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中石油一線工作是種什麼體驗
中石油的一線崗位,基本都是野外作業,當然是風吹日曬,餐風飲雪,條件艱苦可想而知。
現在雖然是條件好了,但艱苦指數依然是石油系統最高的。不同的是,以前一線的人員都千方百計的調去二線,現在是二線、三線的人員想方設法的回到一線,就是因為一線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掙得也多了,當然都願意上一線。
我本人就是中石油的員工,所謂的一線、二線都呆過,甚至是最為安逸的三線,都曾工作過,當然最有發言權。
想當初,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在一線崗位,是石油企業的三大艱苦崗位之一。當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鑽井苦,作業累,吊兒郎當採油隊。
很不幸,我就是被分到了又臟又累的作業隊。
鑽井隊常年在外打井,都是北風怒號、炎熱炙烤的野地里,當然艱苦;作業隊則是維修油井,成天和油管打交道,一身黑乎乎的原油;採油隊則相對清閑了許多,扛把管鉗,拎個樣筒每一口井轉悠。
相比來說,一線的員工都是年輕人居多,新來的大學生等也都要到一線去體驗,氣氛比較活躍,也少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雖是身體累了些,疲乏了些,但一線的員工基本都心無芥蒂,很少彎彎繞,就相對開心一些,舒坦一些。
當然了,這所謂的開心和舒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方面的。
我現在又回到了一線,感覺每天野外的八小時很愜意,也很朗暢豁亮,當然願意這么一直待到退休。
抱持我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只是這一線的待遇還沒有跟上發展的需要,石油工人的收入和保障也不高,需要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盡速提上日程,真正使一線員工收入提高,保障到位,沒有後顧之憂。
這就是一個一線員工的回答。
我為中國獻石油!
我真是太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我在新疆某油田一線工作了30多年,才退休下來。一線單位都是離家較遠的地方,生產區離生活基地都很遠,基本上都是倒班制,有工作一周休一周的也有工作兩周休兩周的,每天的工作時間較長,12小時的時間,在生產區都是集體生活,住公寓,公寓里的條件現在都挺好的,標准間,空調,電視,無線網都有,還有健身房,房間衛生有專門的服務員打掃,被套床單2周洗一次,吃飯在食堂集中吃,每周菜譜都會更新,主食副食都很豐富,實話說比家裡的飯菜好很多。採油工巡井有巡井車,新疆油田一線基本上都是在戈壁灘,冬冷夏熱風沙大,冬天最冷35 以下,夏天高溫40 是常見,這些環境因素都可以克服,最難受的就是寂寞,每天上班是這幾張臉,下班回到公寓還是這幾張臉,上班的時間家裡的事基本顧不上,所以很多有孩子的夫妻就分開倒休,這樣一來夫妻見面的時間就少了,所以離婚率也很高,過去石油單位的工資和地方上的比挺高的,現在油價低迷了多年,工資 也是多年沒漲,獎金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幾年年輕人辭職的挺多的,單身男孩也挺多的,因為每年招聘女的少,所以男孩不好找對象。
中石油的一線工作什麼體驗,首先地區、工種不一樣,工作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先說地區,就中石油來說,最艱苦的是新疆、其次是勝利、環境相對較好的是遼河,當然這裡面環境越辛苦野外補助也會相對提高,但是就各大油田用工人數就能發現,遼河1000萬產量 用工10萬!而新疆產量更多用工量只有1萬多,你們可以想一想。其次是工種,一線中當屬鑽井工工作環境最艱苦,因為鑽井作業是連續作業且存在井噴,機械打擊等人身傷害的危險,因此鑽井工人最辛苦,採油工還好,基本就是三班倒,會依據油井的採油地點決定你的工作環境,新疆基本是戈壁灘,勝利 遼河是平原環境相對怡人,總體來說不是特別艱苦的行業。因為筆者也當過採油工。
我就是一名中石油的一線倒班工人,如果可以有別的選擇,我希望你不要來!當然,如果有機會獲得提升,離開一線,晉級到管理人員,哪怕是最底層的管理人員,只要不是一線工人,那就來吧!作為一名中石油的非一線工人,還是不錯的!
同為石油家族,我來自中石化的一線。
作為鑽井職業的一個普通職工, 我不會讓我的子女再從事石油行業。
石油的開采不會在鬧市區,一般會選擇荒無人煙的地方。
繼續拿中石化舉例子,除了海洋鑽井,山東東營附近的陸地的石油開采基本已經處於滿負荷狀態,工作的重心也基本上轉移到了西部—新疆。
新疆地廣人稀,本就人煙稀少,而鑽井的位置大多在戈壁灘,毒蟲的叮咬,南疆的風沙,北疆的嚴寒,各種殘酷的自然因素就擺在你的面前,單靠想像是無法體會其中的滋味的。
鑽井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型器械已經不像父輩時那麼笨重,各種液壓設備,電氣設備的使用大幅度削減了勞動強度,但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和不間斷性, 鑽井工作一旦運轉,就無法停止。
夜班是無法避免的,在我看來,夜班本來就是滅絕人性的,人作為日行動物,無論白天東西多麼充足,夜間混亂的
生物鍾還是會讓人暈頭轉向。夜班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明顯的老於同齡人,還只是表象,真正的弊端,也許只有數十年後才能顯現出來。
你看到過四五點鍾的太陽嗎?我,基本上可以天天看到。
孤獨,恐怕這才是一線職工最大的悲哀 。隨著部分地區石油資源的枯竭,中石化很多的鑽井單位轉移到了新疆。
一線職工撇家舍業離開故鄉,不同於普通的搬磚打工人,沙漠戈壁的工作環境基本上讓我們與世隔絕,每天見到的就是那麼幾個人,狹窄的圈子讓我們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無話不談,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
吃飯工作睡覺就是生活的全部,連續幾個月的沙漠作業讓人身心俱疲甚至懷疑工作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裡的所有問題基本上只有讓妻子來獨自承擔,內心的虧欠愧對結婚時的誓言。
總結一句話,我不會讓我的子女在進入石油行業。
艱苦,迷茫,沒有方向的管理。有理想的年輕人不要來
加油站加油,野外鑽井
辛苦了
中石油一線還是稍微有點辛苦的,但是總歸是國企,相對其他私企,還是不錯的
Ⅱ 石油工人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果真如外界傳說的「人人月入過萬」嗎
石油工人工作條件異常艱苦,長期遠離城市,紮根荒漠危險性還高。也不是人人月入過萬。
引文: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三桶油擴招,將有大量的石油專業的學生進入石油行業,很多人在網上說鑽井工人的工資高,真實情況真是這樣嗎?
