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抹香鯨要那麼多鯨蠟器做什麼
作用:調節體積以改變密度。
鯨腦油內有一團充滿黃蠟的網狀導管。可能藉由噴氣孔吸入的海水冷卻或加熱黃蠟,使之收縮而增加密度(有助鯨體下沉),或借血流溫暖黃蠟,使之擴張而降低密度(有助鯨體上浮至海面)。
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迴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 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迴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博斗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它們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延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
另外,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臘燭、肥皂、醫葯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5—20頭結群游盪,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抹香鯨是胎生、哺乳。懷孕期16個月,哺乳期一年。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
該鯨的骨骼系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系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⑵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說石油的出現,拯救了抹香鯨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說石油的出現,拯救了抹香鯨?
以前家家戶戶都用煤油燈,但你一定不知道煤油燈和抹香鯨之間的故事。煤油是現代的產物。和外國火柴、外國釘子、外國汽車一樣,煤油是從外國進口的,所以前面會有一個外國字。說白了,煤油是石油做的。
在此之前,在中國,動植物油通常被用作燃料,如大豆油和菜籽油。這些老式燃料不僅照明效果差,而且有刺鼻的氣味和黑煙。清末,煤油開始被引進。這種燃料不僅燈火通明,而且沒有異味和黑煙,所以很快就傳播到了普通中國人的家中。
19世紀,石油被開采和利用。用石油製成的煤油不僅價格低廉,而且質量上乘。因此抹香鯨對市場的吸引力開始減弱,巨大的利潤損失。人們不再對抹香鯨著迷。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遠洋航行的出現到石油的出現,只用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但這幾乎造成了抹香鯨種群的滅絕。因此,必須說石油拯救了抹香鯨。
⑶ 抹香鯨的自述 200字
1.我們是著名的海洋巨獸――鯨。別看我們長得像魚,事實上我們和人類一樣屬於哺乳動物。我們鯨家族由兩類成員組成,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的須鯨,一類是口中有鋒利牙齒的齒鯨。我屬齒鯨一類,也是海中霸王――虎鯨。
別看我在鯨的家族中體型較小,我卻是最勇敢的一個,海中的魚、蝦甚至鯊魚、海象看到我都要四散逃跑。我的家中充滿了溫馨,當夥伴受傷時,我們會奮力協助,把它推上水面,陪送到安全地帶。我的堂兄藍鯨是鯨家族中最魁梧的動物,也是世上現存最大的動物,比有些恐龍還要大。它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山,長度能達到30多米,重170噸,比陸地上最大的大象重30倍!
我們渾身是寶,由於過量捕殺,現已瀕臨滅絕。唉!真希望人類朋友能夠善待我們,我們喜歡這個美麗多彩的世界!我們的大腦是地球上所有動物中最大、最復雜的,我們的記憶力很強,而且在群體中互相照顧。例如,我們睡覺時,總是幾個夥伴圍成一圈,頭朝里,尾巴朝外,以防止其它動物偷襲。我們的家族中還有不少是海上的歌唱家呢!例如白鯨,它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而且聲音變化無窮,叫人驚嘆不已。能夠親耳聆聽白鯨的歌唱,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我們願意與人類朋友和睦相處,也希望人類朋友能給我們自由活動的空間!
2. 你們別看我體形像魚,其實我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我們鯨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須鯨,十分溫柔,而且沒有牙齒;另一類是齒鯨,有十分鋒利的牙齒,只吃大魚和海獸,從不吃那些小魚小蝦。我呢?就是那可愛的須鯨孩子,只吃小魚和蝦。
我的爸爸是虎鯨,十分兇猛,有著「海中之王」的美稱;媽媽呢?她是大家公認的「美人鯨」,她的嗓子十分好,唱歌很好聽,每次我們舉行歌詠比賽時,媽媽都拿冠軍。瞧!媽媽又在那兒練歌呢!
