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哪裡有豐富地熱的資源
擴展閱讀
英雄聯盟韓服鑽石多少錢 2025-05-20 14:02:51
石油佳禾園怎麼樣 2025-05-20 13:48:28

哪裡有豐富地熱的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23 16:50:31

『壹』 世界上哪個國家地熱資源最廣

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全國共有250個地熱區,熱能蘊藏量巨大,如全部加以利用,每年可發電800多億度。奈斯亞威里爾地熱區是冰島能量最為巨大的海恩吉爾火山地熱區的一部分。奈斯亞威里爾地熱電站是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在奈斯亞威里爾附近高溫地熱區建立的一座集發電和熱水生產功能於一身的地熱電站。該電站目前有三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熱水生產能力為每秒1100升。
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熱,一部分熱水是從城裡的井裡提取的,一部分來自首都北邊的地熱區。熱水的溫度有攝氏80至140度,是經由一條很長的管道輸送到城裡,然後與回收水合在一起,水到達屋內仍有75至80攝氏度。而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冰島語的意思就是蒸汽海灘」。事實上,冰島移民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從位於該市中部「溫泉谷」冒起來的蒸汽,冰島第一個熱水井就在是在這里。雷克雅未克的婦女很早就開始在那兒洗衣服。
冰島國際飛機場南邊20公里斯瓦塔森吉(Svartsengi)熱水供應發電廠。斯瓦塔森吉熱水供應廠用1000米深的高溫蒸氣井將涼水加熱, 然後供應給周圍的鎮和村莊。蒸汽凝結的熱水被輸送到藍湖裡,給游覽人帶來歡樂。該廠也使用汽輪機發電。靠近國會湖南邊也有新的給首都供熱的工廠,叫奈斯雅維里爾(Nesjavellir),運作模式與前者相同。
冰島有世界著名的自然間歇噴泉,名叫蓋錫爾(Geysir),意思是爆泉,在現在英語中已成為所有的間歇噴泉的名詞。旁邊有每幾分鍾噴20多公尺高的間歇噴泉,名字的意思是大間歇噴泉。歐洲著名的黃金瀑布位於蓋錫爾北面10公里處。它是冰島人最喜愛的瀑布。
冰島經常發生火山爆發,在今年2月26日海拔1491公尺的海克拉火山,是冰島境內最著名的火山,在蟄伏了將近10年後,又噴出了滾燙的熔岩,並且有大量濃煙從火山口冒出,直上雲霄,景象十分壯觀。海克拉火山正好位在冰島東部和南部兩大斷層的接合地帶,根據文獻記載,在過去的1100年當中,海克拉火山一共爆發了17次,是一座活動相當頻繁的火山。事實上,另外在爆發溫泉區南邊有一個火山口,裡面有一個湖,這火山口的名字叫巨盆。在此地很多雷克雅未克人蓋了小房子, 是他們在歲末和放暑假時住的。離巨盆不遠有個叫溫泉城 (Kopvogur) 的鎮,那裡矗立著一排排暖房。而從溫泉城到雷克雅未克開車只要45分種。
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一年內用五千萬多噸熱水,相當於每個人每年省下了兩噸石油的能源量,而農村的教育中心一般設在地熱比較豐富的地方,這樣建溫室和游泳池容易一些。另外,冰島游泳池大多數是室外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溫暖的水裡游泳。冰島地底蘊藏的火山資源,讓藍湖 (Blue Lagoon) 的溫泉一年四季不曾缺,從70年代開始就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泡湯勝地,從當初簡陋的硬體環境,到最近全新裝修完成的新藍湖(Blue Lagoon)溫泉海岸,以融合在地特色的簡練現代風貌贏得國際市場的注目,為冰島政府賺進不少外匯。新藍湖(Blue Lagoon),加入不少新的硬體設施,宛若現代主義美學的博物館,在深色原木、玻璃和當地盛產的火山岩(Lava)石材的組合下,營造出極為特殊的泡湯氣氛。針對冬天或氣候不佳設計的室內溫泉池,挑高的空間搭配高達7公尺的大面落地玻璃,將溫泉海岸空曠的感覺帶進室內。藍湖(Blue Lagoon) 的海水受到地底火山形成礦物質的影響,水的顏色像是可爾必思式的乳藍色,四周一片白皚皚,水面上永遠飄浮著濃密的水蒸氣,泡在溫熱的海水中,望著附近的景色,不正是一幅北歐版本的露天風情。除了單純的泡湯之外,藍湖(Blue Lagoon)也有桑拿浴、SPA和數種個人療程,由火山運動產生的特殊礦物質,根據科學研究報告有益皮膚保養,藍湖(Blue Lagoon)也不客氣地充分利用老天給予的寶藏,還推出自己品牌的化妝品 - Geothermal Skin Care,不但在當地買得到,現在連藍湖(Blue Lagoon)的網站亦可在線購物。冰島地處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兩大板塊的交界線從西南向東北斜穿全島。活躍的地殼運動、復雜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冰島豐
富的地熱資源。不僅是首都雷克雅未克,冰島全國四處都可見極富利用價值的地熱井。按照地熱資源的分布,冰島全國共有250個低溫地區和20多個高溫地區。如果地下1000米左右的水溫低於150攝氏度,就屬於低溫地區。全國多數有地熱資源的地區都屬於這一類型。反之,如果該深度的水溫高於200攝氏度,就屬於高溫地區。高溫地區大多分布在貫穿全國的火山帶上。雷克雅未克地區就屬於這一類型。早在20世紀初,雷克雅未克市政府就開始有計劃地使用地熱資源為城市供暖。到了1970年,雷克雅未克的幾乎所有住宅都用上了廉價的取暖和洗浴熱水。而隨後的能源危機使地熱資源的應用更為廣泛。現在首都地區居民已全部實現了地熱供暖和發電。而全冰島85%的住宅都是利用地熱資源集中供暖的。雷克雅未克市地區有50多個地熱井。主要都是由該市能源公司運營的。該公司經營著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熟的地熱供暖系統。而其最主要的發電廠,就是地處亨吉爾山區的奈斯亞威里爾地熱電站。該地區距雷克雅未克市約30公里,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地震帶,也是冰島能量最多的地熱區之一。電站共有20眼地熱井,井深在1100—2000米之間,地下水溫最高可達380攝氏度。該電站集發電和供暖於一身,目前擁有兩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萬千瓦,熱水生產能力為每秒1100升。電站生產分為集熱發電和冷水加熱三個步驟。從地熱井裡抽上來的是高溫地熱水和水蒸氣,經分離,其中的蒸汽先帶動渦輪機發電,然後再將提取的低溫湖水加熱到60攝氏度至70攝氏度;剩下的熱水用作對湖水進行第二次加熱。當水溫升到85攝氏度至90攝氏度時,再通過直徑90厘米的管道輸送到市區。由於採用了性能良好的隔熱材料,熱水在長距離傳輸中溫度僅下降2攝氏度。這歸功於傳送管使用的一種特殊保溫材料,這種材料是冰島人從火山熔岩中提煉出來的。包括奈斯亞威里爾地熱電站在內,雷克雅未克周圍有3座地熱電廠,為28.6萬冰島人提供熱水和電力。除了建築供暖和發電外,冰島人還善於提高地熱資源的使用效率,包括進行溫室蔬菜花草種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館、在人行道和停車場下鋪設熱水管道以加快冬雪溶化等。還在雷克雅未克市南部海岸開辟游泳勝地,將地熱水大量排入,以提高水溫。近年來,冰島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因素是各級政府決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冰島有地熱的地方都已先後建起了地熱供暖工程。與燃煤或燃燒石油相比,利用地熱資源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微乎其微。由於地熱資源的廉價、清潔,自1975年冰島大規模使用地熱資源後,石油等能源進口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前幾十年就已達到了國際標准。冰島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之一,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部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的國家。

