞、誰治理」的責任,後者重點在環境污染監督、執法、治理,體現政府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更多責任和義務。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兩者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所以,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下的部門設置如何協調,如何找到各自恰當的邊界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職責編制機構非常關注的,既要防止出現「權力」真空區域,又要防止出現過多的「權力」交叉和重疊區域。總的原則是要體現強監管的統一性、穿透性,特別是專業性。
其次,組建自然資源部需要進一步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屬性,適當在機構設置中增強資產管理力量。相信,隨著自然資源部的組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會有所加強,機構設置中也會相應增強資產管理的力量。需要加快實現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公平和效率的目的。自然資源管理手段需要更加體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原則,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自然資源資產「雲管理」工程和價值工程建設需要進一步提速。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約束結構的國土空間管制規劃需要由單一規劃向多元規劃進行重組。以產權和產籍作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關鍵的權益與分配製度需要不斷創新。自然資源資產資本化運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和調控手段的系統性需要高效的機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加快、加強。
第三,組建自然資源部需要加快自然資源法律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好法治的重要作用。組建作為土地、礦產、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統一法典的《自然資源法》起草委員會和研究小組,借鑒吸收各國自然資源法律制度,尤其是其背後的法理,為管理的法治化奠定厚重的法律基礎。從自然資源權益主要分類標准和種類入手,注重佔有在自然資源權益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有財產就有義務,使用財產就承擔義務」的法理,為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設定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注重平衡與人、政府和社會相互之間的利益。如,當事人不能隨意創設自然資源權益,不符合規定的自然資源權益在法律上無效;必須按時繳納自然資源稅款,是否按時繳納自然資源稅款與當事人的民事請求權和信用密切關聯;禁止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允許為確保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秩序的相對穩定,在資源環境承載力閾值下,創新分區管制規劃,增加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手段;為防止政府過度干預使用者權益,規定國家徵收(用)的目的、程序和必須給予合理公正的補償,而且監察委員會、審計署和法院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活動擁有廣泛的監察權、審計權和司法權。
第四,組建自然資源部需要加強不動產登記體制機制建設,為國家安全和穩定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自然資源不動產統一登記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是關乎國家安全和穩定的大計。從工作便利高效的角度來看,對土地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礦產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海洋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以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勢必加快了自然資源不動產統一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的速度和效率,為更好地進行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國家宏觀調控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第五,組建自然資源部需要加強自然資源普查工作,充分發揮好測繪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職責。土地、礦產、水、海洋、林業、草原等自然資源普查工作需要統一進行,協同作戰,規避標准不統一和實施時間節點不統一的現狀,充分發揮好測繪、地質調查主力軍以及地勘隊伍的作用,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形成全國真正的自然資源「一張圖」。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如何進行改革,如何設置部門和功能,這還要等各部委內部的「三定」方案及新一屆領導上任之後就會水落石出。
③ 自然資源部什麼時候開始組建,地方成立自然資源局嗎人員組成及原來相關執行職能的單位還保留人員安置
自然資源部當然會吸納原有部門的工作人員,一但人大通過方案政府就會開始進行更改。地方政府自然會進行相應調整。至於職能方面該保留該增加該優化的會去做。
④ 國土資源局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國土資源局是1998年成立的,之前不是叫國土資源局,而是叫土地管理局。所以說,1987年,國土資源局還沒有成立。
但是,應該叫國土資源部,現在已經更名為自然資源部。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26個組成部門之一。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自然資源部,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2018年3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決定陸昊為自然資源部部長。
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履行全民所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調查和確權登記,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負責測繪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等。
⑤ 重慶沙坪壩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成立了嗎多久時間後成立
重慶市沙坪壩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已經成立,是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派出機構,辦公地址就在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天大道13號。
⑥ 自然資源管理機構的歷史沿革
俄羅斯自然資源管理體制變遷的歷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前蘇聯計劃經濟時期(1917年10月~1991年12月)和俄羅斯市場經濟時期(1992年至今)。
前蘇聯計劃經濟時期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最大特點是,國家是國土資源工作運行和調控的惟一主體。行政命令決定國土資源工作的方向、任務、方法及人財物力資源的供應。前蘇聯地質部曾擁有60萬人的地質隊伍。當時的體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曾為前蘇聯的輝煌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需求的不斷變化,它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解體之前其國土資源管理各部門都在不斷進行改革,但只是進行了一些局部的和小規模的調整。
蘇聯解體後,1992年12月在前蘇聯地質部基礎上組建了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該委員會是俄聯邦政府對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實行國家管理的部門間機構。該委員會的職能主要是實行政府對地礦工作的宏觀管理,如制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國家政策,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體系,制定礦物原料基地發展規劃,負責礦業權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負責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服務等。在政府行政工作方面,該委員會一方面特別重視地礦立法工作,制定並頒布了「地下資源法」及與其配套的法規條例,頒發了政府管理地礦工作的部委職能的法令,頒布了有關地礦工作的行動准則,另一方面特別重視基礎地質工作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開展了新一輪中、大比例尺區調工作;決定全部保留28個研究機構和已有的設計機構、試驗機構,對這些機構不實行私有化,經費由國家劃撥。