咦?那邊有一條小魚在和一隻小蝦打架呢!我連忙游過去,小魚被我「啊唔」一口吃掉了,那隻蝦呢?也填進了我的肚子。因為我實在太餓了。
哦!忘了告訴你們,我們呼吸的時候跟其它動物不一樣,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吸的時候就浮出海面,噴出的水柱比花園里的噴泉還美呢!
我們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睡覺的時候圍成一圈,頭朝里,尾巴朝外,聽到什麼響聲,就立刻游散開。
這就是我們家族。
&大家好!我是一條小鯨,生活在海洋里。
幾乎所有的鯨類動物:露脊鯨、鰛鯨、抹香鯨、白鯨、海豚和其他各種鯨魚,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分割一頭剃刀鯨的胴體,能得到 50 噸鯨肉、 30 噸脂肪和 20 噸骨頭。
鯨目動物中最小的是江豬,它和海豚有近親關系,外形很象海豚,長約 1.5 米 重 50 公斤左右。江豬象海豚一樣,時常尾隨在輪船後面,撿食拋到水中的剩餘飯菜。
我們的兄弟姐妹很多,下面介紹一兩位。
縞臂鯨身長10米左右,體重7噸,體態細長,是須鯨中最小的一種,數量約20萬頭。露脊鯨身長18米,體重20噸左右,軀體細長,背部呈黑色,腹部灰白色,屬亞南極種。
抹香鯨又叫真甲鯨,體長18~25米,體重20~25噸,最大者達60噸,是齒鯨類中個頭最大的一種。它體色呈灰黃色,頭部特別大,呈楔型,占體長的1/3,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
3.大家好,我是肥肥胖胖的長須鯨。我的身體非常胖,我的脂肪大概就有35-50厘米厚。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厚,因為我沒量過,我也量不到,因為我已成了魚的樣子。我還得從我的祖先說起:我的祖先跟牛羊一樣,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可後來由於,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祖先只好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中。又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變成了魚的樣子,怪不得有人叫我們做「鯨魚」。
由於我們是用肺呼吸,所以不能在水中呆久了,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在水面上呼吸一次空氣。呼氣時,從頭頂的洞中噴出的氣會帶水一起沖上天空,形成一股水柱,壯觀極了。
我們身體很大很大,八頭大象還沒有我在。雖然鯨旅中不管非常重,但我們的「老大」非常重,一條舌頭可就有二十頭大肥豬那麼重,厲害吧!
我們須鯨主要吃小魚、小蝦。在游泳時,我們張開大嘴,將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從須經中排出來,把魚蝦吞進去。而齒鯨呢,卻吃大魚和海獸,有時還吃我們,真是叛徒。
我們也要睡覺,總是幾頭圍成一團,只要有什麼動靜,就立刻會散開。
我也是胎生的,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我一生出來就有6、7公斤重,一天就可長五十公斤重,二三年就可長成肥肥胖胖的大鯨了。我們的壽命非常長,一般可活幾十年到一百年,有時還能活一百歲以上,和一般的烏龜差不多年齡。
怎麼樣,熟悉我了吧。
4.大家好!認識我嗎?告訴你,我就是大名鼎鼎、聞名於全世界的鯨魚。哎,我的小朋友們,千萬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鯨是魚類,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鯨屬於哺乳動物。另外,我想向那些認為我是魚類的小朋友們透露一個小秘密:應該好好補充補充生物方面的「營養」了,哈哈哈哈!
我們鯨是很大很大的動物,單單是一條小小的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呢!我們要是張開嘴巴,你們人類站在我們的嘴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我們的上顎呢;四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坐在我們的嘴裡,還顯得很寬敞呢!哼,看看我們是多麼大呀!噢,對了,告訴你們呵,這話可別對我的老祖宗說,它要知道了,非批評我不可呢!
