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隨意毀壞森林資源,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資料
1、二氧化碳-大量的積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顯著升高,在生態和地球化學方面造成災難。
2、一氧化碳-大量積累會破壞同溫層的平衡。
3、二氧化硫-污染大氣,形成酸雨酸霧腐蝕某些合成纖維及金屬設備,引起並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4、一氧化氮-是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罩中的主要成分,影響人的呼吸道。
5、碳酸鹽-造成河流湖泊污染。
6、汞-污染食品,尤其是海產品,人體中積累會損害神經。
7、石油-流入海中,會破壞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魚類資源,並污染海灘和港口設施。
8、鉛-影響酶和細胞的新陳代謝。
9、DDT農葯-過量使用會毒死鳥類和魚類,甚至導致某些癌症。
10、輻射-它是10大污染物質中最危險的一種,如管理不善,會引起惡性腫瘤。
㈡ 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的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
地震,泥石流頻繁,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冰川融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污染,海洋污染等。
㈢ 人類破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生態災難,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哪些威脅
1、臭氧層破壞: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
威脅:臭氧層的破壞將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2、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
威脅: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窪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於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並逐步沙漠化的過程。
威脅:在過去的20年裡,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飢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人。
4、廢物質污染及轉移:廢物質污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污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
威脅:市場中約有7萬一8萬種化學產品,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災變的有500餘種。
5、森林面積減少: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
威脅: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
㈣ 舉例說明人們有哪些毀壞自然資源的行為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比如說大量的砍伐樹木導致土地沙漠化嚴重,還有風沙嚴重,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還有隨著工業的發展,汽車尾氣,二氧化碳的增加導致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川融化,一些動物瀕臨滅絕,海平面上升等等。
㈤ 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造成了哪些生態災難
生態災難:
1、水流污染,使人們的水資源減少。
2、樹木砍伐,造成沙漠化。
因為人類工廠排放大量有毒氣體,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紫外線增強,全球溫度變暖導致了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冰川大量加速融化,海平線上升,如果不加以節制,海水將淹沒土地。
因為核試驗。造成了水土流失,形成了沙塵暴等生態災難,臭氧層被破壞,造成了溫室效應,厄爾尼諾效應,冰川大量融化,使人類面臨著被水淹沒的危險。
(5)隨意毀壞資源有什麼後果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的注意事項:
1、數量有限
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要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不均衡
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㈥ 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資源、任意毀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後果
具體如下:
使環境因素發生改變。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垃圾等,不斷排放到環境中;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奪性利用,例如盲目開荒、濫砍森林、水面過圍、草原超載等,都會使環境質量惡化,產生近期或遠期效應,使生態平衡失調。
使生物種類發生改變。在生態系統中,盲目增加一個物種,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例如美國於1929年開鑿的韋蘭運河,把內陸水系與海洋溝通,導致八目鰻進入內陸水系,使鱒魚年產量由2000萬公斤減至5000公斤,嚴重破壞了內陸水產資源。
在一個生態系統減少一個物種也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大量捕殺過麻雀,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嚴重。究其原因,就在於害蟲天敵麻雀被捕殺,害蟲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對生物信息系統的破壞。生物與生物之間彼此靠信息聯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為地向環境中施放某種物質,干擾或破壞了生物間的信息聯系,有可能使生態平衡失調或遭到破壞。
例如自然界中有許多昆蟲靠分泌釋放性外激素引誘同種雄性成蟲交尾,如果人們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能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則雌蟲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誘雄蟲的生理活性,結果勢必影響昆蟲交尾和繁殖,最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甚至消失。
㈦ 破壞水資源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我們該怎麼辦
危害:人類健康
水污染,疾病之源水是人們生活和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水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由於水是自然環境中化學物質遷移、循環的重要介質,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化學物質容易進入水體,並產生以下危害:1.介水傳染病 ,2.急慢性中毒 ,3.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4. 球化學性疾病。除上述之水體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還有重金屬元素污染也引起人們的重視,重金屬污染主要是指汞、鎘、鋅、銅、鎳、鈷等對環境的污染。以汞的毒性為最大,鎘次之,鉛、鉻等也有相當的毒性。
生活飲用水
中國除了人均淡水資源貧乏之外,水資源的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上也很不平衡。中國屬季風氣候,水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夏季徑流量幾乎佔全年的40%,那時大量的淡水未被利用,通過洪水排入大海,而其餘時間又往往缺水, 因持續乾旱而造成河流斷流現象時有發生。
從地區上來說,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徑流量約佔全國的81%,而北方廣大地區不足20%。南方人均年徑流量為4,170立方米/年,北方只有938立方米/年,南方為北方的4.5倍。中國6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城市缺水,日均缺水量達1,600萬立方米,影響產值每年為200億元以上。水資源的短缺,嚴重製約了城市 的經濟發展,使得一些城市不得不進行長距離引水,如天津引灤工程、青島引黃濟青工程、北京引密工程、大連碧流河引水工程、長春引松工程、西安黑河引水工程、貴陽紅楓湖引水工程、太原萬家寨引黃工程等,耗資巨大。
水生生物
隨著中國工業迅速發展,未經處理的污水大多排入江河。隨著,養殖業在中國北方迅速發展,有些養魚塘位於城市或鄉鎮近郊或工廠企業附近,有的地方甚至還用污水養魚。由於使用含污染毒物,特別是含重金屬和有機物的水養魚,不僅影響以魚類為主的水生生物生長發育,而且有致癌、致畸、致毒變作用。致使全國漁業水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佔全國淡水天然魚類捕撈總量90%左右的七大江河水系中,超過漁業水質標準的河段總長度為6000公里。上述以魚類為主的水生生物對污染毒物各有一定的富集、積累能力,並通過食物鏈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
工農業生產
有數據表明,僅1993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就達356億噸,相當於13個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在這356億噸廢水中,有的直排江河湖庫,有的直排入海,據對15個省的不完全統計,1993年發生漁業污染事故近500起,造成漁業經濟損失4.2億元。全國沿海對蝦養殖相繼暴發了大面積傳染性流行病,病害面積約168萬畝,減產對蝦12萬噸,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污水流進農田,侵入廠礦,也給工農業生產帶來慘重損失。據統計,全國污水灌溉污染的農田面積已達400萬公頃,造成大量農作物減產乃至絕收。
解決辦法:
(1)、減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廢水量。
第一,改革生產工藝,減少廢水排放量;第二,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第三,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
第一,在制定各種規劃時,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第二,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排放標准;第四,將同行業廢水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第五,有計劃地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
第一,設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水源;第二,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污染的具體條例。
㈧ 人類隨意破壞自然環境給地球造成了哪些生態災難
1、水資源枯竭
水資源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並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
2、核污染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質泄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包括核輻射、原子塵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還有這些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後帶來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質污染的水源對人畜的傷害。
3、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
4、土地沙漠化
狹義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經濟活動,破壞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變化過程。也就是人為濫砍樹木,使破壞土地平衡,變成沙子!
5、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㈨ 為什麼要禁止亂砍濫伐亂砍濫伐會導致什麼後果
森林資源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國家資源,具有生長慢、周期長、生態效益顯著等特點,它不僅能提供木材,而且能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濫伐林木,作為破壞森林資源的主要違法犯罪行為之一,對本來就相對不足的森林資源構成較大威脅。森林資源的減少,對人類的危害是嚴峻的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就是說平均每分鍾就有20公頃的森林化為烏有。全世界森林銳減的地區都是在發展中國家,由於貧困所迫,他們不得已,用寶貴的森林資源換取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