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列強為什麼要打利比亞是因為利比亞的石油儲量嗎求明解
肯定是。利比亞石油潛力巨大,未探明石油儲量可達1000億桶
利比亞位於非洲北部,西北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西南與葉門為鄰,東接埃及和蘇丹,西鄰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北瀕地中海。國土面積1 75.95 萬平方公里,人口604 萬(2007 年7 月)。利比亞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為非洲地區重要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一位;石油產量居世界第16 位,非洲第三位。油氣工業為利比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石油,油氣出口收人占其出口總收入的95% ,油氣稅收佔GDP 的 50%。隨著2003 年和2004 年聯合國和美國分別解除對利比亞的制裁以及國際市場高漲的油價推動了利比亞經濟持續增長,2006 年其GDP 增長6.1%。
一、資源與儲量
據BP公司《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07) ,截至2006年底,利比亞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15億桶(摺合56.81億噸),居世界第9 位和非洲第一位(圖1) ;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908.9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圖1)。油氣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錫爾特盆地(Sirt) ,探明的石油儲量占利比亞總儲量的80% ,石油產量占利比亞總產量的90% ,擁有Samah 、Beida 、Ra 即ba、Dahra一Hofra和Bahi大油田。儲量超過10億桶的大型、特大型油田有12個。此外利比亞石油具有油質好、含硫量低、開采成本低的特點。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0 年對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所作的評估,利比亞待發現的石油資源量為82.71 億桶,天然氣為5973.76 億立方米。
2006 年以來利比亞油氣勘探不斷獲得新發現。2006 年Hellenic 石油公司在利比亞南部的Murzuq 盆地獲得新的天然氣發現,初步測試天然氣產量為3028萬一3679萬立方米/日,該財團的合作者woodside 能源公司擁有45%的權益,Repsol Murzuq 勘探公司擁有35%的權益,Hellenic 石油公司擁有20%的權益。2006 年德國RWE Dea AG 在利比亞獲得石油發現,發現井Al一C 193位於利比亞Sirte盆地,距利比亞首都黎波里東南500公里,鑽探深度1284米,用32/64一英寸油嘴測試獲得日產油410 桶。2007年7月,Verenex 公司和其合作者在利比亞Ghadames 盆地獲得新發現,合作者為calgary 石油公司和印度尼西亞的PT Medco 國際能源公司。在其產量分成區塊鑽探的Al一47/02井用128/64一英寸油嘴求產獲得最大日產油12500 桶,用32 / 64 一英寸油嘴求產獲得日產油6586 桶,Verenex 公司為作業者。2007 年5 月,Hellenic 在利比亞sirte 盆地獲得天然氣新發現,發現井為Al一NC206 ,該井鑽探的公司為Woodside 能源公司,該井2006 年 10 月 10 日鑽探,完鑽日期為11月18日,鑽探總深度為3475 米,但直到 2007 年3 月才完成測試,在上Sabil 地層測試獲得日產氣0.34 萬立方米,最大能力為0.47萬立方米,Woodside能源公司困:A 為作業者,擁有45%的權益,合作者RepsolMurzuq 勘探公司擁有35 %的權益,Hellenic 石油公司擁有20 %的權益。
二、勘探與生產
利比亞為20 世紀60 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1959 年利比亞首次發現石油,1961 年首次開始生產石油,之後產量大幅度增加。1970 年利比亞石油產量就達335.7萬桶/日,之後由於勘探發現率下降,1970 年利比亞革命政府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後改變了石油勘探開發政策,採取通過國有化確立國家對外國公司經營活動的控制權,並擴大國家參與石油工業的權利,為提高油價實行限產和保價政策,石油產量大幅度下降,1975 年石油產量為151.4 萬桶/日,比1970 年下降54.9% ;進人80 年代產量處於穩定時期,平均石油產量為120 萬桶/日;90 年代上升至140 萬桶/日,2006 年石油產量為1 83.5 萬桶/日(表1)。利比亞政府期望吸引外國公司增加投資來提高石油產量,期望2008 年將石油產量提高到200 萬桶/日.20 10 一2013 年將達300 萬桶/日。預計投資需300 億美元,將用於勘探、新油田開發和維持老油田生產。利比亞天然氣開發與石油類似,1961 年開始生產,產量為16 億立方米,之後大幅度增長,1 970 年產量達153 . 6 億立方米的高峰,之後產量開始下降,1975 年降至76 . 5 億立方米,之後進人穩定期。2005 年天然氣產量大幅度增加,為113 億立方米,2006 年產量為148 億立方米。目前利比亞政府計劃提高天然氣產量,擴大國內天然氣消費,用天然氣發電替代石油發電,以增加石油出口,此外還計劃擴大現有液化天然氣處理能力,增加天然氣出口能力,特別是出口到歐洲地區。