我們的家庭成員也不少,但是各有自己的生活習性。看,第一位登場的是我們的小弟弟——須鯨,他沒有牙齒,所以他的食物是小魚和小蝦;第二位登場的是我的同胞兄弟,名字自然是我不說你們也知道,對了,叫齒鯨,有著無比鋒利的牙齒,因此我們一般都是吃大魚和海獸;那一位是我們的領袖——虎鯨,他可是很厲害的,要是把他惹急了,他可是不顧情面的呦!
我們鯨是用肺呼吸的。呼氣的時候就要浮上海面,呼出的氣會形成一股水柱。但是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水柱也不一樣:小弟弟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我們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瞧瞧,我們鯨類的學問還不少吧!
我們睡覺的樣子也很好玩。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總是一群一群的睡,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
我們是胎生的,而且是靠喝母鯨的奶長大的。我們的生長速度很快,一天就可以長30公斤——50公斤。而且我們的壽命很長,可以活幾十年——一百年。
聽了我的自述,大家會對我們鯨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們以後到我們那裡做客,我一定會熱情款待你們的!
回答者:丨糖水灬 - 高級經理 六級 12-4 20:49
Hello! my friend ! I 'm from da hai,I 'm a big! I like swimming!
我是生長在海洋里的動物。你們別看我長的很像魚,其實我不是魚類,我是哺乳動物。我們還可以分成兩大類呢!一類是須鯨,一類是齒鯨,我屬於須鯨。我不象齒鯨那樣,有著鋒利的牙齒,鼻孔里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時,噴出來的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我是沒有牙齒的,當我鼻孔里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時,噴出來的卻是筆直的、又細又長(高),就像公園里的噴泉那樣好看!
你知道嗎?我有個同伴它長達十幾米,相當於你們學校的兩間教室那麼長;它有16萬公斤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10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可想而知,它整個身體有多少頭肥豬那麼重?據人類說:當我的同伴張開嘴時,人站在它的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要是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會顯得很寬敞!
雖然我們可以分兩大類,但是我們畢竟是鯨,有著共同的特點:在遠古時代,我的祖先就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里;可是過了很長的年代,我們前肢和尾巴都變成了鰭,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中;慢慢的後肢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我生長的速度特別快,一天我就可以長30公斤到50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高大威武的鯨了!看!我不但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壽命還很長!一般都可以活到幾十歲,甚至一百歲!
你們知道這些年來我都吃些什麼東西嗎?是豆腐,是青菜,還是……不,這都不對,我喜歡吃小魚和小蝦,它可是我的主要食品哦!我不像齒鯨那樣,用鋒利的牙齒,很快的吃掉大魚和海獸。
當我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找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假如一聽到有動靜就立刻醒來,四處分散開來。
聽了我的自我介紹,你是不是對我有了個更全面的理解?曾經捕殺過我的兄弟的人,是不是也覺得臉紅?覺得我也很可愛?
回答者:鳳苞 - 助理 二級 12-4 20:54
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肥肥胖胖的長須鯨。我的身體非常胖,我的脂肪大概就有35-50厘米厚。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厚,因為我沒量過,我也量不到,因為我已成了魚的樣子。我還得從我的祖先說起:我的祖先跟牛羊一樣,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可後來由於,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祖先只好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中。又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變成了魚的樣子,怪不得有人叫我們做「鯨魚」。
由於我們是用肺呼吸,所以不能在水中呆久了,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在水面上呼吸一次空氣。呼氣時,從頭頂的洞中噴出的氣會帶水一起沖上天空,形成一股水柱,壯觀極了。
我們身體很大很大,八頭大象還沒有我在。雖然鯨旅中不管非常重,但我們的「老大」非常重,一條舌頭可就有二十頭大肥豬那麼重,厲害吧!
