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能資源蘊藏量怎麼算
擴展閱讀
哪個國家鑽石回收價格高 2025-05-25 22:23:45
哪裡有賣磨電鋸工具 2025-05-25 22:15:23

水能資源蘊藏量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7-13 15:14:52

㈠ 中國水能資源蘊含量

親,您好:
中國的水能資源居世界首位,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94億千瓦

㈡ 水力資源蘊藏量是什麼

所謂的水力資源蘊藏量是指水能的利用率,其實就指水的灌溉量及發電量的多少。

㈢ 水利資源和水力資源

蘊藏於河川和海洋水體中,以位能、壓能和動能等形式存在於水體中的能量資源,也稱水力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熱能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水能資源。

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水能資源的一部分可以開發利用。按資源開發可能性的程度,水能資源分3級統計,即: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資源和經濟可開發資源。根據當前技術、經濟水平,可開發資源主要是河川水能資源,潮汐能資源佔小部分,波浪能利用尚處於試驗階段。水能資源屬可再生能源,一般按多年平均年發電量進行統計。

水能資源統計分級 可分為3級

(1) 理論可開發水能資源(蘊藏量)。對於河流水能資源採用河流分斷的平均流量(或中水 年、枯水年流量)和分段水位落差,逐段計算其能量後,累計的數字即為該河流的理論水能資源。按理論公式計算的河川水體蘊有的位能。計算理論蘊藏量的公式中,均假定通過河流的水量和計算河段的水位差全被利用,並假定能量轉換效率為1。世界各國在計算精度上也不盡相同。如有的按地面徑流量和高差計算;有的則按降水量和地面高差計算。中國把一條河流分成河段,按通過河段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及其上下游兩端的水位差,用式①計算河段的理論蘊藏量;式②是理論蘊藏量用功率表示的形式。

E=0.00272WH ①

P=9.81QH ②

式中E為按多年平均年發電量計算的理論蘊藏量,kW?h/a;W為河段兩端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均值,m3;H為河段兩端水位的高程差,m;P為按平均功率表示的理論蘊藏量,kW;Q為通過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m3/s。

一條河流、一個水系或一個地區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是其范圍內各河段理論蘊藏量的總和。

(2) 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按當前技術水平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實際上河流和海灣由於工程技術條件或其他自然、社會條件的限制,理論水能資源不可能全部被利用,誰能轉變為機械能和電能事都會有一定損失,因此,技術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要比理論水能資源小。根據各河流的水文、地形、地質、水庫淹沒損失等條件,經初步規劃擬定可能開發的水電站,統計這些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和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稱為技術可開發資源。按技術可開發資源統計的多年平均年發電量比理論蘊藏量少得多。差別在於,計算技術可開發資源時,有3點不同於計算理論蘊藏量,即:①不包括不宜開發河段的資源;②對可開發河段,考慮了因水庫調節能力的限制、庫水位變動和引水系統輸水過程中的損失等因素,致使部分水量和水頭沒被利用;③採用實際可能的能量轉換效率,η<1.0。由於技術可開發資源隨技術水平和社會、環境等條件的發展而變化,故技術可開發資源的數量也隨時間發展而有所變化。

(3) 經濟可利用的水能資源。在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的基礎上,根據造價、淹沒損失、輸電距離等條件,挑選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水電站進行統計,得出經濟可利用的水能資源。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要求,經與其他能源發電分析比較後,對認為經濟上有利的可開發水電站,按其裝機容量和多年平均年發電量進行統計。經濟可開發水電站是從技術可開發水電站群中篩選出來的,故其數值小於技術可開發資源。經濟可開發資源與社會經濟條件、各類電源相對經濟性等情況有關,故其數量不斷有所調整。

由於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條件的不斷變化,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技術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和經濟上可能利用的水能資源,也隨之而變化。在估算水能資源數字時,一般都在某種程度上同時考慮了技術和經濟兩個因素。世界各國一般採用「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來綜合考慮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

