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加油站價格差異大,私人加油站為何能便宜一塊多
相信朋友們肯定遇到過加油站價格差異大的問題,比如去兩桶油時,價格基本差不多也就差兩毛左右,而去私人加油站,一升油能便宜一塊多!
就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吧,我是在山東LY市的一個小縣城,平時去加油就是到中石化的加油站,今年油價便宜,一般在五塊四五左右,平時開車也不算太多,所以200塊錢的油能用一個多月。上次回農村老家,沒注意加油的事,在老家看到油在紅線位置了,就到路邊的私營加油站去加油,在鄉鎮上並沒有中石化或者中石油的加油站,只能選擇這種加油站。一個鄉鎮上配備了兩家加油站,它們負責著幾十個鄉村大約2萬多戶的家庭用油。
如果成品油從煉油廠出廠價格都是2.5元,私人加油站就可以賣4塊錢一升,而兩桶油就不行,它的油是全國調配,有些是從油庫調過來的,價格受到限制,而且裡面還要交稅,價格也就比較高。
在我們那裡,鄉鎮上的加油站經營了有快20年了,如果油品質太差,或者用什麼調和油,那麼很有可能就開不下去,除非附近鄉鎮的油老闆都能統一,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差價最大的原因就是,油品渠道來源多,地煉油廠多。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路邊加油站是黑心老闆,比如調表,再或者用劣質產品冒充好的,以次充好,專坑過路的。也不排除這種,尤其是前幾年省道兩旁的加油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當前石油價格急劇上漲,主要原因是什麼
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低於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不利於調動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和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鑒於上述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應該說,近期世界石油價格平均水平是溫和上漲,並非暴漲。對於國際石油市場,石油價格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種以上的原油品種,由於品質、產地不同等因素,其價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價格暴漲是石油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結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復甦導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輕質油品——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產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增長有限,主要來自高硫重質原油產量的增長。歐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產國近期增產的原油絕大部分是高硫重質原油。我們判斷國際原油未來的趨勢是,低硫輕質原油產量將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質原油的產量將大幅增長。
第三,過去十年,全球煉油工業投資不足導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嚴重不足。這些情況導致煉油廠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對高硫重質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輕質原油和高硫重質原油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導致全球對低硫輕質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標桿原油系得克薩斯輕質原油的期貨價格暴漲。由於低硫輕質原油增產潛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難以短期內提高,這種狀況將會持續數年。這種狀況導致世界煉油工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能夠加工高硫重質原油的煉油廠利潤會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煉油廠將會出現嚴重的虧損。這種情況將會促使全球范圍加大在煉油工業上的投資,尤其是在擴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歐佩克寡頭壟斷。歐佩克有11個成員國,其石油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78%,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0%,出口量佔世界總交易量的55%,因此,長期以來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市場一直發揮著巨大影響作用。近幾年來,雖然俄羅斯和一些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長,但這些國家石油出口量相對較小,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組織體系來與歐佩克抗衡。