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加拿大石油開采多少年
擴展閱讀
化妝品的核心資源怎麼寫 2025-07-27 08:51:33
鑽石畫怎麼去膠 2025-07-27 08:33:44

加拿大石油開采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5-20 05:43:38

1.  世界油氣資源供給現狀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迫於美國的壓力,歐佩克國家增加了石油產量,使得世界石油供應基本保持穩中有升。中東地區、東歐和獨聯體地區是世界上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另外美洲地區的加拿大、巴西、墨西哥,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和非洲地區的利比亞的石油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在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增產狀況不會持續太久,未來決定世界油氣供應的還是歐佩克國家。隨著人類日益重視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因此世界各國天然氣的產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需求量也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天然氣的產地主要在中東、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在未來的油氣供應地中,中東、俄羅斯、北非、中亞和美洲地區處於首要地位。

一、世界油氣資源供給現狀

1.石油產量

據統計(圖4-3),2002年全球石油產量為330213.5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產量333733.5萬噸減少了1.05%,其中歐佩克2002年的產量為126175.0萬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135170.0萬噸下降了6.65%,其中中東地區2002年產量估計值為97643.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04285.5萬噸下降了6.37%。西半球2000年產量估計值為85572.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85313.5萬噸增長了0.30%。東歐和前蘇聯2002年產量估計值為45692.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42109.5萬噸增長了8.51%。亞太地區2002年的產量估計值為36884.0萬噸,比2001年的實際產量36563.5萬噸增長了0.88%。非洲地區2002年的估計產量為34087.5萬噸,比2001年的實際產量34506.5萬噸減少了1.21%。西歐地區2002年的產量為30335.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30954.5萬噸減少了1.99%(梁剛,2003)。

圖4-32002年世界各地區石油產量(單位:萬噸)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02年東歐和獨聯體地區是世界上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其中俄羅斯產量已由2001年的第二位變為居世界第一位,沙烏地阿拉伯由2001年的第一位變為居世界石油產量的第二位(見表4-4)。2001年俄羅斯石油產量約為3.4億噸,出口2億噸。俄羅斯石油的主要出口方向是西歐、美國及地中海沿岸國家。在歐佩克考慮是否減產、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時,俄羅斯總是開足馬力生產。俄羅斯增加石油出口,彌補了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不足,穩定了油價。但是俄羅斯躋身於世界產油國行列之首,企圖在世界石油市場攫取更多的份額的態勢,使歐佩克處於兩難處境:繼續實行減產保價政策,會失去世界石油市場份額,不減產則難以維持其理想油價。因此,歐佩克想獨自左右油價的狀況已經成為歷史。

表4-42002年底世界前25位主要國家石油產量和剩餘探明可采儲量

續表

(據梁剛,2003)

2.天然氣產量

據統計,2002年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為24981.15億立方米,比2001年的總產量增長了0.72%。就各大區而言,美洲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產區,2002年底產量達9265.45億立方米,比2001年底下降了0.15%;其次是東歐和前蘇聯,2002年底的產量為7160.07億立方米,比2001年增長了1.49%。除非洲和美洲外(非洲的產量比上年同期減少4.78%,美洲的產量僅比上年減少0.15%),世界各地區的天然氣產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出世界各國加快天然氣開發。從國家的角度來看,2002年底居世界天然氣產量前六位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和挪威。2002年世界各大區天然氣產量見圖4-4,世界前25位天然氣生產國的產量見表4-4。由於天然氣是比石油和其他能源更為清潔的能源,而且其燃燒後產生的熱量也非常高,所以其消費量和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除發電、工業燃料、化工和民用外,也正在向交通動力方面發展,並將部分替代石油。而且天然氣是增長最快的能源,需求量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圖4-42002年世界各地區天然氣產量(單位:億立方米)

二、世界油氣資源供需發展趨勢

1.世界石油資源供需狀況和發展趨勢

(1)世界石油供應狀況

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增加了十幾倍。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1年這段時間,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變化不大,凈增量非常小,遠遠低於每年的開采量(圖4-5)。

圖4-5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0)

