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埃斯康迪達銅礦(佔世界的38%)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在哪個國家?今天巴拉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銅礦是智利的埃斯康迪達銅礦。這座礦山的銅礦儲量非常豐富,每年這里開采出來的銅礦佔世界的38%,這里銅礦的儲量佔全世界的40%之多。
世界上最大的銅礦
自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後,[]青銅被廣泛地用於鑄造鍾鼎禮樂之器,如中國的稀世之寶–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銅製成的。銅礦石被稱為「人類文明的使者」。埃斯康迪達銅礦(Escondida)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1990年開始采礦,年產量在全世界的銅礦中位居第一。2007年產銅150萬噸,價值100多億美元,佔全球銅產量近十分之一。
一、智利埃斯康迪達為什麼盛產銅礦
智利埃斯康迪達銅礦有著這樣豐富的銅礦儲備,和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分不開的。在這一地帶分布著很多火山,這里的礦產是很豐富,正是這里特別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樣的世界第一銅礦儲備。一座銅礦的形成是通過歷史的積累形成的,這里的銅礦是經過上億年的積累才達到這樣多的含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的銅礦含量一點點的加多,直到現在才有了這樣驚人的銅礦含量。
二、銅的用途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對銅的需求很大,用到銅的地方越來越多,主要應用在電纜和一些電的傳導上。在電子業更是離不開銅,它是電元件的主要組成金屬,不僅在電子業,在其他產業對銅的需求量也是很多的,在交通運輸行業,銅可以用來製作散熱原件,因為銅有很好的導熱性質,因此用它製作的散熱原件散熱很快。
銅在地球中的含量也是排在前幾名的,雖然地球上銅的含量很多,但是我們對於銅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每年中銅的消費量佔有40%,在電子電力行業銅的使用是最多的。所以每年對痛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我們應該合理的開采銅礦,避免過度開發。如果我們沒有科學的開采方法,不但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生態平衡,同時也會浪費很多資源。
❷ 世界銅礦分布
世界銅礦的種類及分布
世界銅成礦類型多樣,按其地質---工業類型可分為:
(1)斑岩型,(2)砂頁岩型,(3)銅鎳硫化物型,(4)黃鐵礦型,(5)銅-鈾-金型,(6)自然銅型,(7)脈型(8)碳酸岩型,(9)矽卡岩型
[斑岩型]
班岩型銅礦是一種儲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規模機械化露採的銅礦床礦石儲量往往達幾億噸銅品位常常小於1%, 據世界上103 個斑岩型礦床統計單個礦床礦石量平均可達5.5 億噸, 銅品位0.6%,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銅礦工業類型之一。
[分布]
已知的斑岩銅礦多分布在:(1)環太平洋帶, 包括南北美洲大陸邊緣狹長的斑岩銅礦帶, 如加拿大的洛涅克斯,伐利科帕,美國的賓厄姆,比尤特,莫倫錫,伊利,聖里塔,墨西哥的卡納內阿,拉卡里達德拉,巴拿馬的塞羅科羅拉多,秘魯的米契基累,塞羅佛爾迪誇霍內,智利的埃爾阿布拉,丘基卡馬塔,拉埃斯康迪達, 埃爾薩爾瓦多和埃爾特恩特等,(2)特提斯斑岩銅礦帶, 包括匈牙利的雷克斯克, 南斯拉夫的麥丹佩克, 伊朗的薩爾切什梅黑和馬基斯坦的查蓋地區礦床等。(3)中亞----蒙古,重要的礦床有烏茲別克東部的卡耳馬克爾, 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北的科翁臘德, 蒙古中北部的額爾德圖間鄂博南部的察干蘇布爾加和東部的阿倫諾爾礦床等。
[砂頁岩型]
砂頁岩型銅礦是泛指不同時代沉積岩中的層控銅礦,礦床產在一套沉積岩或沉積變質岩中,它是世界上銅礦主要工業類型之一,佔世界銅儲量30%左右,礦床以其規模大,品位高,伴生組分豐富為特點,因而其經濟價值巨大。
[分布]
該類礦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廣,除上述銅帶外,還有原蘇聯烏多坎,傑茲卡茲甘銅礦,美國懷特潘,美國蒙大拿州西部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西南部的貝爾特銅帶,以及玻利維亞的科洛科洛銅帶等,近年在阿富汗發現的巨大艾納克銅礦和在巴西發現的薩洛博銅礦均屬於此型。
[黃鐵礦型銅礦]
黃鐵礦型銅礦是指與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聯系的含大量黃鐵礦和一定數量銅、鉛、鋅的礦床,西方多稱該類礦床為"塊狀硫化物礦床".
