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巫溪的資料
1.巫溪縣是經國家批準的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位於重慶市東部大巴山南麓,界鄰陝雜訊兩省,屬三峽庫區淹沒縣之一,縣境地跨東經108°44ˊ-109°58ˊ,北緯31°14ˊ-31°44ˊ,幅員面積4022平方公里,全縣轄8區1工委,57個鄉鎮,總人口50萬人。
巫溪歷史悠久,是一座亟待開發的資源寶庫。地處長江三峽、大寧河風景名勝區和奉節巫溪-巫溪-巫山「金三角」旅遊區腹心地帶,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轄區內既有瑰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神秘古樸的人文景觀:依山傍水的吊腳樓,清幽峻奇的峽谷風光,引人入勝的地下定型殿靈巫洞,撲朔迷離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國南方最大的高山摹紅池壩,天下奇觀「夏冰洞」,「白龍過江」,千古之謎「岩棺、棧道、野人」,以及有驚無險的大寧河漂流、源遠流長的巫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豐富,擁有葯材、雜糧、瘦肉豬、肉牛、山羊等優質農林特產品,是全國葯材、林業、生漆、山羊板皮基地縣和原四川省茶葉,新區綿羊基地縣,全縣蘊藏有距今43800萬年的古生物化石、黑鹵等稀有礦產,以及大儲量的石灰石、大理石、原煤等磁碟產資源,境內發育了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尚有28萬千瓦水能資源可供開發。
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巫溪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縣水陸交通方便,主幹道均已硬化,大寧河東下110公里直通長江巫山港,沿奉溪東路80公里直通奉節港,沿渝巫路直通梁平機場和建設中的萬州火車站、五橋機場、沿巫恩路可至陝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全縣通信便捷,實現了全市聯網、自動交換和國內外電話直拔,並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縣城及集鎮供水、供電完全可以滿足生活及生產發展的需要。
2.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陝、鄂三省(市)結合部,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西與重慶開縣、雲陽接壤,北連重慶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地跨東經108°44—109°58ˊ、北緯31°14ˊ—31°44。全縣幅員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巫溪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
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屬於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擁有突出的資源比較優勢。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素有「峽郡桃源」美譽;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生物資源優勢明顯,中葯材量大質優,農副特產品綠色無污染。黨參、葯花蜜、澱粉、老臘肉、乾果、高山返季節蔬菜、鹿茸等產品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3.全縣有正副縣級機構5個,黨群機構18個,人大政協機構2個,檢察審判機構2個,政府機構27個,正科級事業單位15個。
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現轄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菱角鄉、勝利鄉、大河鄉、 天星鄉、長桂鄉、峰靈鄉、蒲蓮鄉、塘坊鄉、朝陽洞鄉、魚鱗鄉、烏龍鄉、田壩鄉、 中崗鄉、通城鄉、蘭英鄉、花台鄉、雙陽鄉、天元鄉、中梁鄉、土城鄉。
4.(1)土地資源:
巫溪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568845畝,園地19110畝,林地3510000畝,草地477000畝,工礦用地20310畝,交通用地24210畝,水域用地71070畝,未利用土地1024636.7畝。在568845畝耕地中,田44355畝,土524490畝;未利用土地畝中,荒草地813808.5畝;林業用地5016447畝中,有林地2841451.5畝,灌木林606183畝,疏林地316680畝,未成林造林地212787畝,宜林荒地1026924畝,難利用地12421.5畝。
(2)礦產資源:
巫溪縣共發現礦產18種,104處,探明儲量的8種,開發利用的32處。主要礦種有:
①煤:全縣有煤產地48處,已開采利用的有20個煤礦,地質儲量達7000萬噸,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萬噸。
②石灰石:總儲量1.5億噸以上,可生產高標號水泥和優質電石的儲量有6100萬噸。
③鹽鹵:總儲量為8.38億立方米,經化驗分析,礦化度高,質量好,富含40多種稀有元素。
④工藝大理石: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主要產品有墨玉,地質儲量305.23萬立方米;菊化石,地質儲量7500立方米;雲霞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紫紅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經化驗鑒定,沉積於43800萬年以前,地質儲量為311.1萬立方米。
⑥磷礦:探明儲量406.45萬噸。
⑦黃鐵礦:總儲量2830萬噸,可采1996萬噸。
(3)水利資源:
