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訓練跳高
練習助跑技巧。跳高運動員通過助跑過程累積起跳所需的動能。因此,正式練習過桿前,你首先要完善助跑技巧。先在無桿條件下進行助跑模擬練習。使用的墊子必須和正式過桿時使用的體操墊一樣。
(1)沒有資源怎麼練習跳高擴展閱讀
跳高,田徑運動跳躍項目之一。又稱急行跳高。由有節奏的助跑、單腳起跳、騰空過桿與落地等動作組成,以其最後成功地越過橫桿上緣的高度計算成績並以此判定名次。
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運動最初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
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
跳高運動在19世紀60年代在歐美地區開始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過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於技術類型不同,運動員在完成助跑、起跳、過桿、落地的各動作方法上各有差異。
助跑使人體產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時的支撐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動作。背越式跳高採用的是弧線助跑,距離長,速度快,動作自然。其他姿勢一般都採用直線助跑,距離短,速度較慢,身體重心低。起跳是人體在助跑後,迅速轉變運動方向向上騰起,為過桿做好准備。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時,起跳腿是在遠離橫桿一側起跳。
俯卧式和滾式跳高時,起跳腿是在近於橫桿一側起跳。背越式為曲腿擺動,其他姿勢一般為直腿擺動。背越式過桿時,身體由側對橫桿轉向背對橫桿,然後以手臂、頭、肩順序過桿;髖部在桿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勢。身體過桿後,收腹舉腿,用背部落在海綿包上。
俯卧式過桿時,擺動腿先擺過桿,身體在桿上沿縱軸翻轉成俯卧姿勢,隨即轉頭潛肩,起跳腿後伸外翻,最後落地。過桿動作分為「平翻式」和「潛入式」兩種。背越式、俯卧式姿勢因過桿時人體重心離桿較低,能充分利用騰空高度,是較優越的過桿方式。而背越式又較俯卧式易於掌握。跳高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在古代日爾曼人中曾盛行過跳躍橫排馬匹的比賽,非洲的圖西人還曾有過利用厚木頭的跳板或石頭踏跳進行的跳高游戲。跳高作為比賽項目始於愛爾蘭和蘇格蘭。1800年,跳高以列為蘇格蘭運動會的比賽項目。19世紀60年代以後跳高在歐洲和美洲開始普及。在這以後,隨著運動員的速度力量素質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跳高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和發展。
『貳』 如何短期訓練跳高
第一項:抬腳尖(提踵)
1.首先,找個梯級或一本書來墊腳,然後只把腳尖放在上面,腳跟不得著地或墊著;
2.腳尖抬到最高點;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雙腳完成,完成一個組。
第三項:台階
1.找張椅子來, 把一隻腳放上去,呈90度;
2.盡全力的跳開, 在空中換腳,在放在椅子上,;
3.重復2,將原起跳的腳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第四項:縱跳
1.雙腳放直, 與肩同寬,"鎖緊"你的膝蓋;
2. 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彎曲你的腳腂, 膝蓋盡量不彎曲;
3. 到地時,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叄』 無器械怎麼練跳高
在家中建議練習基本動作和身體柔韌性。背越式的沒有墊子不行的。只要是胯關節,要練得自如。加油!
『肆』 跳高沒有器材怎麼選拔
拴個皮筋就可以練。
根據跳高比賽的需要,一般配備以下物品及設施:
1、海綿包、罩1套。
2、跳高架2副。
3、橫桿8根、橫桿擱架1個。
4、丈量直尺1個。
5、風標1個。
6、田賽成績公告牌1個。
7、30米尺1個。
8、白、紅、黃旗各1面。
9、帶夾書寫板4塊,筆8支。
10、秒錶1塊。
11、時限鍾1個。
12、0.6米高的梯子2個。
13、助跳標記若干。
14、成績記錄表若干。
15、飲水用具2套。
16、小垃圾筒(箱)1個。
17、掃帚2把。
相關說明
這些物品之中主要的設施為跳高架,跳高架由立柱、橫桿擱架、橫桿構成,比賽時可以使用結構堅固的各種類型的跳高架或立柱,要有能穩定放置橫桿的橫桿擱架。跳高架應有足夠的高度,至少應超過橫桿實際提升高度10厘米。
兩立柱之間的距離為4.00-4.04米。橫桿應用玻璃纖維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不得使用金屬材料。除兩端外,橫桿的橫截面呈圓形。跳高橫桿全長為4.00米(±2厘米),最大重量2千克。橫桿圓形部分直徑30毫米(±1毫米)。
『伍』 怎麼練習跳高,在沒有跳高器材的情況下。
在院子里種顆樹,每天跳過,堅持下去.