近年來,通過採用更有效的勘探開發技術,應用提高採收率方法,越來越多的產油國的石油部門對外國投資開放,石油行業大多對其長期滿足世界需求的能力表示相當樂觀。但是隨著油氣的消費增加和石油勘探成本的增加,近年來石油的新增探明儲量的速度已不能滿足石油開采速度,石油的儲采比在逐年降低,其接替率越來越小,這說明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繼續超過其供應的增長,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如果世界對石油的消費量繼續持續增長,其價格在不遠的將來可能越來越高。據HIS能源集團估算,2000年「新油氣田出探井」(NFW)的數量增加了31%,達到了826口,而新發現的石油儲量卻減少了10%,為143億桶。HIS能源集團的報告指出,1991~2000年世界年平均產油量從6850萬桶/日增加到了7360萬桶/日,而同期剩餘石油儲量卻減少了9%(從1991年的12070億桶下降到2000年的11000億桶),世界石油儲采比從48(年)降至42年。其中中東地區的石油可采儲量可以繼續開采約86年。

但是,2002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比2001年增加254.44億噸,主要是因為採用新工藝將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使油砂利用更具競爭力,因此加拿大石油剩餘探明儲量大幅度增長。近年來,由於安哥拉在深海及超深海區眾多的石油發現,預計該國石油產量到2007年時將躍升至200萬桶/日。隨著深海石油項目的不斷開發,預計安哥拉石油產量將由目前的90萬桶/日翻番至2007~2008年的200萬桶/日,加上最近在超深海域又獲得石油發現,到2010年安哥拉石油生產能力可超過250萬桶/日。據全球能源研究中心(CGES)研究表明,由於國際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BP公司、道達爾公司紛紛投資安哥拉海域深水項目,2003年安哥拉海域鑽井作業異常繁榮,也不斷有新的油氣發現。2002年底安哥拉已成為奈及利亞和利比亞之後的非洲第三大產油國,產量已超過埃及和阿爾及利亞,預計到2006年其石油產量將超過利比亞。

(2)世界石油需求狀況

BP《2003年世界能源統計評論》指出,2002年全球能源消費比上年增加2.6%,快於近10年平均1.4%的增長速度;世界石油生產能力超過需求;世界石油供應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趨勢。雖然有伊拉克戰爭以及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供應中斷,但是石油生產國依然能夠滿足消費國的需求,消費國無需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伊拉克戰爭期間,歐佩克利用它的近400萬桶/日的剩餘生產能力來保證市場供應。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僅比上年增加29萬桶/日,為7570萬桶/日。需求的增加主要來自中國,2002年中國的石油消費增加了5.8%(33.2萬桶/日)。全球石油供應為7390萬桶/日,比2001年減少了0.7%(41.5萬桶/日)。其中,歐佩克石油產量為2820萬桶/日,比2001年減少了6.4%(187萬桶/日)。非歐佩克石油產量比2001年增加了145萬桶/日,增加產量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增加64萬桶/日)、哈薩克(15萬桶/日)、加拿大(17萬桶/日)、安哥拉(16萬桶/日)和巴西(16萬桶/日)。在過去的3年裡,來自俄羅斯、裏海、大西洋深水盆地以及加拿大的石油產量合計已增加了330萬桶/日(增長了26.5%),到2007年還可能再增加500萬桶/日。

(3)發展趨勢

國際能源機構(IEA)在近日發布的最新的油品市場報告中,預測了2004年全球油品市場需求情況。據估計,2004年全球市場對油品的需求將增加100萬桶/天,而來自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供應及歐佩克國家天然氣液體產品(NGL)的增長為174萬桶/天。IEA預測,在一些經濟增長較為顯著的地區2004年油品需求增長將比較強勁。2004年美國經濟將出現較大程度的恢復,同時將帶動油品需求的快速增長,2004年美國新增油品需求將達到34萬桶/天,占據全球油品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2001年美國石油凈進口量(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占石油總需求量的55%,預計2025年將達到68%。成品油進口量占石油進口量的比例將從2001年的15%增加到2025年的34%。在非經合組織國家中,中國對石油需求量較大,預計2005年、2010年、2015年中國需進口的原油分別為1億噸、1.3億噸和1.6億噸。