巫溪縣有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年均降水總量56.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34.6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萬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為1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1.34萬千瓦, 至2001年底僅開發利用1/10。全縣各類蓄引提水工程162處,引水量2853萬立方米,有效灌面6.07萬畝。其中,水庫有效庫容94萬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條,年引水總量1287萬立方米,小型1003條,年引水總量1102萬立方米。
5.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發展速度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7644萬元,比上年凈增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4%。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706萬元,比上年增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545萬元,增長12.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41393萬元,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調整為42.1:25.5:32.4,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4498元,增長14.0%,人均GDP為2457元,增長14.5%。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太小;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結構落後;重點產業支撐作用乏力,興縣支柱產業尚未形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嚴重不足;城鎮就業再就業困難,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增大。
6.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兩基"攻堅穩步推進,2004年,有8個鄉鎮通過縣上"兩基"驗收,全縣實現"兩基"達標的鄉鎮增加到45個,人口覆蓋率達85.3%。教學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學校建築面積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廣廈工程8499平方米。教學教育管理得到加強,巫溪中學創重通過市專家組評估驗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線率達85.3%。
全縣有各類學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學19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374所。全縣在校中學生2665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931人,在校小學生54288人。全縣共有教職工人數4042,其中專任教師總數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學生17695人,中小學畢業生人數16077人。有幼兒園13所,幼兒在園人數10456人。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政府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排危,啟動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疾控中心如期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縣有25個鄉鎮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了部分醫葯減免。醫療水平有所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持續下降,住院病人治癒率、好轉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5個,衛生技術人員949人,病床數522張。醫療設備萬元以上總台數92台,其中50萬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總診療70.0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15萬人次。其中,門急診人次70.02萬人次,入院治療13225人,出院人數13217人,住院病人治癒率38.35%、好轉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村廣電網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全縣2萬多戶農民能夠收看到30多套電視節目,電視收視率達84.0%。完成縣體育休閑中心規劃,啟動"兩館"建設前期工作,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職工運動會和第三屆巫文化藝術節,文化市場及新聞出版市場整頓、"掃黃打非"、"網吧"整治、禁毒禁賭取得階段性成果。
2. 巫溪有那些特產
巫溪紫色紅薯,巫溪老臘肉,巫溪川貝母,巫溪松仁,巫溪紫薯粉絲,巫溪銀針茶葉,巫溪大鯢,巫溪板角山羊,巫溪大寧河雞,巫溪黃肉牛,巫溪當歸,巫溪核桃,巫溪黑木耳,巫溪野生香菌,巫溪野生天麻,巫溪野生土蜂,巫溪特產鹿茸片,巫溪大寧黨參果脯,巫溪桔梗果脯,,巫溪洋魚.
