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是美國的石油大亨
保羅·蓋蒂,出生在美國,美國的石油大亨,曾保持了20年的美國首富地位。
保羅·蓋蒂的一生都充滿著矛盾和神秘色彩。他家財萬貫,為子孫留下了巨額財產;他厭煩經商,卻在與美國石油七姊妹的商戰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王國;他腰纏萬貫,卻捨不得花錢換取被綁架的愛孫的耳朵。
保羅·蓋蒂的大學生涯頗具游戲色彩。上完高中以後,他曾在幾個大學上過學。一開始,他進入的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但他認為這所大學的環境缺少校園文化氣息,像「運動場」一樣,難以學到什麼東西。於是,他轉到了伯克利分校。他本想學習政治學和經濟學,但當時學校的經濟課程只注意美國的經濟,而且一味宣揚美國的經濟政策無比優越,政治課程也只講美國及鄰國的政治。這一切都使他失去了興趣。同年秋季開學後,他自動退學了,又轉向了牛津大學。牛津大學自由開放的學術氣氛,似乎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學習比在加州認真了。但由於天性使然,他的成績仍然平平,最後勉強得到了文憑。如果這種散漫的性格一直發展下去,日後不可能成就偉業。終於,他在21歲的時候浪子回頭了,他開始了石油商業的生涯。
一開始創業,保羅就獲得了巨大成功。靠著科學的力量,在24歲時,他成了百萬富翁,但這不是偶然的。當時,保羅·蓋蒂是相信地質科學的少數人之一,他一有機會便認真地吸收新知識,並且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工作上。為了找到更多的油礦,他僱傭了一名瑞士的地質學家,發現了多個油田,這使得他財運亨通。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就有了100萬元的進賬,而父親辛苦多年,卻只有幾十萬元的進賬。暴富使他茫然,從小就玩樂成性的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退休。在游盪了三年以後,這位浪子又開始了第二次回頭。
1919年,保羅重新回到父親身邊,回到油田上。東山再起的保羅這一次沒有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他的第一個私人企業以失敗告終。他從這件事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訓,他的商業哲學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那以後,他對公司的監督日益加強,並且與工人並肩作戰,已很難看出當年游盪散漫的影子。
在保羅的創業史中,不能不提到雅典計劃。「雅典」是位於洛杉磯市南郊的一個地名。1924年,保羅用1.2萬美元買下了這塊地的租用權。這次,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在高地鑽油的大膽計劃,大大減少了鑽井的成本,增大了產量並使速度大為提高。在其後幾年裡,他凈賺了40萬美元。在這項計劃中,他也遇到了空前的競爭壓力。他的石油銷售曾遭到對手的聯合抵制,那些大公司想迫使他用低得荒謬的價格賣掉油田。保羅頂住了壓力,他找到了當時規模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協爾公司的總裁喬奇爵士,並得到了大力幫助,渡過了難關。
保羅在石油戰場上連戰連捷,在華爾街上也顯露出一個商人獨有的精明。20世紀30年代,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股票市場崩潰。保羅覺得可以根據石油公司的產油情況,以相當於價值幾分之一的價格收購這些石油公司的股票,從而達到控制這些石油公司生產和經營的目的。在大多數投資家紛紛退卻的時候,保羅冒著巨大的風險,憑著機智、毅力,接連控制了多家大公司的股份,使其財富成倍增長。
保羅同時是一位大收藏家。他曾說:「美是千古的。藝術品是永久活下去的東西,是人類歷史唯一真正的延續。」他把自己的商業經營哲學「以最低限度的支出獲得最大的收益」也運用到藝術品收藏上,他收藏了大量希臘、羅馬人物雕像,波旁王朝的一些裝飾品,同時還有很多繪畫名作。保羅以22萬美元集聚的這些藝術收藏品的核心部分,後來增值了許多倍。
㈡ 保羅·蓋蒂是誰一生有何成就
保羅·蓋蒂是一個為人諸多非議的人物。他的財富,他的管理手段,他的私生活都曾經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作為曾經的世界首富,他是人們關注的目標,直到今天,這種關注依然沒有結束,因為,由他創立的蓋蒂帝國依然還在發展之中。
1892年12月15日,保羅·蓋蒂出生於美國,他的父親喬治·蓋蒂原是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名律師,後來又開了一家保險公司,生活相當富裕。保羅是獨子,
他的父親是個石油商。在還未對石油產生興趣前,蓋蒂的願望是想當一位作家和外交官。一次偶然的機會,讓蓋蒂看見了父親開採石油的過程。出於好奇,他白天的時候經常到油田工地去看熱鬧,後來就乾脆參加工人的挖井採油工作,並逐漸對石油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如果父親一直做一名律師的話,蓋蒂一家的故事就不會有了。1903年,喬治為了追回一筆貸款去俄克拉何馬州的馬特爾斯維爾,那是一個新興的邊疆小鎮,原先是印第安人居住地區。因為發現了油礦,外來人口大量涌來,在這里,開採石油與淘金一樣,是非常賺錢的買賣,買下一塊地,只要打出一口產油井,一夜之間就可成為巨富。但也有許多人經營不善而破產。
