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談一談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是一個完整的水體。海洋本身對污染物有著巨大的搬運、稀釋、擴散、氧化、還原和降解等凈化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是無限的,當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它本身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該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國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廣、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多、擴散范圍大、危害深遠、控制復雜、治理難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陸上的其他環境污染要嚴重和復雜。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占整個海洋面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
保護海洋的措施:
1、加強立法和海洋保護教育
制定並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准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② 海洋對人類而言有何重要意義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海洋調空著天氣和氣候,保持著氣溫的穩定,滋潤著大氣並為河流,湖泊補充著水分。由於海洋的存在,人類才能呼吸,因為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氧氣。雨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同樣重要,但沒有了海洋,陸地上就不會有生命。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有海洋構成。不是巧合,作為地球上的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里。其餘不足3%的淡水又有將近2/3凍結在南極洲和格鈴蘭的冰層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棲息與海洋,海產品目前為人類提供22%的食用蛋白質。
所以人類離不開海洋。
③ 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海洋是一個完整的水體。海洋本身對污染物有著巨大的搬運、稀釋、擴散、氧化、還原和降解等凈化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是無限的,當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它本身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該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國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點是:污染源廣、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多、擴散范圍大、危害深遠、控制復雜、治理難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陸上的其他環境污染要嚴重和復雜。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冷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占整個海洋面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
(3)海洋資源為什麼很重要結論擴展閱讀: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復地形成雲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於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鹹水。
同時,由於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
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六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④ 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海洋和我們是一個整體,首先,海洋本身對污染物有著巨大的搬運、稀釋、擴散、氧化、還原和降解等凈化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是無限的,當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它本身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該海域的污染。另外海洋雖然蘊藏許多資源,但海洋資源的再生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我們無節制地開發海洋資源而不注意保護,那麼這些資源總有被用光的一天。所以保護海洋極其重要也十分必要。
⑤ 地理90合理開發海洋資源有何重要意義
首先,海洋資源所具有的巨大潛力,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眾所周知,自然資源的狀況,是一個社會和民族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物質前提和基本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經濟運行,實質上主要是在圍繞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海洋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其它資源一起,在整個資源大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因隨著許多陸地資源的日益減少 ,人類對海洋資源的依賴將日益增大。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多種資源,如:生物資源、油氣資源、固體礦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源、海洋旅遊資源等,這些資源將為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質支撐力。各種海洋資源在開發活動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產業,已成為沿海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的甚至作為支柱產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然而,應該看到,盡管人們對海洋開發投入極大的熱情,並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卻不是很高,除了傳統的海洋生物資源外,其它資源的開發利用基本上處於初始階段或低級水平。因此,海洋開發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海洋是我們將來的依賴領域。通過有計劃、有方向的海洋開發活動,可逐步解決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問題,諸如:空間緊張、水資源短缺和食物數量與質量等問題。緩解沿海地區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促進其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海洋資源的多層次復合性特點,要求其開發過程中必須系統規劃、綜合利用。海洋資源具有空間復合程度高的顯著特點,許多資源在同一海區共存,既有生物資源,也有非生物資源,有和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有和儲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也有的是通過水體運動而發生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氣田,水體是漁場,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資源的這種多層次復合性、多功能性特點,決定了海洋的每一部分都擁有多種價值、多種功能,由此使海洋資源開發往往出現多行業的立體化開發,以及對同一海區某種資源的爭相開發。這種狀況要求任何海區資源的開發利用都必須建立在對區域基礎功能和價值的客觀了解與分析基礎之上,即對該區全部的可利用資源(包括物質的和空間與環境的)進行科學評價。要在最充分地發揮海區自然優勢功能的基礎上,盡量地考慮到社會需要與可能的各方面因素,樹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觀念,力求使海域的客觀價值得到最佳的使用。同時,海洋資源的這種空間性特點,也使海洋開發必須系統配套。因海洋資源開發受海洋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海底油氣資源開發,其原理和方法與陸地石油工作,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區別。但一層海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比陸地復雜得多:海上風浪、海水運動、中高緯度冬季海冰活動、海底地質地貌動態、以及工作場地等都給勘探與開發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在海洋資源開發過程中,只有全面安排各有關方面的工作,才能確保開發的正常進行、功效提高和人命與財產的安全。