雖然IEA預測2004年全球油品市場需求的增長率將與今年相同,但這兩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不一樣的。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長受到了一些日常因素的影響,如日本核電站的停運使得日本的石油需求出現快速上升,美國天然氣價格的高漲使部分使用天然氣的用戶改而用石油,伊拉克戰爭使得非經合組織國家提前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等,這些異常的因素都促使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出現了較高的增長速度。IEA對2004年全球油品市場需求增長的預測建立在以下基礎之上:全球氣候恢復正常、全球經濟出現階段性恢復、較低的原油和天然氣平均價格、日本核電反應器投入運行等。因此,在剔除了2003年的幾個異常因素影響外,2004年全球油品市場需求增長從油品市場內在的運行機制來說顯得更為強勁。2004年來自非歐佩克國家石油出口的增長要比全球油品市場需求的增長多出70萬桶/天,這就要求歐佩克國家在2004年繼續削減石油產量,這將是歐佩克連續第五年對石油產量進行削減。據預測,2004年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將在今年增加111萬桶/天的基礎上繼續增加132萬桶/天,其中一些成熟的石油開采區,如北海、俄羅斯和北美將繼續通過增加鑽井數和運用新技術小幅增加石油產量,而美國的墨西哥海灣、北海、拉美和西非的深水油氣產量在2004年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2.世界天然氣供需狀況和發展趨勢

(1)天然氣供應狀況

2000年世界天然氣出口量比1999年增長了8.6%,達5262.7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出口量為3893.1億立方米,液化氣(以下簡稱LNG)出口量為369.6億立方米。2000年世界管道天然氣的5大出口國是俄羅斯、加拿大、挪威、荷蘭和阿爾及利亞,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90.7%。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國,佔世界管道氣出口量的33.5%。5大進口國是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和荷蘭,2000年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70.9%。2000年LNG出口量比1999年增長10.3%。世界5大LNG出口國是印度尼西亞、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卡達和澳大利亞,其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78.3%。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佔世界LNG總出口量的78.3%。LNG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韓國和法國。2002年世界天然氣總出口量為5813.4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出口量達4313.5億立方米,LNG出口量達1499.9億立方米(劉增潔,2002)。

另據上海天然氣項目籌備組提供的世界LNG供需狀況表明:截至1999年,世界LNG出口國主要有11個,天然氣的液化能力為1490億立方米/年,約11040萬噸。亞太地區4個LNG出口國分別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汶萊;非洲和中東地區5個LNG出口國分別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阿布扎比和卡達,其餘2個LNG出口國是美國和特立尼達-多巴哥。特立尼達-多巴哥和奈及利亞於1999年加入LNG出口國行列。1999年,特立尼達-多巴哥的大西洋LNG公司向美國和西班牙共出口了20.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奈及利亞的LNG公司向歐洲供應了7.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同年6月,卡達的第二個天然氣液化廠(拉斯拉凡LNG工廠)投入生產,1999年卡達共出口了81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佔世界LNG貿易量的6.5%,其他主要的LNG出口國所佔的份額分別是印尼佔31.2%,阿爾及利亞佔20.7%,馬來西亞佔16.5%。

天然氣的產地主要在中東、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在未來的油氣供應地中,中東、俄羅斯、北非、中亞和美洲地區處於首要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地緣戰略意義。

(2)天然氣需求狀況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進口國。隨著經濟大發展,美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會不斷擴大。世界上LNG進口國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等地區的少數幾個國家。亞洲地區LNG進口國主要是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歐洲LNG的進口國主要是法國、土耳其、比利時、西班牙和義大利,另加上美國,共九個LNG進口國。世界上列在前三位的LNG進口大國分別是日本、韓國和法國。1999年的進口份額分別佔世界LNG出口總量的55.8%、14.1%和8.3%。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和中國台灣省LNG進口所佔的比例有所增加,1999年中國台灣省LNG進口比例增加到4.3%。(劉增潔,2002)

1999年,亞洲的LNG進口量比去年增加了62億立方米,達922億立方米,從而顯示出日本尤其是韓國的經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這兩國的LNG進口量分別比去年上升4.4%和22.4%,美國的LNG進口量也幾乎比去年翻一倍,達46億立方米。盡管美國LNG的進口量有所增加,但國內總的天然氣消費中LNG所佔比例不大,預計以後十年美國LNG進口量不會有大的增加。