『貳』 我國哪個地區有豐富的地熱能

答案:西藏,西藏位於青藏高原上,緯度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陽能最豐富,(這里的光照不能理解為熱量),且它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活躍,多地熱能(可以想想日本為什麼多地震),眾多河流的發源地,降水多,落差大,水能豐富。

『叄』 中國地熱能最豐富的地區是哪裡

全國已發現地熱田270多個,地熱點2500多處,地熱資源富集。從開發利用的角度看,地熱能主要是天然蒸氣和地下熱水,一般稱25—60℃的熱水為低溫熱水,60—100℃為中溫熱水,100℃以上為高溫熱水。地下熱水多以溫泉、熱泉、沸泉、汽泉、噴泉等形式出露地表。青藏高原南部雅魯藏布江流域到雲南西部騰沖一帶,是我國大陸高溫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分布有大量熱泉、沸泉、噴泉及噴氣孔等,其中以拉薩市為中心的28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地熱資源豐富,地下熱水出露點達116處。羊八井—當雄—谷露—那曲、桑日—錯那、波密—墨脫是3個高溫地下熱水活動帶,地下熱水最高溫度可達93℃。雲南省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圍、洱海南北和怒江流域,其中最著名的是騰沖火山口溫泉群,50多處溫泉中,90℃以上的達9處,其餘也在50℃以上。