目前世界上至少發現了420 個這種類型的礦床、加拿大、美國、原蘇聯、西班牙、葡萄牙、塞普勒斯、南非和日本等都是該類礦床的重要產地。
[塊狀硫化物礦]
這種現代礦床是1978年在北緯21度附近的東太平洋脊上首次發現的,雖然銅鋅品位很高( 銅6%, 鋅29%),但脊上發現了一個長970 米,寬200 米,高35米,擁有2500萬噸礦量的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第一次達到了具工業礦床的要求,其礦石含銅最高為11%,含鋅0.8%,還含少量的銀(PPM),鉬(0.03%) 和錫(0.03%)。
[分布]
1982美國又繼續在北緯13度的海域進行調查,又發現了好幾個礦床,最近在加拿大溫哥華島附近海域的埃克斯普勞勒中脊1%,但在原蘇聯這種類型卻是頭等重要的,占其銅總儲量的30.6%,這種類型的重要礦床有:加拿大的薩德伯里,湯普遜,林累克,美國德盧斯雜岩,原蘇聯的貝辰加,諾里爾斯克,塔爾納赫,"十月",澳大利亞的卡姆巴爾德雜岩,芬蘭的哥達拉赫帶,當然還有我國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其它類型]
除上述幾類外, 還有脈型、自然銅型,碳酸岩型矽卡岩型等,它們總共才佔世界銅總儲量的3.6%, 但是對不同的國家來說,這些類型也許是重要的,如矽卡岩型對我國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類型, 占我國銅總儲量的28%,所以,各國均應根據本國的具體地質環境, 尋找最具經濟價值的優質礦床,也就是品位高,規模大,形狀合適, 礦帶邊界明顯。礦石易處理和含有價值的副產品的礦床,以保證獲得高利潤和可以長期生產, 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品位,這種高品位銅礦床最可能來源將是火山成因的黃鐵礦型銅礦,層狀礦床,以及某些矽卡岩礦床等。
全球性和區域性的一些銅成礦區帶
(1) 環太平洋中新生代銅金帶,尤其是東太平洋智利----秘魯安第斯山,美國西南部,加拿大西南部斑岩銅礦集中區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斑岩銅金礦集中區;
(2)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前南斯拉夫,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國西藏等巨大的斑岩銅礦集中區;
(3) 中亞----蒙古帶的古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華北,東北等巨大銅礦集中區;
(4) 中非尚比亞,扎伊爾砂頁岩型銅礦帶;
(5) 美國----加拿大五湖地區;
(6) 加拿大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
(7) 中歐波蘭----德國頁岩銅礦區;
(8) 西班牙--- 葡萄牙黃鐵礦型銅礦帶;
(9) 俄羅斯西伯利亞銅鎳硫化物礦區;
(10)俄羅斯西伯利亞烏多坎砂頁岩銅礦區;
(11)俄羅斯烏拉爾和哈薩克阿爾泰黃鐵礦銅多金屬礦帶;
(12)印度馬蘭傑坎德銅礦區;
(13)阿富汗艾納克砂頁岩型銅礦區;
(14)南澳奧林區克壩銅--鈾--金礦區
(15)巴西卡臘賈斯薩洛博砂頁岩型銅礦區等
(信息來源:駐玻利維亞經商參處)
❸ 銅礦之國是哪個國家
銅礦之國是尚比亞共和國。
尚比亞共和國銅礦較為豐富,別稱為銅礦之國,尚比亞北部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沉積型銅礦床贊-剛銅礦帶上,這條銅帶上銅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5%。在尚比亞境內就形成了長220公里、寬65公里的「銅帶」。這里銅礦資源儲量豐富,品位較高,尚比亞境內已探明銅礦石儲量12億噸。
尚比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金、銀、銅、鈷、鉛鋅、鐵、錳、鎳等金屬礦;磷、石墨、雲母、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和祖母綠、黃寶石、紫金石、海寶藍、孔雀石、石榴石等寶石礦。其中銅、鈷、鐵、煤和寶石等儲量尤其豐富。
土地資源
國土面積大部分地區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人煙稀少,適於大面積種植多種農作物。但截至2007年可耕地中只開發了約602萬公頃,約占可耕地面積的14%,而用於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還不到可耕地面積的6%。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尚比亞
❹ 國外銅礦主要類型