亞洲地區部分國家正在籌劃LNG項目。新加坡正考慮進口LNG,計劃投資5億美元建設LNG接收終端,使能源來源多樣化;泰國與阿曼簽訂了LNG購買合同,要求2003年開始供應天然氣;印度正計劃在沿海地區建設十二個LNG接收終端,把天然氣作為發電廠長期使用的燃料。盡管印度目前的化肥用氣是天然氣主要需求之一,但天然氣發電將成為天然氣消費的主要領域;中國也已決定在東南沿海地區適量引進LNG,並明確先在廣東省進行試點,LNG接收終端計劃建於珠江口海岸深圳市大鵬灣內的秤頭角鎮,分兩期建設,一期LNG進口量為300萬噸/年,兩期增加200萬噸/年,總進口規模達到500萬噸/年。

2002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加了2.8%,美國增加了3.9%,亞太非經合組織國家增加了7%。天然氣消費的增長超過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長,天然氣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到24%,與煤炭相當。

(3)發展趨勢

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各國都積極鼓勵天然氣生產和消費,為天然氣市場的擴大提供了機會。同時為應付國際油價波動頻繁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增大。據EIA等分析,世界各地區在2010年對天然氣的需求有較大增長(圖4-6)。未來天然氣主要消費國為美國、中國。

圖4-62010年世界各地區天然氣需求情況(單位:億立方英尺)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管理中心(EIA)、阿瑟德里特公司(ADL)CIS:獨聯體

1)美國:根據美國能源部信息局預測,到2025年美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將增長54%,美國國內的天然氣供應將日益依靠國內新的大型天然氣建設項目。美國國內天然氣增加供應將主要依靠兩種資源:一種是非傳統儲備(緻密砂層、煤層甲烷和頁岩等),另一種是阿拉斯加管輸天然氣(供應其它48個州)。非傳統天然氣總產量將從2001年的5.4萬億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9.5萬億立方英尺,同時阿拉斯加天然氣產量將從0.4萬億立方英尺增加到2.6萬億立方英尺。美國天然氣進口量將從2001年的3.6萬億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7.8萬億立方英尺。

2)亞太地區:到2010年,預計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為3110億立方英尺。因中國和印度顯示出較大的天然氣市場,2010年亞太地區天然氣需求量將是1999年的兩倍以上。2000年到2010年間,預計亞太地區的天然氣需求量分別是:2000年為310億立方英尺,2005年為450億立方英尺,2010年為580億立方英尺。今後10年,在上海等地區能源需求的推動下,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將會很大。預計2010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為1.25億噸油當量左右。據此預測的天然氣需求量與本國今後潛在的、可生產的天然氣產量相比還有缺口(圖4-7)。這部分的缺口,需要進口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彌補。

圖4-7中國的天然氣供需狀況和潛力

據產業預測、阿瑟德里特公司(ADL)等

2. 人類大規模利用石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1859年開始。

1859年,美國人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第一口具有現代意義的油井——德雷克井,標志著近代石油工業的開始。

最初的石油工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煤油時期。一個為汽油時期(動力時期)。煤油時期大約是1860~1900年,這一時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開采、煉制加工、儲運到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迅速發展起來。

(2)加拿大石油開采多少年擴展閱讀: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迄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3.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是誰發現了它這么多的用途

石油發現的時間其實已經沒有辦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幾百年前祖先們就已經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倫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人類已經學會開採石油了,而在中國北宋的時候也有文字記載了關於石油的內容,並且還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這個詞。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時候也就已經會利用石油來打仗了,所以石油發現的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是沒有定論。

當然在古人最先發現的還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時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時候,也會利用到石油。直到現在的科技不斷地完善,對於石油的提煉更加純凈,然後得到的衍生品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於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廣,比如製作葯品、潤滑油、護膚品等等,相信這些用途古人是萬萬想不到的。

4. 世界石油大國排名

截至2018年,世界石油儲量排名如下。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

3、加拿大

加拿大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人說起石油只會想到中東地區,其實是加拿大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考慮,並沒有過多的去開採石油。

4、伊朗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可以說石油收入占據了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5、伊拉克

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6、科威特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國民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氣為主,是整個中東海灣地區的石油大國,石油和天然氣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

7、中國

雖然中國一直都被稱為「進口原油大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石油資源其實也很豐富,雖然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問題,開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維持穩定,所以一直都進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聯酋

1962年的時候就成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491年,而且近些年來,阿聯酋也在考慮多元化發展,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性。