歐佩克在飽嘗1998年國際市場油價暴跌之苦後,面對當前全球石油市場的大好形勢,必然要加強對石油供應的控制權以獲取最大利益。從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歐佩克先後三次宣布減產,以防止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而這幾次宣布減產都使國際市場油價出現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減產消息更使油價漲到了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性過大,使石油需求彈性減小。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促進了石油產品市場需要強勁增長,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使經濟增長對石油需求的依賴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費大國美國去年經濟也開始復甦,石油消費量迅速增加,並導致其庫存水平不斷下降,一季度其商業原油庫存降到20多年來的新低點,目前美國原油庫存比五年平均數低2000多萬桶,低於美國石油理事會認定的2.7億桶的"最低庫存運作點"。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長使需求彈性減弱,因此當油價大幅上漲時,石油需求量並沒有明顯回落。
第六,主要產油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伊拉克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國際石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伊拉克會迅速恢復生產並增加出口,從而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巨大沖擊。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石油生產與出口設施仍然經常遭到武裝分子的破壞,其石油出口量距戰前的每天200萬桶還有很大差距,而國際市場也沒有出現因伊拉克恢復出口而導致油價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內瑞拉是歐佩克第五大產油國,每天向美國出口170萬桶石油,佔美石油進口總量的15%。由於委內瑞拉政局動盪,委美關系持續惡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一再警告美國不要干涉其內政,否則將切斷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查韋斯的表態顯然助長了油價的上揚。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軍暗殺亞辛事件使中東局勢更加緊張,為油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世界石油價格水平上升,是石油價值回歸的體現。由於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人類對其消費的不斷增長,石油資源的供給趨勢是越來越少。因此,其價值將越來越高。盡管勘探和開采技術進一步提高,將會使我們發現更多的新油源供開采。但是開采難度的增加將會使開采成本增高,進而會促使原油價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區原油的平均開采成本從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歐洲則從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雖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巨大,但新油田的開采成本將會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經濟衰退或革命性地發現新的替代能源,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很難改變。考慮到輕質原油將持續供不應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將來臨,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將會居高不下,異常的寒冷天氣及煉油廠發生停產事故等因素都可能會刺激其價格沖上60美元/桶。依據有關權威的研究,全球油氣資源可供消費170年,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面臨石油供應短缺,但消費者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是難以改變的發展趨勢 。
3. 一升汽油成本多少錢
2015年中國石油新建煉油廠原油加工成本為220元/桶,一些私企煉油廠成本可以做到150元/桶,所以大概估算:中國原油提煉費用約為200元/桶=0.75元/升,中國運輸銷售成本約為120元/桶=1.25元/升,當國際原油價格在100美元/桶;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6.5來計算:1升原油的成本約為:100x6.5/159=4.088元/升。1升汽油成本約為:4.088+0.75+0.1.25=6元。當原油價格50美元/桶,1升汽油成本約為4元/升。當原油價格100美元/桶,1升汽油成本約為6元/升。當原油價格150美元/桶,1升汽油成本約為8元/升。
4. 柴油價格現在多少謝謝