3. 重慶市豐都縣,城口縣,巫溪縣、彭水縣哪個縣最好
肯定是豐都縣最好。
豐都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具有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20多種,其中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60億m3,水泥用灰岩資源量10億噸,硫鐵礦568.6萬噸,鋁土礦134萬噸,另有蘊藏豐富的大理石、重金石、黃鐵礦、石英砂岩、煤等礦產資源。境內農副產品富集,三元紅心柚、楠竹錦橙、仙家豆腐乳、邱家榨菜、藠頭、「鬼城」麻辣雞塊等名特產品暢銷海內外,已形成了蠶桑、烤煙、青蒿、薴麻等骨幹產業,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
豐都基礎設施:
便捷的交通網路:全縣公路里程3785公里,其中省、縣、鄉公路1207公里,等級公路721公里,硬(油)化路面470公里,公路密度為41.58公里/100平方公里。豐都至涪陵南線20公里、涪陵北線8公里、墊江59公里、忠縣37公里、石柱42公里、武隆67公里山嶺重丘二級出境干線公路和全縣31個鄉鎮237公里三級通鄉公路全面暢通,實現了「一小時周邊區縣」和「兩小時豐都」;三峽水庫畜水至156米,47公時黃金水道橫貫縣境,復建丁庄貨運、名山旅遊、鄉鎮船舶等10座碼頭、16個泊位,港口吞吐能力大增。「十一五」期間,將建成渝利鐵路,改造干線公路,開工沿江高速公路,初步構建起豐都鐵路、公路、水路綜合交通網路。
充足的能源供給:全縣第一座中型水利工程彈子台水庫竣工投入使用,蔣家溝水庫正在建設之中;新縣城實行「雙源水」供水,生產、生活用水充沛;裝機8萬千瓦的石板水電站、裝機6萬千瓦的魚劍口電站如期發電,全縣發電裝機容量為21萬千瓦,常年發電為8億度,並與重慶電網實地並網運行;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60億m3,年產氣能力2億m3,日供氣能力40萬m3。
靚麗的城鎮環境:靚麗的移民新城拔地而起,擁有40米寬3.5公里長的平都大道和數萬平方米的宏聲文化、宏聲商業、宏聲生態廣場、都市花園朝華公園,容納1.5萬人的體育場和容納700餘人的宏聲文化宮竣工投入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成投入運行,縣城南北兩岸防護大堤基本建成,濱江景區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農村新村、移民新村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形成了縣城、片區中心鎮、邊貿特色集鎮和一般集鎮一心多極網路式的環境優美、房舍美觀、經濟發展的城鎮群。
完善的通信設施:全縣擁有電話用戶超過20萬戶,移動通信實現無縫式覆蓋,電信、移動公、聯通、網通、鐵通五駕馬車齊動;廣播電視光纖寬頻信息網骨架已基本形成,開通了數字電視節目和31個鄉鎮30套光纖電視節目;建成了政務業務網、政府公眾信息網站、豐都信息港、鬼城豐都網站。
4. 重慶有幾個化工園區
一、重慶城口工業園
城口礦產資源十分富集,享有「西部礦都」之美譽,擁有錳、鋇、煤、大理石、古生物化石等20餘種礦產資源,其中錳礦藏量達2500萬噸,屬全國五大礦區之一;鋇礦藏量達6500萬噸,居亞洲之首。2008年12月,城口正式啟動工業園區建設,其規劃面積為450公頃。根據城口地理條件、資源儲備和工業發展基礎,採取「一區多園」模式分組團分批次予以建設。首批園區建設面積為112公頃,分為「高燕組團」和「廟壩組團」,主要分別發展錳礦高端產品和農林特色產品精深加工骨幹產業。
二、重慶彭水工業園
彭水工業園區於2006年1月獲市特色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設立(渝園區領導小組[2006]1號)。園區總規劃面積6.4平方公里,首期啟動面積1.98平方公里。規劃地域從保家三江口水電站至保家鎮西南部,東靠319國道,西臨鬱江,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貫穿園區,園區至縣城18公里,至重慶300公里。
三、重慶雙橋工業園
重慶雙橋工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2003年3月批準的市(省)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規劃建設面積5平方公里,是雙橋區新城區的重要組團,是渝西工業經濟走廊的發展高地。目前,雙橋工業園區正著力打造全國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中國西部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區。
四、重慶酉陽工業園
酉陽工業園區是由重工業園區與輕工業園區組成的復合型園區,總佔地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重工業園佔地6.46平方公里,輕工業園佔地5.25平方公里。
酉陽工業園區的前身是酉陽工業規劃區。即現在的龍江重工業園范圍。
以龍江組團的重工業園於2003年開始籌建,2004年開始吸納企業入駐,以礦產品加工、冶煉、化工為主,以建材、機械製造為輔,現有企業24戶,規模以上企業18戶,已投產企業21戶。 2007年,園區工業總產值8.4億元,實現增加值2.4億元。
以板溪組團的輕工業園已開始基礎設施和3萬平方米標准廠房等建設,擬以食品、葯品、服裝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為主。
五、重慶巫山工業園
2007年縣委、縣府在認真分析縣情、立足資源優勢的基礎上,決定大力實施「工業富縣、工業強縣」戰略,著眼於解決城鄉移民就業,結合打造勞務經濟,以職教中心人才、技術優勢為依託,組建巫山職教工業園。著力發展以電子信息、輕紡服裝、小型機械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產品加工等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和製造業。
六、重慶奉節工業園
奉節縣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分安坪、蘋堂和朱衣3個片區。其中:安坪組團規劃佔地面積8平方公里,先期啟動4平方公里:草堂組團規劃佔地面積6平方公里;朱衣組團規劃佔地面積2平方公里。
七、重慶巫溪工業園
巫溪縣按照「一園三組團」格局,積極推進移民生態工業園建設,2008年被列入全市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近年來工業園區按照「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准,發展高速度,產業高積聚」的要求,不斷開拓創新,園區各項工作得到較快發展。