『陸』 想練跳高 沒有專業器材 怎麼練
1)負重半蹲。直立,雙腿分開等肩寬。雙手持一根健身棒置於肩膀上(如沒有,可以雙手交叉報於胸前)。然後下蹲直至大腿與地面平行。重復此動作3組20次。 2)箭步蹲。直立,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左腿膝蓋微微彎曲。然後做下蹲動作,注意下蹲時保持平衡。每側重復3組20次。 3)拉伸動作。直立,雙腿並攏,然後用左手拉左腳腳踝使之盡量貼近臀部,保持這個姿勢15秒,然後換另外一條腿。腿部的拉伸非常重要,可以防止鍛煉後腿部變粗,使腿部的線條流暢。 4)仰卧分腿。平躺在地板上,背部緊貼地板。雙腿並攏向上舉起,與上體成90度角。然後最大限度分開兩腿再合攏,重復此動作3組30次。 5)坐姿夾球。坐在地板上,雙手至於體後,上體微微後仰。雙腿彎曲,兩膝蓋中間夾一個球,用力向內擠壓直至力竭,松開。重復此動作3組,每組20次。 6)負重提踵。這個動作你可以徒手或手持3~5磅的啞鈴來做。 踮腳尖,在最高處停留2秒,感到小腿肌群在用力,然後放下。重復此動作3組30次。事後一定要按摩小腿,做拉伸動作。
『柒』 怎麼練習跳高
練習跳高的方法:
1、爆發力訓練:訓練時應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結合,訓練的主要方法是進行中等重量的負重練習,如負重提抬腳尖、負杠鈴原地跳、負重弓箭步走等;在發展快速力量的同時,也要進行大重量的負重練習,以增加肌肉力量。主要練習有負大重量蹲起等。並且要同跑和放鬆練習結合起來進行。重量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尤其是杠鈴,最好是在有保護或是有監督的情況下進行才好,這樣比較安全。
2、彈跳力訓練:發展快速力量和跳躍能力能有效發展彈跳力,其主要練習有:1、一般跳躍練習:單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2、跳躍障礙練習:跳躍欄架、跳深、摸高練習等。
3、腰腹肌訓練: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負重仰卧起坐、負重俯卧挺身等來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7)沒有資源怎麼練習跳高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跳高,田徑運動跳躍項目之一。又稱急行跳高。由有節奏的助跑、單腳起跳、騰空過桿與落地等動作組成,以其最後成功地越過橫桿上緣的高度計算成績並以此判定名次。
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運動最初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
跳高運動在19世紀60年代在歐美地區開始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過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於技術類型不同,運動員在完成助跑、起跳、過桿、落地的各動作方法上各有差異。助跑使人體產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時的支撐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動作。背越式跳高採用的是弧線助跑,距離長,速度快,動作自然。
其他姿勢一般都採用直線助跑,距離短,速度較慢,身體重心低。起跳是人體在助跑後,迅速轉變運動方向向上騰起,為過桿做好准備。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時,起跳腿是在遠離橫桿一側起跳。
『捌』 如何練習跳高
1.作用與特點
立定跳遠是發展下肢爆發力與彈跳力的運動項目。它要求下肢與髖部肌肉協調快速用力,並與上肢的擺動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靈巧性。
立定跳遠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只要有一塊平地就能進行練習。
2.技術結構
跳時兩腿稍分,膝微屈,身體前傾,然後兩臂自然前後預擺兩次,兩腿隨著屈伸,當兩臂從後向前上方做有力擺動時,兩腳用前腳掌迅速蹬地,膝關節充分蹬直同時展髖向前跳起,身體盡量前送,身體在空間成一斜線,過最高點後屈膝、收腹、小腿前伸,兩臂自上向下向後擺,落地時腳跟先著地,落地後屈膝緩沖,上體前傾。
要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力量是基礎,特別要提高膝、踝、髖三個關節的協調用力及爆發用力的能力。
3.影響成績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別對下肢肌群的爆發用力能力,而且對踝關節的力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立定跳遠的最後用力點是在前腳掌,甚至是腳尖,需要踝關節的跖屈用力有相當大的強度。
(2)協調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與下肢肌群協調用力的能力(包括踝關節)。協調用力正確的標志是,髖、膝、踝三關節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協調的擺動,起到帶、領、提拉的作用。
(3)臂的擺動作用 立定跳遠必須直臂擺動,擺幅越大,帶、領、提拉動作越強。請注意觀察,凡屈臂擺動者,必然造成上體的波浪動作,從而影響跳的遠度。
4.練習方法
(1)蹲跳起 這是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雙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兩臂自然後擺。然後兩腿迅速蹬伸,使髖、膝、踝三個關節充分伸直,同時兩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擺,最後用腳尖蹬離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接著再跳起。每次練習15~20次,重復3~4組。
(2)單腳交換跳 這是發展小腿、腳掌和踝關節力量的練習。