我們須鯨主要吃小魚、小蝦。在游泳時,我們張開大嘴,將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從須經中排出來,把魚蝦吞進去。而齒鯨呢,卻吃大魚和海獸,有時還吃我們,真是叛徒。
我們也要睡覺,總是幾頭圍成一團,只要有什麼動靜,就立刻會散開。
我也是胎生的,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我一生出來就有6、7公斤重,一天就可長五十公斤重,二三年就可長成肥肥胖胖的大鯨了。我們的壽命非常長,一般可活幾十年到一百年,有時還能活一百歲以上,和一般的烏龜差不多年齡。
怎麼樣,熟悉我了吧。 不滿意還有 大家好!認識我嗎?告訴你,我就是大名鼎鼎、聞名於全世界的鯨魚。哎,我的小朋友們,千萬千萬不要以為我們鯨是魚類,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鯨屬於哺乳動物。另外,我想向那些認為我是魚類的小朋友們透露一個小秘密:應該好好補充補充生物方面的「營養」了,哈哈哈哈!
我們鯨是很大很大的動物,單單是一條小小的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呢!我們要是張開嘴巴,你們人類站在我們的嘴巴
⑷ 抹香鯨的大腦袋裡都有什麼東西,人類對這些物質有什麼應用
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有著圓鈍、方形的大腦袋,這也是它們獨一無二的標志,經常代表鯨出現在各種卡通形象上。這就是抹香鯨。
在小說《白鯨記》中,莫比迪克咬掉了船長的一條腿。船長為了找這條白鯨報仇,歷遍了大海的每一個角落,最後找到了這條巨鯨。但是在和這個鯨魚的搏鬥中,被莫比迪克摧毀了整個捕鯨船,唯一生還的是一個女科學家。在人類從石油中提煉出煤油作為鯨油的廉價替代品之後,這種捕撈活動才慢慢的停止。
⑸ 抹香鯨生活習性是
攝食與食性一般認為抹香鯨主要在海底或附近區域覓食,以多種槍烏賊(squid)為主要食物。雌鯨主要捕食重量在0.1至10公斤左右的槍烏賊,但也包括體型極為龐大的獵物,如為人所熟知的大王烏賊(或稱巨槍鰂)等;雄鯨同樣以槍烏賊為食,不過偏好獵物的體型通常更大,例如大王酸漿魷。
在抹香鯨的嘴邊與身上有時會有類似被抓傷的刮痕與圓形的吸盤印痕,推測可能是與這類大型獵物搏鬥時,由槍烏賊觸須所留下的傷痕,曾有發現直徑達十厘米的吸盤印痕的記錄。
另外抹香鯨也會捕食章魚、烏賊和鯊魚,以及多種硬骨魚類,不過占食物的比例不高。覓食時它們常會吞下石頭、海綿、海鞘等其他非食物的物體。不同於其他大型鯨類有明顯覓食期的劃分,抹香鯨終年皆會進食,估計每天要消耗相當於體重3%至3.5%重量的食物。
聽覺與發聲
抹香鯨的聽覺相當靈敏。抹香鯨最常發出的聲音是一連串的滴答聲,在不同狀況下記錄到的頻率會有所差異,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跟迴音定位與個體間的溝通有關。除了以迴音定位來標定獵物,另有一說認為它們會用聚焦的超音波來震昏獵物,不過目前還沒有足以支持的證據。
海面行為
因為抹香鯨的潛水時間很長,在海面上看到的機會不大,但其特殊的外形與噴氣使其不易與其他大型鯨類混淆。兩次下潛的間隔,抹香鯨會在海面漂浮或緩慢游動,外觀上很像巨大的漂流木;左傾約45度的噴氣低矮而呈樹叢狀。經常有躍身擊浪或鯨尾擊浪的動作。
潛水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是哺乳動物中潛得最深的物種,16英尺(4.9米)寬的大尾鰭可使他們加速,1分鍾就能潛320米深,抹香鯨的背孔呼一次氣可換掉體內85%的氣,超大的肺活量可使他們潛到2000米深的海底,還可在水面下待2小時。
抹香鯨社會結構
長期穩定的雌鯨群構成抹香鯨社會的核心單位,此類小群可達12頭成年雌鯨,並伴隨其雌性與年輕雄性後代。雄鯨約4至6歲大、最遲在21歲過後會脫離出生家族獨自行動,年輕雄鯨常組成所謂的「單身漢族群」,參與者的體型與年齡多半相近,但個體間的聯系不及上述的雌鯨群般緊密,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加鬆散。身長達12至17米的年老雄鯨多半獨自在大洋中悠遊,極少發現持續達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
整群的抹香鯨有時會在沙灘上擱淺。
社交行為
由於成年雄鯨的頭部常會有嚴重的傷痕分布,有時會見到斷折的牙齒甚至是下顎,科學家認為個體間可能有激烈的爭斗行為。不同的雌鯨群彼此遭遇時,似乎有借著聲音來溝通連絡的情形。
逃跑與反擊
小說或電影里常將抹香鯨描述成強壯威猛、會攻擊船隻的動物,但事實上抹香鯨面臨危險時,多半會選擇逃走。當抹香鯨意識到危機時,會將頭部探出水面浮窺,並緩慢地旋轉身體以看清周遭的情況,一旦確認有危險如虎鯨出沒時,它們會很快地加速游離該海域或潛至深處,鯨群中只要有一頭逃走其他個體也會跟著行動。抹香鯨的泳速平均約為2至3節(1節相當於時速1.852公里),逃跑時的速度可能達7節,捕鯨時期曾有被追捕的抹香鯨以12節的速度狂奔的記錄。
有時候抹香鯨也會選擇反擊,文獻上關於捕鯨船遭抹香鯨攻擊甚至破壞的記錄所在多有。抹香鯨那龐大似鐵錘的頭部與強而有力的尾部具有很大的破壞力,遭攻擊的船隻常有船壁被撞毀或遭鯨尾掀翻的情況,昔日的捕鯨小艇也曾有被盛怒的抹香鯨咬斷的記錄。
⑹ 石油明明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何越用越多