八、重慶秀山工業園
重慶秀山工業園區是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領導小組2006年批準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位於我縣中和鎮轄區內,交通方便,區位優越。該園區緊鄰國道319線,距渝懷鐵路秀山火車站約3公里,渝湘高速公路約5公里,國道326線穿園區而過。工業園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面積1.6平方公里,拓展區8.4公里。
九、重慶石柱工業園
重慶石柱工業園區是2006年1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主要包括「一區三園」,即南賓工業園區,臨港工業園、有色金屬園、非金屬礦業園。核心區——南賓工業園區總體規劃12平方公里;三大延伸區包括:5平方公里的臨港工業園、1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屬園和2平方公里的非金屬礦業園。
十、重慶空港工業園
重慶市空港工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首批批準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於2002年1月正式動工建設。園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雙鳳橋,總體規劃建設面積達54平方公里。包括空港工業園和空港工業園B區(原重慶市兩路工業園)。
十一、重慶龍橋工業園
地處長江、烏江交匯處的涪陵,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矗立於長江之濱,區內有小田溪巴國遺址、點易園、「水下碑林」白鶴梁等名勝古跡,以盛產「涪陵榨菜」而享譽中外,歷史上作為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曾享有「川東第一重鎮」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涪陵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近六年國民經濟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業生產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為一個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第三產業較發達的涪經濟強區。
十二、重慶南川工業園
重慶市南川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審批的重慶市級特色工業園區。
園區所在地交通便捷,渝湘高速公路,南涪鐵路貫穿南川全境。園區距離重慶主城45分鍾車程,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重慶寸灘深水港碼頭一小時車程,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成為渝南黔北通往重慶主城及我國中,東部的重要接點。園區水、電、氣、道路、光線,通訊等「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完善。入園企業除可享受《南川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對重大項目還可按照《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方式,對其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以最大的優惠支持入園企業發展。
十三、重慶綦江工業園
重慶綦江工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特色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2006年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十四、重慶璧山工業園
璧城工業園區是重慶市人民政府首批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位於璧山縣璧城街道、青杠街道、大路鎮內。
十五、重慶雲陽工業園
重慶雲陽工業園原名重慶市人和工業園,是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3 年 7 月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 8.3 平方公里,首期啟動 1.2 平方公里。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雲陽縣境內,與雲陽新縣城相連。園區按照高起點、高標准、生態型、花園式的現代工業城進行規劃建設,已實現水、電、路、氣、訊、電視六通。
十六、重慶白濤化工園
地處長江、烏江交匯處的涪陵,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矗立於長江之濱,區內有小田溪巴國遺址、點易園、「水下碑林」白鶴梁等名勝古跡,以盛產「涪陵榨菜」而享譽中外,歷史上作為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曾享有「川東第一重鎮」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涪陵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近六年國民經濟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業生產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為一個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第三產業較發達的涪經濟強區。
十七、重慶涪陵工業園
涪陵工業園區屬重慶市級工業園區,處在重慶 「 一小時經濟圈 」 內。從涪陵經渝涪高速公路,四十分鍾左右便到達重慶主城區。
十八、重慶江津工業園
重慶江津工業園區是重慶市人民政府2002年(渝府[2002]210號文件)首批批準的16個特色工業園區之一,並通過審核,公布於國家發改委2006年第8號《公告》。2005年園區位居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第七位。