世界銅礦資源豐富,分布非常廣泛,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都有銅礦產出,近年來在南極洲的西南極地區亦廣泛有斑岩型銅礦化顯示。據20世紀90年代初統計,全球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有51個(表1-1),其中以南、北美洲最多,其次是非洲和歐洲,再次是亞洲和大洋洲(圖1-1)。據美國礦業局1990年統計,全球銅資源量估計為23億t(包括深海結核7億t)。其中智利、美國、原蘇聯、澳大利亞、尚比亞、秘魯、原扎伊爾、加拿大、菲律賓、波蘭等10個國家的銅金屬儲量合計為3.36億t(未包括我國在內)。關於銅礦床工業類型的劃分,國外多分為7種類型,即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銅鎳硫化物型、銅-鈾型、脈型和自然銅型,或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火山沉積型)、銅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脈型和自然銅型等;有的也劃分為8種,它是在前7種類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碳酸岩型,兩種劃分的差別不大。在7種銅礦工業類型中,斑岩型和砂頁岩型最為重要,其擁有的銅金屬儲量最多,若加上黃鐵礦型和銅鎳硫化物型兩種類型,這4類銅礦床共占國外銅金屬總儲量的90%以上。下面我們對國外7種銅礦床工業類型予以簡要的介紹。
斑岩型銅礦主要沿環太平洋(美洲大陸西部-太平洋西部島弧帶)、古亞洲(中亞-蒙古帶)和古地中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三條成礦帶分布,特別是美洲大陸西部科迪勒拉—安第斯山沿岸山脈中的銅礦最多。主要是分布在智利、美國、秘魯、哥倫比亞、巴拿馬、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俄羅斯、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南斯拉夫和伊朗國等。斑岩型銅礦具有規模大、品位低(個別斑岩型銅礦床銅的品位也比較富,可高達2%左右)的特點,如智利丘基卡馬諾銅礦床的銅金屬儲量就高達6935萬t,幾乎和我國全國銅金屬總儲量差不多,因此這種類型的礦床易構成銅礦基地。斑岩型銅礦是最重要的銅礦類型,從我們統計的全球51個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來看,斑岩型就佔28個,佔51個礦床的54.9%(表1-2)。28個斑岩型礦床銅的總儲量為36586萬t,佔51個超大型銅礦床總量(64045萬t)的57.1%,即斑岩型銅礦佔了總儲量的一半以上。
砂頁岩型銅礦分布於地塊邊緣的活動帶和地塊內部的斷裂沉降帶與中生代紅色盆地中,主要見於尚比亞、原扎伊爾、俄羅斯、美國、波蘭、德國、阿富汗、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砂頁岩型銅礦系產於沉積岩中的層控型銅礦,包括了海相的細碎屑岩-碳酸鹽建造中的銅礦和陸相沉積盆地中的砂岩型銅礦。前者一般規模大,品位高,伴生組分多,都產於元古宙和古生代的大型沉積盆地中。如非洲元古宇的加丹加銅礦帶和歐洲上古生界的曼斯菲爾德含銅建造,後者產於中生代湖相沉積盆地中,由於盆地相對較小,單個礦床的規模一般不大,但它們成區成片出現,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工業意義,如美國科羅拉多高原的砂岩型銅(鈾)礦。砂頁岩型銅礦是銅礦的重要工業類型,上述52個大於500萬t的超大型銅礦床中,這種類型礦床就佔了15個,為51個超大型銅礦床的29.4%。15個礦床的儲量總和為17827萬t,佔51個超大型銅礦床總儲量的27.8%(見表1-2)。
表1-1世界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統計
據戴自希資料(1998)整理、補充。
圖1-1世界銅金屬儲量500萬t以上銅礦床分布示意圖(據地礦部地質情報信息院劉雅蓉和戴自希資料,經修改)
表1-2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7種主要銅礦類型的比例
黃鐵礦型銅礦主要分布於前寒武紀和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發育區,如比利牛斯半島、烏拉爾山、阿拉伯半島及加拿大北部的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黃鐵礦型銅礦是一種容礦岩石為火山岩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產於元古宙—古生代的褶皺帶中,它在全球的分布范圍較廣,與基性火山活動關系密切,礦體多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目前,僅在加拿大和西班牙發現了兩個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其擁有銅金屬儲量佔51個超大型礦床儲量的2.4%(見表1-2)。