3月23日,在國際油價瘋漲帶動下,國內汽油零售中准價每噸上調300元,此後,柴油漲價被一些人看作是早晚的事,而有關柴油調價的爭論此伏彼起。五一長假剛過,就在漲價之聲消退之際,國家發改委突然向兩大石油集團下發調價通知,苦撐一個多月的國內柴油價格今日零時起開始上調——— 凌晨調價:我省柴油每升上調0.14元 受國際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上漲影響,國家發改委決定從今天(5月10日)零時起上調柴油零售中准價格,由3795元/噸調至3945元/噸,上漲幅度為150元,柴油出廠價同時上調150元,汽油價格維持不變。 記者昨晚從有關渠道了解到,根據這一調價幅度,我省柴油零售價格每升上調0.14元,0號柴油零售價由原來的3.63元/升漲至3.77元/升,10號柴油由3.49元/升調至3.63元/升。 今日零時,記者在紫荊山路上一些中石化加油站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調整柴油價格(如圖)。據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有關人士講,農村網點加油站的柴油零售價每升同步上調0.14元。 漲價時機:避開春耕用油高峰期 「這次柴油在汽油漲價一個多月後跟漲,與去年有著驚人的相似。」中石油河南分公司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也是在3月31日上調汽油價格,隨後在5月18日上調柴油價格,時間間隔也是一個多月。 就在3月份汽油價格上調後,4月初,中石化將其煉油廠的柴油出廠價每噸上調了150元,此後業內不斷傳出柴油零售價格可能會在五六月份上漲的猜測。業內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發改委推遲上調柴油價更多的是考慮三農利益,主要是想避開當時的春耕。因為農用機械、農村地區的柴油發電機等對柴油的需求較大,也就是說,購買力相對較低的農民是柴油的一大用戶。 因為就在五一前後,一些媒體還呼籲:國際油價回落了,國內成品油應該及時降低。其依據是,在汽油漲價前的3月中旬,國際原油價格一度瘋漲沖破58美元/桶大關;可隨後逐漸回落。近些天,國際原油價格基本在50美元/桶上下浮動。 柴油價格緣何在國際油價滑落後上漲呢?省會兩家石油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國際原油價格達到45美元/桶,那就屬於高價位;因為以現在國際原油50美元/桶來計算,進口柴油價格大約在5000元/噸左右;而以目前我省0號柴油零售價3.63元/升計算,每噸僅相當於4210元左右,與國際柴油價格還有幾百元的差距。「零售價每噸4210元,可我們從煉油廠的進價已在4300元左右,目前柴油銷售嚴重批(發)零(售)倒掛。」一位人士說。 漲價原因:避免出現」柴油荒」 一位業內人士說,柴油價格如果長期不漲勢必產生其他矛盾。近期國際油價持續在高位運行,一些煉油廠的加工成本上升,對他們來說,多生產一噸柴油就要多賠些錢;因此在汽油價格上調後,一些煉油廠更多地生產汽油,加工柴油的積極性不大。部分煉油廠甚至計劃在5月份提前進入檢修階段,以規避高成本帶來的風險。 由於我國實行的是與國際接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如果國內柴油價格長期與國際價格背離,國內市場就會出現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據了解,目前在國內一些城市,柴油供應已經偏緊。在河南省,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近來主要是保證自己加油站的柴油供應;早在10多天前,他們對社會的柴油批發已基本停止。 「如果再不調價,市場柴油可能會造成生產與銷售脫節。」據省會某社會加油站老闆張先生講,去年國內一些地方就出現過「柴油荒」。 可盡管業內人把柴油調價看作一份「遲到」的漲價,但記者采訪後發現,一些消費者和企業正感受到新一輪壓力。 漲價影響一:貨運物流業成本大大增加 聽說柴油又要漲價,一位跑長途的貨車車主李先生直犯愁:這段時間正是貨運的旺季,他的車一天跑1000公里左右,按照每百公里耗油量20多升算,一天要用柴油200多升,每升漲0.14元,一天就要多掏30多塊錢,一個月光油錢就要多花近千元。 「去年下半年一升柴油漲了兩毛錢,現在咋又要漲?」鄭州金日達物流服務有限公司運輸部總經理陳天亮對記者說,現在各地檢查超限超載越來越嚴格,按目前油價算,車輛油錢已基本占公司運營成本的40%,盡管覺得柴油漲價是遲早的事,可一旦漲價還是讓他感覺吃不消。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公司有40輛貨車,主要跑省內運輸,每天300多公里,柴油每升上漲0.14元,每輛車一天就要增加八九元錢,一個月下來成本要增加上萬元。 陳天亮擔心的是,公司還使用一些社會車輛跑省外長途,合作方式是支付運費,油價上漲後,按原先的運費標准這些車主還願意干嗎?如果貨主不願意為油價上漲埋單,物流業會不會提前進入淡季? 漲價影響二:給客運帶來不小壓力 不光是貨運犯愁,客運業也在叫苦。鄭州交運集團客運公司有關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有2000輛營運客車,基本都是柴油車輛,平時車輛的實載率基本在30%~40%,按照目前的油價計算,燃油成本已佔到公司營運成本的近一半;這幾年柴油價格一個勁地往上漲,可他們長途客運票價自1998年之後一直沒有調過價,柴油價格再漲無疑進一步增加他們的成本壓力。如果柴油每升上調0.14元,他們公司為此將新增燃油成本四五十萬元。雖然成本壓力增加,可是調價又不是公司自己能決定的。 同樣面臨壓力的還有公交車輛,據了解,目前在鄭州市公交總公司的車輛中,仍有部分車輛「喝」的是柴油。 漲價影響三:農民夏收成本可能上升 「這兩年,每次柴油漲價都是讓我們很頭疼的事。」河南省農機局農機管理處吳處長說,目前我省共有小麥聯合收割機6.5萬台,另外還要再從外邊引入2萬台,此外還有多種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三夏期間投入作業的農機會多達400萬台,這一數量在全國是最高的,因此柴油漲價對我省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去年我省駐馬店、南陽等部分區域5月18日開始小麥收割,正好柴油漲價。」