鑽井風險系數可能僅次於煤礦,盡管每個小組都配備有安全官員、安全監督員和非常標准化的hsse管理系統。公司每年都有月度檢查、季度檢查、半年度檢查等檢查和評估。基層隊的經歷肯定很深刻,但是每年的安全事故還是很多的,可以查查新聞。
你還覺得鑽井工人工資很高嗎?
網友摸微溫:一線工作者太辛苦了,拿不到比例回報!一個月一萬不算太多,關鍵還是各種危險。
Ⅲ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2010年4月20日,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的鑽井平台突然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約82公里的海域處引爆。灰色的團狀煙霧與熊熊大火互相交織,滅火船迅速趕往現場,一場紀實版的水上火山電影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統計數據稱,事故造成了11人失蹤。
爆炸持續了36個小時,之後整個鑽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很快時間內,不斷有原油浮現在海面上。
墨西哥灣上先是出現了一條條的油黃色飄帶,此後又能看到一個長寬各達183公里、67公里的大型污染區,而且該污染區還不斷伸向墨西哥灣的岸邊,被污染的海域面積也隨之擴大。
事發時,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桿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桿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引發了一系列爆炸,最後造成鑽台大型引擎的爆炸。
4月28日,專家估計,這個油井每天漏油大約5000桶,5倍於先前估計數量。與此同時,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5月8日,在最初的「金鍾罩」方法封堵失敗後,工程師們決定採取「垃圾彈」手段,即收集眾多物品碎片,以極高壓射進油井以期堵塞封井器。在這之前,英國石油公司試圖用一隻特製的水泥罩罩住油井,然後用管子把漏油導上海面後吸出,但最終均宣告失敗。
5月16日,新採用的「吸油法」初見成效。英國石油公司宣布,他們已經憑此收集了約15萬桶浮在海面的原油。但不久之後人們發現,此法吸油量極其有限,根本抵擋不住源源不斷湧出的原油。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最初的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原油漂浮帶長200千米,寬100千米,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
5月28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滅頂法」封堵漏油失敗。這種方法是用泵將較重的液體打入油井,使其壓力大於油井外泄的壓力,從而減緩漏油速度,然後再向油井漏油處注入水泥封閉油井。但由於井壓過大,仍有大量原油溢出。「滅頂法」以失敗告終。
事件發生後,英國石油公司先後嘗試了多種封堵措施,包括建築隔離帶,使用化油劑、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採用滅頂法、「蓋帽法」,修建減壓井等,無一奏效。
隨著事態發展,美國政府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更多地介入到事故處理中來。奧巴馬推遲了若干出國訪問計劃,頻頻赴墨西哥灣地區視察。政府宣布,路易斯安那州、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進入「漁業災難」狀態期,成立了獨立的總統委員會調查原油泄漏事件,同時暫停發放海洋石油開采許可證。內政部、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參與監測油污清理活動,海岸警衛隊調動了1000餘名隊員參與清理油污工作。美國政府司法部也已介入聯合調查行動,宣布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
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繼續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沒有新的原油流入墨西哥灣。但是清污工作還在繼續……
Ⅳ 地鐵離去裏海地下室怎麼出去
在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地鐵:離去(Metro Exos)》中,裏海地下室可以通過軟梯出去。在游戲中,想要離開裏海地下室可以使用一開始放下的軟梯,從軟梯上去,順著往下走一層,從那裡貼邊跳就可以出去了。
相關劇情:
曙光號因需要收集氣象站的輻射分布地圖,抵達了炎熱乾燥的裏海。因為水源短缺,斯傑潘等人因脫水卧床不起,曙光號也用盡了燃料,無法繼續行駛。在裏海,當地土匪頭目「男爵」和手下暴徒奴隸了當地居民,並控制了水源與石油鑽井。
米勒上校與「男爵」嘗試進行通話,希望獲得燃料與水源,卻被拒絕。探索中,阿爾喬姆遇到了遭受男爵集團追殺的蓋爾,得知她正在與「男爵」斗爭,試圖解放奴隸。在蓋爾的指引下,阿爾喬姆於地下設施中取得了輻射分布地圖。
在搶得運水車後,阿爾喬姆與達米爾潛入了「男爵」的大本營--一座石油鑽井,准備偷取燃料。在被「男爵」發現後,阿爾喬姆收起武器,隻身前往男爵房間單刀赴會。
在「男爵」放鬆警惕之時,蓋爾潛行殺出。在一番戰斗後,「男爵」被遠處的安娜狙擊爆頭。曙光號獲得了水源與燃料車,得以繼續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