9、俄羅斯

俄羅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石油儲量也很豐富,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4年

10、是利比亞

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國家工業也是主要依靠石油來發展的。

(4)加拿大石油開采多少年擴展閱讀:

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石油

5. 石油還能開采多少年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能開采多久,取決於以下因素:

1、已經探明的儲量: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天然氣119萬億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預計還可開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會有新的發現,例如,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地質儲量保持在大約15億噸。

  • 還需要澄清的一個概念,就是可采儲量。並不是所有儲量都可以開采,可采儲量一般最多佔地質儲量的30%。當然,還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帶來開采工藝的進步,原有的一些暫時不可開發的石油區塊,會逐步被利用。

  • 目前探明儲量最高的是沙特,佔世界總儲量的18%;然後依次是委內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聯酋6.6%;俄羅斯4%;利比亞3%;奈及利亞2.5%;哈薩克2%;美國排在第13位佔1.5%,我國排在第14位佔1%。

2、日益增長的石油能源消耗:

  • 以我國為例,2013年石油總消耗量為5億噸,其中2.8億噸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57%,天然氣對外依存度38%;隨著私家車總量的不斷攀升,這個比例還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國還有近1000萬噸的高硫原油,由於工藝水平的限制無法提煉,需要出口。

  • 同時期,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為50%,而到2015年,美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0萬台;同時大力發展地熱、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美國本土的石油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灣中部有開采,大部分油井封閉,僅做地質勘探。主要進口國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內瑞拉。

3、地球經過幾十億年孕育的液體能源儲備,終會被人類耗盡。發展清潔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特別是發展核聚變發電,是未來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擔憂,科技在不斷進步,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也必將越來越高,化學能源也終將被淘汰!

6. 石油還可以開采多少年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能開采多久,取決於以下因素:
1、已經探明的儲量: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天然氣119萬億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預計還可開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會有新的發現,例如,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地質儲量保持在大約15億噸。
還需要澄清的一個概念,就是可采儲量。並不是所有儲量都可以開采,可采儲量一般最多佔地質儲量的30%。當然,還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帶來開采工藝的進步,原有的一些暫時不可開發的石油區塊,會逐步被利用。
目前探明儲量最高的是沙特,佔世界總儲量的18%;然後依次是委內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聯酋6.6%;俄羅斯4%;利比亞3%;奈及利亞2.5%;哈薩克2%;美國排在第13位佔1.5%,我國排在第14位佔1%。
2、日益增長的石油能源消耗:
以我國為例,2013年石油總消耗量為5億噸,其中2.8億噸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57%,天然氣對外依存度38%;隨著私家車總量的不斷攀升,這個比例還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國還有近1000萬噸的高硫原油,由於工藝水平的限制無法提煉,需要出口。
同時期,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為50%,而到2015年,美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0萬台;同時大力發展地熱、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美國本土的石油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灣中部有開采,大部分油井封閉,僅做地質勘探。主要進口國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內瑞拉。
3、地球經過幾十億年孕育的液體能源儲備,終會被人類耗盡。發展清潔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特別是發展核聚變發電,是未來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擔憂,科技在不斷進步,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也必將越來越高,化學能源也終將被淘汰!

7. 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二的國家是

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二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73年。

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是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石油產業是其經濟命脈,該項所得占委內瑞拉出口收入的約80%。

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三為加拿大。其實是加拿大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考慮,並沒有過多的去開採石油,而且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為油砂,大部分都用於了出口,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儲可供其使用217年。

(7)加拿大石油開采多少年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分布: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8個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德9個盆地。隴南和渤海灣。

從資源深度分布來看,我國80%的石油可采資源集中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相對單一。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

根據地理環境分布,我國石油可采資源76%分布在平原、淺海、戈壁和沙漠,74%的天然氣可采資源分布在淺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從資源等級來看,63%的石油可采資源為優質資源,28%為低滲資源,9%為重油資源,76%為優質資源,24%為低滲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8. 加拿大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截至2006年1月,加拿大擁有探明石油儲量1788億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不過這些儲量的絕大多數(超過95%)是位於該國阿爾伯塔省的油砂儲藏。由於油砂在抽提和加工方面比常規原油要難得多,因此這種包括油砂在內的探明石油儲量數據受到了爭議。