吳處長說,根據目前我省小麥長勢,一些區域的收割會在25日前就開始。 吳處長說,4月份農業部曾召集部分省份農機管理部門負責人會議,大家就農用作業機械用油補貼辦法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了意見。「但遠水不解近渴,目前對柴油漲價我們基本是束手無策。」 漲價影響四:給消費價格形成上漲壓力 石油有「經濟血液」之稱,柴油漲價會不會影響物價和經濟發展呢?河南省價格研究所正處級調研員吳景山分析說,柴油價格上漲主要影響工業生產。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大的船運、工程車輛等都主要使用柴油,其向下游傳導的鏈條比汽油要長,可能會通過影響生產資料進而推動工業品價格上漲,給消費價格形成上漲壓力。他舉例說,柴油價格如果持續對下游影響,可能會導致建築成本增加,這對眼下有關部門正准備給房地產價格降溫帶來一定的困難。 不過,他同時分析說,雖然對漲價不能掉以輕心,但由於目前國內消費品零售市場並不火爆,很多行業內競爭非常激烈,一些終端消費品價格想漲卻漲不起來,比如盡管鋼材價格近年大幅上漲,但家電類產品價格仍在降價。另外,柴油漲價因素雖然會向下游傳導,但由於中間環節多,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內,一些企業無法將成本轉化出去,而是要自己消化。因此,有些漲價壓力未必就能變成現實。 柴油漲價會不會沖擊我省正在高速增長的經濟呢?吳景山說,柴油漲價對下游工業品的影響只是結構性的,並非所有工業品,加上這次上調幅度並不大,因此其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並不會太大。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5. 一桶原油到底能煉多少升汽油
一桶原油159升,平均可煉出約80升汽油,售價約560元即約80美元。原油一桶=0.1576千公升(立方米)一噸=7.3桶一公斤=0.3055加侖(美)0.2545加侖(英) 要看精煉的水平。好的地方可以達到50%以上剩下的大多就是提煉出來做其他用處。
(5)石油煉油廠出廠價多少擴展閱讀:
1丶在英國,開采1桶原油的成本為52.50美元,而現在1桶原油的交易價格只有約42美元;在巴西,開采1桶原油的成本將近49美元;在加拿大,開采1桶原油的成本約為41美元;在美國,開采1桶原油的成本為36美元,成本當前仍低於交易價。
2丶上述數據來源於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的UCube資料庫。該資料庫收錄了全球大約65000座油氣田的信息。
3丶如果原油的開采成本高於售價,那麼原油開采企業當然無利潤可圖。許多能源大公司已經宣布,在生產成本高昂的國家採取一系列削減成本的措施,這在行業內已不是什麼秘密。
4丶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原油開采成本很低,平均每桶低於10美元。伊拉克原油開采成本為每桶約10.70美元。
5丶斯塔能源公司的分析主管馬格努斯向CNNMoney提供了原油開采成本數據,並表示該數據清晰地反映出海灣國家因為低廉的生產成本而更占優勢。
6. 一桶原油到底能煉多少升汽油
一桶原油經過提煉,大約可以產出約80升汽油,其市場價格在560元人民幣或80美元左右。一桶原油的體積相當於0.1576千公升(立方米),重量則為0.3055加侖(美)或0.2545加侖(英)。提煉汽油的數量會因煉油廠的技術水平而異,優秀煉油廠能實現超過50%的轉化率,其他用途的提煉物則通常低於這個水平。每桶原油的成本因國家而異:在英國,成本為52.50美元,巴西為49美元,而加拿大和美國分別約為41美元和36美元。這些數據來源於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的UCube資料庫,該資料庫詳盡記錄了全球大約65000座油氣田的詳情。若原油的開采成本超過售價,開采企業將面臨虧損。眾多能源巨頭已宣布在生產成本高昂的地區採取削減成本措施。然而,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原油開采成本異常低廉,每桶平均低於10美元,而伊拉克的開采成本約為10.70美元。雷斯塔能源公司的分析主管馬格努斯向CNNMoney分享了原油開采成本數據,他指出這清晰地顯示了海灣國家因低成本生產而占據競爭優勢。因此,石油價格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產成本差異影響。數據來源:中國經濟網。
7. 中國石油油價怎麼定的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擬定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擬定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的定價機制,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同時,新方案提出,將原允許企業根據政府指導價格上下浮動8%降為4%左右,折成額度取整確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於5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
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兩種時間表可供選擇: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和燃油稅費改革一起啟動,最早啟動時間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降低成品油價格,於2009年1月1日進行燃油稅費改革,即開征燃油消費稅。具體如何「拍板」,正在等待國務院高層和相關部門的最後決策。[3] [4]
零售價格
