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東亞不產石油
擴展閱讀
丹鳳龍橋石油怎麼樣 2025-05-10 16:51:05

為什麼東亞不產石油

發布時間: 2025-05-10 12:09:51

『壹』 西亞和北非石油儲藏量佔世界的多少

西亞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波斯灣沿岸、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采。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東亞的石油還在處於未開采狀態。據稱也有很多

『貳』 四川地下發現超稀有「白色石油」,日本想買,我國為何不賣呢

抗戰時期,日本就曾對中國的礦產資源開始大肆掠奪,掠奪資源的種類包括煤、鐵、銅、金、鉛、鋅、捋、鎂等礦產資源。

時至今日,日本依舊想盡辦法去獲取礦產資源,以發展自身工業,但如今的日本再也不能像當年一樣通過武力的方式進行掠奪,只能通過高價購買。

在2018年,我國地質勘測人員在四川境內發現了一種白色的「石油」,消息一經傳出,日本方面立刻便聯繫上我國,希望能夠重金購買。對此,中國方面則霸氣的回應:「不賣!」

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來看,我國對鋰電池需求越來越大。2012年的時候,全球鋰電池消費占總消費的21%,而到了2017年,就佔到46%,鋰電池成為全球鋰最大的消費領域。

根據預計,到2025年的時候,全球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對達到2500萬量,這將意味著新能源領域對鋰的消費量佔比達80%以上。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著鋰電池消費量的快速增長。

雖然目前各大鋰礦生產商都規劃了中長期資源擴產計劃,但是大部分的項目都還在建設中,2025年以前鋰資源供應量難以實現規模釋放,這就意味著當前鋰電池的供需關系處在緊平衡狀態。結合我國的鋰資源供應來看,我國的鋰資源供應是由鹽湖鋰、鋰雲母和鋰輝石三部分組成,分別佔70%、24%以及6%。

鹽湖鋰主要來自於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和東台吉乃爾兩個鹽湖,但是青海的鎂鋰比高,而其鹽湖提鋰技術是世界級難題,尚未攻克,因此出產量低,鹽湖鋰資源的開發程度低,開發速度慢。鋰雲母經過三次技術的改進,目前的年產量能達到5000噸,但是供應商依舊不足。在2018年發現的甲基卡列鋰礦,預計產量可達到500萬噸,但是由於排放不達標以及尾礦堆問題,仍在停產中。

因此國內的鋰資源供應有限,四川發現的鋰礦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鋰礦儲量,但是由於技術問題,無法大規模開發。所以,出口日本定是不現實的。

日本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日本雖然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但他們卻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礦產資源強國。我國雖然礦產總量大,但是可利用率低,且人口眾多,需求量大,供需關系緊張。

因此借鑒日本的礦產資源戰略,對於我國的礦產資源戰略調整是很有必要的。日本是繼我國和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礦產資源進口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日本能源消費極度依賴中東國家,但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後,日本降低了對中東的依賴性,推行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轉從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區進口能源,並且開發核電技術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提高自給能力。

到了2015年,日本實現了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中東佔42%,澳大利亞佔22%,東南亞佔15%,俄羅斯佔7%,日本本國佔6%,美洲佔3%。日本除了在進口能源策略方面打了一手好牌,還有高效的礦產資源管理機構在背後運作。

日本的經濟產業省是日本政府負責礦產資源的主管部門,下設資源能源廳以及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前者負責制定能源與礦產資源穩定供應政策及節能與新能源政策。後者則是全面負責礦產資源工作的主體,它的使命是保障日本礦產資源安全穩定的供應。

面對「白色石油」如此珍貴資源,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他們高效的資源管理統籌手段,合理利用我們自身的資源。