十九、重慶合川工業園
合川工業園區成立於 2002年12月,是重慶市政府批準的30個特色工業園區之一;位於合川南城新區,是合川市建設大城市的重要組團,規劃面積22.3平方公里,轄4個村、2個居委會,約2.8萬人。2003年,合川工業園區在重慶30個特色工業園區中,招商引資數量排名第三位,土地平整排名第四位,綜合評比名列第七位。
二十、重慶巴南經濟園區
重慶市巴南區經濟園區是由花溪工業園區、鹿角工業園區、金竹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整合而成的新型工業園區。處於重慶市「1小時經濟圈」的核心層,是重慶南部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在內環高速公路巴南段兩側,屬巴南區主城核心區范圍。
二十一、重慶萬盛工業園
萬盛資源型特色產業園區,地處渝南,距重慶市主城區73公里,是地區資源型經濟結構轉型和城市轉軌的核心載體,是重慶渝南、黔北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轉化基地,是重慶市重點支持的市級園區。
二十二、重慶同興工業園
重慶市同興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2]210號文)首期批准成立的16個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園區規劃面積5.27平方公里, 其中啟動區面積1.55平方公里。園區規劃結合地形條件及產業布局特點,共分為A、B、C三區,其中A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機械製造、生物制葯企業為主;B、C區規劃面積3.77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儀器儀表、機械製造、包裝等產業為主
二十三、重慶潼南工業園
潼南位於重慶西北部,地處巴蜀腹心,東鄰合川,南接大足,西連安岳,北靠遂寧,是川渝兩地的經濟結合部,是重慶對外開放的渝西北窗口,全縣幅員面積 1594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境內地面貌屬盆地淺丘,沖積平壩較多,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9℃。
二十四、重慶武隆工業園
又名重慶市白馬工業園區,位於重慶市十佳旅遊區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西部地質之鄉的武隆縣,全縣鋁礦儲量大,白馬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優越,開發條件好,投資政策優惠,交通十分便利。園區以鋁業為主,主要從事氧化鋁、金屬鋁及其深度產品和配套產品的生產。氧化鋁規模為30萬噸/年,金屬鋁規模為10萬噸/年。
二十五、重慶榮昌工業園
重慶市榮昌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首批特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已入駐企業100餘家,是榮昌工業經濟的核心增長極。 「十一五」期間,園區 按照「合理布局產業,聚集產業集群」的原則,重點完善「一區三園」工業體系。預計到2010年,園區將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12億元,建成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板橋工業6平方公里,杜家壩工業園1平方公里,廣順工業園1平方公里,工業增加值 3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萬個以上。板橋工業園位於重慶市西大門-----榮昌城區內,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間將規劃拓展3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機械加工,生物醫葯(獸葯)、飼料、食品加工、照明燈飾等產業。
二十六、重慶開縣工業園
重慶開縣工業園區是重慶市人民政府2003年批準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按照「一區多園」布局,園區分為:白鶴能源建材產業園、趙家食品輕工產業園、平橋高新技術產業園(平橋移民生態工業園)、開州港精品陶瓷物流園。
二十七、重慶市萬州工業園
萬州工業園區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園區,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重點聯系和扶持的光彩事業園區,是萬州區委區政府為破解產業空虛而全力打造的招商引資發展大工業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園區按「一區三園」布局,規劃面積30平方,已實施開發建設面積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園、鹽氣化工園、五橋園三個分園。重點發展鹽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食品葯業等五大產業。
二十八、重慶市井口工業園區
重慶市進口工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批準的特色工業園區之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入口處,距沙坪壩區主城區12公里,距江北國際機場約需40分鍾,至火車站約需20分鍾,建設中的渝懷、渝遂鐵路貫穿園區中部,並設有客貨站,渝合、渝遂高速公路、嘉陵江二塘碼頭緊鄰園區,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方便,產業化條件十分理想。
二十九、 重慶西彭工業園區
2003年7月由重慶市政府批準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由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負責開發建設。園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為4.9平方公里,主要依託坐落於西彭境內處於亞洲鋁業加工前列的中國西南鋁業集團公司的信息、科技、人才和產品等優勢,大力發展以鋁業深精度加工為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園區。