早在2006年,國家就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調整,並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零售基準價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並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著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再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確定價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見官方公開表述。
最新調整的方案,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並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
這一政策思路意味著,未來成品油經營企業將獲得一定的定價自主權,同時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將加快,次數將增多。
實質上,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實踐中,一直面臨著尷尬局面。因為成品油供應體系存在著兩個主體,一是民營企業,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後者在政府價格管控下,不能隨意調整價格,而前者在供求變化和後者價格管控中,獲取了利潤空間。
「現在民營銷售企業的利潤空間相當大。」石化專家、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薇對記者分析,目前國內成品油價偏高的情況下,民營加油站一噸能賺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從國外進口的原油約50美元/桶,而國內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價格出售,摺合成人民幣大概6000多元/噸,而地方煉油廠出廠的成品油價格4000多元/噸。按照2008年規定零售價格上下只能浮動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隻能降價8%。而民營加油站可以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渠道降價,從中賺得豐厚利潤。[5]
「採用最高限價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一種選擇。」上述專家稱,實行最高限價,意味著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過最高限價,多低的價格國家不管。
對此,調整方案也給出了相應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最高批發價格或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自主確定或由供銷雙方協商確定具體價格。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流通環節費用變化等情況適當調整流通環節差價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價,市場穩定,民眾沒有意見就可以了,企業出售油價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陳薇稱,如果有了最高限價,加油站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有效限制,不會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除了調整零售價格標准,成品油價格機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價格改革方案,即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機制。
雖然這種間接接軌的機制不變,但據了解,政策層面未來可能在調控區間上進行適當調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看,價格部門核算出的零售基準價會被摺合成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輕質原油的一種,是美國石油工業的基準原油,已成為世界各地原油產品的重要定價基準之一)價格,當這個摺合價格介於18-50美元每桶之間時,國內成品油價將與國際油價同步調整;但如果低於或高於這個范圍,國內成品油價將分別按照另外一套方法進行不等比例的調整。
具體核算是,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和米納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價格+成本+適當的利潤率(按2004年行業平均利潤率為5%左右),來確定成品油價格。其中,18~50美元之間按照上述公式計算,50美元以上開始扣減加工環節利潤,每上漲1美元扣減1%的利潤率,到55美元減為零,55~65美元為零利潤。
據悉,調整中的方案還提出,擬將50美元這個臨界點調高到80美元。
成品油價格調整涉及面廣,利益調整復雜,為此,相關配套措施也是調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據悉,如果按上述機制調整,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以及石油漲價收入財政調節等四個配套機制都將發揮「配合」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