⑥ 國家為什麼越來越重視海洋
海洋最原始的利用是捕魚和養殖,這是最天然的利用海洋的方式。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對陸地的過度開采,特別是海洋深海開發探索的利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投入對海洋的開發。海洋的開發利用,一方面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實力,另一方面確實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我國南海海域,面積大、資源廣,更重要的是這是對國家主權的肯定和保護。
⑦ 為什麼海洋那麼重要
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星表面有水。因此,地球星又被一些人叫做「水星」,它是太陽系內真正有水的行星。至於天文學上所說的水星即最接近太陽恆星的那顆星,表面上並無一滴水;第八顆行星叫做海王星,表面上並無海水,卻稱海王星,譯文極不實際。地球星表面上有水,才有生物,也包括人類。因此,我們必須保護海水。海水有什麼用?略述如下。
(1)海洋可以蓄積太陽輻射熱,使之成為一座「熱庫」。由赤道到南北兩極地的冰塊下方,海水全是液態,估計其表面溫度相差不過攝氏10度。海底水溫較低,也是液態,相差約為3℃~5℃。地面上溫度及接近地面的氣溫,赤道地區約為30℃,北極圈內全是凍土;南極圈內又全是冰蓋,溫度各在-10℃到-30℃。這樣比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溫度差約為攝氏50℃或者更多。由此可見,大陸溫差大,海洋溫差小。海洋蓄積太陽輻射熱量較多,陸地較少。海洋的熱可使大氣溫暖,調節空氣的溫度,對於生物(包括人類)有極大的幫助。
地球星上海洋總面積為3.62億平方公里,佔地球星表總面積71%。海水總體積約為14億立方公里。海洋平均深度有3800米。假定地殼以下叫做地體,這地體、海洋、大氣三部分的「重量比」如下:地體為6000000,海水為1.4,大氣為0.001。反過來看,假定大氣為1萬萬億噸;海洋可比大氣的重量多1400倍;地體又比大氣多600萬倍。
現在再說說海洋是怎樣增溫的。海洋增溫的方法有四:(A)太陽直接輻射海洋表面,海水吸熱而增加溫度。這是最主要的方法。(B)大氣層底面用傳導方法把大氣的熱傳給海面。(C)海面水汽開始凝結時,釋放潛熱,向海面輻射。(D)地熱向上傳遞,到達海底。或海底火山爆發,使海水增溫。
海水減溫的方法主要有:(A)海洋表面向太空輻射。(B)海水表面蒸發,吸收熱量。海水有流動,利用波浪、潮汐、海流把熱量散布到整個水體。
(2)海洋可以作為陸地上空水汽的來源。地面上談水的主要來源是空中水汽,這水汽大部分由海洋供應。
(3)其他作用。例如海面可以行船。海水裡有多樣的天然資源。海邊波浪可以改變海岸形狀
⑧ 海洋——豐富的資源與經濟作用
人類最初認識海洋,就是從生活需求獲取海洋中的漁、鹽之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能夠獲取的海洋資源越來越多,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經濟活動也日益發展。這構成了海洋經濟的主要內容。
海洋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的異常豐富和海洋資源的可再生性,為陸地資源遠不可及。當代人類已經可以開發利用海洋的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化工資源、海洋能源以及海水資源,已經形成了海洋捕撈漁業、海水養殖業、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等多種海洋經濟產業。
海洋生物資源包括海洋動植物資源,海洋養殖生物資源和海洋微生物資源。據生物學家統計,海洋生物已達20多萬種,其中動物18萬種左右,植物2.5萬種左右。在18萬種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貝類10多萬種,以及對蝦、龍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在2.5萬種植物中,絕大多數為藻類。其中可供食用的70多種,海帶、紫菜、石花菜、鵡鴿菜等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將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蛋白質,同時,海洋生物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葯物原料。
生命之本——海洋海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物資源。海洋礦物資源的勘探及採掘技術的研究,是目前海洋研究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大的一個方面。目前,人類發現的礦物有2200多種,包括礦物變種在內約3300種,已知有利用價值的約150種,其中大部分都能在海洋中找到,尤以海濱砂礦、海底油氣、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熱液礦床比重最大。
海洋化學資源是海水中利用潛力最大的資源。海水是一種復雜的天然溶液,迄今已發現海水中含有90多種化學元素,有人做過計算,在1000噸海水中,有965噸淡水、23噸食鹽、4噸芒硝、3噸氫氧化鎂、0.5噸鉀、6.5千克溴、170克鋰和3克鈾。海水能為人類提供十分豐富的化學資源。
另外,海水本身所產生的勢能和熱能等都可利用,有待人類進一步加以開發利用。
由於海洋包圍與分割了陸地,因此,國際間的經濟交流離不開海洋的紐帶作用,各大洲之間、隔海國家之間以及沿海國大陸與島嶼之間,都必須通過海洋來實施經濟交流。海洋的經濟紐帶作用是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
目前,海上運輸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2/3以上。海洋運輸在世界交流活動中發展迅速。今天的海洋經濟紐帶作用,已呈現出海面、海洋上空、海水深層與海底的立體性,形成了海洋船舶運輸、海洋航空運輸、海洋電訊、海底鐵路交通、海底公路交通等多種經濟行業。正是海洋經濟紐帶作用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當代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海洋是世界經濟的戰略生命線。
海洋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推動著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也引發了國際間的海洋矛盾與斗爭。一個沿海國家如果沒有海上武力來保衛海洋資源與空間的安全,國家的海洋經濟權益必然會受到損害。世界歷史表明,在人類海洋觀念經歷了由「靠海吃海與就近航海」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這一歷史飛躍以後,世界強國往往成了海洋經濟大國和海洋軍事大國的同義語。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的興起,特別是世界強國的興起,無不與其海外經濟掠奪和海外殖民經濟有關,也無不依賴於其強大的海上武力,他們海洋經濟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強度的加大,都直接依賴於海洋經濟活動范圍的加大。知識點海和洋的區分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麼,它們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⑨ 海洋生物資源的重要意義
自古以來,海洋生物資源就是人類食物的重要來源。近數十年來,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人類所利用的總動物蛋白質(包括飼料用的魚粉)中,約有12.5~20% (鮮品計算)來源於海洋生物資源。世界海洋水產品總產量,由1938年的1880萬噸增加到1980年的 6458萬噸,增長2.4倍。1978年世界海洋漁業總產值為 283億美元。
海洋生物資源還提供了重要的醫葯原料和工業原料。海龍、海馬、石決明、珍珠粉、龍延香、鷓鴣菜、羊棲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國的名貴葯材。當前,海洋生物葯物已在提取蛋白質及氨基酸、維生素、麻醉劑、抗菌素等方面取得進展。
以貝殼製造工藝品已在中國成為一種行業,一些珊瑚是很受歡迎的藝術品。海鳥糞含磷達20%,是極好的天然肥料。鯨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鯨頭部的油是精密儀器的高級潤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別是褐藻膠和瓊膠在工業上也有廣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