在以上3種估算方法的基礎上,人們根據生態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部分專家與學者開始提出「生態和環境保護前提下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的概念,即在重視生態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提出水能資源的開發方案,確定可利用資源量,並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重視生態和實施對環境的保護。

水能利用的基本措施是集中水頭、調解徑流,安裝水力機械或水力發電裝置,把水能轉變為機械能或電能,供生產和生活使用。

(1)水力利用。水能資源的原始利用是水力的利用,即把水能轉變為機械能加以利用,世界上已有二、三千年歷史,如利用水能轉變為機械能作動力鼓風的水挑,利用水能春米、磨面的水碓、水磨和潮汐磨,利用水能推動筒車、水車進行灌溉和排澇等。20世紀40年代,發明了水錘泵和水輪泵,用近代機械水能轉變為機械能用於提水或帶動工作機械。

(2)水力發電。在河流或沿海的適當地點建設水力發電站、潮汐電站或波浪能電站,將水能轉變為機械能,並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目前水力發電已大大超過水力的直接利用,成為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隨著水工、施工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水力發電站的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好。由於水力發電是一種廉價的可再生能源,調解靈活,啟停快捷,成為電力系統理想的調峰、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電源。水力發電站的壽命長,運行人員少,日常維護和大修理費用省,成為電力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水力發電已與火力發電和核電並列為重要的發電能源之一。

㈣ 我國水資源的儲藏量是多少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400m3/年,僅為世界平均¼,在世界上排第110位,被列為全世界人均水資源最缺乏的13個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全國水資源量的80%集中在耕地面積僅佔全國36%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我國要以世界8%的水資源總量,養育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根本原因,199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29.7萬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資源總量見表3。與常年比較,松遼河片減少28.6%,海河片減少54.3%,黃河片減少15.8%,淮河片減少38.9%,長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減少6.5%,東南諸河片增加16.8%,西南諸河片增加1.3%,內陸河片增加20.0%。水資源量

(一)降水量
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呈現北少南多的極不均勻態勢,1999年降水量由於氣候異常而造成這種北少南多的分布狀況更為突出:北方及青藏高原一般為100~600毫米,其中新疆南部和青海西部不足50毫米;南方地區一般為800~1600毫米,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見圖1)。將1999年降水量與常年比較,除上海、浙北、皖南、贛北、湘北、滇中、新疆中部等地偏多2~5成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偏少或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大部、華北中部、陝西北部、河西走廊、淮河流域大部等地偏少2~6成.

(二)地表水資源量

地表水資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用天然河川徑流量表示。1999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7204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286.6毫米,比常年多3.8%,比上年減少16.6%。按流域片計,松遼河片1115億立方米,比常年少34.3%;海河片92億立方米,比常年少64.5%;黃河片524億立方米,比常年少19.6%;淮河片347億立方米,比常年少50.5%;長江片1112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4.8%(太湖流域323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12.1%);珠江片4379億立方米,比常年少6.5%;東南諸河片2240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3.1%;西南諸河片5927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1.6%;內陸河片1455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9.2%。
1999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水量為289億立方米,其中流入新疆、內蒙古境內的為124億立方米,流入廣西、雲南、西藏境內的為165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共7106億立方米,其中從新疆流出國境的為267億立方米,從雲南、西藏、廣西流出國境的為6049億立方米,從遼、吉、黑、內蒙古4省(自治區)流入國際界河的為790億立方米;全國入海水量共17461億立方米,其中北方松遼河、海河、黃河、淮河4個流域片的入海水量為362億立方米,南方長江、珠江、東南諸河3個流域片的入海水量為17099億立方米。與上年比較,入境水量變化不大,只減少5億立方米,而出境水量、入海水量分別減少1130、3860億立方米。