三十、重慶茶園工業園
茶園新區位於重慶市南大門,是重慶市規劃的離主城區最近的外圍中心組團之一,是重慶市新世紀重點發展的綜合新城區。茶園新區處於重慶市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和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及渝湛高速公路輻射范圍經濟圈等多層經濟圈疊交的中央。在迎接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中,茶園新區在重慶市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開發建設前景對新重慶的發展有著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三十一、重慶永川工業園
重慶永川工業園區是2002年經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原名重慶市大安工業園區, 2005年12月,經重慶市政府批准更名為重慶永川工業園區,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
三十二、重慶豐都工業園
重慶豐都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渝府〔2003〕169號),位於豐都縣新縣城龍河東。園區遠景規劃1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5.26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面積2平方公里。
三十三、重慶市晏家工業園區
位於重慶市長壽區,離重慶市主城50公里,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於2003年3月啟動建設,2008年在全市47個特色工業園區中綜合排名第四名,連續5年成為重慶市「五個示範工業園區」之一。
三十四、重慶忠縣工業園
忠縣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是我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增長極。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園區規模基本形成,工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正在向「工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的建設目標逐步邁進。截至目前,忠縣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5平方公里,建成標准廠房8萬平方米,入駐了年產1000萬噸干法水泥的安徽海螺集團、浙江一勝特工模具、浙江金龍船業、長江軸承鍛造、川江汽車、乾皓汽車零部件、華亞農業機械、巨琪諾美製葯、星博化工、天地葯業等二十多戶企業。2008年度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評為渝東北優秀工業園區。
三十五、重慶正陽工業園
2004年,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渝府發[2003]169號)、國家發改委確認成立了渝東南首家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A區(正陽)4.15平方公里, B區(青杠拓展區)6平方公里,(物流園區)1.32平方公里。
三十六、重慶大足工業園
重慶市大足工業園區,是經市人民政府於2003年7月批准設立的省(市)級特色工業園區,由大足(龍水)工業園區和大足(郵亭)工業園區兩部分組成。園區自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劃高起點、設計高標准、建設高質量、運作高效能」的原則,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截止目前,園區累計引進企業210戶,1-9月實現工業總產值811600萬元,同比增長73.7%;工業增加值227200萬元,同比增長21.6%;主營業務收入795430萬元,同比增長73.1%;利潤39770萬元,同比下降3.9%;稅金19025萬元,同比增長19%;出口交貨值22658萬元,同比增長5.0%。
三十七、重慶梁平工業園區
梁平工業園是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園區位於重慶市東北部的梁平縣梁山鎮。園區規劃面積5.06平方公里,啟動區面積1.38平方公里。園區依託縣內豐富的資源優勢和便捷的交通網路,重點發展以食品和醫葯業為主的產業。
三十八、重慶港城工業園
重慶市港城工業園區是重慶市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的江北區境內,南鄰長江黃金水道,北臨重慶出口加工區,東接鐵山坪森林公園,西至大佛寺長江大橋;分別距重慶空港、重慶中央商務區、重慶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5公里、3公里、8公里。園區總體規劃建設面積11平方公里,分為A、B、C、D四個片區,其中:A片區6.18平方公里、B片區2.15平方公里、C片區1平方公里、D片區1.67平方公里。A、C、D片區用於工業生產,B片區依託重慶寸灘深水港、重慶鐵路貨運編組站等大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定位於提供倉儲物流服務。
三十九、重慶建橋工業園
建橋工業園區是2003年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由A、B、C三個分區組成,同年6月18日破土動工。園區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新材料產業、醫葯食品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突出大項目,突出產業鏈,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四十、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
