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介紹人文資源怎麼開頭
擴展閱讀
剖腹產的工具是什麼樣 2025-07-23 18:09:51

介紹人文資源怎麼開頭

發布時間: 2022-07-28 21:07:39

㈠ 寫一篇關於介紹某國或某地區的地理和人文知識的文章(400)字

東亞

自然地理 東亞位於亞洲東部,地形復雜多樣,總體上是西高東低,氣候以溫帶季風性和亞熱帶季風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以有色金屬為最多。東亞以西高東低,階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 東亞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日本人口總量也位於前十位。國家有:中國,韓國,蒙古,日本,朝鮮。 2東南亞 自然地理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常年高溫多雨,沒有冬季,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地勢比較平坦,島嶼分布極多,是世界島嶼最多的地區。僅印度尼西亞就有13667個。也是火山多發區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 人文地理 東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以泰國為最)旅遊業十分發達。近年來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國家有: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 3南亞 自然地理 南亞位於亞洲南部,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溝通了亞洲東部和歐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冷,熱,雨三季更替變換。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其中孟加拉國被稱為「千河之國」。沿海島嶼,沙洲眾多。 人文地理 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國————印度。孟加拉國人口也位於前十位。經濟以農業為主。人們信奉佛教。國家有:印度,孟加拉國,不丹,錫金,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 4中亞 自然地理 中亞位於亞洲中部,地形以高原為主,氣候是最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一年四季溫差變化較大,氣候乾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地區,部分國家以沙漠和半沙漠為主。 人文地理 中亞農牧業比較發達。信奉伊斯蘭教,以采礦業,食品加工為主。國家有: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 5西亞和北非 自然地理 西亞位於亞洲西部,這里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塞。氣候以地中海式氣候為主,礦產豐富。尤其是石油資源,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農業比較發達,土耳其安哥拉山羊很有名,信奉伊斯蘭教。 人文地理 西亞各國領土都比較峽小,經濟以石油為主。這里是世界上戰爭至今還在上演的地區。國家有:土耳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塞普勒斯,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葉門,阿曼,伊朗,阿富汗,阿聯酋,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巴林,卡達。 北非 自然地理 北非位於非洲北部。這里北靠地中海,西部是大西洋,東部是紅海,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特別是埃及,被世界稱為「咽喉位置」,氣候乾燥,經濟以農業為主。蘇伊士運河為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 人文地理 埃及是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有金字塔,旅遊業十分發達。國家有: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 6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然地理 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常年乾燥,(剛果除外)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動物學家把這里稱為「動物樂園」。沿海地區以熱帶海洋性氣候。人口比較稀疏。這里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著名非洲大裂谷。 人文地理 這里多為非洲黑人。英語為官方語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公路,鐵路是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國家有:剛果,安哥拉,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尚比亞。 7西歐 自然地理 西歐位於歐洲西部,這里是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島嶼分布不多,以平原為主。只有法國境有部分高山。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歐洲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 人文地理 西歐以白人為主,文化發達,有以香水,服裝為代表的法國,也有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英國。荷蘭的鮮花和木鞋很有名,比利時被稱作歐洲的總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中心就是布魯塞爾。國家有: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愛爾蘭。安道爾。 8東歐 自然地理 東歐位於歐洲東部。這里是歐洲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土地以平原為主,氣候呈區域特徵,由西向東,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過渡。河網稠密,湖泊眾多。煤,銅,鉛,儲藏較大。 人文地理 國家有: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工業農業都比較發達,鋼鐵,有色冶金,紡織輕工業也相當規模,農業以糧食為主,波蘭首都有「綠色之都」美譽。 9北亞 自然地理 北亞位於亞洲北部 ,這一地區主要是俄羅斯的東部和北部,以平原和苔原為主。冬季特別漫長,寒冷,乾燥,資源豐富,特別是煤和石油,這里是俄羅斯主要生產石油地區。北部島嶼分布較廣。 人文地理 不詳。 10北美 自然地理 北美位於美洲北部,地形復雜多樣,北部以平原為主,南部有高山,氣候多樣,既有寒帶和溫帶針葉林氣候,又有南部的熱帶氣候,這里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世界聞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區。 人文地理 北美是世界上經濟的中心,主要以美國,加拿大為主,城市化很高,機械化生產聞名,漁業,農業,工業,信息產業,都極為發達。美國工農業生產規模。國民生產總值均居世界首位,工業以汽車和建築業為重要支柱,電子,電力,機械,化工,航天能源都極為發達。交通體系完備,有全球高度的航空運輸網,和發達的公路交通。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古巴,巴哈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格瑞那達,巴貝多,多米尼克共和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1拉美 自然地理 拉美位於美洲的南部,以巴拿馬運河為界的以南地區。這里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最多的地區,僅巴西就佔到3/4,氣候以雨林氣候為主,南部以高山氣候,沿海也有海洋性氣候,這里的資源豐富,特別是水資源,森林資源。 人文地理 拉美自擺脫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統治,經濟發展很快,農業為主,但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其土地和經濟總量佔到整個拉美的一半以上,阿根廷的畜牧業世界聞名,其中以牛肉的生產出口世界第一。巴西和阿根廷還是世界足球之鄉。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利南,蓋亞那,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 12大洋洲 自然地理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極洲最乾燥的一個洲,這里分布著廣大的沙漠,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區是適合人類居住,氣候以熱帶雨林,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人口稀少。以礦石為最,澳大利亞的鋁土,鐵,鈾,鉛,鎳,鋅含量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人文地理 大洋洲以澳大利亞為典型的國家,這里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動植物珍稀獨特。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地帶。澳大利亞的游泳很有名,旅遊業十分發達。公路,海運和航空有很大的規模。紐西蘭主要有南北二島,旅遊業較為發達,以陸路交通為主,畜牧業發達。 國家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萬那杜,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西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斐濟。 13南極 自然地理 南極洲是目前沒有受到破壞的唯一一塊大洲,這里雖然有許多冰山,可以說水資源非富,因為是常年不化的冰山。所以卻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洲,也是海拔最高的洲,常年積雪,冰川,狂風,農作物皆不能生長。 人文地理 很少,只有部分科學家在此考察,目前有許多國家加大了開發的力度,以淡水和漁業為主,建立了科學考察站,我國有中山站,長城站。

