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球十大石油進口國超越美國,我國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
根據最新的數據,以下是全球十大石油進口國的排行榜,這些數據可能會有所變動,僅供參考。
1. 中國
日進口量:超過1043萬桶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根據海關總署的報告,2018年11月,中國的石油日進口量已超過1043萬桶。在2017年,中國的原油進口總量已經達到每日840萬桶,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2. 美國
日進口量:約790萬桶
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但其石油資源需求量巨大,而且似乎石油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了進口量。2018年,美國公布其2017年的原油進口總量約為每日790萬桶。
3. 印度
日進口量:約487.7萬桶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在2016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其原油進口量為每日約487.7萬桶,以支持其快速發展的經濟和工業。
4. 日本
日進口量:約318.1萬桶
由於國內資源有限,日本需要大量進口原油來維持其社會和經濟活動。2016年,日本的每日石油進口量約為318.1萬桶。
5. 韓國
日進口量:約253.1萬桶
韓國在2017年的數據顯示,其每日石油進口量約為253.1萬桶。由於國土面積限制,韓國的石油資源儲量不足,但其製造業和重工業的發達需要充足的石油支持。
6. 德國
日進口量:約183.7萬桶
德國由於自然資源的缺乏,其能源供應主要依賴進口。2016年,德國每日需要進口約183.7萬桶原油,以滿足其重工業的需求。
7. 西班牙
日進口量:約128.5萬桶
西班牙在2016年的數據顯示,其每日石油進口量約為128.5萬桶。盡管國內石油資源有限,但其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需求仍然巨大。
8. 義大利
日進口量:約123.1萬桶
作為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義大利在2016年的石油進口總量約為每日123.1萬桶,以支持其藝術、時尚以及工業產業。
9. 法國
日進口量:約109.6萬桶
法國在2016年的數據顯示,其每日石油進口量約為109.6萬桶。作為一個工業大國,法國的鋼鐵、汽車和建築等行業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很高。
10. 荷蘭
日進口量:約109萬桶
荷蘭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帝國之一,但其國土面積有限,資源並不豐富。為了滿足能源需求,荷蘭需要進口石油,使其成為第十大石油進口國。
⑵ 世界十大石油進口國 全球石油進口國排名2022 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每年進口石油量龐大。2019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達到約10180408桶/日。根據《中國商務新聞網》報道,中國原油進口量前五的來源國分別是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曼和安哥拉。中國的主要進口省市包括北京、山東、遼寧、黑龍江和浙江等,其中北京的進口量佔比較高。
美國也是全球重要的石油進口國。2021至2022年間,美國的主要石油進口來源國是加拿大、墨西哥、沙特、俄羅斯和哥倫比亞。加拿大對美國進口總量的貢獻比例高達51%左右。美國擁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其儲罐容量為7.14億桶,主要位於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自2022年俄烏沖突升級以來,印度增加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數量。自2022年4月以來,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佔比達到其總進口量的10%左右,而之前僅為0.2%。這使得俄羅斯成為印度前十大供應國之一。印度表示,進口俄羅斯石油能滿足一小部分需求,中斷購買將推高民生成本。
日本在2019年進口石油約3022705桶/日,是全球十大石油進口國之一。盡管日本的石油勘探開發工作較早,但本土石油儲量有限,因此長期依賴進口。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日本大力發展新能源並積極收購海外油氣資源。目前,日本的石油儲存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韓國作為半島國家,能源資源匱乏,依賴大量進口。2019至2020年間,韓國的石油進口量約為292.9萬桶/日,使其成為全球第五大石油進口國。韓國的主要石油來源地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聯酋等。
德國的石油進口來源廣泛,涉及中東、美洲、非洲、歐洲和歐亞大陸等地區。德國最大的石油來源地是歐洲和歐亞大陸。盡管俄羅斯石油佔德國進口總量的比例較大,但德國計劃在2022年年底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
西班牙也是全球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之一,主要從俄羅斯、奈及利亞和墨西哥進口石油,還有來自阿爾及利亞和安哥拉的進口。西班牙的石油公司(CEPSA)是西班牙最大的石油公司,成立於1929年,致力於西班牙境內和阿爾及利亞的原油勘探和開采。
義大利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量在近兩年有所增加。這是因為義大利減少90%的俄羅斯石油進口會導致產能最大的煉油廠癱瘓,引發就業危機。2022年上半年,義大利已成為歐盟國家中進口俄羅斯石油最多的國家,尤其是5月份,每天進口約40萬桶,是俄烏沖突爆發前的四倍。