2005年加拿大石油日產量(包括所有的液體產品)達到310萬桶,而當年該國的石油日消費量為230萬桶。由於新油砂項目和海洋油田的陸續投產彌補了西部省份老化油田的減產,自1999年起加拿大的石油產量出現穩步增長。據《油氣雜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1月,加拿大擁有探明天然氣儲量56.6萬億立方英尺。2003年加拿大的天然氣產量為6.5萬億立方英尺,同年天然氣消費量為3.2萬億立方英尺。加拿大是美國主要的天然氣來源國之一。2005年前11個月共計向美國出口約3.9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約占期間美國天然氣進口量的85%。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天然氣主要通過管線輸送。

同石油工業一樣,加拿大的天然氣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加拿大沉積盆地(WCSB),特別是阿爾伯塔省。即便在WCSB已發現了一些新的常規天然氣儲藏,但眾多分析師預測在WCSB的常規天然氣產量已達到頂峰。加拿大未來新增天然氣產量應該來自煤層氣儲藏、北極圈天然氣儲藏、Deep Basin區域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天然氣田。

到2009年石油產量達到1.6億噸,天然氣產量發展也較快,但總量並不是很大,如圖23-2和圖23-3所示。

圖23-2加拿大石油產量變化圖

加拿大原油出口總量的99%以上是出口至美國。2005年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原油量達到160萬桶/天,成為美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同時2005年加拿大還向美國出口約52萬桶/天的成品油。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石油主要流向美國中西部地區,有少量流向落基山脈和東海岸地區。加拿大石油進出口情況見表23-1。

表23-1加拿大石油出口與進口量

加拿大政府在1975年成立了Petro-Canada公司,當時的目的是為降低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業的統治地位。Petro-Canada在成立之初從加拿大政府手中接收了大量的油氣資源,不過後來評論家們指責Petro-Canada在配置這些資源時的低效以及干涉私人公司的業務。1991年,加拿大政府開始對Petro-Canada進行私有化改革,2004年底,加拿大政府出售了其在該公司中剩餘20%的股權。

加拿大的石油工業已私有化,近年來該國的石油工業已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整合。加拿大最大的綜合油氣生產商是帝國石油公司,該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由埃克森美孚公司持有。2002年,阿爾伯塔能源(Alberta Energy)公司和泛加拿大能源(PanCanadian Energy)公司合並創建了EnCana公司,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獨立油氣上游領域生產商。加拿大其他主要的石油生產商包括塔利斯曼能源(Talisman Energy)公司、Suncor、EOG Resources、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公司和阿帕奇加拿大(Apache Canada)公司。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業占據了相當大的規模。

加拿大的石油產量主要來自三個不同地方:西加拿大沉積盆地、阿爾伯塔省北部的油砂儲藏和海洋油田。

一、西加拿大沉積盆地

西加拿大沉積盆地(WCSB)是過去50年加拿大主要的石油生產基地,該盆地大部分位於阿爾伯塔省,部分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薩斯喀徹溫省、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區。由於大部分油田日趨老化,因此該盆地的常規石油產量呈現逐步下降的狀況。業內分析師們預測油砂將完全替代常規原油作為未來西加拿大石油生產的重點。

二、油砂

油砂中包含有瀝青,一種重質黏稠的石油。當前從地底抽取瀝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地表開采,另一種是就地開采。其中地表開采採用了常規的采礦技術,對於抽取鄰近地表的油砂儲藏非常有效。然而加拿大估計油砂儲量的大多數(約80%)位於地下深處,無法使用地表開采方法。第二種方法是就地開采,這種方法可以開采地下較深處的油砂儲藏。就地開采法使用蒸汽分離被砂土包裹的瀝青,並將瀝青提升至鄰近地表的收集池。截至目前,加拿大油砂開采商對這兩種方法的青睞程度幾乎一樣,但是未來的開采似乎會傾向於使用就地開采法。一旦瀝青抽提出來了,油砂開采商必須向瀝青中加入較為輕質的石油,以保證其在管道內的流動性。然後瀝青就輸送至油品改質裝置加工成合成原油。當前一些油砂項目已集成了瀝青改質裝置,而另一些油砂項目必須將瀝青產品輸送至另外的改質裝置。