地球是所有人類共有的美麗家園,我們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中過著幸福悠哉的生活。地球之所以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繁衍發展,主要是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礦產資源,比如維持我們呼吸的氧氣、樹木、以及陽光。這些自然資源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石油資源,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日常出行步步都離不開石油,很多現代機器設備也都需要石油,例如飛機、汽車、坦克等等。一旦這些設備沒有了石油,我們便寸步難行,所以,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都會非常重視開採石油的原因。
不管今後石油會不會枯竭,我們都不能否認在人類生存的這個古老地球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些都是地球給予我們人類的一種饋贈,而我們人類在不斷開采勘探之際,還要學會保護我們的地球。2020年澳大利亞爆發了一場熊熊大火,很多動物、植物資源葬送其中,新型冠狀病毒席捲了全球各國,死亡人數達到了數千萬之多,非洲的蝗災以及巴西罕見的暴雨,讓我們人類意識到保護地球刻不容緩。
在現代文明活動中,人類應該減少石油的使用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新能源的開發,比如在出行時,最好選擇綠色出行,長期堅持採用單車或者步行等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營造人人主動踐行綠色出行的良好氛圍,讓我們保護地球,珍惜一切,合理開發合理利用,只有這樣地球中的所有資源才不會枯竭。
⑺ 誰對抹香鯨深藍感興趣,告訴我一些關於他的事
抹香鯨 <學名> 最大身長:18 m 最大體重: 4,4000 kg
抹香鯨是在台灣海域的賞鯨季節中,比較容易觀察到的大型鯨類。
他們的體色為暗褐色,在軀體較後方有著不明顯的背鰭,頭部極大;當他們浮出水面呼吸時,會向頭部左前噴出水霧;他們的噴氣孔非常怪異的長在頭側左端,因而在海上遇見他們時,不難由噴氣的角度辨認出他們。
抹香鯨有明顯的性別二形性(Sexual dimorphic),雄性個體體長可達18公尺、重44噸;而雌性則僅能長到約12公尺、重16噸。初生的幼鯨長約4公尺,多半在以雌性為主的家族育幼群中成長。
抹香鯨可能以單獨或大於50隻的群體形態出現,不同性別的個體間有明顯的分群行為,成年雄性在非繁殖季中往往獨行或成小群;未達性成熟的幼鯨,則往往與雌性個體形成為數眾多的育幼團。抹香鯨在春夏會往地球兩極移動,並於秋季返回溫帶與熱帶海域。而在分布上,雄鯨往往較雌鯨們更為趨近兩極。
抹香鯨主要以魷魚為食,偶爾會吃章魚或是其它魚類。抹香鯨往往能潛到1000公尺以下的深度,甚至有深潛至2800公尺的紀錄(聲納探測紀錄),總之,他們是一種擅長潛水的大型海獸。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於1999年的觀察記錄顯示,抹香鯨可潛在海中長達45分鍾,而在潛水前均會將那三角形的尾鰭高高舉起海面,而後幾乎垂直的沈入海中。另外,根據資料,這種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甚少有水面行為,但本會亦於2001年觀察到浮窺、尾鰭擊水等行為,而國外資料畫面亦有躍出水面的行為。
抹香鯨曾經因為商業捕鯨而數量銳減,而在人類以石油為燃料,對抹香鯨的需求逐漸減少後,抹香鯨的族群量才逐漸恢復。在2001年5、6月間,本會就曾在花蓮海域遭遇3次,相信在護鯨成為國際趨勢的今日,抹香鯨族群的存續將會有光明前景
==================================
抹香鯨 香味的來源,它喜歡吃巨型烏賊,可是烏賊的嘴難以消化,結果就在它的體內生成結石,這就是抹香,燃燒有奇香。
⑻ 抹香鯨的資料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故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彷彿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 它的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
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只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抹香鯨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游盪,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 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抹香鯨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不過,大多是抹香鯨勝。 因為三級結構肌紅蛋白是抹香鯨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條件,抹香鯨熱衷於大型烏賊、章魚、魚類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要保證體內的肌紅蛋白三級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抹香鯨的食物為主食大型烏賊、章魚、魚類,而烏賊、章魚主要吃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和魚類。根據20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為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都富含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thin,簡稱ASTA),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的天然紅色物質就是蝦青素。與大王烏賊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質就是互相爭奪對方的蝦青素資源,以利於自己能夠在深海中長期生存下去。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抹香鯨