三、消費與進出口
利比亞的一次能源消費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利比亞國內石油消費量較小,生產的石油主要用於出口,約占石油產量的83% ,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圖2)。2006 年國內石油消費量為28.4萬桶/日(表1)。石油出口收人約占利比亞國民收人的95%。2006年石油出口量為142.56 萬桶/日,主要出口到歐洲地區,占總出口量的85.3% ,主要為義大利44.21萬桶/日,佔31.0% ;德國23.01 萬桶/日,佔16.1% ;西班牙10.3萬桶/日,佔7.2% ;法國7.76 萬桶/日,佔5一4% ;瑞士4.95萬桶/日,佔3.5% ;其他國家還有美國、中國、希臘等。在中斷20 年後,於2004 年6 月利比亞首次恢復對美國石油出口,2005 年對美國的石油出口為5.6萬桶/日,2006 年為8.55萬桶/日。2006 年利比亞石油出口收人為369.5億美元,為歐佩克第八大石油出口國(圖3 )。預計2007 年出口收人將為299 億美元。
2006 年中國從利比亞的石油進口量為338.52 萬噸,佔全國石油進口量的2.3%。
隨著利比亞西部天然氣項目和一條投資66 億美元、管徑32 英寸、長 595 公里通往歐洲的綠溪 ( Greenstream )海底管線於2004 年10 月建成投產,利比亞的天然氣出口迅速增長,2006 年對義大利的出日量為76.9 億立方米,比2005 年的449 億立方米增長71.3% , 2004 年的出口量為5 億立方米。此前利比亞液化天然氣僅出口到西班牙的EnagaS , 2006 年對西班牙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為7.2 億立方米,比2005 年下降17.2%。
目前每年來自利比亞海岸Melitah 的天然氣處理廠的80 億立方米天然氣可通過綠溪輸往義大利東南部的西西里島,之後再運往義大利大陸和歐洲其他國家,該管線年輸送量可增加至109 億立方米,義大利的埃尼(Eni )擁有該管線75 %的權益。 1997 年利比亞和突尼西亞達成協議共同風險投資建造一條從利比亞Melitah 地區到突尼西亞南部城市和工業區加貝斯( GabeS )的天然氣管線,2006 年11 月已開始設計准備工作,預計建設周期18 個月,2010 年可建成投產。按以前利比亞和突尼西亞達成的協議,每年利比亞向突尼西亞出口天然氣19.81 億立方米。
四、管理體制與政策
1969年卡扎菲政府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統治執政後,於1970 年成立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 NOC ) ,負責管理利比亞石油工業,為上下游一體化公司,其領域包括勘探、開發、煉制、銷售等,主要職責是規范和制定國家石油政策和石油價格,以股東身份參與外國公司的經營活動。據美國 《 石油情報周刊 》 對世界120 多家石油公司的調查,2005 年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在世界的排名為第20 位。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控制著石油產量的50%。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擁有waha 石油公司(WOC)、阿拉伯灣石油公司( Agoco )、zueitina 石油公司(Zoc)和sirte 石油公司(SOC) 4個子公司。
1955 年利比亞頒布了首部石油法,1961 年和1%5年分別進行了修訂,目前新的石油法正在制定中。
由於多年來聯合國和美國對利比亞實行制裁,許多油田開發項目延期。2004 年解除制裁後利比亞為了吸引外國投資,於2005 年1 月舉行了制裁後的首次油氣勘探許可證招標,提供了巧個勘探區塊,共有近56 家公司提交了104 份標書。2005 年10 月又舉行了第二輪油氣勘探許可證招標,共有51 家公司參加竟標,其中19 家公司中標,獲得5 億美元的投資。2006 年12 月進行了第只次油氣勘探許可證招標,與前兩次的區別是,本次招標吸引了許多小公司參加。為了增加天然氣儲量,2007 年利比亞將進行第四次油氣勘探許可證招標,主要是陸上和海上的天然氣區塊,預計將有10一15個區塊,目前具體日期還沒有確定。
利比亞油氣資源勘探潛力較大,陸上和海域擁有許多未勘探區域,目前勘探區域僅占國土面積的25%。利比亞專家相信,經過增加勘探,利比亞的天然氣儲量可增至19810億一28317億立方米。另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利比亞石油潛力巨大,未探明石油儲量可達1000億桶。