㈡ 人文資源包括哪些

人文資源: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所創造的物質的、精神的文明成果總和。如語言文字、文化傳統、歷史遺存、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現實世界中的資產、資本、權力、關系都可稱為人文資源。
人文資源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一樣是經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人們廣泛地利用,幾乎所有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和有關科學的研究工作者、教育宣傳工作者都在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利用這一資源。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於人文資源的研究是異彩紛呈。在看了大量的這方面的論述之後,筆者認為下面這一定義比較全面:人文資源是指那些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形成,以人的知識、精神和行為為內容,本身不直接表現為實物形態,能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對象、能源的要素組合。人文資源是以人的智慧和行為為核心的資源,並且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充。人文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資源形態: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形象資源、關系資源、觀念資源、體制資源等等。人文資源是由歷史上的人們所創造和積累的遺產,是以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種形態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其他任何資源都無法替代的資源。

㈢ 文旅資源怎麼描述

文旅資源描述如下: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較為流行的內涵是以人文資源為主要依託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個人認為文化旅遊在旅遊資源基本類型中屬於人文旅遊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㈣ 請介紹美國人文。地理。資源。詳細一點 謝謝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1]。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包括四十八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而阿拉斯加州位於大陸西北岸,東接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位於太平洋中部。此外,美國同時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內擁有眾多的聯邦及海外領地。
美國國土面積超過962萬平方公里,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2][3]。其人口總量也超過3億人,少於中國和印度。美國是全球最多元文化的國家,幾乎囊括了全球各地的移民。同時美國也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其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4.3萬億美元,佔全球生產總值的23%(按購買力平價為21%)。
美國源自於脫離英國統治的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1776年7月4日,13州的殖民地代表共同發表了《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自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國國民經濟就高居全球第一。在建國三百餘年來,美國曾經歷過南北戰爭(1861年-1865年)和大蕭條(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等數次嚴酷的考驗。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解體,美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今天的美國則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娛樂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更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匹敵的。面積
中國數據:美國國土面積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2,700公里,海岸線長22,680公里;[2][3][4]
美國數據:美國國土面積9,629,091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國家總審計局)或9,826,63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中央情報局)。其中水域面積664,707平方公里(6.76%)。
人口
3.04415億(2008年估值,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次於中國、印度)[5],人口密度31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77名)。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全國國土面積9,629,091平方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美國國家總審計局),次於俄羅斯與加拿大。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東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寸(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爾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水系
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樹種,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之一,在1872年聯邦政府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以保護當地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㈤ 以故宮為例,如何講好人文旅遊資源

