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為什麼這么軟
擴展閱讀
中石油到花苑怎麼走 2025-07-09 07:24:53
樓梯扶手工具多少錢 2025-07-09 07:19:18

中國石油為什麼這么軟

發布時間: 2023-03-16 13:37:42

1.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哪個更好

中國的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誰家的油品質量更好呢?該用誰家的呢?他們兩家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啊,這兩家的汽油都完全可以放心的加,油品也都是國家標准,質量都有保證。但是,今天還是要更深入的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家油品的區別。


物美價廉才是大眾的選擇,誰更耐燒呢?中石化和中石油雖然油質都很純,但是兩者提煉的方式還是產生很大區別,因此生產出來的油也會不同。一般情況下,中石油生產的燃油密度要比中石化低一點。大家也明白,密度低的燃油一般消耗量都比較大,從這里能夠看出一般情況下,中石油的油沒有中石化的耐燒。

2.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為什麼有些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便宜一塊多

通病他都有,進取獨卻無。

我不談中石油,我就談所有的國有企業的通病。也就是說所有國有企業都具有以下的通病,但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會虧損。但是虧損的國有企業一定有的通病。

人滿為患,人浮於事,不幹活的吃空餉的很多很多,查一查少不了。一個企業養了一大堆廢人,付出巨大的資金流,他不虧損才怪。

貪污腐敗營私舞弊。查一查少不了。

體制僵化不思進取。查一查一定是。

如果把中國石油改成私有化,改成私營企業等三年扭虧為盈!

中國石油股價從上市的48元一直跌到現在的4元說明了一切。

民營的加油站的油很多是直接進口的!所以便宜!打個比方沙特的油10元成本,俄羅斯的30,美國的40我們無論品質還是開采條件都是很差的!所以要70元!但是你不能只用便宜油,這樣國內油井全倒閉了,到時候人家獅子開口就是上百元了!!現在國際油價40多!但是國內的70元的油你還要用!現在中石油最大的之處還不是買國內油,還有就是石油基礎建設還在瘋狂擴建中!油庫,輸油管道所以負債也高!!總之一個縣的領導會屁股決定腦袋定政策,但是國家級的單位和國家的政策都是智庫在決定!要綜合考量很多因素,然後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不要用一個普通人的思維去評判國家智庫的決定!

中石油因為企業辦 社會 ,門類繁多,機構龐大,人浮於事,主副業不分,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假如一百塊錢除上交國家稅收外,多少人頭要薪水,而地煉(私營)油企,人員編制,企業管理,生產成本等要好於國企,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油價高於地煉和私營加油站的油價。但油品質量是一樣的,都按國家和行業標准,工藝流程去生產。

OPEC致力於全球原油市場的恢復治理,卻在布倫特45美元/桶的關口遇到了中美的需求降溫。

從沙特大幅下調10月銷往亞洲的原油售價解讀,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對OPEC的原油采購力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浮倉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同時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下,OPEC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美國奪去。


美國石油消費從4月的低谷開始回升,這對WTI油價從負數升至40美元/桶以上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但從9月開始,煉廠在較低利潤率下進行秋季檢修,成為拖累油市預期的重要因素。


油價的暴跌喚起了市場阻礙經濟復甦步伐的擔憂,但疫苗的快速推進提振了市場大方向的信心。從短期來看,盡管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油市需求以時間換空間,消化庫存。


供應增加的確定性預期

OPEC+ 歷史 性規模減產確實使油價擺脫了低谷,但石油高度依賴型的經濟決定了減產之路上噪音不斷:仍有部分國家減產執行率不及目標。


同時,OPEC+從7月開始的放鬆減產規模,也在需求回升存在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向市場釋放供應增加的信號。


沙特官方售價下調的邏輯

中東國家基於基準原油價格的升貼水(稱OSP,官方原油售價)反映了現貨市場的供需狀況。沙特OSP較早公布,並對其他國家的OSP具有指導意義。沙特阿美10月銷往各地的原油OSP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以亞洲和歐洲趨勢最為明顯。

從亞洲方面將,中國是沙特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一方面,中國此前大量的進口導致浮倉原油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進而對沙特新的采購需求難以提升。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貿易協議,使得中國大量增加美國原油進口,進而侵蝕了沙特的市場份額。

從歐洲角度看,需求減弱、庫存增加、煉油利潤率處於低位,仍是歐洲買家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采購需求放緩和結構性問題突出

在石油價格戰和全球普遍採取疫情封鎖的窗口期,中國始終保持較高的原油進口量(5、6月連續刷新 歷史 最高值)。但供應過剩問題始終存在,中國海上浮倉原油庫存從5月開始陡增,6月底至今保持高位。


