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色教育主題有哪些
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包括黨組中心組學習、集中輪訓、理論宣講、組織生活、在線學習培訓等,主題活動可以圍繞「書記講黨史」「專家講黨史」「先進講黨史」「天天學黨史」「流動學黨史」「拓展學黨史」「基層送黨史」等展開。
各黨支部可通過「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組織黨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持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組織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鼓勵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各類智慧學習平台,組織引導黨員、幹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介紹
一、組織陣地教育。充分發揮中共一大、二大會址、四大紀念館及xx縣委舊址等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首批長三角黨員教育基地,全區x家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黨員開展一次陣地教育,在與歷史最近的地方回望歷史、讀懂歷史、思考歷史。
二、舉行演講比賽。以「回望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為主題,舉行一次演講比賽,引導黨員交流學習體會、展示學習成果、發表學習見解,抒發愛黨愛國之情,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三、實施以考促學。為考察黨員對「黨史」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成效,進行一次考學活動,可以是專題測試,也可以是知識競賽,以考促學,以學促干。各黨支部也要發動黨員積極參加「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定期推送的相關答題活動。
四、重溫入黨誓言。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重溫入黨志願書,念一念誓言,照一照當下,找一找差距,說一說成長,拾憶入黨初心,擔當職責使命。
五、開展結對共建。以黨支部與轄區單位黨支部結對共建為契機,聯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促進資源共享、理論共學、業務共進、矛盾共解。
六、深化主題黨日。按上級部署及區委要求,各個黨支部結合實際工作和支部特色,年內需至少安排4次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黨日活動。
七、主題黨日活動。通過主題黨日活動,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使「黨史」教育貫穿基層黨組織全年組織生活始終,進一步提高站位、錘煉黨性、深化教育。
㈡ 威海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地方
對於山東人們都是非常的熟悉,每當提及山東的時候總是有很多人不自覺的想到了青島、山東、煙台等城市,不僅是因為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強悍而且它們的旅遊資源也非常的豐富。在山東眾多的城市當中,威海也是一個比較出色的旅遊城市,威海它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產業基地和濱海旅遊城市。
第四個地方是天福山起義紀念館,這個館始建於1973年,早在1937年的時候這里發生了威震膠東的抗日武裝起義稱為天福山起義。在館內珍藏著天福山起義的珍貴文物,撰寫了革命烈士事跡,呈現一些當時的圖片、遺物等。
㈢ 為什麼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膠東革命精神
摘要 膠東革命精神是膠東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斗爭實踐中鑄就的,它集中表現在「忠誠堅定、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無私奉獻」四個方面。其中,「忠誠堅定」是膠東革命精神的靈魂;「不畏艱難」是膠東革命精神的特質;「敢為人先」是膠東革命精神的主線;「無私奉獻」是膠東革命精神的核心。
㈣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的介紹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共佔地760畝,紀念建築物303處,坐落在被稱為膠東屋脊的棲霞縣牙山前懷的英靈山上,是中國共產黨組織人民群眾建成最早、紀念抗戰烈士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的抗戰烈士陵園。英靈山前麓烈士紀念堂內,珍藏著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並以專刊形式簡介了膠東抗日戰爭歷程及十餘位膠東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自紀念堂後拾級而上,歷經八百三十五級台階直達英靈山頂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聳入雲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陵園內收錄20850名烈士英名,安息著包括膠東抗戰時期黨政軍領導人理琪、林江、於克恭、王文及戰斗英雄任常倫,爆炸英雄王克山等著名抗日英雄。陵園內有各種紀念建築物311處,198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先後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煙台市紅色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㈤ 煙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什麼地方
煙台市64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
膠東革命紀念館
煙台北極星鍾表文化博物館
煙台市圖書館
煙台市檔案館
煙台市城市規劃展示館
煙台市青少年宮
煙台方誌史料陳列館
東炮台海濱風景區
西炮台國防公園
煙台第一中學校史展館
芝罘區方誌館
福山區烈士陵園
牟平區圖書館
八路軍膠東軍區司令部遺址(牟平區觀水鎮)
煙台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
方圓集團有限公司
海陽市博物館
海陽市亞沙展覽館
地雷戰遺址(海陽市行村鎮)
海陽地雷戰紅色旅遊度假區(海陽市朱吳鎮)
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許世友將軍在膠東紀念館)
㈥ 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有什麼
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根據黨中央要求建立的,共青團中央主管的唯一一家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全國性培訓機構。地處風景秀麗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核心景區茨坪,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正局級財政補助事業單位。
