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面對三農我們應該怎麼做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關鍵要在調整農業結構。我認為,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創新理念、創新思維。簡單的講就是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產業化經營又必須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合理配置資源,確立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市場容量大、單位產出高、經濟效益好的區域優勢產品。一是依託市場,定位產業。清遠是一個欠發達貧困山區,起步較晚,但這里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也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所以說,清遠有一塊廣闊的豐富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不斷培育和優化我市的主導產業。而當前我市農業重點要發展的是水果、蔬菜、水產養殖、雞、鵝、豬、茶葉、竹木和筍竹等八大農業主導產業。二是整合資源,布局產業。按照不同的地理優勢和資源條件,做好特色經濟文章。三是打造品牌,壯大產業。清遠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不多,沒有很好的充分利用。為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圍繞創「品牌」這一環節,積極調整產品品種結構,大力發展名、優、特、稀、新品種,使之盡快成為我市的品牌,以整體形象去參與市場競爭。
二、注重化解和規避結構調整中的各種風險。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風險,主要是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自然風險,必須積極化解和規避這些風險,讓農民在調整中得到實惠。1、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化解市場風險。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步入新階段後,很大多數農戶還處於單打獨斗的境地,「小而全」的生產方式和小型分散的經營形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面對變化的大市場,亟須一種經濟載體把千家萬戶的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實行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提高整體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業產業化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途徑,龍頭企業能把千家萬戶聯系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既能解決生產經營小而散的問題,解決農產品加工難的問題,還能有效地化解規避市場風險。2、加大技術培訓,推廣和服務的力度。著力化解技術風險和調整結構意味著必須掌握新的技術,化解技術風險是結構調整中必須越過的一道坎。3、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努力規避自然風險。在結構調整中,我們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減輕自然災害所帶來的風險,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發展避災農業。
三、要確立新的定位、新的定型。根據我市的實際和發展戰略,我們應把農業重點定位於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創造就業機會、保持社會穩定和保護資源與生態環境這五大功能,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以土地使用權資產為前提,建立合理的土地有償流轉體制;以「龍頭企業」為主導,整合鄉鎮企業;以「名、優、特、稀、新」為標准,優化農產品結構;以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而,為本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農業的定型上,要著眼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目標,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結合,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生態環保型效益農業。有了這樣的定位、定型,確定發展新的思路就有了明確的思考依據。
四、抓住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確立新的方向、新的目標。根據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攻方向,就是圍繞「三增一穩」(即: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縣域經濟實力增強,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基本目標,突出抓好「三精產業」,即精細種植業、精品畜牧業和精深加工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應服務於農產品加工業,因為農產品加工業一頭聯系市場需求,一頭聯系農戶生產,它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組織生產,也就能指導農業生產,成為市場需求和農業生產的中間環節。農產品加工把農業生產作為第一車間,通過加工生產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再通過銷售實現商品價值,這就形成了產工貿的經濟鏈,三者之間存在著制衡和循環關聯,成為一種新的農業體制,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專業化生產規律由小到大、產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由弱到強,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由低到高、農產品加工轉化和產品質量由粗到精的歷史性轉變,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建立和完善中介組織,建立和完善中介組織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五、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關鍵是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放活農村經濟。必須發展優勢產業,實現主導產業率先突破;必須注重發展民營經濟、民本經濟、民生經濟,鼓勵科技能人、經營大戶加快發展,實現優勢群體率先突破。還要加快小城鎮建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必須建設農產品優勢產區,形成優勢產業帶,使社會生產力和自然生產力的雙重優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增強農業發展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作為提高農業市場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徑,作為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不斷創新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還必須精減鄉鎮機構,減輕農民負擔。目前,農民負擔最重要的不是「皇糧國稅」,而是教育雙達標、水利建設、鄉村道路和電網改造等集資收費。針對上述問題,必須進一步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逐漸使農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
