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1樓
(1)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08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2)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4)礦產資源。安徽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較全,儲量豐富。全省已發現有用礦種13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
礦產資源:
全省已發現的有用礦種近百種,已探明儲量的60多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探明儲量大,找礦遠景好,在工業利用上已形成一定規模,在華東地區甚至全國均具有重要意義。礦產資源的特徵,一是分布集中,已探明儲量的幾種礦產主要分布於:淮南、淮北的煤炭和沿江地區的鐵、鋼、硫、明礬石及其伴生礦產;二是優勢礦產種類多,儲量大,開發利用前景好;三是伴生礦床多,綜合利用價值高。能源礦產:主要有煤炭、石煤、泥碳、溫泉等,以煤炭最具優勢,已探明儲量約230億噸,居全國第六位,為華東地區各省之首。金屬礦產中的鐵礦和銅礦儲量較大,鐵礦探明儲量26億噸,分布遍及全省,但以馬鞍山、當塗、繁昌、廬江等地最為集中,銅礦為安徽的近期優勢礦產之一,儲量占華東地區的20%,產地主要集中在沿江的銅陵、貴池、懷寧、廬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以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最為突出。
『貳』 安徽省蒙城縣屬於哪個地區
蒙城縣是屬於中國安徽省亳州市管轄區域。
蒙城,古稱山桑、漆園、渦陽、淝水,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轄縣,地處淮北平原中部,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東部,東鄰蚌埠市懷遠縣,西靠利辛縣、渦陽縣,南接淮南市鳳台縣,北接淮北市濉溪縣,介於北緯32°55′29″—33°29′64″,東經116°15′43″—116°49′25″之間。
蒙城縣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轄2個街道、13個鎮、2個鄉,設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戶籍總人口139.4994萬人。2016年,蒙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5億元,比2015年增長8.9%。
蒙城縣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地面高程在21-29.5米之間,沿渦河區域為黃泛沖積平原,北淝河、芡河流域屬河間侵蝕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
(2)蒙城自然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蒙城縣的主要自然資源有:
1、水資源
蒙城縣的水資源主要由自然降水、過境水、淺層地下水構成,均屬淡水。地表水主要是過境河流,均屬淮河水系,以渦河、北淝河、茨淮新河、芡河為幹道,地表水多年平均資源量4.79億立方米,水庫、閘、壩蓄水量7.9億立方米。
2、植物資源
蒙城縣境內木本植物主要有泡桐、刺槐、楊、楝、椿、柳、桑、槐、楮、榆、懸鈴木(法梧)、楓楊、水杉、棠梨、梓、松、柏、梧桐、楸、鳥桕、皂莢、柘、朴、絲棉木、棗、杏、桃、李、梨、蘋果、石榴等。
3、動物資源
蒙城縣境內昆蟲綱動物主要有蜜蜂、馬蜂、蜻蜓、蜣螂、土鱉、青草蛉、七星瓢蟲、放屁蟲、蠶、蝴蝶、蟬、螞蟻、螳螂、蟋蟀。環節動物有蚯蚓。軟體動物有螺、蚌。
4、礦產資源
蒙城縣地處平原地區,境內蘊藏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燃料用煤、飲用礦泉水和鐵礦等[26]。建築石料用灰岩及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在小澗的狼山、雙鎖山和堯山、漆園的梁土山、王集的石山以及壇城境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蒙城縣
『叄』 蒙城是什麼意思
是一座縣城
蒙城縣
蒙城縣位於安徽北部,行政區域介於北緯32°56′~33°29′與東經116°15′~116°49′之間。縣境略呈長方形,東西寬40公里,南北長60公里。位於淮南、淮北之間,東臨蚌埠,西接阜陽,隸屬亳州市,總面積2060平方千米(簡冊)/2091平方千米(當地政府網站)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52%。總人口122萬人(2004年)。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林業百佳縣。 蒙城縣是,安徽省文化歷史名城,安徽省首屆園林城市,安徽省首屆文明縣城,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楹聯之鄉等稱號。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東城路16號,郵編:233500。代碼:341622。區號:0558。拼音:Mengcheng Xian。蒙城縣轄13個鎮、2個鄉:城關鎮、雙澗鎮、小澗鎮、壇城鎮、許町鎮、板橋集鎮、馬集鎮、岳坊鎮、立倉鎮、楚村鎮、樂土鎮、三義鎮、籬笆鎮、王集鄉 小辛集鄉 莊周辦事處 漆園辦事處 范集工業園區 蒙城是一代先哲莊子的故里,道家文化聖地,黃牛養殖享譽全國,素有「黃牛之都」的美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牛群曾在此掛職擔任副縣長,蜚聲海內外。 蒙城殷稱北冢,周曰漆園,唐天寶元年更名為蒙城。是先哲莊子故里,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是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境內有萬佛塔、文廟、莊子祠、劉海廟等名勝古跡。尤其是近年發掘的尉遲寺遺址,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以及萬佛塔均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蒙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全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水稻、玉米、山芋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黃豆、烤煙、薄荷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小麥商品糧、優質棉、低芥酸油菜生產基地縣。畜牧養殖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優質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特別是黃牛生產,年飼養量近百萬頭。