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二類資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擴展閱讀
原始工具有什麼特徵 2025-07-23 16:16:25

二類資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19 19:36:35

⑴ 哪個網有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的方法和細則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凈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葯材。 中國的森林資源 中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森林質量不高,林齡結構以幼齡林、中齡林和人工林為主。 截至1993年,中國有林業用地面積39.43億畝,森林面積20.06億畝,森林覆蓋率達13.92%;活立木畜積量117.85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01.3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到1995年6月,全國森林面積累計達1.34億公頃,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積為3300多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1998年3月,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資源評估報告結果,中國森林面積1.34億公傾,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3.9%,居世界第五位,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僅列第119位。中國森林總蓄積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列世界第8位。世界人均擁有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2001年3月12日,中國全國綠化委員會發布的第一份《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目前,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已達4666.7萬公頃,發展速度和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森林面積已達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55%。

⑵ 林業中的二類調查具體指什麼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是以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採伐限額,進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區域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林業發展規劃,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和規范森林科學經營的重依據。
基本調查內容
1、核對森林經營單位的界線,並在經營管理內進行或調整經營區劃 。
2、調查各類林地的面積。
3、調查各類森林、林木蓄積。
4、調查與森林資源有關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因素。
5、調查森林經營條件、前期主要經營措施和經營成效。
6、調查和計算森林生長量(率)。
以上是調查的基本內容。還分成各小類。每個省的都有點區別 。最好參照當地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方法。
(一)調查總體思路和時間安排。
總體思路。嚴格執行《江蘇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面積調查以小班現地勾繪與遙感數據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森林資源調查成果,以實地調查為主,結合GPS定位技術進行地面校正,獲取調查區域的森林資源信息,藉助地理信息系統(GIS)平台,構建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時間安排。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准備工作階段,包括編制二類調查《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和《操作細則》,開展技術培訓和宣傳發動工作。二是調查階段,用三年時間完成調查任務,時間從2007年開始至2009年結束。2007年度,完成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市調查;2008年度,完成南通、揚州、泰州、淮安、鹽城市調查;2009年度,完成徐州、連雲港、宿遷市調查。三是總結表彰階段,2010年底完成,對調查成果進行驗收、數據匯總、總結表彰和成果發布。
(二)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
調查對象。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的對象是在全省境內生長的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林業輔助生產用地以及農田林網、四旁樹等。
調查內容。一是調查各級各類林地的面積、權屬;二是調查各級地區的森林覆蓋率;三是調查各級各類森林、林木蓄積;四是調查各級各類四旁樹的株數和蓄積;五是調查各級各類農田林網的控制面積和分布情況;六是調查與森林資源有關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因素;七是調查不同功能區(江、海、河、湖、路等)的綠化現狀及分布;八是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省、市、縣(市、區)森林資源管理和更新的數字化和網路化。
(三)工作步驟和調查方法。
工作步驟。一是區劃林班和小班,查清各類土地的面積,計算森林覆蓋率;二是調查各類森林、散生木的蓄積,並對各類蓄積進行抽樣控制;三是調查四旁樹、城鎮樹木的株數、蓄積和農田林網的現狀,並對其蓄積進行抽樣控制;四是開展專業調查,調查主要樹種的生長量,調查有關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五是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和森林資源調查報告;六是繪制森林分布圖。七是建立森林檔案和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調查方法。一是片林、帶狀林以地面調查為主,採用GPS技術,並結合航片判讀、區劃和定位的方法進行小班區劃;二是片林蓄積量採用角規繞測方法調查,按斷面積蓄積標准表進行計算。帶狀林蓄積量採用設置段帶樣方方法,查一元材積表進行計算;三是四旁樹採用機械抽樣調查推算的方法,以縣(市、區)域的所有四旁樹為抽樣總體,機械布設半徑17.84m、面積0.1hm2的樣圓進行調查。農田林網現狀在1∶1萬地形圖上勾繪求得;四是研建全省森林資源地理信息系統,匯總資源數據,實現省、市、縣森林資源計算機管理,形成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五是以縣(市、區)和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為單位編制森林資源調查報告和森林經營方案。
(四)質量標准和成果要求。
質量標准。調查成果質量是二類調查的生命線,必須把質量第一的意識牢固樹立在每一個調查隊員的腦海里。調查工作要堅持「質為先」的方針,嚴格按照《國家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江蘇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方案》和《江蘇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中的技術標准和內外業工作質量要求開展工作。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質量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檢結合」的原則。要按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嚴格執行「事先指導、中間檢查、成果校審」三環節管理,調查成果要經得起檢查驗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成果要求。一是完成森林資源二類成果報告、專項調查報告、質量檢查報告以及森林經營方案等文本。二是完成以林場(或鄉、鎮)為單位編制的1∶1萬比例尺基本圖和林相圖,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編制的1∶5萬—1∶10萬比例尺森林分布圖、森林分類區劃圖和專題圖等圖面材料。三是完成各類調查統計表;四是建立省、市、縣級森林資源檔案和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五)強化技術培訓。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工作,調查內容涉及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小班調繪、角規測樹和類型中心抽樣等多方面技術的應用,省里將按照「統一組織、全員培訓、嚴格考核」的原則,強化二類調查的技術培訓。二類調查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由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負責,調查隊員由各市、縣負責組織,各地應選派思想作風過硬、懂業務、工作認真踏實的同志參加,今年的技術培訓工作將於近期開始,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江蘇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GPS基礎知識及應用、抽樣基礎知識與樣地的測設調查、GIS技術及林相圖製作、遙感判讀等技術規范和要求。在注重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的同時,強化對技術人員的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考核,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調查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同時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要加強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內外業質量檢查,並集中力量抓緊做好楊樹立木一元材積表、四旁樹面積折算標准表等重要基礎數表和數據匯總軟體的編制工作,為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的順利開展做好技術保障。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各地要按照「統一組織、分級負責、部門協作、多方參與」的原則,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⑶ 森林資源清查的內容,范圍是什麼