虔誠的基督徒、衣領筆挺的保險商喬治·蓋蒂不知被什麼鼓動著,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他花了500美元在那裡買了1100英畝土地,在次年第一口油井投產後,他便把家搬到馬特爾斯維爾,當時保羅只有11歲。在短短的3年中,喬治成了俄克拉何馬最大的石油商之一。到保羅14歲的時候,他們又搬了家,遷居到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然後又遷到洛杉磯。
保羅從小就不是個好學生,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總是不及格。在幾番周折之後,他終於取得了牛津大學的文憑,盡管當時保羅還堅持自己的理想是一名外交官和作家。1914年,一戰爆發,保羅從英國回到了家鄉,保羅·蓋蒂決定不依賴父親,帶著僅有的500美元到奧克拉荷馬去創業。年輕人想賺一大筆錢,要求在石油業上試試,喬治考慮之後同意了,每月給兒子預付100美元,但他們必須分享利潤——70%歸喬治,剩下的才是保羅的。於是,兩手空空的保羅踏上了俄克拉荷馬的塔爾薩,在那裡,蓋蒂神話拉開了序幕。
㈢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1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曾經一無所有,像當時許多年少無知的人一樣,到處流浪,得過且過。不過,洛克菲勒懷有十分遠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夠有一筆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財富。
帶著這個偉大的夢想,洛克菲勒來到了距離家鄉很遠的一個偏僻小鎮。在這個小鎮上,洛克菲勒結識了鎮長傑克遜先生。傑克遜先生已經年過五旬,他一直以來都生活在這個雖不繁華但是卻令自己倍感親切的小鎮上。他擔任這個小鎮的鎮長已經很多年了,但是鎮上的人們卻從來沒有想到要選舉新的鎮長。
的確,傑克遜實際上也是擔任鎮長的最佳人選,他性格開朗、為人熱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無論是當地人,還是來到這個小鎮上的人,只要與傑克遜有過一定的接觸,他們就會深切地感受到傑克遜的熱情和善良,同時也會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館就離鎮長傑克遜家不遠。每當洛克菲勒站到旅館旁的大門前向遠方遙望時,他都會看到鎮長家門口的那片長滿各色鮮花的花圃。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時,鎮長都會停下忙碌的腳步問這個獨在異鄉的年輕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當洛克菲勒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時,熱情的鎮長夫人總是會十分高興地給予幫助,而且鎮長還會時不時地讓女兒為洛克菲勒送去一些妻子做的可口點心。
在小鎮上住了一段時間仍然感到一無所獲的洛克菲勒決定過幾天就離開這個小鎮了,在離開小鎮之前他要特別感謝鎮長給予他的關照。就在他准備向鎮長告別的前幾天,小鎮迎來了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洛克菲勒不得不繼續留在這里,同時他也在心裡咒罵著這該死的鬼天氣。
小雨時斷時續,每當雨滴停止的時候,洛克菲勒都會走出旅館大門——實際上洛克菲勒就住在傑克遜家的斜對面,看看鎮長家門前那些經雨露滋潤而倍加嬌艷的花朵。這一天,當他走出旅館大門的時候,他看到鎮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已經把鎮長家門前的花圃踐踏得不成樣子了。
洛克菲勒為此感到氣憤不已,他真為鎮長和這些花朵感到惋惜,於是他站在那裡指責那些路人的行為。可是第二天,路人依舊踩踏鎮長家門前的那片可憐的花朵。第三天,鎮長拿著一袋煤渣和一把鐵鍬來到了泥濘的道路上,他用鐵鍬把袋子里的煤渣一點一點地鋪到了路上。
一開始洛克菲勒對鎮長的行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鎮長為什麼要替這些踐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鋪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鎮長的苦心,原來有了鋪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著花圃走過泥濘的道路了。
洛克菲勒最後還是離開了這個小鎮,不過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是一無所獲的離開了,他帶著鎮長傑克遜告訴自己的一句話從從容容地踏上了追求夢想的道路,那句話就是「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直到成為聞名於全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他們自己。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2
有一位青年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連小孩都勝任,就是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石油罐在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台上,焊接劑便自動滴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周,作業就算結束。