② 如何整合拓展農村教育資源
·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來自農村,這些生存能力都是農村教育獨有的環境所給予的,這是眾多農村教育價值中的一個。 ·農村更接近於生活的「原生態」狀態,原生態給了我們更大的挑戰與戰勝自己的空間,一個有別於城市的空間。 ·農村有著很多天然的資源。農村教育需要開放的心態與觀念,主動地與城市交流學習,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長期以來,我們人為地把城市教育和農村教育割裂了,於是便給了人們很多錯覺:認為農村教育就是落後的教育,城市教育就是先進的教育。其實,不管是農村教育還是城市教育都是教育,離開誰都不行。 實際上農村教育也是資源的一種;農村教育也是可以讓孩子成長的土壤。我們需要更多地走進農村教育,了解農村教育。 重新審視農村教育,挖掘農村潛在的資源 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來自農村,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農村的孩子早早地就知道了如何生火做飯、如何在大河裡逮魚、如何在崎嶇不平的小路上穩穩地走好。這些生存的能力都是農村教育獨有的環境給予的。 生存是教育的首要,學做飯、學逮魚、學走小路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本身,而是在學習生存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這些學習更接近於生活的本身。這不禁使我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強調的:在農村的生活中學習知識與能力的必要性;也想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想到了陶行知的:生活皆教育。原來,農村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種,農村也有著許多城市沒有的教育資源,這正是眾多農村教育價值中的一個。 談到學習,我們就會自然地想到「元認知」、「原動力」等一些名詞解釋。而農村更接近於生活的「原生態」,在農村沒有過多的指導,也沒有更多的先進設施,有的只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智慧才能挖掘的「財富」。因為條件的艱苦與物質的貧乏,所以更需要堅強的意志與無窮的創造力。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原生態」吧:學習寫字,可能就是為了不被別人騙,也可能就是「寫一手好字就是有文化的象徵」這些樸素思想的流露。但毛澤東、華羅庚等許多偉人就是從簡單的「寫字」開始,走向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寫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們身上有著樸素教育思想的因子。 「原生態」給了我們什麼?給了我們更大的挑戰與戰勝自己的空間。缺乏的同時,不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嗎?落後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創造與思想更為廣闊,可以學習更多,超越更多。「原生態」提供給教育的就是一個真實的「場」,農村教育給我們的就是一個更大的空間,一個有別於城市空間的空間。 借城市、社會之石,攻農村之玉 毋庸置疑,城市教育有著許多「先進」的地方,特別是管理機制與人才資源。所以農村教育需要開放的心態與觀念,主動地與城市交流學習,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就師資方面而言,可以借城鄉老師大量交流這一東風,派老師去城市學習他們的先進管理與先進理念,再回來培訓本學校的其他老師,也可以請城市的優秀老師來學校進行交流、研討,更可以通過理論學習、崗位練兵、合作交流等方式來走內涵發展之路。 對於家長,我們也要積極主動地與之交流,以取得共識。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與他們交流,但目的不是為了告學生的狀,而應是宣傳最新的辦學理念,引導家長也能去讀書、去學習、去關心孩子的心理發展,從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一句話,用我們的熱情去打動家長,用我們的行動去影響家長。 農村有著很多天然的資源,我們可以通過開辟勞動基地等形式來吸引城市的孩子來農村接受勞動教育,也可以利用學校自身文化優勢吸引家長來校學習,從而得到社會的普遍支持。農村的學校可以與城市聯合辦學,與社會聯合辦學。農村的學校可以是多功能的,它既可以是某所城市學校的實驗基地,也可以是家長學校…… 對於農村教育,我們眼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拋開陳舊的觀念,不要再把教育割裂成城市與農村,而應把它看作一個整體,充分吸收各自的資源優勢走整合發展的道路。我們可以期待這樣一個局面:在農村教育中有城市教育的先進,在城市教育中有農村教育的朴實,最後在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了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這兩個名詞,而替代它們的就是「教育」。
③ 如何整合資源形成新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問題是農民,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收入問題的核心是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市裡還有20多萬貧困人口,此外還有一部分低收入者,增加農民的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一、基礎薄弱,資源分散,制約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不可能指望一夜之間、一年之間,或者是我們在座的縣(市)區長一屆之間,能夠完成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岳陽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從產業發展看,去年全市一產業比重為18.4%,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6.6個和0.6個百分點。這個指標高不是一個好事,說明我們農業的比重還很大,我們二、三產業的發展還有差距。從基礎設施看,農村公路、農田水利設施、電力通迅等設施落後。從農民收入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擴大,全市農村有27.32萬貧困人口。還有社會事業相對滯後,農民素質亟待提高等等。這些都表明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在這樣一個基礎薄弱、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我市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好的成效,各級各部門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迴避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資源分散。如:領導力量分散,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真正沉下去研究新農村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辦法,甚至很難真正沉下去搞清楚農民兄弟需要我們做什麼;支農資金分散,特別是在一些支持農業發展的資金安排上平衡照顧,而不是優先支持產業、支持項目,很難有好的效果;部門資源分散,現在國家安排的支農建設項目有近100個,分散在二、三十個部門,渠道和環節都很多。
