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孚石油怎麼進的中國
擴展閱讀
海灣石油有什麼危險 2025-05-15 02:50:57
成本的要素費用有哪些 2025-05-15 02:32:55

美孚石油怎麼進的中國

發布時間: 2022-06-08 17:25:28

❶ 美孚紅霸王潤滑油的發展歷史

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以追求技術領先、多元發展、全球業務、資源共享為目標,經過對中國市場慎重而長時間的考察,相信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將取得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決定在中國推出集團原有品牌的升級產品「Model 紅霸王」系列新配方潤滑油產品,並以此來推動集團在中國的品牌建設,同時讓中國用戶感受世界級潤滑油品帶來的全新體驗。同時,為了適應中國市場,以集團的「人才、品牌、管理、機制、技術」五大優勢尋找中國的合作夥伴,將資源轉化為生產力,迅速將優勢的資源與優異的產品推向中國市場。
2007年10月15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總部股東會議決定,為了整合中國市場業務,將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香港)電力有限公司更名為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其業務定型為集團對中國業務的唯一管理機構,同時負責「Model 紅霸王」系列潤滑油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建設與管理。
2008年2月18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西安運營中心,負責「Model 紅霸王」系列潤滑油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生產與銷售的前期籌備工作。
2008年4月2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潤滑油新技術暨潤滑油新能源節能技術研發中心」,利用公司強大的技術儲備和深厚的科研力量,研發出適合中國使用環境的高性價比潤滑油。
2008年4月22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的潤滑油官方網站正式開通,中國區品牌行銷團隊正式成立,「Model 紅霸王」潤滑油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2008年5月8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推出第一批新配方產品,「Model 紅霸王」系列車用潤滑油全新上市,同年6月,「Model 紅霸王」系列摩托車用油及工業用油陸續投放。
2008年11月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湖北、山東、陝西、等地服務中心陸續成立。
2009年2月1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生產基地一期改造工程提前完工。
2009年3月12日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與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聯合推出產品防偽標識。
2009年4月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國推出全合成系列潤滑油產品,標志著「Model 紅霸王」系列產品的科研技術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2009年6月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福建、廣東服務中心正式成立,「Model 紅霸王」系列產品正式進軍長江以南市場。
2009年8月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潤滑油官方網站改版工作正式開始,並於同年10月份完工。
2009年10月美國美孚國際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西安運營中心正式更名為西安威孚科工貿有限公司,標志著「Model 紅霸王」系列潤滑油在中國市場的籌備工作全部結束,從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❷ 美孚機油產地是哪裡

國內太倉和塘沽產美孚的普遍機油,有速霸和黑霸王等。高端的美孚一號都是國外產的。中國的行貨美孚一號是法國產的,散著來到中國,然後在太倉灌瓶。美孚其它產地: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

(2)美孚石油怎麼進的中國擴展閱讀:

美孚潤滑油由美孚工業潤滑油與美孚車用潤滑油組成的。 美孚在工業和特種潤滑油生產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孚利用全面深入的產業知識和創新技術,促進了高性能合成潤滑油——美孚SHC的開發進程。

美孚提供一系列車用潤滑油為眾多汽車製造廠商所認可的汽車機油產品以及特種機油產品,包括美孚1號1——領馭世界的合成機油,美孚速霸2優質機油系列產品和滿足日常駕駛所需的發動機機油。

機油

美孚DTE渦輪機油、美孚DTE T渦輪機油、美孚DTE 800渦輪機油、美孚DTE 790渦輪機油、美孚DTE AW渦輪機油。

參考資料:美孚潤滑油-網路

❸ 請問越南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南海抽石油

在周邊國家中,越南在南海的開發最為激進。1975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越南南部海域發現了石油。上世紀80年代,越南國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PetroVietnam)和蘇聯石油公司Zarubezhneft成立合資公司Vietsovpetro,合作開發白虎油田。白虎油田至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一度占越南原油產量一半。2004年,越南石油產量達到峰值,日產超過40萬桶,之後一直徘徊於日產30多萬桶上下。2009年,越南原油的凈出口為每日5.3萬桶,其中一半出口美國。

❹ 美孚機油在中國那個地方生產的

是進口的,在美國。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領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由約翰·洛克菲勒於1882年創建,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愛文市。埃克森美孚通過其關聯公司在全球大約2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擁有8.6萬名員工,其中包括大約1.4萬名工程技術人才和科學家。

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氣生產商和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氣銷售商;同時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煉油商之一,分布在25個國家的45個煉油廠每天的煉油能力達640萬桶;在全球擁有3.7萬多座加油站及100萬個工業和批發客戶;每年在150多個國家銷售大約2800萬噸石化產品。

公司連續85年以上獲得3A信用等級,是世界上保持這一記錄為數不多的公司之一。在《財富》雜志本年度美國最大上市公司排名名單中,暴漲的能源價格把埃克森-美孚推到了2006財富500強的首位。

埃克森美孚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銷售埃索和美孚兩大國際知名品牌的系列潤滑油產品。在江蘇太倉和天津的埃克森美孚潤滑油調配廠採用進口基礎油進行生產,供應中國市場。

(4)美孚石油怎麼進的中國擴展閱讀

美孚潤滑油的特點

節能

廣泛的潤滑油和潤滑脂產品線,例如美孚 DTE 10 超凡系列液壓油和美孚 SHC 飛馬天然氣發動機潤滑油,有助於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並有助於減少能源和資源的使用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節約成本。