與此同時,注意在基層調整產業結構,將隊伍規模減少三分之一到一半,按企業的性質和任務,將企業劃分為不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業(主要包括該委員會直屬的從事公益性、基礎性、專門性地質工作的地質企業,約佔15%)和有條件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業(主要包括為地勘工作提供物質和生活保障的企業,約佔5%),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主要是直接從事地勘工作的企業,這些企業脫離該委員會領導,成為地勘市場的主體。
1992年,俄羅斯領土、陸架和世界大洋水域的地勘工作由不同部門的單位進行,其費用通過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由國家預算資金提供。約78%的工作量由移交給該委員會的前蘇聯地質部的企業進行,16.2%的工作量由俄羅斯燃料動力部的企業完成,1.2%的工作量由俄羅斯金剛石金公司進行,其餘為其他部門及一些零散單位的工作量。上述工作量72%集中在俄羅斯最北面的地區及其毗鄰地區,其中盛產油氣的秋明州佔34%。大量的投資用於油氣勘探(68%)。地勘工作約70%的工作量用於保證已建采礦設施對礦物原料的需求,其餘工作量用於研究尚未開發的新區,包括陸架和世界大洋水域。當時俄羅斯地勘部門擁有約450個地勘大隊,從事各類地勘工作的人員共有38.1萬人,其中約有11萬名專業人員。
1996年8月14日,俄羅斯聯邦總統發布1177號關於聯邦政府機構的總統令,決定在已撤銷的俄羅斯聯邦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部、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俄羅斯聯邦水利委員會基礎上成立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2000年6月,俄羅斯政府又決定將聯邦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以及所屬的地方機構並入聯邦自然資源部系統。俄羅斯政府這一重大舉措的目的是強化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更好地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對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對自然環境利用和保護,以及對生態安全的要求,俄羅斯的資源管理是從分散趨向統一。
1996年,俄羅斯地質部門系統中共有約410個單位,其中160個為國營企業,人員總數約21萬,幾年中流失的是最活躍和最有工作能力的人員。國營企業數量佔39%,人員佔43%,只完成約20%的工作量。地勘工作的中央撥款和聯邦預算撥款由1991年的99.6%減至1995年的22%。
根據2000年5月17日俄羅斯聯邦發布的867號《關於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俄羅斯聯邦總統令,及2000年7月6日495號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問題》的決議,自然資源部進行了改組。改組後的自然資源部下設4個國家局:水資源利用和恢復局、林業資源利用和恢復局、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局、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局。2001年又設立環境保護局。國家局主要是業務歸口管理局,而不是獨立自成體系的局。只有聯邦自然資源部是對外獨立的整體。
這一任自然資源部部長為阿爾秋霍夫·維塔里·格里高里耶維奇。設三位第一副部長:卡拉嘎諾夫.В.В.(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地質局),羅帕金.В.Н.和羅舒普金.В.П.(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局)。設10位副部長:格魯莫夫.И.Ф.(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水文局),捷爾卡奇.А.И.,卡塔耶娃.Е.Г.,奇基姆.A.С.,奧索金娜.И.Е.,波沃洛茨基.А.И.,薩多夫尼克.П.В.,埃恩格爾斯伯格.В.К.,揚科夫.К.В.,雅卡文科.М.Е.(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環境保護局)。
自然資源部設立幾個委員會:科技委員會,部長直屬社會生態委員會,部屬國家局委員會,部長直屬咨詢鑒定委員會,部屬社會工作全部門委員會,部屬生態教育委員會。
這時的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總編制為811人(不包括工勤人員)。
俄羅斯聯邦原來由89個聯邦主體組成。2000年,普京剛剛正式就任總統,就於2000年5月13日簽署總統令,將俄羅斯聯邦各共和國、邊疆區和州按地域原則聯合成7個聯邦區,使聯邦中央與聯邦主體之間增加了一層管理監督機構。各聯邦區設總統全權代表一名,以保證總統實施憲法賦予他的權力、提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更好地監督其決議的執行情況。這7個聯邦區是:中部聯邦區(莫斯科),轄18個主體;西北聯邦區(聖彼得堡),轄11個主體;北高加索聯邦區(頓河畔羅斯托夫),轄13個主體;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下諾夫格洛德),轄15個主體;烏拉爾聯邦區(葉卡捷林堡),轄6個主體;西伯利亞聯邦區(新西伯利亞),轄16個主體;遠東聯邦區(哈巴羅夫斯克),轄10個主體。7個聯邦區與7大軍區一致。聯邦區控制軍、警、內務、安全、財政(不含預算)、資源等權力部門。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原本實行聯邦與州、邊區、自治共和國等89個主體的兩級管理,從2000年開始,隨著國家增設7個聯邦區的中間層次,自然資源部也形成三級管理。俄羅斯聯邦總統向聯邦各大區派駐全權代表,幾位副部長作為同全權代表的協調人,並制定協同工作計劃,規定聯絡機制。
⑦ 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什麼時候改自然資源部門
2018年3月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改為自然資源部門。
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
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
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7)自然資源所什麼時成立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部的主要職責是:
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履行全民所有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調查和確權登記,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負責測繪和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等。
第一類職能是監管;
第二類職能是自然資源的資產化管理;
第三類職能是測繪和地勘行業管理。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⑧ 自然資源所 如何換地方
體制改革。
自然資源所是原來的國土所,從18年行政體制改革時,從國家到地方們國土資源部門和規劃管理部門,合並成立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各鄉鎮國土所改為自然資源和規劃所,由上級主管部理和鄉鎮雙重管理,負責所在鄉鎮的國土管理和村鎮規劃工作。
自然資源所沒有下放到鄉鎮管理,自然資源所屬於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管理,是省以下垂直管理制度,這是從2005年十二月開始實行的,原來的土管所都是屬於鄉鎮管理,2005年正式下了文件,成立了國土資源所,重新考了編制,定邊定人員,完成了改革,現在的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是又一次機構改革成立的,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由原國土資源局,林業局,海洋漁業局,城鄉規劃局組成。
⑨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是211嗎
不是。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不是一所大學,是事業單位,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成立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國家公益一類綜合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位於福建省廈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