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優質煤儲量4.6億噸, 經國家批准年產150萬噸的許疃煤礦已經建成並生產。正在建設的有年產300萬噸的趙集煤礦。蒙城產業支柱明顯,主導產品為煤炭,汽車生成,汽車改裝,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品牌產品有安馳汽車,五洲牛肉,東升肉食等. 水陸交通便捷。渦河長年通航,經淮河通江達海。「203」、「305」、「307」省道交匯於縣城, 已經建成的南京-洛陽高速公路貫穿全縣東西。通訊設備先進,行動電話、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國內外。全縣已開通廣播電視專用光纜。 全縣以糧食、油料、棉花、黃牛、瓜菜、煙草等為主的六大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糧棉總產量近年來分別保持在100萬噸和2萬噸左右。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6101.htm?fr=ala0_1_1
『肆』 安徽蒙城縣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9年,蒙城縣下轄2個街道,2個鄉及13個鎮。
一、2個街道
漆園街道、莊周街道
二、2個鄉
王集鄉、小辛集鄉
三、13個鎮
城關鎮、雙澗鎮、小澗鎮、壇城鎮、許疃鎮、板橋集鎮、馬集鎮、岳坊鎮、立倉鎮、楚村鎮、樂土鎮、三義鎮、籬笆鎮。
(4)蒙城自然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蒙城縣小鎮簡介
1、城關鎮
蒙城縣城關鎮位於淮北平原古老名城——漆園城內。城關鎮,是中國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蒙城縣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2017年,城關鎮行政區域面積1370公頃,常住人口113974人。
2、雙澗鎮
雙澗鎮隸屬於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位於蒙城縣東部,距縣城15公里,省道307線和渦河東西橫穿,兩淮公路南北縱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交通發達,資源極為豐富,是亳州市東門重鎮。
3、小澗鎮
蒙城縣小澗鎮位於縣城西北十三公里處(北緯33度22分,東經116 度28分 ),屬渦河蒙城段上游之北,形似糧袋,面積117平方公里,耕地11萬畝,人口6萬,是蒙城縣三大中心鎮之一(副縣級)。
系宋朝女英雄劉金定故里,是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省級優秀旅遊鄉鎮,亳州市第二屆文明鄉鎮。本地開發有近3000年歷史,小澗形成集市距今也近1400年。下轄14個村和社區,178個自然庄,272個村民小組。
『伍』 自然資源有哪些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由於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鐵就生成了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誇張一點說,火星就像一個生滿了銹的世界。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氣。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約佔95%,還有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還發現了有水的痕跡。
『陸』 安徽蒙城有什麼特產
蒙城縣地處安徽省北部。距省會合肥市166公里。面積2091平方公里,人口108萬(1995年)。民族漢、回。
蒙城歷史悠久,夏屬豫州,商屬北冢,自春秋戰國以後,迭經更屬,至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置蒙城縣,一直沿用至今,隸屬阜陽地區。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批准,劃歸地級亳州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轄3鎮49鄉。
蒙城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引進世界銀行資金治理區,是全國糧棉百強縣之一,是全國文化模範縣和社會綜合治理先進縣。
自然特徵
境內為淮北平原,地勢西北略高於東南,平均海拔25米。河流主要有北淝河、渦河、芡河及阜蒙新河、茨淮新河等人工河道,均為淮河水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年均降水量818.5毫米,年均溫14.8℃,一月均溫0.8℃,七月均溫26.2℃,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交通
以公路運輸為主。主要有蒙城到蚌埠、渦陽、鳳台、阜陽、宿縣等干線公路及蒙城到壇城、三義、立倉等支線公路。可通往各鄰縣及縣內大部分鄉鎮。渦河、茨淮新河常年可通航。
工業
有化肥、水泥、輕紡、印刷等工業企業。地下礦藏資源有煤,儲量較豐富。
農業
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紅芋、水稻及棉花、芝麻、花生、煙葉等。野生動物黃鼠狼的毛皮,為本縣主要出口產品。野生中草葯有蒙蟬蛻、半夏、枸杞等。蒙城是全國養牛第一大縣。
土特產
大白菜、青頭蘿卜、金梨、陶土花盆、陶壺、火腿腐乳。
蒙城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莊子誕生地,境內現有莊子祠、莊子釣魚台等著名文化歷史遺存,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
道家思想對中國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家以「老莊學說」為中心,老子、莊子誕生地相距僅百里,故又稱他們的學術思想為「老莊渦河之學」。近年來,每年慕名前來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德國、古巴、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港台地區和內地參觀者有數萬人之多,且呈加速上升之勢。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實現省政府提出的發展皖北道家旅遊專線的構想,蒙城政府請國內著名大學依據原有景點莊子祠,並結合當地古老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及餐飲文化進行綜合營造與設計,規劃設計了莊子故里園。從歷史的高度,全面深入地詮釋莊子文化的內涵,建成皖北地區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打造皖北道家文化旅遊線,促進本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市場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後,年接待中外遊客15萬~2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左右。本項目中有較多的文化產業和房地產內容,運作得當,項目完成後即可收回投資。
