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洋中的礦產資源都是有什麼
海洋是礦物資源的聚寶盆。
1)油氣田
近20~30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花大力氣來發展海洋石油工業。探測結果表明,世界石油資源儲量為10000億噸,可開采量約3000億噸,其中海底儲量為1300億噸。中國有淺海大陸架近200萬平方千米。通過海底油田地質調查,先後發現了渤海、南黃海、東海、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以及台灣淺灘等7個大型盆地。其中東海海底蘊藏量之豐富,堪與歐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2)稀錳結核
錳結核是一種海底稀有金屬礦源。它是1873年由英國海洋調查船首先在大西洋發現的。調查表明,錳結核廣泛分布於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是未來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屬礦資源。令人感興趣的是,錳結核是一種再生礦物。它每年約以1000萬噸的速率不斷地增長著,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世界上各大洋錳結核的總儲藏量約為3萬億噸,其中包括錳4000億噸,銅88億噸,鎳164億噸,鈷48億噸,分別為陸地儲藏量的幾十倍乃至幾千倍。以當今的消費水平估算,這些錳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鎳用253000年,鈷用21500年,銅用980年。
3)海底砂礦
海底砂礦通常平行海岸呈條帶狀分布,一般長數千米,大者可達數百千米。其分布主要受物質來源、地形和水動力條件的控制。如沙堤(或稱沙壩)頂部的砂礦,有些是古代河流的沖積砂礦被淹沒而成。主要由密度較大的穩定礦物組成,如金、鈦鐵礦、金紅石、鋯石、獨居石、電氣石及金剛石等。
4)海底熱液礦藏
熱液礦藏又稱「重金屬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縫中噴出的高溫熔岩,經海水沖洗、析出、堆積而成的,並能像植物一樣,以每周幾厘米的速度飛快地增長。它含有金、銅、鋅等幾十種稀貴金屬,而且金、鋅等金屬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五彩繽紛,有黑、白、黃、藍、紅等各種顏色。
Ⅱ 海洋中的礦產資源 有哪些
包括海濱、淺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按礦床成因和賦存狀況分為:①砂礦,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②海底自生礦產,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重晶石、海底錳結核及海底多金屬熱液礦(以鋅、銅為主);③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及煤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據美國石油地質學家估計,全世界含油氣遠景的海洋沉積盆地約7800萬公里2,大體與陸地相當。世界水深300米以內海底潛在的石油、天然氣總儲量為2356億噸。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為220億噸,天然氣儲量17萬億米3(1979年),分別佔世界儲量的24%和23%。主要分布於淺海陸架區,如波斯灣、委內瑞拉灣與馬拉開波湖及帕里亞灣、北海、墨西哥灣及西非沿岸淺海區。大陸坡與大陸隆也具有良好的油氣遠景。深海錳結核以錳和鐵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為主要組分,富含錳、銅、鎳、鈷等多種元素。據估計,世界大洋海底錳結核的總儲量達30000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000億噸,其中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估計該地區約有600萬公里2富集高品位錳結核,其覆蓋率有時高達90%以上。世界96%的鋯石和90%的金紅石產自海濱砂礦。復合型砂礦多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斯里蘭卡、巴西及美國沿岸。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非洲南部納米比亞、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錫礦主要分布於緬甸經泰國、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的沿岸海域。中國近海水深小於200米的大陸架面積有100多萬公里2,某中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有7個:渤海、南黃海、東海、台灣、珠江口、鶯歌海及北部灣盆地,總面積約70萬公里2,並相繼在渤海、北部灣、鶯歌海和珠江口等獲得工業油流。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廣東和台灣沿岸有豐富的海濱砂礦,主要有金、鈦鐵礦、磁鐵礦、鋯石、獨居石和金紅石等。
深入了解:http://ke..com/view/205549.htm
Ⅲ 海洋礦產資源主要有哪幾類
海洋礦產資源,是海濱、淺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的總稱。按礦床成因和賦存狀況分為:
1、砂礦: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重晶石、海底錳結核及海底多金屬熱液礦(以鋅、銅為主)。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及煤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
隨著工業發展步伐的逐漸加快,人們對於礦物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陸地資源經過長時間的掠奪式開發後,開始逐步枯竭,且現有的開發產量也無法滿足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將海洋作為開發資源的轉折點,在新的資源開發基地中緩解資源危機非常有必要。
全球海底礦產資源根據礦產的產出情況可以分為濱海砂礦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大洋礦產資源等。濱海砂礦資源和海底礦產資源通常分布在沿海國家的領海或者專屬經濟區內;而大洋礦產資源則多數分布在國際公海區域內,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國家專屬經濟區范圍內。
(3)海上礦產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要實現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從海洋擴展資源相關行業入手,著重改革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採集等工作。制定海洋礦產開發資源的規劃藍圖,強化資源的管理水平,針對我國海洋中的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遵循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並盡快制定好關於海洋礦產開採的規章制度。