8月,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原油進口量回落至1123萬桶/天,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但Kpler的船期數據顯示,8月到港量大幅下降至673萬桶/天,為多年來的最低值;這表明,中國的原油采購需求依然放緩。

從進口結構上看,沙特發往中國的原油量明顯減少,而美國原油進口在經過2018/2019年的停滯後回歸,並且5月進口量一度達到115萬桶/天。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背景下,對美國原油的進口仍將持續。這是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所面臨的中國問題。


美國煉廠秋季檢修來臨

美國消費放緩從此前的預期逐漸落地,颶風Laura的到來加速了季節性趨勢的顯現。


首先,颶風Laura的到來導致墨西哥灣產量最高損失愈156萬桶/天,是風暴來臨前產量的約85%,但此後快速的恢復也壓縮了做多的空間。颶風登陸地煉廠受損更為嚴重,主要是供電設施被損壞導致大面積的停電,截至9月9日,仍有部分地區未恢復供電。


其次,9月初往往是美國煉廠秋季檢修的重要時間節點。有數據顯示,美國夏季駕駛旺季已經結束,居民出行水平已經下降,在美國煉油利潤較低的情況下,煉廠進行檢修的概率正在增加。


美國的頁岩油狂潮一直是過去幾年抑制油價的主要因素,其產量的減少對油價的支撐也至為關鍵。但是隨著油價回升,邊際生產商的特性使得市場對美國產量回升存在一定預期。此外,颶風Laura雖然一度導致墨西哥灣80%以上的產量損失,但較快的恢復速度也壓縮了多頭的套利空間。

因此,世界主要產油國供應穩定增長的預期已經基本確立,但需求端的不確定性風險更強。

美原油出口結構變化呼應了全球需求的疲軟

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原油出口重要的目的地,支撐了美國原油出口量。但出口結構的變化表明,全球原油需求並不樂觀。


歐洲國家是美國原油的傳統買家,在全球疫情爆發和中國買家尚未參與的2月,推動美國原油出口量創 歷史 最高。EIA月度數據顯示,主力需求向亞洲轉移,尤其是中國,傳統歐洲買家的需求表現疲軟。這與沙特連續2個月下調銷往歐洲的官方原油售價相呼應。

題目是哪裡來的,中石油每年上交的利潤和稅金是多少,請看清楚了再提問。如果說某個業務板塊虧損那是會有的。

中石油的上油開發板塊與下游煉油板塊結算的時候按照國際油價計算。上油板塊因為開采成本遠高於中東、俄羅斯和美國,主要是地質條件決定的,我國油田稠油多,孔隙度低,單井產量低,所以單位成本高。國際油價跌到50美元以下的時候,大約就開始虧損了。美國的頁岩油在46美元以下也是虧損的。下游的煉油企業這時並不虧損,他的成本是按照國際油價結算的。

當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特別是高於國家限制價的時候,因為向批發價國家限價,煉油板塊就大幅虧損了。

中石油對比民營加油站,這是什麼和什麼對比。中石油加油站和民營加油站比,誰說中石油的銷售公司虧損的,在國家限價時一定虧損,在國際油價低於國家控制價時,沒有虧損。

民營加油站怎樣盈利的,盈利能力強嗎?部分民營加油站的汽油價比成品油批發價加上消費稅的價格還低,不知道他們賠本價,是怎樣還能盈利的。你猜!

首先中國石油其實這些年來一直沒有虧損,每年都是保持盈利的,中石化也是一樣。通過財報可以看到,2015年至2019年,中國石油分別實現凈利潤356.53億元、79億元、227.93億元、530.3億元、456.77億元。


但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確實出現了虧損,從財報可以看出,中國石油上半年實現營收9290.45億元,凈利潤虧損29986億元。


為什麼中國石油上半年會出現繼而虧損?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增長承壓,特別是在2月份至4月份這幾個月的時間,有些行業是停產停工的,對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中石油的營收出現了大幅下滑,就是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會覺得收入下滑,那麼應該只是少賺,為什麼會虧損?是因為中國石油是巨型企業,走大幅下滑後,很多成本是無法同步下降的,比如說職工的高福利,比如說企業的管理費用等等,營收跌破盈虧平衡點之後就必然會虧損。

第二,國際油價大幅下降,中國石油本身還存在著國內石油開採的任務,而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是遠高於沙特,俄羅斯等國家的,甚至高於美國的頁岩油開采成本。原油油價大幅下降後,勘探採掘分部必然會出現巨額虧損。