林資源清查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森林資源清查的目的在於為編制林業區劃、規劃、計劃和森林經營方案,建立森林資源檔案以及確定森林利用方案和森林採伐限額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其主要任務是查清森林資源的種類、結構、數量、質量和分布,掌握資源消長變化的規律,客觀反映自然、經濟條件,進行綜合評價,提交准確的森林資源調查材料、圖面材料、統計資料和調查報告等。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對象是森林、林木、林地,林區的野生植物、動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素。森林資源清查工作已成為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實現森林經營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根據有關規定,森林資源清查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根據同級人民政府的部署和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定期組織實施。森林資源清查實行統一標准、分類調查的制度。
森林資源清查 - 分類
一是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即一類調查),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組織,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林區為單位進行;是規劃設計調查(即二類調查),由省級人民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以縣、國有林業局、國有林場或其他部門所屬林場為單位進行,以滿足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和縣級區劃、規劃和基地造林規劃等項需要;三是作業設計調查(即三類調查),是林業基層生產單位為滿足伐區設計、造林設計和撫育採伐設計而進行的調查。 [1]

⑷ 土地資源調查包括哪些內容

土地資源調查是為了查清某一國家、某一地區的土地資源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狀況等進行的有目的的、系統的、科學的量測、分析和評價等調查登記工作。 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為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業生產布局、制定農業區劃和土地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並為進行科學的土地管理創造條件。 土地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土地類型、數量、質量、分布、利用狀況、生產水平和土地權屬等。土地資源調查按目的和任務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五類: 1. 以反映土地類型為主的土地類型調查; 2. 以反映土地利用狀況為主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3. 以反映土地適宜性和限制性為主的土地資源質量調查; 4. 以反映土地潛在資源的土地潛在資源調查; 5. 以反映土地權屬的地籍調查等。(摘編自《中國資源科學網路全書》)

⑸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1、市場環境調查: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學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等。具體的調查內容可以是市場的購買力水平,經濟結構,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風俗習慣,科學發展動態,氣候等各種影響市場營銷的因素。

2、市場需求調查:主要包括消費者需求量調查、消費者收入調查、消費結構調查、消費者行為調查,包括消費者為什麼購買、購買什麼、購買數量、購買頻率、購買時間、購買方式、購買習慣、購買偏好和購買後的評價等。

3、市場供給調查:主要包括產品生產能力調查、產品實體調查等。具體為某一產品市場可以提供的產品數量、質量、功能、型號、品牌等,生產供應企業的情況等。

4、市場營銷因素調查:主要包括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調查。產品的調查主要有了解市場上新產品開發的情況、設計的情況、消費者使用的情況、消費者的評價、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產品的組合情況等。

5、市場競爭情況調查:主要包括對競爭企業的調查和分析,了解同類企業的產品、價格等方面的情況,他們採取了什麼競爭手段和策略,做到知己知彼,通過調查幫助企業確定企業的競爭策略。

(5)二類資源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調查的內容包括:

調查的目的、調查的方法、調查的種類、調查的時間、樣本的情況、調查的內容、調查表的分析、分析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其特點是具有寫實性、針對性、邏輯性。