『叄』 為什麼最近石油連續下降

1、美國和加拿大的油頁岩產量大增,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其國內消耗量,進口量減少!
2、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對於美國及俄羅斯的行為,在猶豫減產和不減產,產量基本沒降;
3、由於烏克蘭事件,歐盟及美國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外匯緊缺,即便價錢低,也不能減產!況且俄羅斯國內產油成本很低,比沙特高,比美國低;
4、美國為了讓普京大帝低頭,寧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總之是盡量加大產量控制油價,反正自產自銷,也不吃虧;
5、委內瑞拉、安哥拉等非洲國家,需要錢,基本不會主動減產或者同意減產;
6、全球范圍包括中國、東亞范圍內的經濟低迷,需求量不高,造成國際市場供需由買方市場,變成買賣基本平衡甚至向買方市場的轉變;

東西多了,買的人少了,自然就便宜了,上述幾個理由有三個理由以上發生改變,油價就一定會逆轉下降趨勢。

『肆』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所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前景

一、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油氣資源基地落後

雖然近年來國際油價的快速增長為普京實現俄羅斯能源帝國的設想提供了歷史機遇,但是,由於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資源基地的滯後發展,地質勘探工作量的下降,新油氣田的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油氣探明儲量增長速度緩慢所造成的儲采比例失衡,正在成為俄羅斯油氣產量增長的障礙。目前俄羅斯98%的油氣田都正處於開采時期,如果在今後的10年裡原油後備儲量繼續呈緩慢增長態勢,原油產量的增長將難以持續。據俄羅斯能源專家預測,2015年俄羅斯的原油經濟儲量將會枯竭,凝析油氣田的儲量到2025年也將耗盡。要想消除礦產開采和礦產資源基地再生產之間的不平衡度,俄羅斯每年在地質勘探方面的投資大約需要1200億盧布。

俄羅斯天然氣原料基地的狀況略好一些,其原因在於天然氣資源儲量高度集中在西西伯利亞的幾個大型氣田,為開采和管輸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了滿足俄羅斯國內和國外市場對天然氣需求的不斷增長,要根據一定的經濟效益,有步驟、有計劃地對前景看好的天然氣田進行投資開發,如額畢河和塔茲灣水域、亞馬爾半島和北極海陸架地區。不過,由於這些油氣田與現有的天然氣管道主幹線距離很遠,需要大量的投資來解決諸如油井的建築設施、天然氣產業工程項目,以及在多年封凍的土壤上和復雜多變的自然條件下鋪設天然氣管線,採用新工藝保護自然環境等問題,因此造成開發天然氣田的費用大幅度增加。

此外,由於俄羅斯各大石油公司和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缺少對新油氣區和海上大陸架進行的地質勘探工程,已經探明的油氣儲量結構也正在日趨衰弱,截至2010年,高產油氣儲量在國家平衡表總儲量中所佔的份額可能會降低到30%,從而直接威脅到國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尋找、勘探、開發新的儲量巨大的油氣田已成為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當務之急。

2.採油設備和原油加工設備嚴重老化

目前,俄羅斯國內煉油廠的原料加工配套能力偏低,有2/3的加工設備出現災難性老化,設備的磨損程度達到了80%;俄羅斯大型油田中70%的鑽井設備和30%的修理機組也已經老化,採油業中有一半設備的磨損程度已超過50%。此外,石油企業依靠現代化採油、煉油,提高油品產量和質量的手段不夠先進,非常規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低。因此,俄羅斯煉油企業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更新採油設備,對現有煉油廠進行現代化改造,以適應生產新型燃料的需要。

3.運輸基礎設施薄弱

俄羅斯有開發前景的礦產資源多集中在偏遠的人煙稀少或未開發的極北地區,缺少基礎的交通運輸設施,這使資源使用價值極大下降,開發和運輸成本提高。如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前景看好的油田居多,可由於該地區的輸油管線不發達,不僅制約著新油田的開發,還成為影響俄羅斯石油產量增長的最大瓶頸。俄羅斯輸油管線運力不足導致原油實際出口能力下降,每年帶給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虧損就達40億~110億美元。運輸基礎設施的薄弱也直接影響到油氣資源的開采速度和外商對俄油氣產業的投資規模。