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為優化和提升全市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規劃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化園區,是重慶市「十一五」期間實施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基地。園區於2005年8月成立,是西部地區首家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微電子產業園區。
園區位於重慶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西永組團,毗鄰重慶大學城東側。園區以重慶大學城、重慶現代物流園、生態旅遊區及城市中心區為依託,著力打造教育、產業和物流三大高地,共同構築科教領先、產業發達、物流暢通、功能完善、生態優美、最具核心競爭力和人居環境價值的國際化研發新城。
四十一、重慶長壽化工園區
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規劃控制面積約31.3平方公里。園區規劃為建成區、發展區和拓展區,主要發展天然氣化工、氯鹼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園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網路、豐富的資源、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配套設施,規劃合理,布局科學。至2020年,園區將建設成為長江上游最大的綜合性化工基地、中國新能源產品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四十二、重慶九龍工業園
九龍園區是國家科技部和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由九龍坡區人民政府負責開發建設。園區分為 A、B、C區,開發面積36.08平方公里。目前,A區形象日新月異,入駐企業蓬勃發展;B區建設路暢燈明,簽約項目紛紛啟動;C區規劃拉開帷幕,設計水準國際一流。2003年,九龍園區綜合經濟指標位居重慶市市級工業園區第一名,被評為2003年度全市特色工業園區先進單位。
四十三、重慶銅梁工業園
重慶銅梁工業園區又名重慶市金龍工業園區,它位於重慶近郊的全國人居環境城市銅梁縣,地處國家西部開發的重慶產業發展帶。距重慶市 區80公里,國道319公路、銅合公路、渝遂高速公路橫貫園區,交通極其方便。園區總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商貿區7平 方公里,工業發展區11平方公里。
四十四、重慶墊江工業園
墊江工業園是國家發改委公告確認的重慶市級特色工業園,是市政府授牌的全市16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基地之一。園區已引進19家入駐企業,8家投產,2008年實現產值近30億元,工業增加值6.9億元,出口創匯3500萬美元,解決近8000人就業。
5. 巫溪地質史
巫溪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在大巴山東段南麓。地處東經108°44′-109°58『、北緯31°14』-31°44『之間。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奉節縣、巫山縣,西與開州區、雲陽縣接壤,北連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
地形地貌
巫溪縣地形以山地為主,屬於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
中山地貌——由寒武紀和奧陶紀灰岩,以後者為主,局部有甘陶河群變質岩和震旦紀(上元古代)長城群岩石。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和物理崩解及流水作用,山勢比較陡峻,峽谷、沖溝每每可見。
(山地和山脈一般都是由褶皺和斷裂上升而成,多是強烈上升地區,因而引起外力作用強烈的侵蝕,如高原上升引起江河水流的深切成峽谷的地貌。在高山上,由於氣溫低,冰川作用成為主要外力;在溫帶北部或高原上,地表上又以地下水的融凍作用為突出,即土層或地層中的水時而結冰,時而溶化,因而引起地形的變化。沿海地方則以波浪的作用為主要外力。因此,在我國廣大的領土上,西北就以沙漠地形為主;東北或青藏高原上以凍土地形為主;在高山上以冰川地形為主;在東南部以流水地形為主;在海岸上以海岸地形為主。這是我國地形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原因。)
6. 巫山縣水資源現狀
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7. 重慶巫溪海拔高多少米
重慶巫溪最高海拔2796.8米,最低海拔139.4米。
巫溪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處大巴山東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巫溪縣地處渝陝鄂三省交界,東連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接奉節縣、巫山縣,西臨開州區、雲陽縣,北與城口縣和陝西省鎮坪縣接壤。
巫溪縣地形以山地為主,屬於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
(7)重慶巫溪有些什麼礦產資源擴展閱讀
巫溪縣的林業資源:
巫溪縣域內天然植被包括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灌叢及草甸。人工植被有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主要為用材林、經濟林。
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主要為馬尾松、杉、柏、樟、楠、油桐、桑、茶、柑橘林分布區;海拔800~1500米地區是水杉、油杉、雲南松、香椿、小木漆、梨、蘋果的主要分布區,又有馬尾松、杉、茶、樟、楠等林木分布。
海拔1500~2100米地區,主要有華山松、油松、大木漆、冷杉、雲杉、樺木林等分布,也有青岡、柞木、巴山松等樹種生長;海拔2100米以上地區主要是冷杉,其次是樺木、雲杉等的分布帶。
縣境東北中部多為櫟類、樺木;西部尖山、文峰等地多油松、馬尾松、杉、櫸木、漆樹、核桃等樹種;南部上磺一帶分布馬尾松、油桐、果樹、慈竹等。主要林產品有油桐籽、生漆、木材、烏桕、核桃、板栗、木本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