銅鎳硫化物型銅礦分布在前寒武紀克拉通邊緣活動帶,特別是隆坳交接的隆起帶一側,主要見於北美的加拿大、美國和俄羅斯的亞洲地區。銅-鎳硫化物型銅礦也是一種重要的銅礦類型,由於其產於前寒武紀地盾邊緣活動帶的基性岩中,因此它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原蘇聯、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西澳)等地區和國家佔有重要位置。在現有的51個銅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中,它佔有3個,為5.9%,佔51個超大型銅礦總儲量的5.5%(見表1-2)。
以上4種銅礦床類型是國外銅礦中最主要的類型,其共同特點是它們所佔有的銅金屬儲量大,為國外銅金屬總儲量的96%左右,而且其分布范圍廣。它們除了擁有一批規模大(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礦床就達48個)的礦床外,還有大量的大、中、小型銅礦床,這4種類型銅礦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產出。
銅-鈾型銅礦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的一個新的銅礦類型。目前,這種類型在世界上只發現了一個銅礦床——奧林匹克壩(Olympic Dam),它不僅規模大,品位富,而且該礦床可供利用的元素多,實際上它是一個銅-鈾-金-鐵-稀土-銀的復合礦床。礦床的這種復雜的元素組合,顯然是在特殊的地質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多期次成礦作用的結果。目前,在全球尚未找到同種類型的礦床,但有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內蒙古的白雲鄂博鈮-鐵-稀土礦床與其有相似性。
雖然脈型和自然銅型銅礦床在全球很多地區都有產出,但一般單個礦床的規模普遍較小。目前,這兩種銅礦類型僅各發現了一個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它們分別是印度的馬蘭傑坎德脈型銅礦床和美國的基韋諾自然銅礦床。
❺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金礦、鐵礦、銅礦、天然氣及可燃冰的儲量各多少
全球探明石油儲量達1.238萬億桶
全球探明金礦儲量達42500噸
世界鐵礦石儲量為1600億噸
全球銅礦儲量4.74億噸
全球天然氣181.46萬億立方米
全球海底可燃冰最少1.8
億億立方米
❻ 銅的資源、產量、未來市場需求及保證程度
一、銅的資源概況
世界銅礦資源較為豐富,據美國礦業局1993年統計,世界陸地銅資源估計為16 億噸,深海結核中銅的資源為7億噸。1992年世界銅儲量為3.10億噸,儲量基礎為5.90億噸。其中儲量最多的為智利,其次為美國、俄羅斯、波蘭、墨西哥(表1-3-1)。
我國是世界上銅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之一,截止至1997年底,保有銅儲量6273萬噸,其中工業儲量(A+B+C)2525萬噸(表1-3-2)。與國外的儲量基礎相比,在世界上大概排第四位(表1-3-1中我國儲量數據為美國礦業局的估計,可能偏低)。
世界上銅的礦床類型較多,其中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和硫化銅鎳型這四大類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勘查和開采類型。尤其是斑岩型和砂頁岩型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55%和24%。
表1-3-1 世界銅儲量和儲量基礎(金屬量/萬t)
表1-3-2 中國銅儲量表(金屬量/萬t)
我國的地質背景造就了許多類型銅礦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積變質型(砂頁岩型),銅鎳硫化物型和黃鐵礦型,分別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 41.1%、27%、10.7%、6.4%和5.5%。
二、銅的開采量(礦山產量)
據英國《世界金屬統計年鑒》統計,1991年至2000年間,世界銅礦開采量(以銅精礦含銅總量計)由916萬噸增至1324萬噸,年均增長率為4.2%(表1-3-3)。我國銅礦開采量由30.4萬噸增至58.85萬噸,年均增長率為7.9%(表1-3-4)。我國的統計數據與表1-3-4數據基本相同。
三、(精煉)銅產量
據英國《世界金屬統計年鑒》統計,1991年至2000年世界精煉銅的產量由1069萬噸增至1473萬噸,年均增長率為3.7%(表1-3-3)。我國由56.0萬噸增至132.6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0.8%(表1-3-4)。
圖1-3-1 中國銅生產、消費和凈進口量示意圖
以世界現有銅儲量與1998~2000年平均年開采量相比較,世界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25年,與2001~2010年世界原生銅累計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2.3;以基礎儲量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4.2;表明到2010年世界銅資源基本可以保證需求。