4.投資資金不足

2004年10月,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審議了《在平衡礦物原料再生產與需求的基礎上對俄羅斯地下資源和礦物原料再生產進行研究的國家長期規劃(2005~2010和2020年前)(草案)》,其重點就是提高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問題。然而,要達到俄羅斯能源部所擬訂的原油開采水平,僅靠加強地質勘探工作和石油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當大的投資。事實上,從1991年起,俄羅斯政府用於地質勘探的撥款就開始逐漸減少,至今已經減少了幾十倍。例如,1992年政府曾撥款1340億盧布用於地質勘探,而2004年僅撥款60億盧布。然而向礦產資源使用者的撥款卻達到了460億~470億盧布。盡管2005年俄羅斯的各大石油公司開始重視對新油田勘探開發領域的投資,但由於資金不足,收效並不明顯。

據俄羅斯專家估算,2020年之前,僅俄羅斯石油工業所需要的最低投資就達2000億~2100億美元,其中採油部門所需投資1550億~1600億美元;煉油部門所需投資190億~210億美元;石油運輸部門所需投資270億美元。目前主要的投資渠道是各公司的自有資金,因為只有在開發新的採油區時,才可能在撥款條件下有計劃地吸收貸款資金,今後借款和股本只能占投資總額的25%~30%以下。

5.缺少激勵油氣公司進行新油氣田勘探開發的措施

油價飆升給俄羅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額利潤,然而,俄羅斯各大石油公司原油產量的增幅卻正是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降低了,而且在不遠的將來可能不僅僅是原油產量增幅降低,而是產油量逐漸下降的問題。

俄羅斯專家認為,產油量下降僅僅是病兆,其真正原因是目前俄羅斯政府缺少可以激勵油氣公司進行地質勘探和鑽探新油井的措施,因為這種現象是發生在各大石油公司的實際鑽探工程量縮減,勘探新油氣田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此外,俄羅斯政府在對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稅收調節政策上存在缺陷,直到現在還沒有採用對不同的油氣田進行分別征稅的辦法,這也是當前俄羅斯原油開采速度降低的因素之一。俄聯邦自然資源部部長尤里·特魯特涅夫最近指出,目前俄羅斯的原油資源儲量正在發生著變化。2007年俄羅斯的原油儲量增長了5.5億噸,超過原油產量(4.9億噸)6000萬噸,這種情況是俄羅斯近15年來從未有過的。不過,新發現的油田大多是儲量為500萬~1500萬噸的中小油田,儲量大的油田主要屬於大型石油公司的計劃內。雖然中小公司對開發這些油田非常感興趣,可是如今開發這些油田受到了許多限制。例如,2007年俄羅斯礦產資源監察部曾多次指控中小石油公司不具備許可證協議中的條件,而且工業能源部也並沒有就改善中小石油公司目前狀況的法律條款。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俄羅斯政府制定了2020年前礦產資源基地再生產規劃,並計劃為地質勘探撥款3.5萬億盧布,加強地質勘探工程;俄羅斯新版礦產資源法也鼓勵礦產資源的使用者為地質勘探進行投資,並使其投資以許可證的形式得到補償。此外,俄羅斯政府還將對礦產資源的使用費和礦產資源的開采稅率進行調整,降低尋找和勘探礦產資源工作的增值稅率,由自然資源部、財政部和經濟發展部代表組成的委員會正准備對石油天然氣工業領域的稅法進行修改。

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前景

從總體上看,當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生產狀況良好,發展前景樂觀,全國各大油氣公司的生產量將呈穩定增長態勢,還將保持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地位。為了保持石油天然氣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俄羅斯政府在《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中明確規定了石油天然氣工業近期與未來的系列發展方案,即保障石油原料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和擴大再生產;合理使用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增加石油出口,取消對石油出口的技術和其他限制;支持發展油氣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