位於阿爾伯塔省北部的Athabasca油砂儲藏是全球最大的油砂儲藏之一。此外在加拿大北冰洋的Melville島也擁有相當規模的油砂儲藏,在阿爾伯塔省北部靠近Cold Lake和Peace River還有兩處較小的油砂儲藏。

在Athabasca地區的所有大型油砂項目均利用地表開采方式。由加拿大油砂有限公司運營的Syncrude項目在2004年時的油砂日產量達到28萬桶。Suncor公司的油砂項目的總產能為28萬桶/天,不過2005年發生的火災導致公司的油砂產量下降,2005年的平均日產量下降至17.1萬桶。由殼牌加拿大公司運營的Athabasca油砂項目(AOSP)自2002年起開始投產,當前的產能為15.5萬桶/天。

Athabasca地區採用就地開采方式的油砂項目在規模上均小於採用地表開采方式的項目。2004年,Suncor開始運營其Firebag油砂項目,該項目採用相對先進的就地開采技術蒸汽輔助重力驅動生產法(SAGD)。2005年Firebag油砂項目的產能達到3.5萬桶/天。其他採用SAGD技術的油砂項目包括Petro-Canada公司的MacKay River油砂項目(3萬桶/天)和Dover項目(1400桶/天);EnCana公司的Foster Creek項目(4萬桶/天)和Christina Lake項目(1萬桶/天);Nexen公司的Athabasca項目(1300桶/天)和Long Lake項目(2500桶/天)。Petro-Canada公司的Dover項目還包含了一個試驗項目,該項目採用一種稱為蒸汽抽提(VAPEX)的新型就地開采技術。VAPEX使用溶劑如丁烷而不是水蒸氣去抽提瀝青,該技術可以顯著節省生產成本。

Athabasca地區還有眾多的油砂項目正在進行擴能,這些項目包括康菲公司的Surmount油砂項目(2.5萬桶/天)和道達爾公司的Joslyn項目(1萬桶/天)。Petro-Canada公司5萬桶/天的Fort Hills油砂項目在2009年投產。2005年2月,加拿大自然資源有限公司(CNRL)決定繼續推進投資達110億美元的Horizon油砂項目,該項目到2012年投產,屆時產能將達到21.2萬桶/天。

除了Athabasca地區,加拿大最大的油砂項目就是帝國石油公司的Cold Lake項目,該項目採用的是就地開采方式,設計產能為14萬桶/天。同樣在Cold Lake地區,CNRL運營著產能力5萬桶/天的Primrose油砂項目,而赫斯基能源公司在2006年將其3萬桶/天的Tucker油砂項目投入生產。在Peace River地區,殼牌加拿大運營著Cadotte Lake油砂項目(1.1萬桶/天)。

盡管加拿大油砂項目的開發前景非常鼓舞人心,但仍然困難重重。第一個困難是油砂生產合成原油的成本較高,據分析師們預測來自油砂的合成原油只有在油價達到30美元/桶以上的水平才是經濟可行的。不過未來隨著油砂技術的進步應該會降低油砂合成原油的生產成本,到時只要油價維持在較高水平,油砂項目就有利可圖。第二個困難是油砂工業對水和天然氣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兩者在從油砂中抽提出瀝青以及將瀝青改質成合成油過程中都是必需的,因此天然氣價格的增加以及天然氣供應的減少對油砂工業的影響都非常大。第三個困難是油砂項目的興起使得阿爾伯塔省石油業勞工缺乏,這促使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建設項目的延期。

盡管困難重重,但眾多全球石油市場分析師估計加拿大油砂將日益成為全球石油供應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到2025年加拿大來自油砂項目的合成原油產量將達到350萬桶/天。