隨著聯合國和美國對利比亞解除制裁,利比亞巨大的油氣資源潛力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的青睞,紛紛搶灘利比亞能源市場。目前在利比亞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的國外石油公司既有在制裁期間就一直在利比亞從事勘探的義大利的埃尼(Eni)、奧地利的OMV和法國的道達爾(Total)等公司,也包括重返利比亞的美國雪佛龍德士占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以及新進人利比亞的加拿大西方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Husky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Liwa、印度尼西亞的Medco 能源公司、沙烏地阿拉伯的Nimr 石油公司、印度的ONGC 公司、韓國Edco 公司、巴西的Petrobras 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和馬來西亞的PetronaS公司、德國的Wintershall公司和澳大利亞的Woodside公司。
❷ 利比亞怎麼了,為什麼要打他
一是利比亞有大量石油,西方國家看著眼紅。二是卡哥腐敗,這些年掙了不少錢,但老百姓生活卻一般,沒有提高。大量的錢被卡哥家族和極少部分人裝腰包了。這次事變的起因還是民眾不能繼續忍受卡哥家族的統治。三是力量不均衡,反政府武裝雖然人多,但是都是破槍爛炮。政府軍相比之下確實武器精良。沒有西方拉一把反政府武裝打不過卡哥。利比亞實際上還是一個部落國家,全國140多個部落。其中大的有40多個.。部落是實際上的行政單位。卡哥的政府軍也基本上來自於他所在的部落。四是西方的借口似乎是能說得過去,就是保護平民。實際上還不是無利不起早。
❸ 非洲的國家那麼多,為何利比亞成為了最富有的那一個
非洲的國家那麼多,為何利比亞成為了最富有的那一個?,其實這都是取決於利比亞的得天獨厚石油資源,還有地理位置帶來的優勢,利比亞的石油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而且石油是每個國家發展都非常需要的,所以過去利比亞非常富有,不過現在已經大不如以前。
其實利比亞以前也非常貧窮,能這么富有靠的都是石油。在卡扎菲上任之後,就廢除了英美在利比亞的所有特權,並用四年時間內將原先被西方國家公司控制的油氣資源全部收歸國有。掌握了國家石油大權的卡扎菲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趁著中東戰爭油價攀升的勢頭,大力發展石油開采業,然後賣給當時緊缺石油的歐美國家,大發了一筆戰爭財。利比亞出產的低硫輕質原油因產出率高而廣受歡迎,加之同歐陸僅隔地中海,運輸極為便利,可謂既便宜又安全,很受歐美國家歡迎,因此利比亞也是一躍成為了非洲最富有的國家。
❹ 美、英、法等國對利比亞戰爭究竟為何石油
第一:地理因素。雖然是北非的一個國家,卻靠近北美洲美國、西歐和亞洲的中東、西亞、南亞、東南亞、東亞之間的海運線的必經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間,是中東石油運到西歐、美國的必經之路,油輪運輸必經之地,東接有蘇伊士運河扼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的埃及,利比亞還是石油盛產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代的古羅馬與迦太基,二戰的英德兩國。 第二:石油。利比亞應該為非洲最發達國家之一,利比亞2009年統計數據2008年人均GDP為16114美元,為非洲最高!是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但由於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經開采。 第三:最重要,卡扎菲不聽美國的話,從其上台後就奉行的反帝、反殖、反霸、反對種族歧視和不結盟政 策,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主張阿拉伯統一,與非洲、伊斯蘭國家加強合作,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關系,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這些政策上嚴重違反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在「9.11」之後,雖然卡扎菲試圖與西方各國改善關系但看來收獲不大,至少現在西方國家恨不得他早的死。然後再扶持一個聽話的傀儡政府——伊拉克那樣最好。
❺ 美國打利比亞主要就是為了石油嗎
不是的。 不要聽信國內媒體的胡扯。
以前說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什麼的是為了石油。
也不想想開戰得花費多少錢,用這些錢去買石油能買多少啊。
還有一點說干涉內政,打個比方,一戶人家虐待自己的孩子。孩子都要死了,別人去制止父母行凶,那是干涉內政?????以前不明白什麼是正義,現在知道了,這就是。蜘蛛俠里說過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還說美國霸權主義,美國總統對美國人都沒辦法怎麼樣,美國能對別的國家怎麼怎麼樣嗎?真的是污衊。 多看看思想方面的書你就能懂了,你懷疑這個說明還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