第三,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調節機制是有天花板和地板價保護的,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或低於40美元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調節。那麼國際油價在低於40元之後,中石油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中石油不是應該賺更多嗎?其實跟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但是其差價並不能歸於中石油,而是必須統一上繳用於油品升級,而在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後,成品油價格不再上調,則會由國家進行補貼。所以國際油價無論再低,不能增加中石油進口原油煉制的差價。

那麼為什麼其他民營加油站的油價會更便宜?這是因為民營加油站它只是一個油品銷售機構,很多民營加油站直接從煉油廠進油,不必承擔石油開採的成本,也沒有巨大的管理費用多累,所以成本更低,價格也自然更低。

中國石油上半年總虧損299.86億元,根據中國石油披露虧損的原因有三個:

原因一,受到2020年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

原因二,受到今年國際油氣市場供過於求的影響;

原因三,受到國際原油暴跌,國內油價同比大幅降價的影響。

以上這三大原因,就是中國石油半年報,關於業績虧損給出的原因。

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國民都知道,中國石油會虧損的真正原因是:

1、因為中國石油是央企,央企都是虧損的,這是通病,大家都懂的;

2、因為中國石油裡面有蛀蟲,有多少的錢都消化在蛀蟲手裡;

3、因為中國石油開銷大,福利好啊;最典型就是10個人中9個人看1個人做事,而不做事的人福利永遠比做事的收入還高。

也許以上這3大因素才是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299.86億元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每升便宜1元多呢?

民營加油站通常都是要比三桶油加油站便宜,同樣的油不同的價格,實在讓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民營加油站的油比中國石油便宜1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薄利多銷

民營加油站即使同樣的油,但由於自己在規模、知名度、口碑等方面不能以中石油相比。

而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生存,必然要降低油價,降低利潤進行薄利多銷,油價自然會比中石油低。

(2)經營成本低

民營加油站的同比中石油加油站運行成本低,最典型就是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場地成本等等,中石油的運營成本高。

既然運營加油站的成本不同,肯定會造成油價不同,成本低的有走勢,即使降低油價也還有錢賺,這就是成本優勢。

(3)競爭太大

隨著國內近幾年可以開私人加油站以來,國內私人加油站大量增加,正因為很多老闆都想進來分蛋糕吃,導致近幾年民營加油站大量增加。

從而導致民營加油站競爭太大了,各大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利益,從而打起價格戰。但中石油作為央企,有背景自然不會盲目捲入價格戰中,根據市場實際油價掛牌出售。

上面這三大因素就是為什麼民營加油站的油價,要比中石油的油價便宜1元多的真正原因。

舉例子

最典型就是同一件衣服,在專門店價格貴,在服裝店又便宜,街邊的地攤賣的更便宜,同一件衣服放不同的地方賣,價格相差太遠了,所以民營加油站與中石油加油站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糾結油價的問題,你覺得想省錢就去民營加油站加油,一箱油省幾十元;

但不想省錢,擔憂油質問題,前往中石油加油,這就是最根本的做法,沒必要去糾結民營加油站為什麼要比中石油便宜這么多,只要知道珍惜自己口袋的錢,對自己的錢負責即可。

國家有規定,凡是巨額虧損的國企都要解散。中石油如果虧損太多,國家應該解散中石油,免得中石油年年虧損。虧損,是虧人民的錢,國家不心痛,人民心痛。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閑雜人太多,吃空響的人太多,還有可能50歲就提前退休,提前退休的人,企業要出錢多養退休人員10年,工資每個月10000元計算,一個職工提前10年退休要多領企業1200000萬元退休金。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福利超好,工資超高,中石油就會虧損。

中石油會虧損是因為,兩桶油就像國家建立的戰略儲備一樣,他應該是起到平溢油價的作用。你應該可以感覺到,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時候,我們的油價確實不是大幅上漲的,只是跟著國際油價略微調整。油價下跌的時候,中國的油價也沒有爆跌! 政府通過戰略儲備,大米,白面,豬肉,黃豆,石油,很多多的種類,去調節市場價格,保證市場穩定,以防國際游資熱錢來洗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大概就這個意思!! 至於民營的會便宜,這就涉及到,油品質量,儲船小好調頭,儲存成本,人員成本等等了!畢竟船小好調頭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
所有的國企都無法逃避 社會 責任,因而絕對不是主要願意,就不用負 社會 責任,甚至可以踐踏 社會 責任的私企的對手。
國企敢偷稅漏稅逃費嗎?敢叫員工加班不給加班費嗎?敢隨便炒員工魷魚嗎?敢不給員工買「三金」嗎?敢賣偽劣產品嗎?敢採用行賄等不正當的市場竟爭手段嗎?國企都不敢不能,那麼怎麼會是敢作敢為的私企的對手呢?!
國企還要負相應的 社會 責任,起到即使虧錢,也要擔當起供應和生產,去維護 社會 穩定的責任。象中石油,明知國內油田的產油成本高,勘探開發風險大,但還是必須服從國家的發展戰略。這些責任和成本,私企會擔當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有集體企業大量破產,就是由於上述的 社會 原因,被蓋以「經營方式不靈活」「適應不了市場化」的帽子破產了。
如果再任由私企對中石油、中石化的擠壓,兩桶油也肯定破產,到時肯定不是私企的油價,比兩桶油價低一塊錢的問題,而是輕則高一兩塊,重則卡脖子的問題。八九十年代中國半導體產業也不落後,也是被裡應外合擠垮的,但今天卻被卡脖子!