跳的方法:上體正直,膝部伸直,兩腳交替向上跳起。跳時主要是用踝關節的力量,用前腳掌快速蹬地跳起,離地時腳面綳直,腳尖向下。原地跳時,可規定跳的時間(30秒~1分鍾)或跳的次數(30~60次)。行進間跳時,可規定跳的距離(20~30米)。以上練習重復2~3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群肌肉和踝關節的力量,訓練身體的協調性。
動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時左(右)腿屈膝向上舉,右腿落地,然後換腿,用同樣方法跳,兩臂配合腿前後大幅度擺動。跳時踝關節和前腳掌要用力,整個動作輕快。它與舞蹈的「蹍跳步」動作類似。
(4)縱跳摸高 這是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力量而經常採用的一種練習方法。
動作方法:兩腳自然開立成半蹲預備姿勢,一臂或兩臂向上伸直,接著兩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單手或雙手摸高。每次練習10次左右,重復3~4組。
(5)蛙跳 是發展大腿肌肉和髖關節力量的練習。
動作方法:兩腳分開成半蹲,上體稍前傾,兩臂在體後成預備姿勢。兩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髖、膝、踝三個關節,同時兩臂迅速前擺,身體向前上方跳起,然後用全腳掌落地屈膝緩沖,兩臂擺成預備姿勢。連續進行5~7次,重復3~4組。
(6)障礙跳 主要發展腿部肌肉和踝關節爆發力。
練習方法:地上放小海綿墊6~10塊,每塊距離1米左右。練習者站在墊後,兩腳左右開立,腳尖平行,屈膝向下,兩臂自然後擺,用腳掌力量向前上方跳過障礙,兩臂配合向前上方擺動,落地時屈膝緩沖,落地後迅速做下次跳躍。重復5~6組。
(7)跳台階 主要發展腿部力量和踝關節力量。
動作方法:兩手背在身後,兩腳平行開立,屈膝半蹲,用前腳掌力量做連續跳台階動作。一次可跳20~30個台階,重復3~4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基礎,但沒有合理的技術,力量的作用也無法充分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進行腿部力量練習的同時,必須改進立定跳遠技術。
5.練習注意事項
(1)盡量選平坦又不過於堅硬的地面進行練習,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過滑的地面不宜練習。
(2)提高爆發力的練習,重復次數一般不超過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練習,重復次數必須在10次以上,並盡可能增加重復次數。
(3)立定跳遠動作中,從起跳到落地瞬間的幾個身體相關關節的角度(8個角度),對跳遠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較適合初中學生:
踝角53~57°,膝角90~96°,髖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踝角、膝角、髖角的角度決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響肌肉用力強度,角度偏小影響肌肉用力速度。
臂角的大小取決於肩部的柔韌和擺臂的速度,臂的擺動對維持身體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時對動作幅度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前屈角、前伸角是人體的空中動作。前屈角過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體過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與大腿的夾角,小腿前伸會增加遠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這兩個角不但影響空中動作質量,對落地角也有直接影響。
落地角對成績有影響,在維持身體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為好。
在練習中,只有抓住力量與技術兩個主要矛盾,充分重視力量練習,不斷改進技術,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
後拋實心球: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兩手十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兩手撐,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兩側將球夾持,(男生兩食指接觸,女生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2厘米),兩大拇指緊扣在球的後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穩定。握球後,兩手下垂自然置於身體前下方,這樣可以節省力量,在預擺時增大擺動幅度,握球和持球時應注意:①球應握穩,兩臂肌肉放鬆;②在動作過程中能控制好球並有利於充分發揮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預備姿勢
兩腳前後開立,前腳掌離起擲線約20-30厘米,前後腳距離約一腳掌,左右腳間距離半腳掌,後腳腳跟稍微離地,兩手持球自然,身體肌肉放鬆,重心落在兩腳中間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預擺
預擺是為最後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良好條件,預擺次數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當最後一次預擺時,此時球依次是從前下方經過胸前至頭後上方,加速球的擺速,此速上體後仰,身體形成反弓形,同時吸氣。
4、最後用力
最後用力是投擲實心球的主要環節,動作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球的初速度及拋球角度。最後用力動作是當預擺結束時兩手握球用力積極從後上方向前上方前擺,此時的動作特點是蹬腿、送髖、腰腹急震用力,兩臂用力前擺並向前撥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