項目進展情況:蒙城政府已先期投入800萬元用於征地、修路。完成了一期工程。
『柒』 山西蒙城在那具體點可以嗎它的歷史以及現在,最好配圖.
蒙城縣情簡介
[發布時間:2004年6月14日]
蒙城,地處安徽北部,位於淮南、淮北之間,東臨蚌埠,西接阜陽,隸屬亳州市,國土面積2091平方公里,耕地230萬畝,人口116萬,轄25個鄉鎮(場)、57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13個社區居委會。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林業百佳縣。
蒙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殷稱北冢,周曰漆園,唐天寶元年更名為蒙城。是先哲莊子故里,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是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境內有萬佛塔、文廟、莊子祠、劉海廟等名勝古跡。尤其是近年發掘的尉遲寺遺址,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
蒙城,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豐富。全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水稻、玉米、山芋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黃豆、烤煙、薄荷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小麥商品糧、優質棉、低芥酸油菜生產基地縣。畜牧養殖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優質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特別是黃牛生產,年飼養量近百萬頭,為全國養牛大縣。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優質煤儲量4.6億噸, 經國家批准年產150萬噸的許疃煤礦即將建成投產。
蒙城,環境優良,水陸交通便捷。渦河長年通航,經淮河通江達海。「203」、「305」、「307」省道交匯於縣城, 正在建設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貫穿全縣東西。通訊設備先進,行動電話、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國內外。全縣已開通廣播電視專用光纜。
全縣以糧食、油料、棉花、黃牛、瓜菜、煙草等為主的六大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糧棉總產量近年來分別保持在100萬噸和2萬噸左右。
迅速崛起的工業初具規模。目前已擁有機械製造、煙酒食品、化工印刷、輕紡服裝、建材造紙等行業。微型車、冷凍機、傢具、皮件、雪茄煙、 莊子酒、專用麵粉及「五洲牌」牛肉系列等產品,加工技術先進,已形成規模生產。
商貿流通活躍,市場繁榮。國家級皖北汽車中心批發市場、省級柳林黃牛市場和農機市場及一批商品批發市場,為工業生產、銷售和人民群眾的日常消費提供了方便。投資2億元佔地400畝的牛群中國商貿城正在建設中。
全縣上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牛文化、牛經濟, 加快發展蒙城富民強縣的步伐,為實現「十五」計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蒙城縣將熱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考察、洽談、合作。蒙城縣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為您在蒙城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熱情好客的蒙城人民,真誠地歡迎您來蒙城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http://www.mengcheng.ccoo.cn/
http://mc.ahxf.gov.cn/
『捌』 安徽蒙城近幾年發展的怎麼樣啊
蒙城,地處安徽北部,位於淮南、淮北之間,東臨蚌埠,西接阜陽,隸屬亳州市,國土面積2091平方公里,耕地230萬畝,人口116萬。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林業百佳縣。
蒙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殷稱北冢,周曰漆園,唐天寶元年更名為蒙城。是先哲莊子故里,是馳名中外的道家文化聖地,是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境內有萬佛塔、文廟、莊子祠、劉海廟等名勝古跡。尤其是近年發掘的尉遲寺遺址,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列為國家級保護文物。
蒙城,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豐富。全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優質小麥、水稻、玉米、山芋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黃豆、烤煙、薄荷等經濟作物,是全國小麥商品糧、優質棉、低芥酸油菜生產基地縣。畜牧養殖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優質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特別是黃牛生產,年飼養量近百萬頭,為全國養牛第一大縣。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優質煤儲量4.6億噸, 經國家批准年產150萬噸的許疃煤礦即將建成投產。
蒙城,環境優良,水陸交通便捷。渦河長年通航,經淮河通江達海。「203」、「305」、「307」省道交匯於縣城, 正在建設中的界阜蚌高速公路貫穿全縣東西。通訊設備先進,行動電話、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國內外。全縣已開通廣播電視專用光纜。
全縣以糧食、油料、棉花、黃牛、瓜菜、煙草等為主的六大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糧棉總產量近年來分別保持在100萬噸和2萬噸左右。
迅速崛起的工業初具規模。目前已擁有機械製造、煙酒食品、化工印刷、輕紡服裝、建材造紙等行業。微型車、冷凍機、傢具、皮件、雪茄煙、 莊子酒、專用麵粉及「五洲牌」牛肉系列等產品,加工技術先進,已形成規模生產。
商貿流通活躍,市場繁榮。國家級皖北汽車中心批發市場、省級柳林黃牛市場和農機市場及一批商品批發市場,為工業生產、銷售和人民群眾的日常消費提供了方便。投資2億元佔地400畝的牛群中國商貿城正在建設中。