3. 中石油在國內為什麼如此聲名狼藉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明白中石油的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對於公司的態度決定了一家公司的名譽. 參與企業運作的利益相關者至少可以分為3大集團. 1資本市場利益相關者(股東,資本的重要提供者) 2產品市場利益相關者(顧客,供應商,所在社區,工會) 3組織利益相關者(員工,管理人員,非管理人員) 就中石油而言它的名譽在中國主要來自於投資者,消費者,公眾,所在社區.
投資者:就本質而言其實中石油的業績和基本面是不錯的,它的營業額從03年起每年保持20%的增長,凈利潤從04年起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凈利潤率從01年開始就保持在10%以上,油氣產量分別佔中國總產量的60%和76%,可以說中石油幾乎壟斷了中國的上游業務,它的業務構成是一家以上游業務為主的能源公司,而在能源行業上游業務是最賺錢的 但中石油特殊的企業性質和所處的行業決定了它更像一個國家機構,它的企業運作受到了頗多束縛.它的利潤率與它所擁有的天然優勢很不掛鉤.就像其他大型國有企業一樣中石油的營運效率也是非常低的,舉例來說中石油的員工總數是BP,殼牌,埃克森美孚幾乎5倍,但每個員工對於凈收入的貢獻僅為埃克森美孚的16分之1,BP和殼牌的7分之1(2008年數據). 結合種種因素,中石油的股價除了剛發行A股期間的瘋漲就一直疲軟,到現在為止還是低於發行價.所以也就有了著名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滿倉中石油",我個人覺得除非中石油發生大變革或原油價格飆到瘋狂的程度要不中石油股價這輩子也回不到40幾塊了. 中國的股民大多是急功近利且盲目的(從近期創業版的暴炒就可見一斑),本著一股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中石油就在廣大投資者中留下了惡名....
消費者:在08年原油價格瘋漲之前我們可能對中國的油價並無太多抱怨,但是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升,中國的氣柴油價格也是一路上漲,普通的消費者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而消費者一般都把油價上漲理解為企業行為,其實國家發改委對於零售的氣柴油有一個最高限定價,允許企業自由下浮,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了利潤都維持發改委設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兩個企業默認保持價格聯盟,對於民營加油站,由於中石油中石化控制了油源和處於對自己利潤的考慮,大幅停止了對民營加油站的油品批發,導致民營加油站無油可賣.當08年7月11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達到了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後不久我們的油價也到了歷史水平.通過測算我們的油價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貴,民怨不斷,中石油的企業形象更一步惡化 當油價處於高位那漲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另人質疑和憤怒的是當國際原油價格從7月的147.27美元/桶一路下跌超過70%時(第4季度),我們國內的油價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不變... 退一萬步說,這可以理解為發改委的行動遲緩,但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家社會責任意義大於經濟效益的巨型國有企業來說,中石油並沒有主動要求發改委下調零售價格是很不負責的,中石油同時拒絕對這一問題發表回應!再者由於技術的原因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都不怎麼樣,時常我們會聽到加了油導致發動機受損之類的報導.這樣就更是雪上加霜,已經貴了但是質量還不怎麼樣...
公眾:這個部分是中石油惡名的真正所在!中石油的一些行為令公眾憤怒至極.比如08年中石油總體上依靠自己的強大的壟斷力量和飆升的原油價格賺取了巨額利潤,但與此同時僅僅由於下游業務的大幅虧損而要求政府補助,08年一年中石油共獲得157億元政府補助...媒體大篇幅報導中石油沒有履行足夠的社會責任,以及中石油對於油價追漲不追跌的態度. 不光如此,當國家環境總局和中國保監會共同決定施行中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時遭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質疑和拒絕...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已表示:「對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工作予以支持,但是都認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的范圍內。」理由是:公司財力雄厚,可自行解決污染賠償問題;與現有的保險和基金制度不好協調,如中石油、中石化設有「安全生產保證基金」,該基金已經涉及環保方面;一些污染責任損害,如油污損害的賠償限額很大,擔心國內保險公司不具有承保能力。此舉遭到媒體空前質疑並被認為是在逃避環境責任.
所在社區:由於能源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污染的行業所以其業務勢必會對所在區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中石油環境責任事故非常多...比較有名的就是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傷,100多噸致癌物質流入松花江,禍及長達939公里的松花江沿岸居民。僅漁業一項損失就高達18億元。但中石油隻字不提賠償二字,僅拿出區區500萬小錢「捐助」當地政府治污...反正對中石油來說這是常事,最近還有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污染黃河事件
中石油的購房門比起前面那些也就是個小事吧,主要是買便宜了群眾眼紅了... 再者你想想中石油的最大股東是誰,各職能部門關系總歸是鐵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你懂的...