荷蘭是全球石油進口量前十的國家之一,2019年進口石油約1153735桶/日。在2022年歐盟計劃加強對俄羅斯能源禁令的情況下,荷蘭加大了石油進口量。從2022年3月起,荷蘭每天進口俄石油高達65萬桶。荷蘭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是全球油氣行業的領導者,2019年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三。
法國的石油工業歷史悠久,法國道達爾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能源公司之一。2019年,法國進口石油約976217桶/日,位居全球石油進口國排名前十。面對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危機,法國呼籲產油國增加石油產量以遏制油價飆升,並提議石油供應源多樣化,希望伊朗和委內瑞拉重回國際石油市場。
⑶ 世界十大石油進口國 全球石油進口國排名2022 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中國作為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大量進口石油。2019年,中國進口石油約1018萬桶/日,位居全球首位。中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國包括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曼和安哥拉。北京、山東、遼寧、黑龍江和浙江等省市是進口量較大的地區。
美國也是全球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2021-2022年間,美國主要進口石油來源國為加拿大、墨西哥、沙特、俄羅斯和哥倫比亞。加拿大進口量佔美國總進口量的51%左右。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龐大,位於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地下儲罐容量達7.14億桶。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2022年俄烏沖突升級後,印度加大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力度,2022年4月起,俄羅斯石油佔印度進口總量的10%左右,遠高於之前的0.2%。這使得俄羅斯躋身印度前十大供應國行列。
日本2019年進口石油約302萬桶/日,位列全球石油進口前十。日本本土石油儲量稀少,因此依賴大量進口。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日本大力發展新能源,同時積極收購海外油氣資源。
韓國作為能源匱乏的國家,大量進口石油。2019-2020年間,韓國石油進口量約為292.9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五大石油進口國。沙特、俄羅斯、美國、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聯酋是其主要進口來源國。
德國的石油進口來源遍布全球,涉及二十多個國家。中東、美洲、非洲、歐洲和歐亞大陸是其主要進口地區。俄羅斯、挪威等國家是德國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國。德國計劃在2022年底前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
西班牙也是石油進口大國,主要從俄羅斯、奈及利亞、墨西哥等國進口。西班牙石油公司CEPSA是西班牙最大的石油公司,致力於西班牙境內和阿爾及利亞的原油勘探和開采。
義大利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量不降反增。義大利因降低90%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可能導致煉油廠癱瘓,引發就業危機。2022年上半年,義大利成為歐盟進口俄羅斯石油最多的國家,尤其在5月,每天進口約40萬桶,是沖突前的四倍。
2019年荷蘭進口石油約115萬桶/日,是全球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是全球油氣行業領導者,2019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三。
法國的石油工業歷史悠久,法國道達爾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能源公司。2019年,法國進口石油約97萬桶/日,位居全球石油進口前十。面對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危機,法國呼籲增加石油產量,以遏制油價飆升,並提議石油供應多樣化,希望伊朗和委內瑞拉重返國際石油市場。
⑷ 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是哪些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沙烏地阿拉伯仍是全球原油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排位於美國和俄羅斯之前。在世界前十大原油生產國中,沙特居首位,日產量達884萬桶;美國日產量808萬桶,俄羅斯702萬桶,伊朗378萬桶,墨西哥356萬桶。排第六位的是挪威,日產量341萬桶,中國原油日產量330萬桶,委內瑞拉314萬桶,加拿大275萬桶,阿聯酋255萬桶。
在原油出口方面,沙特居第一位,日出口量達743萬桶.全球5大原油進口國排列如下: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日均進口原油1114萬桶,美國能源的60%依靠進口;日本是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日均進口量535萬桶,德國日進口量266萬桶,韓國日進口215萬桶,法國185萬桶。