2、並通過政府幹預等手段,強化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支持。此外,海洋礦業是高科技產業,科技、資金投入高,風險也高,為此,要堅持走自我開發與國際合作並舉的道路,努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並要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努力在企業中推廣實施清潔生產,盡可能地減少對周圍海域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政府部門應該針對資源進行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相關企業進入這一新興領域。
4、在資源開發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使資源開發技術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對於海洋礦產公司而言,需要採取科學的措施來降低自身的成本,提高礦產開發效率,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Ⅳ 海底有哪些礦物資源
海底礦物資源有:砂礦、海底自生礦產、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
1、砂礦
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
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重晶石、海底錳結核及海底多金屬熱液礦(以鋅、銅為主)。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
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及煤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
Ⅳ 海底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底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可燃冰。
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
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
分布於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多金屬結核。分布於海底山表面的富鈷結殼和分布於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生活於深海熱液噴口區和海山區的生物群落,因其生存的特殊環境,其保護和利用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今主要發現於大陸邊緣的天然氣水合物,其總量換算成甲烷氣體約為1.8-2.1X1016m3,大約相當於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儲量的兩倍,被認為是一種潛力很大、可供21世紀開發的新型能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底資源
Ⅵ 海洋有什麼資源
一、生物資源
據統計,海洋中有魚類、貝類等動物和藻類等植物20餘萬種。在古代,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就捕魚蝦,以海洋生物作為食物的重要來源。到20世紀80年代,海洋水產品產量已達到 6 000多萬噸,佔世界水產品總量的85%以上。水產品作為人類的食品,潛力還很大。
例如,僅南大洋的磷蝦,據統計常年可維持在幾十億噸,若每年捕幾億噸,即可滿足全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許多海洋生物還是重要的醫葯原料和工業原料。貝殼、珊瑚可加工成很受歡迎的工藝品。海鳥糞是極好的肥料。
二、礦產資源
人們最熟悉的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海底石油已探明的藏量佔世界總藏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底固體礦物如煤、鐵等已發現的有20多種,其中多金屬結核平鋪深海底,總量達1萬億噸以上,含有錳、鐵、銅、鈷、鎳等多種金屬。
三、化學資源
海水中有豐富的化學物質,如氯化鈉、鎂、澳、碘、鉀、金、鈾等。其中氯化鈉總儲量可達4億億噸;鈾的儲量約40億噸,是陸地儲量的四千多倍。
四、動力資源
海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利用波浪、潮汐、溫差、鹽度差可以發電。據估計,僅潮汐一項每年可能的發電量就比人類有史以來已消耗的能量總和還要大 100倍。
五、水資源
海水本身就是重要的資源。海水可以在工業上用於冷卻,在生活上用於沖廁等。在陸地淡水資源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海水取之不盡,海水淡化的前景越來越大。
六、空間資源
當今,陸地已全部被人類佔有,許多資源已感不足,而人口還在不斷地增長。只有海洋和宇宙空間是兩個待開發的領域。
比較來說,海洋對人類活動更為現實一些。事實上,人們在海洋空間利用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如圍海造地、灘塗利用、淺海養殖、跨海架橋、開鑿海底隧道、海洋運輸、建人工島、發展海洋旅遊業等。隨著科學技術和海洋開發利用的發展,海洋將越來越成為人類活動的空間。
Ⅶ 海底有哪些礦產
海底按礦床成因和賦存狀況分為以下幾種:
1、砂礦。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2、海底自生礦產。由化學、生物和熱液作用等在海洋內生成的自然礦物,可直接形成或經過富集後形成。如磷灰石、海綠石等。
3、海底固結岩中的礦產。大多屬於陸上礦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氣資源、硫礦等。在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海底油氣資源、海底錳結核及海濱復合型砂礦經濟意義最大。據普查顯示,海底不但有石油,而且藏量極為豐富,僅就目前探測出的,就佔地球上石油總儲藏量的三分之一。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海底煤田達100多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英國、希臘、冰島、加拿大、土耳其、芬蘭、法國、智利、日本等國近海水域,我國近海水域也有發現。
最著名的海底採煤工程是在南美智利的麥哲倫海峽,它是地球最南端的煤礦,煤層厚度達30米,總儲量達5000億噸。日本煤的開采量有30%來自海底,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九洲。
海里還有一種重要的燃料,那就是原子能資源——鈾和氘。這些資源大都分布在海水中,由於很分散,提煉起來十分困難。比如鈾,從1000噸海水中,也提煉不出銹花針大小的重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