1.加大對石油天然氣資源基地的勘探力度

為了確保在2012年前使油氣儲量與產量的增長速度趨於平衡,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制定了俄聯邦2020年前勘探與開發油氣資源的戰略規劃,明確了一些具有勘探前景的、國家將要重點投資的地區,並計劃增加對地質勘探工程費用的支出。

(1)東西伯利亞地區: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泰梅爾和埃文基自治區,伊爾庫茨克州聚集了大量的油氣資源。根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近年來對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石油、天然氣、凝析油的原始資源量預測,該邊疆區所探明的可供開採的原油為82億噸,游離天然氣23.6萬億立方米,石油氣6380億立方米,占整個東西伯利亞碳氫化合物資源的50%,約佔全俄油氣儲量的10%,僅次於秋明州。由於缺少資金,東西伯利亞地區所蘊藏的豐富的油氣資源大部分還沒有被開發利用。為了滿足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對原油的需求量,使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的諸多油田的採油初始期恰好與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的使用期相吻合,俄羅斯政府正在制定規劃,加大對該地區的投資開發力度,使其成為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未來最可靠的資源基地。

(2)北極大陸架:該地區的油氣儲量非常可觀,蒂曼-伯朝拉省和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北部有許多油氣資源豐富的油氣田,目前那裡正在進行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3)遠東地區:該地區的油氣儲量主要集中於薩哈共和國和鄂霍茨克海大陸架。目前俄羅斯正在積極對薩哈林大陸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氣礦層進行大規模的地質勘探,「薩哈林2號」計劃是俄聯邦遠東地區最有發展活力的油氣計劃。

俄羅斯礦產部2008年伊始宣布,為了盡快實施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開發計劃,並使計劃達到預期的結果,俄羅斯國家財政2008年將把地質勘探工程的撥款從2006年的198億盧布提高到220億盧布,增幅為11%,其中對石油天然氣基地的勘探費用為101.33億盧布。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部長特魯特涅夫指出,俄羅斯政府計劃修改礦產法中自然資源使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條款,要解除對外國投資者開發中小自然資源產地的限制,對已經發放的產地許可證,不論儲量大小都不會收回。

2.提高石油天然氣產量

(1)石油: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未來的發展戰略是按計劃逐步增加油氣開采量,以保持其產量的穩定性。目前,俄羅斯的主要原油生產基地仍然是西西伯利亞,不過,隨著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油氣田的不斷開發,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石油開采量將達到1億噸,西北地區採油區的產量也將達到4500萬噸,薩哈共和國將成為新的原油開采中心。2008年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把其原油產量的增長幅度初步預訂為1%。例如,秋明-ВР石油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產量初步定為7000萬噸(2007年原油產量為6937萬噸);天然氣工業石油股份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產量定為3350萬噸(2007年的原油產量為3270萬噸);韃靼石油的原油產量維持2007年的水平,為2570萬噸;而蘇爾古特油氣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和巴士石油公司則拒絕說出自己的預測產量,因為據俄羅斯能源動力綜合體調度中心統計,2007年這些石油公司的原油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均呈下降態勢:蘇爾古特油氣公司的原油產量6460萬噸,同比下降了1.5%;巴士石油公司的原油產量為1150萬噸,同比下降了2%;而斯拉夫石油公司的原油產量則下降了10.3%,僅為2090萬噸。只有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對2008年的原油產量增長幅度充滿信心,前者2007年的原油產量為1.009億噸;預測2008年的原油產量將增長11%,為1.119億噸;而後者預測2008年的原油產量將比 2007 年增長 5. 5%,達到 1. 01 億 ~1. 02 億噸。

俄羅斯工業與能源部預測,截至 2015 年,俄羅斯的原油產量有可能提高到 5. 3 億噸,2020 年達到 5. 5 億 ~ 5. 9 億噸。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原油加工量也將提高,2010 年,俄羅斯的原油加工量將達到 2 億噸,2020 年再提高到 2. 15 億噸。