他每天如此,反復好幾百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枯燥無味,厭煩極了。他想創業,可又無其他本事。他發現罐子旋轉一次,焊接劑滴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他想,在這一連串的工作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兒成本?
於是,他經過一番研究終於研製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利用這種機器焊接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漏油。但他不灰心,又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
這次的發明非常完美,公司對他的評價很高。不久便生產出這種機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雖然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
這位青年就是後來掌握全美製油業95%實權的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人生的改變總是從小的方面開始的,「改良焊接機」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人生。
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特別注意普通人往往會忽略的平凡小事,能見別人所未見,才能做別人所不能的事。有了這種基礎,企業必定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3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
100年來,人們將美國鍍金時代第一個10億富翁、強盜大亨的代表人物約翰·D·洛克菲勒刻畫為一個冷酷魔頭,他的形象和內心世界成為了一個謎。所幸,近年來被公開的一份長達1700頁的洛克菲勒自述,使我們能夠走進這位斂財大亨的內心。原來,將自己神秘地隱藏在標准石油公司辦公室中的洛克菲勒是一個生活簡朴、和藹可親的老頭。他一生中最大的奢侈可能就是拋灑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巨額花費,晚年的他太迷戀高爾夫了。這個奇瘦無比的老頭,盡管在商場上扮演冷酷無情的角色,但在私生活中謹守清教徒般的節制習慣。他一生瘋狂斂財,一方面因為他將此看作上帝賦予的使命;也因為他太喜歡金錢了:看到金錢能夠令他的神經高度興奮。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這位斂財大亨給我們的16點啟示吧。
1、出身低微、教育不足不影響成才。約翰·D少時貧困,16歲就外出打工。他還缺少一個英雄楷模式的父親,父親是令他感到丟臉的假葯販子。約翰·D小時候給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滯,鬱郁寡歡,人們看不出他日後能有多大出息。
2、不要相信「你越想發財,你就越發不了財」的論調。約翰·D很早就喜歡錢。他打工時,將老闆的一張4000美元的期票從保險櫃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動無比。他創辦企業的目的也完全是因為:想賺到很多錢。
3、擁有堅定的發財信念,甚至勇於喊出它。約翰·D的日記里記載了大量關於發財信念的內容。有一次他受到客戶的歧視,便憤怒地喊道:「等著瞧吧,有一天我會成為天下首富!」他還多次敲著朋友們的膝蓋說:「我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對發財有一種強迫症似的渴望。
4、從小處做起,研究數字。約翰·D一生始終保存著他十幾歲時的第一個賬本,他當時命名為「賬本甲」,從這個賬本開始,他將生活中的一切開支數字,不論大小,通通記錄下來,並仔細研究,這培養了他對數字的敏感。對數字的敏感認真始終是約翰·D的長項,是他經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4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告戒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快樂,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這是積極的人生觀,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從中受益。
親愛的約翰: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現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麼需要嗎?在這里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餚,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用。"這個人聽了以後,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餚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