1991~2000年我國銅消費量平均年增長率為14.6%,若以此增長率預測,2010年銅的需求量約為720萬噸,與2000年美國(297.9萬噸)和日本(188.3萬噸)消費量對比,上述估計值顯然是大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大於世界發達國家,近幾年經濟增幅在7.5%左右,我們預測2001~2010年間銅的需求量亦以每年7.5%增長,到2010年銅的需求量為344萬噸。我國1995~1997年再生銅在精銅產量中份額為38%,若2001~2010年以30%計,那麼2010年原生銅需求量為241萬噸。2010~2020年預測銅需求量年均增長5%,則預測銅需求量為561萬噸,其中原生銅393萬噸(表1-3-7)。
以1997年我國銅保有(工業)儲量與1998~2000年銅平均年開采量相比較,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47年,與2001~2010年原生銅平均需求量(175萬噸)相比較,銅的靜態保證年限為14年,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累計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1.40。以保有儲量與2001~2010年累計原生銅需求量相比較,其比值為3.1。由上述分析可見,在2001~2010年我國銅資源基本可以保證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大多數銅礦品位較低,不少大型礦床地處西部邊遠,礦山開采量較低,如2000年銅礦開采量為58.85萬噸,若按7.5%的增長率,至2010年銅礦開采量為121萬噸,只能滿足相應年份預計原生銅需求量的一半。
❼ 銅礦和鐵礦的國際國內分布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銅礦較多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銅6243萬噸,居世界第7位。探明儲量中富銅礦佔35%。銅礦分布廣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慶、台灣在內的全國各省(市、區)皆有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910處。江西銅儲量位居全國榜首,佔20.8%,西藏次之,佔15%;再次為雲南、甘肅、安徽、內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各省銅儲量均在300萬噸以上。從礦床類型看,以斑岩型銅礦為最重要,如江西德興特大型斑岩銅礦和西藏玉龍大型斑岩銅礦;其次為銅鎳硫化物礦床(如甘肅自家嘴子銅鎳礦),夕卡岩型銅礦(如湖北銅綠山銅礦、安徽銅官山銅礦),火山岩型銅礦(如甘肅白銀廠銅礦等);沉積岩中層狀銅礦(如山西中條山銅礦、雲南東川式銅礦),陸相砂岩型銅礦(雲南六直銅礦)以及少量熱液脈狀銅礦等。從銅礦形成時代來看,從太古宙至第三紀皆有銅礦形成。但從儲量規模和礦床數量來看,則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銅礦多與侵位淺的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如德興銅礦;元古宙銅礦多與海相火山岩漿活動有關,如甘肅白銀廠銅礦;兩者相比,又以中生代斑岩型銅礦力量重要。
中國鐵礦資源有兩個特點:一是貧礦多,貧礦出儲量占總儲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復合礦石較多。此外礦體復雜;有些貧鐵礦床上部為赤鐵礦,下部為磁鐵礦。
(1) 東北地區鐵礦 東北的確鐵礦主要是鞍山礦區,它是目前我國儲量開采量最大的礦區,大型礦體主要分布在遼寧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櫻桃園、東西鞍山、弓長嶺等)、本溪(男芬、歪頭山、通遠堡等),部分礦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話附近。鞍山礦區是鞍鋼、本鋼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礦區礦石的主要特點:除極少富礦外,約占儲量的98%為貧礦,含鐵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須經選礦處理,精選後含鐵量可達60%以上。
2)礦石礦物以磁鐵礦和赤鐵礦為主,部分為假象赤鐵礦和半假象赤鐵礦。其結構緻密堅硬,脈石分布均勻而緻密,選礦比較困難,礦石的還原性較差。
3)脈石礦物絕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遠堡鐵礦為自溶性礦石,其鹼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錳1.29-7.5%可代替錳礦使用。
4)礦石含S、P雜質很少,本溪男芬鐵礦含P很低,是冶煉優質生鐵的好原料。