常結成少至5~20隻的群體,多至200~300隻每群體。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產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5年。。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斗,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抹香鯨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龍涎香」,因此經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編輯本段經濟價值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迴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葯,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蠟燭、肥皂、醫葯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製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製革原料;體油、腦油和龍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標本研究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 抹香鯨
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該鯨的骨骼系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系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2008年初,一頭重達48噸的抹香鯨在威海榮成擱淺,死亡,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製作成骨架標本和皮膚標本,現在劉公島鯨館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龍涎香。這是亞洲目前擱淺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鯨之一。
傳奇故事
抹香鯨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麼抹香鯨為什麼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餚,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貴的中葯,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准備跳水逃命。經過檢查,才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中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斗,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里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面,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道,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電影《海底漫遊》
追蹤一隻80歲高齡且重達45公噸的雄性抹香鯨的一生,見證它的成長 海底漫遊
以及它成為深海之王的一路歷程。深度探索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壯麗深海奇觀,與觀眾一同進入令人屏息的神秘海底世界。我們還跟隨著他們的族群,見證了它們防衛虎鯨群攻擊的驚人一幕,以及它們如何與傳說中的生物面對面――神秘的十五公尺長皇帶魚以及體形驚人的大王魷和巨槍烏賊(也就是大王酸漿魷)。 當抹香鯨潛入2千公尺以下的深海,深海景觀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難以想像的深海峽谷、水下火山以及在地球上最高和最長的山脈。鯨魚帶領我們領略一場驚心動魄的刺激旅程——從失落古城的高塔螺旋,到巨大的海底峽谷以及廣袤平地上冒著黑煙的煙囪。 透過這段奇妙之旅,我們發現海洋在這8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變得更有生命力,卻令人難以想像,它更加容易受到各種變化的影響而改變,它有權力賦予這個星球生命力的同時,也可以把它奪走!