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於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乾脆就留在地獄好了!""您以為,您在什麼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約翰,這則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之後,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嘗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我運氣,而在於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麼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並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致最大的結果。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
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地喜愛工作。任何行業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但有些人顯然不夠聰明,他們有野心,卻對工作過分挑剔,一直在尋找"完美的"僱主或工作。事實是,僱主需要准時工作、誠實而努力的雇員,他只將加薪與升遷的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努力、格外忠心、格外熱心、花更多的時間做事的.雇員,因為他在經營生意,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他需要的是那些更有價值的人。
不管一個人的野心有多麼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達高峰。一旦起步,繼續前進就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
如果他等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困難、可怕,這有點像打槍一樣,你瞄的時間越長,射擊的機會就越渺茫。我永遠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歷,那時我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辦公室里點著的鯨油燈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著迷和喜悅,連辦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縟節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心。而結果是僱主總在不斷地為我加薪。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產品,做好你該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該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會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勞苦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所獲得的,而在於我們會因此成為什麼。
那些頭腦活躍的人拚命勞作決不是只為了賺錢,使他們工作熱情得以持續下去的東西要比只知斂財的慾望更為高尚--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迷人的事業。老實說我是一個野心家,從小我就想成為目富。對我來說,我受雇的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是一個鍛煉我的能力、讓我一試身手的好地方。它代理各種商品銷售,擁有一座鐵礦,還經營著兩項讓它賴以生存的技術,那就是給美國經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鐵路與電報。它把我帶進了妙趣橫生、廣闊絢爛的商業世界,讓我學會了尊重數字與事實,讓我看到了運輸業的威力,更培養了我作為商人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
所有的這些都在我以後的經商中發揮了極大效能。
我可以說,沒有在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的歷練,在事業上我或許要走很多彎路。
現在,每當想起休伊特一塔特爾公司,想起我當年的老僱主休伊特和塔特爾兩位先生時,我的內心就不禁湧起感恩之情,那段工作生涯是我一生奮斗的開端,為我打下了奮起的基礎,我永遠對那三年半的經歷感激不盡。
所以,我從未像有些人那樣抱怨他的僱主,說:"我們只不過是奴隸,我們被僱主壓在塵土上,他們卻高高在上,在他們美麗的別墅里享樂:他們的保險櫃里裝滿了黃金,他們所擁有的每一塊錢,都是壓榨我們這些誠實工人得來的。"我不知道這些抱怨的人是否想過:是誰給了你就業的機會?是誰給了你建設家庭的可能?是誰讓你得到了發展自己的可能?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別人對你的壓榨,那你為什麼不結束壓榨,一走了之?工作是一種態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
同樣都是石匠,同樣在雕塑石像,如果你問他們:"你在這里做什麼?"