資源分散,有體制障礙的原因,也有協調聯動不夠的問題。資源分散的表現形式就是各自為政、互不協調,「各唱各的調」,有的甚至把支農資金的管理與分配作為部門彰顯權力的手段,相互掣肘。資源分散導致的負面影響,就是使用效率低下,形不成拳頭,干不出大事。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資源整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統籌安排。
二、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探索新農村建設途徑整合資源,方方面面都要整合,主要是五個方面:
1、整合支農資金,形成合力干大事。近幾年,各級財政加大了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名目很多。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資金3917億元,比去年增加520億元;湖南省本級安排11.19億元,增長13.3%;岳陽市本級安排8358萬元,增長392%。還有交通、環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條線都有用於農村的專項資金。我們要積極探索將這些資金很好地整合起來,現在財政部門已經在全國26個縣進行試點,把這些資金整合起來,由縣里統一申報項目,統一進行開發,現在已經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我希望我們市裡有縣走在前頭,縣長要有魄力,不怕得罪人,從一個地區來講難度比較大,但是先從一個縣開始試點,市裡是支持的。
2、整合產業資源,形成合力干大事。農村產業資源,有傳統農業資源,有傳統旅遊資源、交通業資源、商業資源等等。這些都可以整合起來,對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發揮更大效益。岳陽有很好的旅遊資源,有一個個很知名的獨立景點,比如張谷英村、屈子祠、幕阜山等,湘陰還有靠近長沙的地緣優勢,這些資源應該整合起來。我去年兩次到了張谷英村,看了之後感覺有很大的潛力,作為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旅遊景點,現在的情況:一個是路很爛,交通不便,形象不好;第二個是沿途有兩個鎮,環境很臟;第三個是路程很遠。如果我們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能在景點周邊或通往景點的道路邊,部署一個或兩個,而且把道路建設好,把沿途鄉鎮的環境衛生搞好,那麼這條線就可以通過產業、通過旅遊全部連起來,然後再向周邊地區輻射,這就是一個資源怎麼整合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否則,張谷英作為一個旅遊點,屬市旅遊局管,他們不一定考慮得很周到。我們現有的條件較差,不可能拿出很多錢一下子把農村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但是我們整合這些資源,一個點一個片地逐步推進,這就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3、整合政策資源,形成合力干大事。現在到農村的政策很多,但是很分散,農民不了解,甚至我們自己也不完全了解,一號文件出台後,國土、工商、稅務、金融等各部門都出台了一些自己的政策,但這些政策還不完全公開透明,沒有得到整合,要真正建設好新農村,搞好建整扶貧,幫農民兄弟做點事,就要主動把這些政策整合起來,「多予少取放活」,告訴農民兄弟如何用好、用活、用夠這些支農惠農政策,讓農民自己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
4、整合基礎設施資源,形成合力干大事。初期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政府的作用更加明顯。基礎設施建設要整體規劃、逐步推進,擔逐步推進並不是說要逐項推進,要一片一片地推進。比如:農村沼氣池建設與改水廁結合起來,包括農村電網改造,以及農村信息化建設,互聯網、電信網、電視網「三網合一」,等等,很多項目完全可以整合起來,統一開展,象建整扶貧一樣「整村推進」。
5、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干大事。新農村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志原者行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包括單位、團體和社會個人,都可以招募到這面旗幟下來。還可以動員社會資助,引導民間資本,鼓勵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人才支授新農村建設。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協會、農民致富帶頭人,引導農民自己行動、自強素質、自我作主。
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1、思想要統一,認識要一致。現在,對於「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對於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各方面思想認識很高,工作也很主動。但涉及到資源整合、協調配合,有的很可能就不情願,覺得削弱了他的地位,甚至損害了他的權威和利益。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很多部門不願意配合,這就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各級各部門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只要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增強協作意識。
2、農辦要敢於牽頭,善於協調。農辦是一個地方整合「三農」工作的綜合協調服務部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農辦,志願者行動指導小組辦公室也在農辦。所以,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農辦要牽頭負責,牽頭制定完善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牽頭研究探索資源整合的辦法,牽頭督促檢查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協調各方主動與農口各局、與其他相關部門一起來研究,真正把政策弄懂、把情況摸清、把問題鑽透、把著力點找准,每年合力干成幾件大事。
3、要有新的考核和激勵機制。這次會議表彰了優秀集體志願者和優秀個人志願者。今年還要把服務新農村建設列入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不僅要看該部門這項工作的實績,還要看與相關部門協調聯動的作為。對主動協調、效果明顯、基層和群眾反映好的單位,要進行表彰獎勵;對各自為政、獨行其是、效果不好的單位,要提出批評。要通過政策激勵和輿論導向,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要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使我市新農村建設每年都上一個新的台階。