擴展閱讀:
1
海底漫遊視頻: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585083o1p0.html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身體粗短,行動緩慢笨拙,易於捕殺,故現存量由原來的85萬頭下降到43萬頭。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彷彿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 它的身體的背面為暗黑色,腹面為銀灰或白色。頭部特別大,幾占體長1/4~1/3。上頜和吻部呈方桶形,下頜較細而薄,前窄後寬,與上
頜極不相稱。有20~28對圓錐形的狹長大齒,每枚齒的直徑可達10厘米,長約20多厘米。噴水孔在頭部前端左側,只與左鼻孔通連,右鼻孔阻塞,但與肺相通,可作為空氣儲存箱使用,呼吸時噴出的霧柱以45度角向左前方傾斜。無背鰭。鰭肢較短。尾鰭寬大,寬約360~450厘米。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抹香鯨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海洋中,在中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游盪,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 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抹香鯨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不過,大多是抹香鯨勝。 因為三級結構肌紅蛋白是抹香鯨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條件,抹香鯨熱衷於大型烏賊、章魚、魚類等的食物不是它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要保證體內的肌紅蛋白三級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抹香鯨的食物為主食大型烏賊、章魚、魚類,而烏賊、章魚主要吃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和魚類。根據20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為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都富含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thin,簡稱ASTA),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的天然紅色物質就是蝦青素。與大王烏賊拼得你死我活,其本質就是互相爭奪對方的蝦青素資源,以利於自己能夠在深海中長期生存下去。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抹香鯨
常結成少至5~20隻的群體,多至200~300隻每群體。性兇猛。主食大型烏賊、章魚,也吃魚類。繁殖期有激烈的爭雌行為。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僅產1仔,偶見2仔,幼仔體長4~5米,哺乳期1~2年,7~8歲時性成熟,最長壽命可達75年。。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斗,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在繁殖方式上,抹香鯨為一雄多雌,小抹香鯨出生後,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成熟。
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抹香鯨腸道內分泌物是極名貴的香料「龍涎香」,因此經常遭捕殺,現數量稀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編輯本段經濟價值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迴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葯,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蠟燭、肥皂、醫葯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肉味鮮美,近似牛肉,可鮮食或製成各類罐頭;皮堅韌可作製革原料;體油、腦油和龍涎香是其身上的三大寶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標本研究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 抹香鯨