全縣上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藉助文化名人牛群來蒙城縣擔任副縣長的機遇,大力發展牛文化、牛經濟, 加快發展蒙城富民強縣的步伐,為實現「十五」計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蒙城縣將熱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考察、洽談、合作。蒙城縣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為您在蒙城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玖』 內蒙古都有哪些自然資源
內蒙古是我國跨占經、緯度最多的省區,南自北緯37°24'起,北達北緯53°23',南北跨占緯度15°59',南北直線距離約1700多公里。東起東經126°04',西抵東經97°12',東西跨占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達2400公里以上。
內蒙古毗鄰省區最多,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8個省區接壤。
內蒙古的稀土、鈮、鈹礦、硫鐵礦、冰洲石、蛭石、瑪瑙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之首。
內蒙古草場居全國「四大草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至居延海,綿亘2000多公里,面積達13.2億畝,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2/3,超過全國總草場面積的1/5。
內蒙古林木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共有2.4億畝。其中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林區和優良木材供應基地。
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水面總面積為1300萬畝,人均水面佔有量0.64畝,居全國之首。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達賚湖,是我國最大的草原淡水湖,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
內蒙古風力資源佔全國風能總量的1/3,達五點四億千瓦/年,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是我國最大的煤田。
『拾』 安徽的面積、人口、地形、氣候
安徽省簡稱皖,面積十三萬多平方千米,人安徽省簡稱「皖」,位於中國東南部。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45%。鄉鎮1850個,省會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形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將全省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區。淮河以北地勢坦盪遼闊,為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間,山地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崗沖相間;長江兩岸和巢湖周圍地勢低平,屬於著名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但氣候條件分布差異明顯,天氣多變,降水年際變化大,常有旱澇等自然災害發生。
氣 候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為淠史杭灌溉工程,駟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33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動植物資源:全省林業用地4.18萬平方公里,佔12%。全省植物種類豐富,共有本植物1300餘種,草本植物約2100餘種,動物約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以揚子鱷、白鰭豚最為珍貴。
礦產資源:安徽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已發現各類礦產13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6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49種,保有儲量居全國10位的礦產有38種。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全省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等11種礦產保有儲量和潛在價格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
人 口
人口統計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上年上升0.8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3‰,上升0.7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2‰,上升0.08個千分點。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內民族主要為漢族,漢族人口為5948.4萬人,佔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 37.6萬人,佔0.63 %。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此外還有滿、蒙、壯、畲等52個少數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9個,當年招生8198人,在學研究生21505人,畢業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當年招生19.9萬人,在校生58.9萬人,畢業生11.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當年招生27.6萬人,在校生63.3萬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萬人,在校生117萬人,畢業生30.1萬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萬人,在校生344萬人,畢業生112.5萬人。小學20142所,招生81.5萬人,在校生584.1萬人,畢業生116.2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7.7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學學生輟學率分別為2.4%和0.73%。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數91.9萬人。全年共掃除文盲8.6萬人。口6013萬,省會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