⑸ 西歐地區典型國家的油氣安全戰略
20世紀70年代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區,進入80年代,歐洲的石油消費增長呈下降趨勢,北美的石油消費顯現持續的增長。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美的石油消費量趕上歐洲後繼續增長,並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區,2002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2年在全球石油消費比上年略有增長(0.2%),中國增幅達5.8%的情況下,歐洲和日本的能源消費十分低迷,出現了1%的負增長(耿彤等,2003)。
歐盟國家本來是石油消費稅最高的國家,但迫於石油消費量的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近年來仍在不斷地提高石油消費稅。燃油稅已經從1998年的每升41.7歐分提高到2000年的45歐分,從2002年起又提高到50歐分,以此來限制石油消費(李文,2003)。與此同時,歐盟國家還對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實行稅費減免,以促進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歐洲卓有成效的能源消費下降與歐洲國家所採取的這些油氣安全戰略是分不開的。下面以法國和英國為例,簡單講述一下西歐的油氣安全戰略措施。
一、法國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法國的油氣儲量和產量
法國是一個礦物燃料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每年的礦物燃料總消費量大約是24000萬噸油當量,然而國內商業性一次能源的產量(煤炭、原油和天然氣)僅為800萬噸油當量,而且產量還在迅速下降。
2000年法國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980.1萬噸,僅佔世界石油剩餘可采探明儲量的0.01%,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460.1萬噸增加了35.61%。而法國2000年的石油產量為142.5萬噸,佔世界石油產量的0.04%,比1999年的石油產量154.5萬噸減少了7.77%。1999年法國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4.05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的0.0099%,與1998年的剩餘探明儲量相比沒有變化。1999年法國天然氣的產量為30.02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產量減少了7.8%。
2.法國的油氣貿易
由於法國的礦物燃料比較貧乏,所以法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油氣來滿足消費。2000年法國進口原油8562.7萬噸,比上年增加了4.3%(見表5-1)。
表5-12000年法國油品產量
續表
(據程哲生整理的法國《Bulletin Mensuel》,2001)
1998年法國進口管輸天然氣259億立方米,進口液化天然氣為98億立方米,合計為357億立方米。1999年,法國進口液化天然氣102.6億立方米,進口管道天然氣為307.6億立方米。2000年法國進口天然氣428.5億立方米。
3.法國的油氣消費
法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雖然有些放慢,但其油氣特別是天然氣的消費量在迅速的增長。其油氣消費見表5-2及表5-3。這兩個表的數據說明法國的油氣消費處於增長態勢,且1999年與1998年相比,其油氣消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較大的比例,並有增長趨勢。
表5-21990~1998年法國油氣消費量(單位:石油為百萬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1)
表5-3法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表
4.油氣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法國位於西歐(圖5-3)。法國是一個自立意識很強的國家,具有獨立的立場,並且實行國家主導型經濟,同時法國油氣資源貧乏,而油氣消費卻很大,為了保障法國的能源安全,法國十分重視礦產資源儲備。其實行儲備政策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安全,而且是以保障國家廣泛的綜合性安全為目的。由於法國國家的特點、經濟運營特點和儲備目的等方面的原因,其儲備內容大多保密。但法國在形式上實施儲備的主題是財政部和科技產業部。實際上法國國防部也根據需要參與儲備籌劃,並起著重要作用。1998年3季度法國的石油儲備量為2259.2萬噸,可用天數為96天。法國全國有15個儲氣庫,儲存能力為800萬噸當量油,這一數字是法國平均104天的消費量。
圖5-3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天然氣輸氣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套是完整的讓天然氣流往各個方向的高壓輸氣系統;另一套是同該系統相連接的兩大輸氣系統Antenna,其中的天然氣僅單向流動。Antenna還承擔高壓輸送天然氣的任務,但他們僅是高壓輸氣主系統的當地分支管道。
1997年底輸氣管網的管道總長度為32000公里,其中的90%歸高壓輸氣系統所有,其餘的歸Gazzzz Sud Ouest所有。由於有了NorFra,法國將成為一個歐洲天然氣輸送樞紐。法國對於歐洲的能源安全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位於西歐的中部,它構成向其鄰國輸送天然氣和電力網路的樞紐,同時它的公路、鐵路和運河/河流等,對於運輸和集散石油產品及固體礦物燃料也起著重要作用。