④ 如何進一步整合資源不斷提升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成果
為了盡早改變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幸福這個根本目標,針對當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提高認識。要改變農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持久的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一是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在早、中、晚時間反復宣傳,利用報刊、展板、宣傳標語等形式強化宣傳,使環衛知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二是把農村環境衛生宣傳與開展「改陋習、樹新風」和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著力培養農民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組織村民參加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環境,努力營造大家動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四是建立對環境衛生文明戶的獎勵機制,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五是在中小學開設環保、健康教育課,加強對青少年環衛意識的培養,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去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
二、結合實際,科學規劃。科學的村莊規劃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取得實際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後序建設與發展,甚至還有可能破壞農村環境衛生。一是要高度重視鄉村規劃工作,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大盤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真正實現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二是規劃要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不僅要有可行性,而且要有操作性,同時還要有實用性。在新村建設規劃時要超前考慮排水、排污、綠化、雜物堆放、家畜飼養等農村實際問題,綜合考慮道路、水溝、公廁、公共場所、公益事業設施、綠化美化等多種因素,使村莊建設科學合理,整潔美觀。
三、加大投入,完善機制。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瓶頸,關繫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長久和成敗,地方政府應該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政府拿一點,群眾集一點,集體補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整治資金。一是政府主導。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政策,爭取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整治項目資金,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逐年增加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和技術扶持,重點支持飲用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等工程。二是財政傾斜。提高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環境建設資金的傾斜比例,安排量化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有效形式,確保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轉。對經濟薄弱村,要增加村莊環境整治專項資金補助力度。三是部門幫建。市、區(縣)各部門要積極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提供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扶持,為所聯系村解決環境「臟亂差」問題。四是鄉村投資。重視鄉鎮和行政村在農村環境整治投資中的主體地位,全面整合農村各種資源,抓住新農村建設大好機遇,進一步加大項目的申報力度,整合資源,捆綁使用,集中實施,增加整治成效;並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壯大鄉(鎮)級財政和村集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籌集建設資金,逐步改善農村環衛基礎設施。
四、加強領導,嚴格考核。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事關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的提高,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務必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此,各地市黨委政府應成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市衛生局、發改委、財政局、城建委、規劃局、土地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等單位組成,下設辦公室,由市衛生局負責日常事務,安排部署各項工作,重大問題由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區縣也要成立相應機構,為該項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區縣應將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考評的主要內容,明確目標、分解任務、細化指標,使這項工作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切實把農村環境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⑤ 如何利用農村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發展第三產業,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才能使農村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1、多渠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強就業能力
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二、要強化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使農民有一技之長,增強其就業能力。