❻ 利比亞最大油田恢復產油,對全球石油產業有何影響
利比亞的動盪一直沒能解決,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今油田復產,這個國家總算迎來了一絲曙光。這次復產具有重大的意義,利比亞作為一個產油大國,對於全球的石油產業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的。首選,這件事使得利比亞能夠給全球提供更多的石油。這種變化是順理成章的。其次,這件事將有利於國際油價的下跌。更多的供給使得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價格自然也就下降了。最後,這件事將提高全球的原油質量。利比亞的石油質量是非常高的,對於石油產業及相關產業具有重大意義。接下來,我就從上述三個方面詳述一下這件事對於全球石油產業的影響。
一、增加石油供給石油供給量的多少直接由石油產地的產量決定,因此利比亞油田的恢復,對於國際石油供給量的增長是有重大意義的。該地區一直以出口原油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在這方面有較高的經驗,復工後產量將有望迅速維持穩定。
你認為這件事還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❼ 利比亞是一個有石油資源的國家,可是為什麼還那樣窮呢
因為有個白痴獨裁者。首先,有石油未必能保證你富有,比如伊朗也很窮很窮,更何況利比亞的石油資源其實是比較少的。其次,能不能富裕關鍵看政府的領導,卡扎菲這種白痴獨裁者根本不懂經濟,更不懂的如何建設國家。最後,當一個獨裁者占據了大量的石油出口收入後,你說百姓能有錢么?利比亞的百姓任何時候都沒有富裕過,西方制裁前也是如此,西方制裁後利比亞還是一樣做石油生意,其實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關鍵還是卡扎菲自己拿了大量的錢給自己揮霍,打造自己的私人衛隊去了。最後,中國是沒有資格說利比亞窮的,人家的窮是相對於其他石油出口國來說,確實很窮,但是比中國還是要高很多。
❽ 利比亞和敘利亞天天打仗,那他們打仗用的錢和糧食都是哪裡來的
利比亞和敘利亞同處於地中海沿岸,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國家,也是各大國勢力范圍的重疊點。所以很明顯,從2011年到今天,必須有其他外國勢力的支持來擴大勢力范圍。美國是敲響喪鍾的人。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伊斯蘭世界,得益於美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但他們提前離開了。所以,與很多人的想像相反,在中東代理戰爭中起主導作用的並不是美國。
到目前為止,敘利亞的局勢充滿了犬牙交錯和各方控制的混亂地區。總的來說,敘利亞政府已經控制了局勢,擊敗了自由軍主力,暫時與民主力量合作,正式下令全國。戰爭以來,敘利亞40%的人口逃往國外成為難民,長達10年的戰爭徹底摧毀了敘利亞的國民經濟和生產體系。如果沒有其他國家的大力支持,敘利亞政府最遲將在2016年徹底垮台。但是,敘利亞的外交工作做得很好。他們在中東國家早就有大量的外圍組織,在戰爭中都站在敘利亞政府一邊。本質上,敘利亞只有成功地拉攏伊朗和俄羅斯的支持,才能在自身經濟崩潰的情況下,逐漸化敗為勝。否則,沒有經濟援助,即使糧食和武器也不能自給自足。
敘利亞反對派和庫爾德武裝也嚴重依賴這些「黃金所有者」的支持。比如自由軍在敘利亞北部堅持多年,控制區內幾乎所有人都是軍人,經濟活動完全停滯。如果沒有西方國家和海灣國家的經濟援助,別說打了很多年仗,估計他們早就彈盡糧絕投降了。庫爾德人建立的「聯邦」在得到很多國家支持的時候是很激烈的,在很多戰役中都是不斷的贏家。當國家放棄他們時,他們在土耳其面前節節敗退,幾乎拿走了他們想要的一切。原因也很簡單。沒有大國的支持,他們手中的武裝力量就是無根之水,面對土耳其這樣的工業國,他們必然會失敗。而且庫區已經是經濟衰退了。之前已經計算過,2016年敘利亞自由軍普通士兵的工資為每月1500美元。在沒有正常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光是人員的月薪就要花費上億美元,其他消費不算在內……如果不依靠海灣金主,這些「民主鬥士」哪裡能穩定地籌集到這么多資金?
畢竟全球產能過剩。曾經被各國視為珍寶的反坦克導彈,現在在敘利亞被當作RPG使用。利比亞只是一個800萬人口的小國,但米格-29、蘇-24等先進武器卻是在內戰中生產出來的。小國獲得先進武器的門檻實際上正在降低。只要你信任的國家有這些,用不了多久你就有了。
❾ 利比亞到底是怎麼回事
國家內部財富分配不均加上民族矛盾引發了內戰
而卡扎菲一向和西方國家不和,於是這些國家趁機打著「人權」的口號干涉其內政,為保證反政府武裝的勝利,還對卡扎菲控制的軍事力量進行打擊
其實背後目的是為利比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❿ 利比亞那邊是怎麼回事啊
因為利比亞內戰,國家局勢不穩定,危及平民,西方各國憑借聯合國決議派兵干預,保護平民,但西方各國不打反政府軍,反而打政府軍,目的是建立傀儡政權,控制利比亞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