基地於2010年7月開工建設,2012年7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主體和主題內部都以「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為主線。基地佔地75畝,建築面積44883.64平方米,擁有綜合樓、學員樓、學員餐廳、專家樓共4棟單體建築,可容納2000餘人同期培訓,是井岡山風景區培訓、接待能力最大的機構。
(6)膠東紅色教育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標識以五角星和象徵「井岡山」地理元素的「井」字變體為設計元素。五角星象徵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和「紅星照耀下的中國」,體現了對歷史的傳承,同時也寓意著青年一代是民族未來的「希望之星」。
以「井」字變體作為圖案的主體元素,暗含了基地的地理位置,彰顯基地依託井岡山豐富的紅色資源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獨特優勢。「井」字與五角星相互輝映烘托出井岡山托起中國未來希望之星的含義。
㈦ 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地方
上海紅色基地
重慶紅色基地
井岡山基地
古田紅色基地
焦裕祿精神
沂蒙精神基地
楊善洲紅色基地
金寨紅色基地
南水北調基地
甘肅高台基地
南湖紅船基地
延安紅色基地
紅旗渠基地
瑞金紅色基地
大別山精神
湖北紅安精神
阿壩州精神
涇縣鐵軍精神
愚公移山基地
膠東紅色基地
南京紅色基地
韶山紅色基地
西柏坡基地
遵義紅色基地
於都紅色基地
東北抗聯基地
塞罕壩精神
深圳改革開放
廣西百色基地
照金精神基地
紅色教育是指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
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
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
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
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方向
近段時間以來,紅色老區鄉鎮黨委在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和創先爭優活動中,利用革命老區愛國主義基地和烈士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努力營造以「紅色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探索出一條「常規教育日常化、特色教育品牌化、校地互動雙向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為黨員幹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行積極地探索。
一、做好「三個延伸」,不斷拓展紅色教育的外延 紅色老區鄉鎮黨委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做到立足黨員幹部,放眼普通群眾;立足基地教育,放眼社會實踐。通過不斷探索,兩個紅色基地在紅色教育中通過「三個延伸」,實現教育外延的拓展。 紅色教育向普通群眾延伸。紅色基地的紅色教育「點」多「面」少,主要體現在對黨員幹部教育多、對普通群眾教育少;在紀念節日教育多,平時教育少,造成教育的整體性、連貫性差。針對這種情況,紅色鄉鎮黨委要提出紅色教育要形成規模,形成傳統,形成系列,形成特色,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如在開展「三力建設」、「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七個一」等活動。同時通過邀請州團委、州婦聯等開展講座,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將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圍擴展至普通群眾。 紅色教育向基地外延伸。積極佔領思想教育陣地,在策劃中融入紅色教育元素。以紅色名人故居為重點,把博物館、烈士園、農村黨支部活動產所等納入愛國主義、黨史教育景點,積極開展「紅色之旅」活動。同時邀請老同志與紅色基地共建,創作一批上乘的文藝作品。 紅色教育向學校延伸。在開展紅色教育時,充分考慮中小學校屬地的優質資源,以發揮優勢,實現合作共贏。一是聘請部分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學校兼職輔導員,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對中小學生開展教育;二是建立實踐基地,讓中小學生接受革命教育,同時學校也選派一批優秀學生到紅色基地開展義務講解活動;三是開展手拉手活動,即讓中小學生與老幹部手拉手緊密聯系。通過上述紐帶,廣交朋友、廣泛宣傳,紅色教育空間越做越大,紅色教育機制越來越完善。
二、打造兩個平台,不斷深化紅色教育的內涵(一)是以深入開展「紅色主題活動」為契機,促進革命老區精神薪火傳承。紅色鄉鎮要立足紅色基地,依託人文優勢,通過舉行入黨入團入少先隊宣誓儀式、多媒體教育、「解放戰爭史」講座等多種形式,促進革命老區精神薪火傳承,樹立一批先進模範群體的典型,打造基層黨團的鮮亮旗幟,帶動優良作風創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圍繞著「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活動陣地好、特色創新好」這一標准,涌現出一批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革命老區「邊疆文化陣地守護者」先進集體、先進分子。(二)是以擴充革命時期實物為抓手,讓革命傳統在黨員幹部群眾及青少年中生根發芽。同時在中小學生中開展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活動,引起強烈的反響,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紅色老區要積累經驗,樹立品牌:紅色宣講循序漸進、逐步拓展;紅色實踐因地制宜、全面覆蓋,使紅色教育逐漸形成規模,形成傳統,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㈧ 什麼是紅色資源
民政部官員稱,近日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項對烈士紀念設施的調查,為加強保護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提供信息。
在上面的報道中,red resources就是「紅色資源」,也就是革命時期留下的革命遺址、革命文物、還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貴資源。Martyr memorial facilities(烈士紀念設施)屬於red relics(紅色遺跡),也是「紅色資源」的一部分。
民眾可以通過參觀這些「紅色資源」受到patriotic ecation(愛國主義教育),以參觀「紅色資源」為目的的旅遊稱為red tour(紅色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