(三)地下水資源量

地下水資源量指降水、地表水體(含河道、湖庫、渠系和渠灌田間)入滲補給地下含水層的動態水量。山丘區採用排泄量法計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側向流出量、潛水蒸發量和地下水開采凈消耗量;平原區採用補給量法計算,包括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和山前側向流入量。在確定流域分區或行政分區的地下水資源量時,扣除了山丘區與平原區地下水資源之間的重復計算量。
1999年全國地下水資源計算面積為939萬平方公里(未包括水面面積和礦化度大於2克/升的鹹水面積),地下水資源量為8387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區計算面積為193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量為1786億立方米,加上井灌回歸補給量後的總補給量為1856億立方米。

(四)水資源總量

水資源總量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總量(不包括區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復計算量而得。
199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29.7萬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資源總量見表3。與常年比較,松遼河片減少28.6%,海河片減少54.3%,黃河片減少15.8%,淮河片減少38.9%,長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減少6.5%,東南諸河片增加16.8%,西南諸河片增加1.3%,內陸河片增加20.0%。

㈤ 求水能資源蘊藏量的具體排行。是哪些河流是前五

水能第一:剛果河
剛果河及其支流構成了非洲最稠密的水道網,水量充沛,是非洲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大河,由於流經赤道兩側,剛果河獲得南北半球豐富降水的交替補給,具有水量大及年內變化小的水文特徵,河口年平均流量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達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來劃分,剛果河的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二大河。全流域有43處瀑布和數以百計的險灘及急流,水能理論蘊藏量達3.9億kw,居世界大河的首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裝機容量約1.56億kw,年發電量9640億kw·h。
剛果河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及下游。上游段的基桑加尼瀑布水能蘊藏量為120—220萬kw。在100km長的河段上,分布有7級跌水,總落差超過60m,是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優良壩址。下游段(金沙薩至河口)河流穿過結晶岩組成的高地,河道窄,水流急,在金沙薩至馬塔迪之間200多公里河段上有32個瀑布和急流,總落差280m,這就是世界罕見的利文斯敦瀑布群,是非洲水能資源最為集中的地段,全部開發後,可裝機4000萬kw,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目前重點開發的地區。
剛果河的許多支流上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例如,開賽河上的卡迪盧瓦急流與坎佩內急流,烏班吉河上的坦加急流、盧阿普拉河亡的蒙博圖塔瀑布和約翰斯頓瀑布等。但由於地處偏遠地區,至今尚未開發利用。

㈥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

昆明市「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101.29萬千瓦,可開發量40.24萬千瓦。
保山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023.75×104kW,技術可開發量821.60×104kW
麗江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439萬kw,可開發總裝機容量2309.3萬kw。
臨滄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000萬千瓦以上
紅河州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55.76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達134.5萬千瓦。
文山州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為323萬千瓦,可開發量176萬千瓦
西雙版納水能理論蘊藏量529.23萬千瓦

㈦ 水能資源蘊藏量的我國概況

全國水能蘊藏量,劃分為十個流域(片)統計,如下表所示。 流 域 理論出力(萬kW) 年發電量(億kWh) 佔全國(%) 全國長江
黃河
珠江
海灤河
淮河
東北諸河
東南沿海諸河
西南國際諸河
雅魯藏布江及西藏其它河流
北方內陸及新疆諸河 67604.71
26801.77
4054.80
3348.37
294.40
144.96
1530.60
2066.78
9690.15
15974.33
3698.55 59221.8
23478.4
3552.0
2933.2
257.9
127.0
1340.8
1810.5
8488.6
13993.5
3239.9 100.0
39.6
6.0
5.0
0.4
0.2
2.3
3.1
14.3
23.6
5.5

㈧ 2006我國水資源儲藏量是多少

中國水資源現狀

水資源總量

水資源總量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總量(不包括區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復計算量而得。我國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4位。人均2170立方米,但仍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

199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29.7萬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資源總量見與常年比較,松遼河片減少28.6%,海河片減少54.3%,黃河片減少15.8%,淮河片減少38.9%,長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減少6.5%,東南諸河片增加16.8%,西南諸河片增加1.3%,內陸河片增加20.0%。

參考
中國水資源網
http://www.china-water.org/
中國水資源公報

http://www.cws.net.cn/g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