『肆』 我國地熱資源的分布概況

我國地熱資源分為傳導型地熱資源和對流型地熱資源兩種類型。傳導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主要分布於我國的東部地區,均為中低溫地熱資源;對流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隆起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台灣、西藏南部、川西、滇西和膠遼半島等地區。其中,高溫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我國的西藏南部、滇西、川西和台灣地區,其餘地區主要分布著中低溫地熱資源。

沉積盆地傳導型地熱資源主要有松遼盆地、華北平原、淮河盆地、蘇北盆地、江漢盆地和汾渭盆地等。

(1)松遼盆地。位於我國東北部,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面積26×104km2,是中生代裂谷盆地,基底為古生界及前古生界。松遼盆地具有兩大含水系統:一是分布在上白堊統(K3)及其以上的潛水和承壓水系統;另一是中下白堊統熱水含水系統,接受周邊山區徑流補給,形成向心的自流盆地,盆地周邊水位較高,上白堊統在盆地中央坳陷地區形成低溫熱水儲層。根據近400眼井的測溫資料分析,盆地中心熱流值高,四周熱流值低。實測大地熱流值40~90mW/m2,平均為70mW/m2。在通遼—白城—齊齊哈爾—納河一線以東地區,1000m地溫大於35℃;在大慶、哈爾濱附近,1000m地溫大於50℃,地溫梯度大於2.5℃/100m;在大慶、哈爾濱、北安和林甸附近,地溫梯度大於3.5℃/100m。

(2)華北平原。基底是古生界和前古生界,盆地內基本構造單元包括六個坳陷、三個隆起。華北平原斷裂發育,平原內部有許多次級大斷裂,分割坳陷和隆起,形成54個凹陷和44個凸起。一個凹陷的發育主要受一條主幹斷裂的控制,呈箕狀凹陷型式或不對稱地塹型式。華北平原是一個典型的多旋迴盆地,形成了新近系低溫熱水儲層、古近系地壓型地熱儲層和基岩裂隙岩溶中、低溫熱水儲層,是我國熱水資源最豐富的熱水盆地之一。新近系砂岩、砂礫岩是華北平原普遍分布的熱水儲層。其砂岩孔隙度隨埋深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滲透率為(156~2500)×10-3μm2。儲集性按此可分為三級,實測大地熱流值為41~83mW/m2,平均為63mW/m2;平原周邊低,中央隆起高,蓋層地溫梯度在凸起區高,為3.5~6.01℃/100m;凹陷區較低,為2.5~3.5℃/100m。鑽井中各層段的地溫梯度同岩石的熱導率成反比,古生界和前古生界的地溫梯度一般為1~3℃/100m。全平原古近系、新近系熱水礦化度隨埋深增大而增高。

(3)淮河盆地。位跨河南、山東、安徽三省,面積約10×104km2,為大華北中新生代盆地的一部分,主要熱水儲層是新近系館陶組和明化鎮組。大地熱流值50~70mW/m2,蓋層地溫梯度2.5~4.9℃/100m。館陶組的水溫為40~65℃,是該區的主要低溫熱水層。古近系為熱鹵水。基岩熱水主要是奧陶系和寒武系灰岩裂隙岩溶水,分布在通許凸起、周口凹陷、駐馬店—淮濱凹陷、菏澤凸起、嘉祥凹陷和商丘、亳州地區,為區域深徑流補給的岩溶水系統,具有良好開發利用前景。

(4)蘇北盆地。位於江蘇省東部,西連安徽省天長地區,面積3.6×104km2,是蘇北一南黃海盆地的陸上部分。蘇北盆地在地質構造上界於蘇南隆起和蘇魯隆起之間,屬揚子斷塊的一部分。北界為淮陰—明水斷裂,南界是南京—南通長江斷裂帶,西鄰郯廬斷裂。坳陷中建湖隆起橫貫東西,北側是鹽阜坳陷,南部是東台坳陷,再細分為10個凹陷。新近系鹽城組是本區的主要低溫熱水儲層,基本為河流相沉積,砂層佔地層厚度的50%以上。鹽城組一段厚200~650m,底部有大厚度的砂礫岩層。古近系砂岩厚度變化大,都為高礦化鹼水。基底為巨厚的碳酸岩鹽沉積,在凸起和斜坡地帶形成古潛山熱田,一般礦化度較高,為熱鹵水。蓋層地溫梯度變化為2.7~5.0℃/100m。大地熱流值為55~83mW/m2,1000m深處的溫度為43~60℃。其中凸起區較高,凹陷區較低,地溫隨埋深而增大。