9. 加拿大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加拿大在其大西洋沿岸擁有3個石油項目,均位於Jeanned』Arc盆地。這3個石油項目分別是Hibernia油田、Terra Nov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其中Hibernia油田發現於1979年,2004年時的石油日產量為20.4萬桶。Terra Nova油田於2002年開始生產石油,2004年的石油日產量為11萬桶。2005年6月,Terra Nova油田的大股東Petro-Canada向管理層提出,同意其將油田的生產擴大至Far East,這樣的話將新增4000萬桶可開採石油儲量。White Rose油田在2005年底投產,作業者是赫斯基能源公司,該油田的最終日產量將達到9萬桶。
加拿大同時還在Orphan海洋盆地進行勘探作業,該盆地位於Jeanned』Arc盆地北邊的深水區域。不過大西洋油田的作業者必須面對嚴峻的自然條件,包括風大浪急的海面、季節性的冰山和極端的溫度。這些因素增加了該地區石油開採的難度和成本。
許多專家相信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太平洋沿岸也含有大量的石油儲量。然而由於聯邦政府禁止在太平洋進行海洋石油勘探及開采活動,因此加拿大太平洋沿岸至今沒有進行石油開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一直在游說聯邦政府廢除該禁令。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岸的Scotian盆地是大西洋海岸的天然氣生產中心。由埃克森美孚和殼牌加拿大為首的Sable Offshore Energy Project(SOEP)於1999年開始在該盆地進行天然氣生產。SOEP運營著眾多的海洋天然氣田,其中包括新近投產的Alma和South Venture天然氣田。SOEP當前的天然氣產能為4億立方英尺/天,天然氣液體產品產能為2萬桶/天。
加拿大紐芬蘭省的海洋油田運營商們預測,他們也能從油田生產出相當數量的天然氣。據估計Hiberni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合計擁有4萬億立方英尺的可開采天然氣儲量。雖然當前這兩個油田還沒有產出天然氣,但埃克森美孚(Hibernia油田的運營商)和赫斯基能源公司(White Rose油田的運營商)已計劃在不遠的將來進行商業化天然氣生產。
如前文所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希望在太平洋進行海洋油氣勘探鑽井,據悉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估計擁有43.4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加拿大非常規天然氣協會(CSUG)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加拿大擁有的天然氣儲量足夠維持目前的天然氣生產100多年。
可以說海洋對加拿大來說極其重要,具有發展經濟的巨大潛力。加拿大政府將實施長期策略促進石油、天然氣、礦物等非生物資源的開發。
到目前為止,加拿大的全部海洋石油生產開發都集中在大西洋紐芬蘭沿海的Jeanned』Arc盆地海域。大西洋沿岸和北極地區的勘探開發在持續進行中,太平洋沿岸的油氣資源也已逐漸提上議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所瀕臨的太平洋沿海海域也可能蘊藏有非常可觀的石油資源。然而,由於聯邦政府對在太平洋海域開展海洋石油開發活動的有關禁令,該地區的正式生產作業尚還無日可待。
天然氣方面,西部沉積盆地的天然氣產量已經達到了極盛時期,未來加拿大海洋天然氣的發展將會轉移到北極邊界地區的天然氣資源以及加拿大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海域的天然氣開發幾個方向。幾乎所有的加拿大天然氣公司都在本地區開展了勘探工作。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希望在太平洋進行海洋油氣勘探鑽井,據悉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估計擁有43.4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儲量。

10. 油砂開采技術日趨成熟,開采成本逐漸降低

加拿大的油砂資源已開采30多年,無論是露天開采技術(<100m),還是地下開采技術(>100m),以及油砂油改質和合成技術已趨於成熟。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現場開采經驗積累,如今的加拿大油砂開發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油砂開發產業發展非常迅速。

加拿大油砂開發已進入大規模的商業開發階段。目前,在阿爾伯塔省一共有26個油砂項目投入生產,其中露天開采項目7個,以熱化學鹼水洗的方法分離油砂油,採用地下開采技術的項目有19個,總生產規模達到每天83萬桶,佔加拿大石油產量的43%。隨著加拿大傳統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油砂油在加拿大能源生產中所佔的比例將逐年增加。2002年,油砂油產量達3.03億桶,占阿爾伯達總原油供給的48%,預計到了2012年可上升到77%(達到270萬桶/天)。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加拿大油砂油開采總成本已從1999年的25美元/桶降到10美元/桶,使油砂的投資項目近年來迅速增大,預計2003~2012年投資加拿大油砂開採的項目達579億加元。

國內油砂開采分離技術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2003開始,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開展了油砂開采分離技術研究,並與2004年在准噶爾盆地烏爾禾開展了干餾法現場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遼寧撫順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針對吉林和內蒙油砂油分離展開了一些研究。數家機構的研究都證明,中國油砂油的分離方法在室內證明是可行的,其中一些實驗室技術已經開始在現場中試行,並逐步轉化為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