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該鯨的骨骼系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系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2008年初,一頭重達48噸的抹香鯨在威海榮成擱淺,死亡,後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製作成骨架標本和皮膚標本,現在劉公島鯨館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龍涎香。這是亞洲目前擱淺的最大重量的抹香鯨之一。
傳奇故事
抹香鯨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麼抹香鯨為什麼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餚,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叫做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也是名貴的中葯,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美國軍艦在夜間行駛時,忽然艦身強烈地震動起來,不少官兵以為觸礁或是碰上了水雷,於是紛紛行動,准備跳水逃命。經過檢查,才發現軍艦撞上了一頭正在酣睡的抹香鯨。中國古籍《廣異記》記載:「開元末,雷州有雷公與鯨斗,身出水上,雷公數十,在空中上下,或縱火、或電擊,七日方罷。海邊居民往看,不知二者何勝,但見海水正赤。」據估計,這里所描述的正是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搏鬥的一個激烈場面,不過文中顯然過於誇大其詞。抹香鯨最喜食大王烏賊,而這種烏賊身體巨大,目前已發現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據報道,大洋深處也有30~40米長的烏賊。抹香鯨要吞食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恐怕不會輕而易舉,需要經過艱苦搏鬥,但至多一兩個小時,烏賊便葬身抹香鯨之腹了。除此之外,抹香鯨也食魷魚和各種小型魚類,胃容量可達300公斤以上,吞食量相當驚人。
電影《海底漫遊》
追蹤一隻80歲高齡且重達45公噸的雄性抹香鯨的一生,見證它的成長 海底漫遊
以及它成為深海之王的一路歷程。深度探索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壯麗深海奇觀,與觀眾一同進入令人屏息的神秘海底世界。我們還跟隨著他們的族群,見證了它們防衛虎鯨群攻擊的驚人一幕,以及它們如何與傳說中的生物面對面――神秘的十五公尺長皇帶魚以及體形驚人的大王魷和巨槍烏賊(也就是大王酸漿魷)。 當抹香鯨潛入2千公尺以下的深海,深海景觀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人們眼前——令人難以想像的深海峽谷、水下火山以及在地球上最高和最長的山脈。鯨魚帶領我們領略一場驚心動魄的刺激旅程——從失落古城的高塔螺旋,到巨大的海底峽谷以及廣袤平地上冒著黑煙的煙囪。 透過這段奇妙之旅,我們發現海洋在這8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變得更有生命力,卻令人難以想像,它更加容易受到各種變化的影響而改變,它有權力賦予這個星球生命力的同時,也可以把它奪走!
擴展閱讀:
1
海底漫遊視頻: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585083o1p0.html
⑼ 抹香鯨的生活習性
抹香鯨 <學名> 最大身長:18 m 最大體重: 4,4000 kg
抹香鯨是在台灣海域的賞鯨季節中,比較容易觀察到的大型鯨類。
他們的體色為暗褐色,在軀體較後方有著不明顯的背鰭,頭部極大;當他們浮出水面呼吸時,會向頭部左前噴出水霧;他們的噴氣孔非常怪異的長在頭側左端,因而在海上遇見他們時,不難由噴氣的角度辨認出他們。
抹香鯨有明顯的性別二形性(Sexual dimorphic),雄性個體體長可達18公尺、重44噸;而雌性則僅能長到約12公尺、重16噸。初生的幼鯨長約4公尺,多半在以雌性為主的家族育幼群中成長。
抹香鯨可能以單獨或大於50隻的群體形態出現,不同性別的個體間有明顯的分群行為,成年雄性在非繁殖季中往往獨行或成小群;未達性成熟的幼鯨,則往往與雌性個體形成為數眾多的育幼團。抹香鯨在春夏會往地球兩極移動,並於秋季返回溫帶與熱帶海域。而在分布上,雄鯨往往較雌鯨們更為趨近兩極。
抹香鯨主要以魷魚為食,偶爾會吃章魚或是其它魚類。抹香鯨往往能潛到1000公尺以下的深度,甚至有深潛至2800公尺的紀錄(聲納探測紀錄),總之,他們是一種擅長潛水的大型海獸。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於1999年的觀察記錄顯示,抹香鯨可潛在海中長達45分鍾,而在潛水前均會將那三角形的尾鰭高高舉起海面,而後幾乎垂直的沈入海中。另外,根據資料,這種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甚少有水面行為,但本會亦於2001年觀察到浮窺、尾鰭擊水等行為,而國外資料畫面亦有躍出水面的行為。
抹香鯨曾經因為商業捕鯨而數量銳減,而在人類以石油為燃料,對抹香鯨的需求逐漸減少後,抹香鯨的族群量才逐漸恢復。在2001年5、6月間,本會就曾在花蓮海域遭遇3次,相信在護鯨成為國際趨勢的今日,抹香鯨族群的存續將會有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