(5)江漢盆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面積28000km2,呈多邊形展布,北為大巴山,南為華容隆起,東為下揚子台褶帶,西是鄂湘黔褶皺帶,大部分地區基底由中、古生界碳酸鹽岩和碎屑岩組成,局部為古元古界變質岩系。大地構造上屬於揚子准地台中部,為燕山晚期形成的裂谷盆地。盆地內有多組構造線,其中以北東及北西西兩組最為發育,前者形成時間較早,發生在早白堊世—始新世早期;後者較晚,形成於始新世中期至漸新世。由於兩組構造線的切割及塊體的不均一運動,使盆地形成了多斷、多凹、多凸的格局,共有5個凹陷,1個地塹,5個凸起。白堊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最厚達10000m,其中新近系為淡水河湖相沉積,厚300~900m,主要儲層是砂岩、砂礫岩,孔隙率27%~33%,為低溫熱水儲層。古近系的潛江組為鹹水湖相沉積,其中鹽岩和膏泥岩交互沉積,厚3500m。含鹽面積約2000km2,是我國最大的古近系鹽湖相凹陷。高鹵水中富含微量元素,碘含量一般為10.15~20.70mg/L,最高為35mg/L;溴一般含量為100~377mg/L,最高為412mg/L,具有開采價值。盆地實測大地熱流值為57~69mW/m2,蓋層地溫梯度2.3~4.0℃/100m,新近系熱水水溫25~69℃,古近系熱鹵水水溫60~95℃。基底中古生代灰岩是重要的裂隙岩溶型熱水儲層,主要分布在枝江凹陷、雲應凹陷、江陵凹陷的斜坡地帶。

(6)汾渭盆地。位於山西、陝西交界地帶,由關中盆地和運城盆地組成,面積24000km2。關中盆地東西向沿渭河展布,南為秦嶺山地,北臨渭北台塬,運城盆地北東向沿涑水河展布,東南靠中條山,西北臨稷王山。兩盆地在構造上為一整體,是新生代發育起來的斷陷盆地,基底北部為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南部為前寒武系變質岩和花崗岩,發育NE向和NW向兩組斷裂,多為全新世活動斷裂,形成凹凸並列的構造格局。盆地大體是北淺南深,北部斜坡和盆地兩端的寶雞地區新生界厚數百米,一般在1000m左右,盆地腹部及南部新生界厚一般超過3000m,最厚達7000m。主要熱水層有早更新統三門組、新近系張家坡組和蘭田灞河組及古近系白鹿塬組,岩性為砂礫岩和砂岩。運城盆地為礦化鹵水。盆地基底基岩主要熱水儲層為奧陶系岩溶水,奧陶系灰岩頂部古岩溶在熱水溶蝕下形成區域性深部徑流熱水系統,沿全新世活動斷裂發育強徑流帶。盆地實測大地熱流值50~80mW/m2,蓋層地溫梯度2.8~3.7℃/100m。

隆起山地地熱資源有四個水熱活動密集帶:①藏南—川西—滇西水熱活動密集帶;②台灣水熱活動密集帶;③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活動密集帶;④膠遼半島水熱活動密集帶。

喜馬拉雅碰撞帶是晚白堊世末-始新世新特提斯洋盆閉合後,疊置在歐亞板塊南緣的新生代陸內強烈變形帶。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後,隨著印度板塊持續、強烈向北俯沖,加積楔不斷增厚,並向印度前陸方向擴展,在加積、增厚過程中,不同物性層間將產生剪切滑動或拆離,因剪切生熱而轉化為熱系統,導致碰撞帶殼底層增溫,溫度可達1000~1350℃,足以導致陸殼底層岩石的局部熔融,熔融區隨著加積楔的擴大而擴展形成高溫熔融層或岩漿墊。目前印度板塊以50mm/a速度向歐亞板塊俯沖,表明喜馬拉雅碰撞帶仍處於加積、增厚和增溫過程中。以北部的斑公湖—怒江一線和南部的雅魯藏布江為界可以分為藏北、藏中及藏南三個水熱區。每個活動區的地熱顯示情況反映出現代水熱活動呈北弱南強趨勢。

