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廣義的課程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產品經理副業哪個好 2025-05-21 14:52:21

廣義的課程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1 10:53:03

㈠ 什麼是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1)廣義的課程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最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叉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橫跨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主要問題──校本課程和課程資源,處於兩者的交叉點,這使得研究和開發活動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理論價值。

第二,新視野。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使校本課程開發擴展到課程資源的視野上,脫離了傳統課程開發的巢穴,特別是那種將開發校本課程視為編寫教材的誤區,可以為校本課程開辟新的課程資源。

第三,呼應新課程形態。能夠呼應研究性學習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技術課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新興課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這些課程的開發,除了設置恰當的主題,最重要的就是獲取相應的課程資源,甚至主題的設置也有敕於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四,基於資源的教學導向。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最後的意義和最大的價值,在於引導教師和學生真正從基於教科書的教與學走向基於資源的教與學。

㈡ 教學資源包括哪些方面

教學資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㈢ 課程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資源包括的內容:

一、根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1、校內課程資源

校內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各種場所和設施,校內人力人文資源,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於校內課程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館、文化長廊、實驗室、校園環境等都屬於校內課程資源。

2、校外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可以彌補校內課程資源的不足。

比如某小學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動手能力,與企業合作開發「手工陶瓷工藝品製作」課程資源,從空間上講,這種課程資源屬於校外的課程資源。

二、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

1、素材性課程資源

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比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就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

素材性知識能多的體現在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給學生,以及學生在教學中收獲到的知識、經驗等均屬於素材性課程資源。

2、條件性課程資源

條件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於課程卻並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

比如,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等因素,就屬於條件性課程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者之間沒有截然的界線,有時是交叉重疊的,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網路、人力和環境等資源既是素材性資源,也是條件性資源。

三、根據性質,課程資源還可以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1、自然的課程資源具有天然性和自發性的特點,比如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碧海藍天、天氣等大自然的因素都屬於自然課程資源。

2、社會課程資源具有人工性和自覺性。比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烈士陵園等建築物屬於社會課程資源。

四、根據存在方式,課程資源還可以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1、顯性的課程資源是能夠通過感官感知得到,可直接用於教育教學的課程資源。比如教材、計算機網路、多媒體課件、教具等。

2、隱性的課程資源是以潛在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如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家庭氛圍等屬於隱性的課程資源。

㈣ 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曾反復強調:學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一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學生本身是有個性的,每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特長各不相同,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他們往往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的想法會「不拘一格」,這些都是學生隱性的創造性因素。因此,教師要使學生凸現其創新能力,誘發創新動機,關注個體差異,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要善於利用學生的社會生活信息。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老師要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為課程資源,以使教學內容更豐富,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新課程標準的首要目標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說到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展開的,讓每一位教師在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時能更多地關注學生自身存在的一切資源,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多種潛能,為學生以後能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發展奠定基礎。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學者根據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將其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與條件性課程資源,並對課程資源的概念進行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按空間分布和支配許可權分為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凡是學校范圍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超出學校范圍的就是校外課程資源;還可以根據其他的角度劃分為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紙質資源與電子聲像資源等等。由於劃分標准多樣性,定義也就不同。校內課程資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也同樣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

中文名
課程資源
依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分類
校內課

㈤ 課程資源指的是什麼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最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叉點。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橫跨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主要問題──校本課程和課程資源,處於兩者的交叉點,這使得研究和開發活動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理論價值。

第二,新視野。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使校本課程開發擴展到課程資源的視野上,脫離了傳統課程開發的巢穴,特別是那種將開發校本課程視為編寫教材的誤區,可以為校本課程開辟新的課程資源。

第三,呼應新課程形態。能夠呼應研究性學習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技術課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新興課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這些課程的開發,除了設置恰當的主題,最重要的就是獲取相應的課程資源,甚至主題的設置也有敕於課程資源的開發。

㈥ 有形課程資源和無形課程資源名詞解釋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岡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本事所要探討的是廣義的課程資源,即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目前已經出現多種對課程資源進行劃分的方式。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直截了當地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儀器設備等有形的物質資源;無形資源的范圍更廣,可以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持態度和能力等。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什性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力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日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資源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等因素。

一種是將課程資源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利網路化資源。校內資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師、學生、學校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教學掛圖、模型、錄像片、投影片、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VCD、電腦軟體、教科書、參考書、練習冊,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校外資源,主要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家長、校外學科專家、上級教研部門、大學設施、研究機構、有關政府部門、其他學校的設施、學術團體、野外、工廠、農村、商場、企業、公司、科技活動中心、少年宮、社區組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網路化資源主要指多媒體化、網路化、交互化的以網路技術為載體開發的校內外資源。

上述三種類型的劃分有其理論的依據,但大多是學校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只要是便於學校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採用何種方式劃分都有其合理性。總體上說,三種課程資源的劃分都比以前更能夠反映課程改革的實際,課程資源的范疇更大,也更科學。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學校有將課程資源無限擴大的傾向,這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課程資源如果被過於寬泛地界定,那麼反而可能造成學校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困難。學校建立起自身對課程資源比較合理和科學的觀念,有助於課程資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從而對課程實施產生實效。

㈦ 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從空間上可分為人、物、環境三大資源。正確嗎

所謂課程資源就可以解釋為一切與課程(教學)有關的可被人開發和利用的各種要素的總稱。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要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
課程資源的分類,就是要把眾多的課程資源,按照一定的標准和根據歸屬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點,把它們區分開來,以便更好地認識和掌握和利用它們。目前已經有很多種分類方法。大體上有如下幾種。
1、根據資源的存在形式將資源分為有形(顯性)的和無形(隱形)的。
根據課程資源空間特點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和網路資源。
2、根據性質將課程資源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3、根據功能特點將資源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
另外,根據存在方式,可分為文字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化資源等等。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㈧ 廣義的課程包括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獲得的全部經驗。
也就是說,除了學校的課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課程之外,還包括學生的課程活動以及影響學生的整個學校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中的非制度側面;不僅指書本的知識內容,還應該對學生各種課內外的活動和學習環境作出明確的安排,不斷地促進學生知識與經驗的結合和人格的健康發展。

㈨ 以建設主體為單位課程資源分為什麽

可以從狹義角度和廣義角度劃分。
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
根據普通高中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折中一點的課程資源概念,即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要正確理解課程資源,必須對課程資源有比較清晰的分類。課程資源的分類多種多樣,但無論採用哪種角度劃分課程資源的類型,都要注意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邏輯上要清晰,劃分的課程資源類型不能自相矛盾和過多交叉重疊;
二是要有利於分析和解決學校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要有利於我們看清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主要問題,並找到相應的解決途徑和辦法。
只要把握住這兩個基本原則,課程資源的分類就是比較合理的,我們就可以據此建立起比較切實有效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