⑹ 在進行市場調查時在二手資源包括哪些

會展市場調研中,二手資料有兩個重要的來源,即內部資料和外部資料。
通過第二手資料的調研,市場營銷調研人員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應該著重調查的某些特定的因素上,經營國際貿易,如果有許多市場擺在面前要去選擇,第二手資料調研可以幫助調研人員排除不理想的市場而認准最有前途的市場,並為進一步的實地調查奠定基礎。在國際營銷中,二手資料調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是重要的信息來源,為某些營銷決策的制定奠定基礎。
2、案頭調研可以為實地調研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使實地調研的目標更加明確,從而節省時間和調研成本,為國外實地調研打下基礎。
會展策劃的基本流程:  
一 成立策劃工作小組  人員  事務  策劃主管  負責協調、溝通整個小組各策劃人 員的工作,並全權負責策劃方案的制定 淘會場   和修訂   策劃人員  負責編擬會展項目計劃   文案撰寫人員  負責撰寫各類會展文案,包括會展常用文書、會展社交文書、會展推介文 書、會展合同等  美術設計人員  負責各類各種類型視覺形象設計,如廣告設計、展示空間設計,此負責人要求能熟練運用photoshop,Imageready,Illustrator,coreIdraw 等軟體  市場調查人員  負責進行市場調查並編寫市場調 查報告  媒體聯絡人員  進行媒體宣傳推廣
二 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    會展市場調查與分析是會展策劃的基礎。其針對的內容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產業環境; 2.目標市場; 3.政策法規; 4.同類會展;  淘會場   5.自身資源。  
三 制定會展項目的行動方案   制定一個統籌兼顧的方案是會展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並做到兩者的合理搭配,是方案必須注意的內容。   會展策劃方案具體化,應形成一個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其間得需明確以下內容: 會展項目的目標、實現會展項目目標的環境、會展項目營銷戰略要素、 會展相關活動的開展、會展策劃方案的效果與評估、會展策劃方案實施的附加條件。   設計行動日程表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環。會展項目的行動日程必須精心設計, 策劃方案的製作、方案的實施不得延誤,每個步驟的開始和結束都應有時間的規定和限制, 以保證方案的實施能夠順利進行,否則就會嚴重影響會展的成功舉辦。    
四 制定預算方案   制定一份會展項目預算方案一般包括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場地費用;   2.行政管理費用,包括公司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行政辦公費用等;  3.宣傳推廣費用;  4.招展、招商費用;  5.相關活動經費;  會展項目收入來源:  1.會務費或展位費收入;  2.門票收入;  3.企業贊助收入;  4.其他。淘會場  
五 撰寫項目策劃方案   抓安歇會展項目策劃方案就是將策劃的最終成果整理成書面材料,即策劃書,也稱企劃案, 其主體內容包括現狀或背景介紹、分析、目標、戰略、戰術或行動方案、效益預測、控制和應急措施,各部分內容可因具體要求不同而詳細程度不一。 其可涵蓋內容如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意向書、項目建議書以及廣告策劃書、宣傳手冊等圍繞某次戰前、 戰中以及展後的所有策劃文案。  
六 評估與修正   評估與修正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評估、階段考評、最終考評和反饋改進等內容。

⑺ 什麼是森林資源二類調查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在林業界簡稱「二調」是,沒十年進行一次(2015年又要進行)。
「二調」是指以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採伐限額,進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區域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林業發展規劃,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和規范森林科學經營的重要依據。

⑻ 森林調查的森林調查的種類

森林調查的種類多種多樣,各類調查的方法、目的、內容等也有所不同。在我國,根據調查的目的和范圍將森林調查分為3大類。
1、以全國(大區或省)為對象的森林調查,稱為「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原稱為「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也簡稱「一類調查」。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調查區域內森林資源的宏觀狀況,為制定或調整林業方針政策、規劃、計劃提供依據。
2、以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縣、鄉(鎮)或相當於縣、鄉(鎮)的單位為對象的森林調查稱為「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原稱為「森林經理調查」),也稱為「二類調查」。此類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縣級林業區劃,企事業單位的森林區化提供依據,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制定生產計劃等。
3、主要為企業生產作業設計而進行的調查稱為「作業調查」,也簡稱「三類調查」調查的目的主要是對將要進行生產作業的區域進行調查,以便了解生產區域內的資源狀況、生產條件等內容。

⑼ 林業中一類二類清查的概念及區別。

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清查)是以掌握宏觀森林資源現狀與動態為目的、以省為單位,利用固定樣地為主,進行定期復查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而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是以國有林業局(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資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