法國的能源政策主要有三個重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與法國經濟的配套性。
法國的能源安全主要是從兩個層面上考慮的,在法國能源的供應是無法完全自給自足的,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運輸和化工等領域,人們還無法找到一種現實可行的石油替代品。除非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否則法國未來經濟的發展仍舊需要依賴於進口的大量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因此,法國人認為如果法國進口的能源能夠有多種來源渠道和多樣的產品,並且用戶也能非常靈活地適應能源的供應的話,那麼,依賴於進口能源也未必會影響法國的能源安全。
除了這種外在的限制因素外,如何確保最終用戶,尤其是工業用戶能夠得到穩定的能源供給,對於保證法國經濟向前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獲得穩定的供應需要有一個有效的能源生產、運輸、銷售體系為基礎,而且必須同時從長期(供給的安全性)和短期(能源供給的質量、可獲得性等)兩個方面考慮。
如果能源定價能夠使當地「使影響能源安全的外在因素內在化」的話,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市場是有效的。但由於法國的能源不能實現自給自足,所以就要確定一個從經濟、社會和外交上考慮都可以接受的水平。由於所確定的安全水平會影響整個社會,因而不能單獨讓企業管理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因為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必然會局限於各自部門的經濟利益。就供給的安全性來說,「價格信號」可以反映持續開發導致的石油資源被過度消耗的問題,但是從世界經濟競爭和能源供給充足的角度來看,市場卻不能提供這種「價格信號」。政府可以利用稅收手段來解決,但是又受到來自社會和經濟上的壓力的限制。如果用戶能夠做好准備自己來解決供給中斷的問題,那麼,簽訂可中止天然氣或電力供給合同將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在國內,法國在工藝技術和地理環境許可范圍內,不斷加強對能源的開發,如核能、水力、薪柴和其他一些新型的和可再生的能源。為了降低發生危機時可能遇到的風險,能源供給的來源在地理位置上要盡量分散。法國天然氣的進口主要有四個來源(北海、荷蘭、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另外,法國從北海、中東、非洲等地進口石油,做到使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來源多樣化。就油品而言,法國國內的13家煉油廠可以靈活的提高原油加工的各種產品。從1973年到1997年,法國一次能源和最終能源消費構成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其能源結構分布向著更為均衡的方向發展。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可以通過諸如國際能源機構或歐盟等組織聯合採取行動的方法。建立戰略儲備,制定應急措施,以及採取各種聯合方式都有助於在參與國之間建立起能源安全保障。進行天然氣管網和電網的地區性聯網,同樣有助於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地區性聯網可以緩解臨時性供應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政府部門可以建立各種影響能源供給和需求的體系。這些體系包括法規,鼓勵能源生產、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措施,以及在能源生產領域投資的長期計劃等。
1975年1月法國在有關內閣會議上為確保礦產資源穩定供給而確定了第7次基本計劃,提出:
1)積極推進國內外探礦開發活動,加強地質礦產調查總局的工作;
2)加強節約資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支援礦業領域和有關公益性機構內外的研究活動;
4)強化與初級產品生產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消費國的雙邊合作計劃。
在法國的第8次計劃中(1981~1985),將促進節約資源、開發利用國內礦產資源、擴充儲備制度、推進產銷國之間的協作等作為同樣重要的政策項目納入整個國民經濟計劃中。
法國創設儲備制度的直接契機是前述的第7次基本計劃,但在確定第6次基本計劃時,就已經提出,為防備緊急事態的發生,應該從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對進口依賴程度高的礦產資源進行必要的儲備。1975年1月政府創設了儲備制度,在確定了具體的計劃後,於同年的第三季度開始實施儲備。這主要是對金屬進行儲備。法國儲備物資的保管主要利用民間的營業倉庫。
法國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標:
1)將1980年能源消費量控制在2.05億噸石油當量;
2)1985年將能源進口依賴程度減少到62%;
3)開發新能源技術(開發替代能源、海洋石油等),推進其工業化。
法國採取的節約能源措施:
1)依據節約能源法(1974年),使產業、住宅等部門合理使用能源;
2)對大規模消費能源的產業進行特別征稅;
3)提高汽車的稅率。自1974年起,設定年度石油進口額的上限;扶植本土的石油公司,擴大G-G、D-D的往來。
為了使能源消費結構合理化,大幅度提高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1975年的2.5%提高到1985年的24%);促進高反應堆的商業化;開展節能的研究和開發;開展太陽能、風能、地熱的研究和開發。
二、英國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英國的油氣產儲量