(2)華北地區鐵礦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遷安和邯鄲、邢台地區的武安、礦山村等的地區以及內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鋼、包鋼、太鋼和邯鄲、宣化及陽泉等鋼鐵廠的原料基地。
遷灤礦區礦石為鞍山式貧磁鐵礦,含酸性脈石,S、P雜質少,礦石的可選性好。
邯邢礦區主要是赤鐵礦和磁鐵礦,礦石含鐵量在40%-55%之間,脈石中含有一定的鹼性氧化物,部分礦石S高。
(3)中南地區鐵礦中南地區鐵礦以湖北大冶鐵礦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陽、舞陽,江西和廣東省的海南島等地都有相當規模的儲量,這些礦區分別成為武鋼、湘鋼及本地區各大中型高爐的原料供應基地。
大冶礦區是我國開采最早的礦區之一,主要包括鐵山、金山店、成潮、靈鄉等礦山,儲量比較豐富。礦石主要是鐵銅共生礦,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是赤鐵礦,其他還有黃銅礦和黃鐵礦等。礦石含鐵量40-50%,最高的達54-60%。脈石礦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脈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劑性(CaO/SiO2為0.3左右),礦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動很大(0.01-1.2%),並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屬。礦石的還原性較差,礦石經燒結、球團造塊後入高爐冶煉。
(4)華東地區鐵礦華東地區鐵礦產區主要是自安徽省蕪湖至江蘇南京一帶的凹山,南山、姑山、桃沖、梅山、鳳凰山等礦山。此外還有山東的金嶺鎮等地也有相當豐富的鐵礦資源儲藏,是馬鞍山鋼鐵公司及其他一些鋼鐵企業原料供應基地。
蕪寧礦區鐵礦石主要是赤鐵礦,其次是磁鐵礦,也有部分硫化礦如黃銅礦和黃鐵礦。鐵礦石品位較高,一部分富礦(含Fe50%-60%)可直接入爐冶煉,一部分貧礦要經選礦精選、燒結造塊後供高爐使用。礦石的還原性較好。脈石礦物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紅石等,礦石中含S、P雜質較高(含P一般為0.5%,最高可達1.6%,梅山鐵礦含S平均可達2%-3%),礦石有一定的溶劑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礦中平均鹼度可達0.7-0.9),部分礦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屬。
(5)其他地區鐵礦 除上述各地區鐵礦外,我國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各省,如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新疆、寧夏等地都有豐富的不同類型的鐵礦資源,分別為攀鋼、重鋼和昆鋼等大中型鋼鐵廠高爐生產的原料基地。
❽ 世界礦產資源排名
中國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
鐵礦資源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五位;
錳礦資源有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鉻礦資源比較貧乏,總保有儲量礦石1078萬噸;
鈦礦資源中,鈦鐵礦的鈦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
釩礦資源總保有儲量為2596萬噸,居世界第三位;
銅礦資源有910處,總保有儲量為6243萬噸,居世界第七位;
鉛鋅礦資源有700餘處,保有鉛儲量3572萬噸,鋅儲量9384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鋁土礦資源有310處,總保有儲量22.7億噸,居世界第七位;
鎳礦資源較少,共有產地近100處,總保有儲量鎳784萬噸,居世界第九位;
鈷礦資源有150處,總保有儲量鈷47萬噸;
鎢礦資源有252處,總保有儲量鎢2529萬噸,居世界第一位;
錫礦資源有293處,總保有儲量錫407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鉬礦資源有222處,總保有儲量鉬84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汞礦資源有103處,總保有儲量汞8.14萬噸,居世界第三位;
銻礦資源有111處,總保有儲量銻278萬噸,居世界第一位;
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有35處,總保有儲量鉑族金屬310噸。
金礦資源有1265處,總保有儲量金4265噸,居世界第七位;
銀礦資源有569處,總保有儲量銀11.65萬噸,居世界第六位;
鍶礦資源有13處,總保有儲量鍶3290萬噸,居世界第二位;
稀土資源有60餘處,總保有儲量約90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