延長潤滑油壽命

創新的產品配方有助於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 —幫助減少潤滑油消耗,降低廢油量和操作成本。例如,用於極重負荷的回轉螺桿式和葉片式空壓機的美孚拉力士SHC 1000 系列高性能合成潤滑油,它的換油間隔時間比礦物油產品長五倍。

延長設備壽命

先進技術生產的潤滑油如美孚SHC合成潤滑油和潤滑脂的潤滑性能使用周期更長,有助於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廢油量,從而節約能源。還能明顯降低新設備的購買需求以及相關設備的維護、處理和更換成本。

環境保護意識

幫助開發新型液壓油、潤滑脂和其它潤滑油產品,以便在靠近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系統環境應用中為設備提供更好的保護。美孚EAL®(環保型潤滑油)產品系列適用於液壓潛水泵等設備以及使用潤滑脂進行潤滑的泵站導向軸承。

❺ 埃克森美孚為何進入中國

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潤滑油消費大國,2011年潤滑油表觀消費量約600萬噸,且國內潤滑油企業在高端領域技術相對不是很成熟,量雖然只佔20%,但利潤卻佔80%,因此,美孚進入中國來賺取利潤;另外由於國內主要先進設備均來自國外,設備製造商推進美孚產品也是其進入中國的原因之一

❻ 美孚公司的美孚在華

埃克森美孚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當時,埃克森美孚的前身_標准石油公司開始在中國銷售煤油。隨著煤油銷售獲得成功,標准石油在中國的業務又擴展至汽油、瀝青及航空燃料的供應。在20世紀上半葉,標准石油為幫助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埃克森美孚的關聯公司逐漸重新參與中國能源工業諸多領域的業務,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氣及燃料銷售、潤滑油銷售和服務、化工及發電。至今,埃克森美孚在中國有近1100名員工。
埃克森美孚對中國有著長期的承諾,希望以其產品、技術、與中方的合作以及投資繼續幫助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

❼ 美孚公司的譯名來源

美孚,是石油大廠Mobil的音譯。
其實兩者的讀音並不很貼近,但當年Mobil進入中國發展業務時,要取個中文名字來登記,就由一位頗具國學造詣的高手將『Mobil(莫比爾)』譯成『美孚』,從此聲名大噪,一直沿用至今。
『美孚』,是有意義的,『美』有美國的意思,代表這間石油公司是美國人(洛克斐勒)創立的,『美』也有『美好』的意思。
『孚』,在《詩經‧大雅‧下武篇》:「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有『誠信』的意思。
故『美孚』本身就有『來自美國,創造美好生活,又以誠信經營的公司』的意思。

❽ 哪裡還有美孚早期在中國設的油棧、油池的遺址

在宿遷,繁華的幸福路上有一座古老的西洋風格的建築,那就是道生鹼店——美孚洋行。為清朝時美孚公司宿遷代理商張友章先生1897年所建。由於張友章誠信經營加上美孚產品的優秀,使宿遷美孚成為當時蘇北、魯南、皖東地區最大的美孚產品經銷商。120年來美孚靠品質和誠信贏得了宿遷及周邊人們的信賴。

❾ 我國石油的發展史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說起中國石油發展,要從介紹當時的歷史大背景說起。當時石油地質調查研究與地方、民間石油開發活動交相輝映,構成了民國初年民族石油工業的一個短暫活躍期。然而,隨著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孫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剛剛興起的石油開發活動很快就被叫停了。1914年3月,北洋軍閥政府以「油礦需用日繁,尤與我國海軍計劃有重大關系」為由,「令行各省,將商辦各礦一律停辦在案」,並倉促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礦業條例》。事後人們才知道,北洋軍閥政府以政令開道,匆忙所圖,只為一事,這就是美孚石油公司進入中國勘察石油。
後來的歷史證明,北洋軍閥政府拱手請來的美孚石油公司,並沒有給中國的石油工業帶來希望,相反卻因其鑽探失敗,給日後的中國石油勘探開發蒙上了一層陰影,造成了一系列惡劣影響。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國勘察失敗後,便開始在國際場合四處散布悲觀論調,非議 「中國無論在海相地層還是在陸相地層中都不可能產生大量的石油」,斷定「中國不是一個產油國家,而是一個石油消費國家」。中國「貧油論」由此發端,「貧油國」的帽子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一壓就是幾十年。
辛亥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痛定思痛,開始反思大革命的成敗得失,系統構想中國的前途和未來。1919年2月,孫中山寫就了《實業計劃》一書,與另外兩部書合為《建國方略》推出。其中對發展中國的石油工業進行了完整描述。孫中山堅信中國富產石油,強調開發石油,實現國內石油自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將其作為國策列入了《實業計劃》,明確了民國時期發展石油工業的基本方略。
歷史證明,孫中山先生的判斷和方略是正確的。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石油不僅成為了重要的實業,而且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成為了決定經濟和社會發展命脈的戰略資源。截至第一次國共合作以後,到了1931年,民國政府參謀本部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後易名資源委員會,隸屬軍事委員會領導),才將石油工業被列入了國防工業范疇。蔣介石親任委員長。但是,此時的蔣介石早已背叛了辛亥革命,把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拋在了腦後。為實行其獨裁統治,接連發動內戰,將中國人民推向戰爭的深淵,根本無暇顧及石油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