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就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個我就可以回家了。"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懲罰,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個字就是"累"。另一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勞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他們需要溫飽。"這種人永遠視工作為負擔,在他嘴裡經常吐出的一句話就是"養家糊口"。第三個人可能會放下錘子,驕傲地指著石雕說:"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永遠以工作為榮,工作為樂,在他嘴裡最常吐出的一句話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與他的勵志故事5
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位擁有十億美元資產的巨富。
而他的成功是他特別注重事情的各個細節。
有一次,他寫信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要花1分8厘2毫的原料才能煉一加侖煤油,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干同樣的工作卻只花9厘1毫?」
還有一次,他對一個下屬追問道:「上月時你報告手上還有1119個油桶塞子,本月初給你又提供了1萬個,你報告上說本月用了9527個,說現存只有1012個,那我想知道其他的580個油桶塞子到哪裡去了?」
又有一次,洛克菲勒在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個包裝工廠發現,封裝每隻油罐都要用40滴焊料。而他經過多次證明:每隻油罐的封裝只需用39滴即可,而且完全可以杜絕漏油的情況。於是美孚石油公司將每隻油罐的封裝用39滴焊料定為標准。
有誰可以想到,如此富有的人卻在意的是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財富來源於點滴毫釐的積累。
汪洋大海是一滴一滴匯成的,萬里長城是一磚一磚砌成的。成功並不只是一個結果,更是一種過程。
㈣ 阿布拉莫維奇是干什麼的,
著名石油大亨,鋁業和鋼鐵巨頭,俄羅斯二號富豪。英國切爾西足球俱樂部老闆。
1966年10月24日,阿布拉莫維奇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撒拉托市,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烏克蘭人,他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1歲半時,母親在一次事故中不幸身亡,4年後父親也撒手人寰,在叔叔的撫養下和資助下,阿布拉莫維奇考入古不金石油天然氣學院。 在莫斯科生活了很長時間,此後他又跟隨外祖父母在俄羅斯北部的科米地區(Komi)生活了一段時間,在那裡,阿布拉莫維奇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生涯,他所學的專業是高速公路建築。
阿布拉莫維奇一向出言謹慎,行事低調,不過他的財富在俄羅斯卻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僅次於霍多爾科夫斯基。 2005年以133億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1位。同時,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富豪榜,將其排為第一名。這位年輕人成為了英國首富。
走私香煙和香水起家
年輕的阿布拉莫維奇具有超乎尋常的成熟和處事方面的冷靜。早在上學期間,阿布拉莫維奇就經常到黑市上去倒賣萬寶路香煙、香奈爾香水和酒等奢侈品,盡管一旦他被發現將面臨5年的監禁,不過阿布拉莫維奇還是樂此不疲,並完成了自己創業初期的原始積累,然後進入商貿界。
靠葉利欽發跡
阿布拉莫維奇的人生轉折發生在1992年。那年,他遇到了一個重要人物———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大亨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鮑里斯將他引進了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的圈子,他成為了前總統葉利欽政府的一員。29歲的時候,他憑借著和葉利欽家族的良好關系,成功地買下了俄羅斯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亞石油公司80%的股份,只花了這個公司實際價值8%的價錢。而石油資產在他的龐大金庫里僅僅只是冰山一角,他擁有世界上第二大鋁生產廠———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50%的股份,甚至還擁有俄羅斯國家航空公司「俄羅斯民用航空(Aeroflot)」26%的股份。2001年,當別列佐夫斯基失寵於普京,因為涉嫌詐騙逃亡到英國之後,阿布拉莫維奇堅決站在普京一邊,並順理成章地接手了別列佐夫斯基的位置。此後因為與普京的密切關系,他甚至被稱為是「克里姆林宮看不見的手」。但是別列佐夫斯基的前車之鑒也讓阿布拉莫維奇深悟了俄羅斯政壇的險惡,於是他移居倫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躲避來自俄羅斯政壇的巨大壓力。現在阿布拉莫維奇以30億美元(20億英鎊)購買全球第五大鋼廠Evraz 的40%股份。
構築足球帝國
2003年夏天,阿布拉莫維奇出手1.5億英鎊購買了債台高築的英國足球勁旅切爾西隊,並一次性還清了球隊所欠的8000萬英鎊債務以後,阿布拉莫維奇強勁的經濟實力便頻頻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他的名字開始傳遍全世界。阿布拉莫維奇自己也說:「從來沒想到有這么多媒體關注我,簡直難以想像。」投資收購切爾西的那筆錢對阿布拉莫維奇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為切爾西奪取冠軍聯賽冠軍懸賞的獎金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20萬歐元/人。英國媒體曾經把阿布拉莫維奇的財產形象化:足夠自己舉辦一次奧運會,然後用剩下的錢再把溫布利大球場翻新9次。阿布拉莫維奇僅僅靠石油一項年進賬就能達到90億歐元,他所到之處永遠是私人飛機,金發美女和沒有上限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