我認為如果你想講故宮的話,那很有可講的,你講講故宮裡面的辛辣傳聞

㈥ 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任何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由於其自然環境、資源、社會發展狀況和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發展方向和產業重點培育方面,都不可能照搬照套其它地區的發展模式,即使是在其它地區非常成熟,先進性突顯的模式,它的主要適應性也具有區域的局限性。因此,不同的地區要根據各自的區域特點,依據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則,發揮地區優勢,選擇適合於自身條件的發展模式,去制定符合地區實情情況的總體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 結合北海旅遊資源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北海應依託環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在發揮自身區域優勢的條件下加速發展旅遊產業,努力建設旅遊經濟強市和中國旅遊名城中,應注重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去為率先崛起服務 一是通過發揮人文資源提高北海城市知名度。 人文資源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依託之一。北海的人文資源豐富,從秦漢至民國的兩千多年間,趙佗、費貽、孟嘗、馬援、高駢、蘇東坡等,都是人文資源中的經典人物,他們不但在北海歷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響,也在北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是組成北海城市名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對推動當地的經濟建設和文化事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旅遊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凝聚力。這些歷史人物在北海留下了諸如南越王行宮(今合浦東山寺)、合浦還珠亭、海角亭、孟嘗亭、伏波廟、東坡亭、孟太守祠等景觀遺跡,北海應當抓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大好機遇,讓這些景觀遺跡在北海的旅遊產業中發揮應有作用。 二是通過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去增強地方的凝聚力, 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去增強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來,中外通用的最節約成本的措施。近年來,北海在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優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與北海歷史人文資源優勢相比,還是遠遠不夠。合浦是珍珠故鄉,南珠原產地,「珠還合浦」誕生地,然而,來到北海、合浦卻很少發現有與南珠、「珠還合浦」有關的標志。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北海產生了一大批顯赫史志的各方面知名人物,陳銘樞之外,還有林翼中(抗戰時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長、國民黨「六大」中央執行委員,香翰屏(抗戰時任第九集團軍中將副司令)、張 君嵩(抗戰時任國民革命軍少將師長)、鄧世增(抗戰時任國民革命軍中將司令、第十九路軍副總指揮)、沈載和(抗戰時任十九路軍廣州辦事處主任、廣東省銀行行長)等。遺憾的是,在北海很少看到這些人文資源景觀。對此,北海應該加大歷史人文資源的整合開發力度,使之在北海的率先崛起中發揮應有的凝聚力。 三是通過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去擴大輻射力。 一個城市及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是由多方面元素構成的,區域的輻射力就是其中之一。輻射力的形成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在非物質的元素當中,歷史人文資源就是最有影響力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名人效應。特別是在旅遊產業的發展中,歷史人文資源中的名人效應的輻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北海的歷史人文資源相當豐富,有費貽的廉山留名,孟嘗的珠還合浦,馬援的伏波山和銅船湖、高駢的海門屯兵,蘇軾的萬里瞻天,李遜的為民請命,徐柏的一肩一仆,危祐的名與州符。這些人文經典不但是發展旅遊產業的景觀基礎,更是提高地區知名度,促進地區吸引力向外輻射的活躍因素和紐帶。人文資源的輻射力是多層次,跨區域、跨時空的。今天,在把北海建設成區域性國際化城市的時代使命當中,充分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為率先崛起服務,不但是提高北海城市知名度,擴大輻射力的需要,也是弘揚北海獨特的歷史文化優勢,建設「文化北海」的重要任務。 四是通過調動歷史人文資源優勢去產生向心力。 歷史人文資源在一定條件的作用下,其產生的向心力往往是驚人的,因此而產生的效應、效益也是巨大的。在挖掘人文資源,發揮名人效益,提高區域知名度方面,全國各地開展公祭黃帝、祭大禹、祭李冰以及已成為定製的祭孔活動,就是具體的反映。這種基於中華民族文化根源的向心力,具有強大的凝聚感召作用,也有深厚的民眾基礎,悠長的歷史源頭,長久的社會作用。北海擁有如此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當然也是一種可藉助的重要力量。

㈦ 點點滴滴人文底蘊怎麼寫

摘要 人文底蘊是對歷史文化的修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通過自己對於人文文化是了解,寫出自己的認識。

㈧ 人文資源的介紹

人文資源: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所創造的物質的、精神的文明成果總和。如語言文字、文化傳統、歷史遺存、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現實世界中的資產、資本、權力、關系都可稱為人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