三、要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思想道德素質。 四要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身體素質。
2、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容量
在保持現有的傳統的交通運輸和商業飲食服務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技術服務、信息服務、金融保險等重點行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增加就業容量。
⑥ 如何整合資源,更有效地管理好集體土地
深度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充分發揮閑置土地的作用,為保增長、保民生、保就業、保穩定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通過農村土地整理,使廣袤的農村「路成框、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達到高產穩產農田要求,做到旱能灌、澇能排、產能運,可以大大地提高耕地的生產能力。整理出來的農地特別是新增農地,可以在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調整土地產權關系,調整生產關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集約化、耕作現代化的路子。
⑦ 怎麼聚集產業整合資源
4月17日,走進位於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的茯茶小鎮。據了解,茯茶小鎮是西咸新區在原有村落改造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地民居建設相對整潔的現狀,在不破壞原有房屋結構、最大程度保留原有鄉村風貌和鄉村記憶的基礎上,實現農村的城市化改造和農民的就地城鎮化,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通過鼓勵周邊村民投身茯茶產業,帶動茶藝表演、茶文化產品、茶館、餐飲、民宿客棧等關聯產業發展,實現了鎮村融合、文旅融合,成為2017年度陝西省唯一入選國家旅遊局「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的項目。目前,茯茶小鎮實種「陝茶一號」茶樹30畝,試驗成功後,將進一步帶動休閑觀光業的發展,並為產業扶貧探索一條新的路徑。
⑧ 如何整合資源
不知道您說的人脈還是企業,不過資源整合在企業里用的更多,我就暫且把它當成企業資源整合吧。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下什麼叫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是企業戰略調整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的最優。 簡介資源整合是指企業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的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介紹資源整合內涵的基礎上, 提出了企業資源整合過程模型,分析了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旨在為企業提供如何提升資源整合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供建設性建議。
下面我們就要看怎麼做資源整合了。
有一個故事特別有名,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這個故事。
從前,美國有一位農夫,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在城市工作,小兒子和老頭在農村相依為命。有一天,從城裡來了一個人,對老頭說:「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市去。」老頭說:「我就這么一個兒子在我身邊,你為什麼要把他帶走呢?」這個人說:「我要給你這個兒子在城市找份工作。」老頭說:「不行。」這個人就說:「我再給你小兒子在城市找一個對象,你看如何?」老頭說:「那也不行。」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這個對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兒,你同意嗎?」老頭想了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最後終於點頭同意了。
過了兩天,這個人又找到了洛克菲勒,對他說:「洛克菲勒先生,我准備給您女兒介紹一個過象?」洛克菲勒說:「你趕快滾出去!我還用你給我女兒介紹對象嗎?」這個人說:「如果我給你女兒介紹的這個對象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你同意嗎?」洛克菲勒笑了笑,點頭同意了。
於是這個人又找到世界銀行總裁,對他說:「總裁先生,你現在必須立刻任命一位副總裁。」總裁先生說:『你趕快滾出去吧,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再任命一位副總裁呢?」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位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同意嗎7」總裁當然同意了。就這樣,那位農民的兒子既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又當上了世界銀行副總裁。
這就是資源整合的經典案例。
那麼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其實也很簡單。
了解自身的優勢。
了解你身邊的人或者合作夥伴的優勢。
了解自身的需求。
了解你身邊的人或者合作夥伴的需求。
⑨ 農村閑置土地和非閑置土地該怎麼整合規劃
如何整合農村閑置土地和非閑置土地的規劃。實際上,使用或規劃農村土地真的很困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統一的意見,因為許多人的意見會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我們想要合理,充分地利用農村土地,但是未必能使用。
當涉及到整合和監管問題時,我們真的不需要擔心。至少到目前為止,如果您親自計劃和整合這些土地,政府將來也會找到一個好的計劃,因此這次破壞了您的所有計劃。我們不必擔心此問題,也不必擔心如何規劃。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提高我們在農村的經濟能力。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在農村獲得良好的經濟收入,因此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如何利用這些土地增加收入是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想在農業上創業,有些人想在農村種田,當然有些人想自己逃到其他地方。
⑩ 如何做資源整合
這樣做資源整合:企業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就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突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目的是要通過組織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客戶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