截止到2001年1月1日,英國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6.82億噸,比上一年的剩餘石油探明儲量7.03減少了2.9%,2000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27億噸,比1999年的產量1.36億噸減少了約6.62%。英國1999年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7545.63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7645.53億立方米減少了1.31,其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1048.43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產量958.73億立方米增加了9.36%。天然氣液體產量2000年為836.3萬噸,1999年為883.7萬噸。
2.英國油氣貿易與消費
1999年英國天然氣的商品量為988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896億立方米增加了10.2%,1999年英國進口天然氣為14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52.2%,1999年出口天然氣液體387億噸,比上年增加14.5%。1999年英國進口原油3932.1萬噸,比1998年的3944.7萬噸減少了0.3%,1999年出口原油為8505.2萬噸,比1998年的出口量7965.1增加了6.8%(見表5-4)。
3.英國的能源政策與地緣政治戰略
英國雖然是一個產油國,但是由於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經濟對油氣的強烈依賴性,以及環保等各方面的要求,英國制定了其能源政策目標,以及節能措施。
表5-41999年英國原油及油品進出口情況(萬噸)
(據程哲生根據英國《2000年英國能源統計摘要》所整理的統計資料)
(1)英國能源政策的目標
1)使國民理解努力開發技術的重要性;
2)引導北海石油天然氣等英國本土資源能夠取得最大利益;
3)節約能源,優先發展煤炭和原子能技術;
4)促進有經濟意義的能源技術開發;
5)盡可能地擴大國際間的合作機會。
(2)英國採取的節能措施
1)在熱輸送和熱交換領域推行能源節約;
2)在燃燒中節約能源;
3)改善隔熱材料,熱力泵,在建築物中利用工業廢棄物。
同時,英國對石油天然氣的資源量不斷進行評估,確保政府掌握確切的油氣資源量,為制訂新的能源政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研究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再回收技術,減少在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的嚴重浪費狀況。對於海上平台安全問題進行研究和開發,為進一步進行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提供技術保障,並將鋼筋混凝土等作為開發物資進行研究開發。
英國有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為保障能源安全供應,英國將繼續促進煤炭生產的穩定和增產,使煤礦高效化,改善煤炭的使用技術,對於煤液化和汽化進行大力研究。在原子能方面,英國擴大對改良型氣體冷卻堆的利用,促進濃縮和再處理工作。另外,英國在積極尋找替代能源,研究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利用技術。
英國通過海外資源供給來源的多樣化來降低風險。為此英國政府鼓勵民間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加強了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並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合作事業。
⑹ 石油儲量排名
委內瑞拉
石油儲量:3040億桶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北部,境內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馬拉開波湖地區,東部安索阿特吉州、莫納加斯州地區、中部的巴里納斯州及阿普雷州地區,已開採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馬拉開波湖周圍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納加斯三個洲。
沙烏地阿拉伯
石油儲量:2980億桶
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加拿大
石油儲量:1700億桶
一說起石油我們就會想到中東,知道中東擁有著眾多石油。而中東很多國家,也都憑借著石油發家致富了,走上了人生巔峰。沒有會想起來加拿大也有石油。事實上加拿大的石油多的超出我們想像。
目前,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儲量17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9.8%,每日石油產量348萬桶,按每日石油消耗221萬桶,其石油存儲可供其使用210年。
伊朗
石油儲量:1560億桶
伊朗,位於西亞,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伊朗的石油生產史已有100多年了,若持續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進行開采,該國的石油儲量還可以維持100年。伊朗石油分布在大約150個油氣田,其中許多油氣田也是石油、原油和天然氣的重要來源。
伊拉克
石油儲量:1450億桶
伊拉克,位於西亞,北接土耳其,東臨伊朗,西鄰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伊拉克已證實石油儲量145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8.4%,每日石油產量264萬桶,其存儲可供其使用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