『伍』 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故該地區地熱能資源豐富著名的有什麼

本區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原因是處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其著名的 地熱能發電站名稱是羊八井地熱能發電站

『陸』 中國四大地理單元中,地熱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地區

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板塊交接處,在我國,
青藏高原
是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如羊八井地熱站

『柒』 世界地熱資源的分布在哪

地球內部蘊藏著難以想像的巨大能量。據估計,僅地殼最外層10千米范圍內,就擁有1254億億億焦熱量,相當於全世界現產煤炭總發熱量的2000倍。如果計算地熱能的總量,則相當於煤炭總儲量的1.7億倍。有人估計,地熱資源要比水力發電的潛力大100倍。可供利用的地熱能即使按1%計算,僅地下3千米以內可開發的熱能,就相當於2.9萬億噸煤的能量。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不過世界各地的地熱資源分布是不均勻的,有些國家地熱資源特別豐富。冰島就是富地熱資源的國家。它地處北極圈附近,盡管氣候寒冷,但地下卻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冰島的岩流幾乎佔全球岩流的1/3,近幾個世紀里,平均每5年有一次火山爆發,有形成地熱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據統計,冰島擁有溫泉、熱泉、蒸汽泉、間歇泉等達1500多個。

美國也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據地質調查表明,美國高溫地熱發電潛力相當於755億~7297億噸標准煤,或600億~4750億桶石油;可以直接利用的中、低溫熱能則相當於1606億~9139億噸標准煤。

此外,日本、紐西蘭、義大利、俄羅斯、印度、菲律賓、法國、匈牙利、墨西哥、肯亞等許多國家都蘊藏著地熱資源。

我國的地熱資源也比較豐富。目前已發現的地熱露頭有2700多處(包括天然和人工露頭),還有大量地熱埋藏在地下尚待發現。

我國大多數省(區)都有為數不同的地熱露頭,地熱點分布比較多的有雲南、西藏、河北、四川、廣東等省區。我國地熱資源大部分屬於中低溫熱水,80℃以上的地熱點只有600多處。從我國地熱分布情況來看,有從中部向東部大陸邊緣和西南部地熱數量逐漸增多、水溫逐漸增高的趨勢。西藏羊八井地熱田聞名世界,它在海拔4200米高處,兩側是5000~6000米的高山雪嶺。谷地平坦,熱水沼澤星羅棋布,熱氣噴口爆炸遍地可見,許多溫泉、熱泉和沸泉連成一片。最引人矚目的是熱水湖,湖面7300多平方米,最深處達16米,水溫常常在46~57℃。

除西藏外,雲南和台灣省屬高溫地熱區;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屬中、低溫地熱帶;內地一些盆地蘊有低溫地熱田。

『捌』 為什麼冰島附近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呀

挪威大部分屬於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和,因此森林資源豐富。冰島由於處於北大西洋中間的板塊裂縫上,火山活動頻繁,所以地熱資源豐富。

『玖』 義大利地熱資源豐富的原因有哪些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陽光充沛的亞平寧山脈和地中海地區,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故此一直重視利用太陽能發電,光伏裝機容量大。

地熱資源一般集中分布在構造板塊邊緣一帶,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

地熱資源是一種十分寶貴的綜合性礦產資源 ,其功能多,用途廣,不僅是一種潔凈的能源資源,可供發電、採暖等利用。

而且還是一種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鉀鹽、銨鹽等工業原料的熱鹵水資源和天然肥水資源,同時還是寶貴的醫療熱礦水和飲用礦泉水資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

世界分布:

地熱資源世界上最古老的能源之一。據測算,地球內部的總熱能量,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於1000億桶石油燃燒產生的熱量。

地球本身像一個大鍋爐,深部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岩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范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

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

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

高溫地熱一般存在於地質活動性強的全球板塊的邊界,即火山、地震、岩漿侵入多發地區,著名的冰島地熱田、紐西蘭地熱田、日本地熱田以及我國的西藏羊八井地熱田、雲南騰沖地熱田、台灣大屯地熱田都屬於高溫地熱田。

中低溫地熱田廣泛分布在板塊的內部,我國華北、京津地區的地熱田多屬於中低溫地熱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