( 2) 天然氣: 亞馬爾 - 涅涅茨自治區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天然氣產區,到 2020 年以前,俄羅斯 90% ~92%的天然氣產量都將產自亞馬爾 - 涅涅茨自治區。2010 年前俄羅斯東部地區的天然氣年產量將增長到 5000 億立方米。此外,為了維系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安全,俄羅斯政府還計劃依靠像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雅庫特和薩哈林這樣的資源基地,發展東部地區的天然氣綜合體,建立大規模的天然氣出口生產加工體系。

2006 年 3 月,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向政府提交了俄聯邦 2020 年前勘探與開發大陸架油氣潛力的戰略規劃。按照該項規劃,到 2020 年俄羅斯大陸架的碳氫化合物資源的產量將佔到俄羅斯碳氫化合物資源總平衡表的 20%,可采碳氫化合物資源的總儲量將達到 230 億 ~260億噸,天然氣達到 90 億 ~100 萬億立方米。其中包括原油儲量 100 億 ~ 130 億噸,煤氣 10億 ~20 萬億立方米。如果實施該項戰略規劃,截至 2010 年,俄羅斯大陸架地下資源區塊的原油產量預計將達到 1000 萬噸,天然氣產量為 300 億立方米; 到 2020 年,原油產量再提高到 9500 萬噸,天然氣產量提高到 1500 億立方米。

3. 建設新的煉油廠

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認為,為了解決國內煉油廠不夠、原油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建設新的煉油廠。伊萬諾夫指出,要解決原料出口的問題,就必須多建造煉油廠,自己生產石油產品。目前,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已經意識到國內煉油廠不足所面臨的問題,正在著手制定建造煉油廠的規劃。

4. 開拓石油天然氣出口市場,增加油氣出口量

歐洲是俄羅斯原油及其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其市場份額約佔俄羅斯原油出口量的90% ,在未來的 20 ~ 25 年裡,西歐和中歐國家仍舊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場,這是因為俄羅斯業已形成的國家級運輸基礎設施都集中在歐洲地區,對滿足這一地區的石油需求提供了充分的物流保障。隨著薩哈林石油天然氣出口量的提高和東西伯利亞與雅庫特新油氣田的開發,截至 2020 年,俄羅斯對亞太國家的原油出口份額將從目前占出口總量的 3% 提高到 30%,天然氣出口量也將從目前的 5%提高到 25%。

不過,由於俄羅斯的油氣運輸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加之傳統上的國外用戶對原油的需求量將呈適度增長態勢,以及出口利潤的降低和出口能力的相對不足,今後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增幅將會逐步降低。

為了實施向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出口石油天然氣的遠景規劃,俄羅斯計劃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建設天然氣開采、運輸和供應統一系統,組建石油天然氣綜合體,積極對薩哈林大陸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氣礦層進行大規模的地質勘探,挖掘向亞太地區國家供應油氣資源的潛力。此外,俄羅斯石油工業正在尋找新的石油銷售市場,制定新的石油出口戰略,建設新的運輸基礎設施。

5. 建設新的輸油氣管線

近幾年來,隨著國際市場上對原油需求量的不斷提高,俄羅斯對國外市場的原油供應量幾乎增長了20%。然而,由於俄羅斯的油氣運輸基礎設施薄弱,輸油氣管道運力不足,已經成為實施能源戰略長期發展目標的嚴重障礙。因此,俄羅斯政府計劃實施一系列輸油氣管道建設項目,為俄羅斯油氣在歐洲、遠東和亞太國家開辟新的銷售途徑。預計2010年俄羅斯出口輸油管道干線的輸油能力將增長1.2倍,2015年將增長1.4倍。

俄羅斯輸油氣管道運輸系統的發展方向是:

(1)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據俄羅斯專家預測,截至2010年,亞太地區國家對石油及其產品的需求量將提高到15.10億噸,2020年將提高到19.70億噸,而到了2030年將提高到22.05億噸。為了開辟亞太地區這個新的原油銷售市場,俄羅斯政府作出了修建從泰舍特—斯科沃羅季諾—納霍德卡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的戰略性決策。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的年輸油量為8000萬噸,其中向中國方面輸油3000萬噸。第一階段將建設從泰舍特到斯科沃羅季諾總長為2000千米的管線,然後再建設通往納霍德卡的管線;在通往納霍德卡的管線建成之前,將首先修建一條通往中國的輸油支線。東部輸油線的原料供應基地是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雅庫特,其中西西伯利亞的油田將為該東部管線輸油2400萬噸,東西伯利亞和雅庫特的油田將為該條管線輸油5600萬噸。東部輸油管線由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承包修建,預計2008年底建成,這條輸油管線的投資回收期初步定為5~7年。

修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對俄羅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為管線建設計劃不僅會帶動整個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俄羅斯經濟振興提供動力,更重要的是該條輸油管線投入使用後所形成的出口潛力將促進東部地區油氣田的開發,加快建立東西伯利亞和雅庫特新的石油開采中心,並通過與東北亞地區各國的能源合作而搭上亞太地區的經濟快車。

(2)波羅的海北部線:進一步發展波羅的海管道運輸系統,使其年原油輸送量達到6500萬噸,是考慮到波羅的海海域運輸路線的輸油能力和國際公約對安全運輸石油和石油產品的要求。此外,為了擴大對美國和歐洲市場原油出口量,俄羅斯還計劃在巴倫支海修建年原油出口量為1.20億噸的新輸油管道系統,目前前期計劃論證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3)裏海-黑海-地中海方面:俄羅斯計劃通過提高從阿特拉烏—薩馬拉輸油管道的輸油量,使對該地區的年輸油量提高到2500萬~3000萬噸。另外,擴大裏海管道運輸財團股份公司的管道輸油能力計劃也正在審議之中,擴大後的輸油量將達到年6700萬噸。

(4)中歐方面:由於受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輸油能力的限制,俄羅斯正在進行友誼和亞得里亞管道系統一體化工程,以便使俄羅斯的原油經過黑海灣,通過輸油轉運終端運達克羅埃西亞的奧米沙里港口,進而分階段地(以每年500萬噸、1000萬噸、1500萬噸遞增)提高俄羅斯向獨聯體國家的原油出口量。

為了加大俄羅斯國內天然氣的輸送能力,保證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促進天然氣出口輸送干線的發展,俄羅斯政府計劃在對現有天然氣管線進行改建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天然氣運輸系統,修建新的天然氣管線,以提高天然氣運輸、加工和儲存的能力。

1)北歐天然氣管線。北歐天然氣管線是一條通過波羅的海水域,繞過過境國家,直接向歐洲出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新路線。建設這條天然氣管線將提高對歐洲市場輸送天然氣的可靠性,擴大對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量。北歐天然氣管線的年生產能力規定為190億~300億立方米,計劃2010年開始通過該管線供應天然氣。

2)秋明州北區—托爾若克天然氣管線。秋明州北區—托爾若克天然氣管線是指從位於秋明州北區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到托爾若克市的路線,該條天然氣管線將成為目前正在使用的烏連戈伊—納德姆—佩列格列布諾耶—烏赫塔—托爾若克多條天然氣運輸系統的重要部分。這條天然氣管線將會提高對俄羅斯西北部地區工業和居民日常消費天然氣的供應能力,同時也可以保障通過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線的天然氣出口。

3)擴大中亞—中央天然氣運輸系統。中亞—中央天然氣運輸系統是指從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出口天然氣的主要運輸干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擔負著對過境的中亞天然氣向俄羅斯和歐洲市場輸送的保障作用。

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經決定在中國東部和西部地區鋪設兩條天然氣管線:東部管線是指從薩哈林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往中國的支線輸氣管線,西部管線是指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新西伯利亞—新庫茲涅茨克通過戈爾諾—阿爾泰斯克到達中國的支線輸氣管線。預計從2011年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截至2020年這兩條輸氣管線將分別向中國輸送天然氣300億立方米和38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