4. 中國石油當年為什麼會暴跌呢

05年隨著股改的結束,人們預期股改很成功,而且國民經濟走勢良好,股市逐步由熊市到牛市轉變,到2007年初,股市都是處於穩步的漲幅。2007年之後,隨著股市行情的看好,輿論媒體的唱多,越來越多的人投入股市,國外資金瘋狂湧入,本來健康穩定的股市出現了連續暴漲,泡沫嚴重,風險巨大,股市已經處於透支狀態,不再是健康的股市。而從去年年底中石油上市的高定價,到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股改後遺症解禁壓力的顯現,股市神化突然破滅,具體看來有內外因素: 外因主要有,美國的次貸危機,這是影響最大的外因,導致國外經融市場的動盪和蕭條,直接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狀況,中國的經濟也難免不受到其影響。其次是油價的大幅上漲,現在石油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高,油價上漲導致很多行業運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壓力巨大。第三,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和股市環境不好!直接導致周邊股市的下挫,從而影響到國內的股市。 內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國內通貨壓力巨大,由於人民幣升值因素,國外熱錢的瘋狂湧入,國家為了控制熱錢,一直從事貨幣從緊政策,這間接的凍結了股市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而且中國的股市經過了前幾年的瘋長,泡沫嚴重,今年和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高峰年份,但是市場里資金卻明顯不足。所以股票市場內外壓力都很大,大跌在所難免。 但是中國經濟總體走勢是好的,最然最近兩年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該其總體的發展上升走勢,所以股市現在也是最艱難的時刻,後市繼續看好,只要度過了這個難關,後面就是彩虹!
記得採納啊

5. 中國石化的油為什麼不耐燒

中國石化的油為什麼不耐燒呢?讓我們消告中拿山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汽油一般都是被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所壟斷。中國石化的油不耐燒的原因是用化學方法製造的油中的石化含碳量太多,所以不耐燒。中國石友手化的油裡面放了添加劑,是為了提高汽油的標號。相比起來,中國石油的原油品質好,出廠的汽油裡面不加添加劑。中國石油的油聲音洪厚,因為燃燒充分,推動力大。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石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6. 內地的石油為什麼質量較差內地石油的去向謝謝

簡單一點呢
就是中國的油輕組分少
然後加工的時候,其柴油的產量就少
輕組分的含量比國際輕質原油估計會低十個百分點左右
石油不能簡單像汽柴油一樣用某項指標評價。一般以輕組分的收率和含硫量來評價。
美國愛煉輕質原油,中國喜歡買重質原油,便宜。特別是含硫較高的原油更便宜。
國內高含硫原油的煉制能力較強。
中國原油的輕質油收率很低,使得汽油、柴油等輕質油品的產率很低,而國外的很多原油的輕質收率可以達到80%以上。
中國的原油密度最大的應該是克拉瑪依稠油和遼河油田原油,密度可達到0.9 g/cm3,這種原油適合生產潤滑油。 中國的石油除了自己使用外,中國主要的石油出口地是中國香港地區、東盟、巴拿馬等地區和國家,東盟是缺少原油且是貿易一體化的重點區域,巴拿馬是中國進出口航運的主要運輸渠道,出於未來經濟發展戰略的考慮,中國有必要向這些地區出口石油。並且,中國石油需要填谷削峰,生產量增加意味著在經濟下降周期出口量的上升,進口某些品種的石油、出口某些品種的石油是生產所需。中國石油出口價的博弈不可能脫離國際油價的大背景,僅按照出口量與出口額是無法計算出確切的石油出口價的。中國絕大多數石油通過保稅區出口,還有出口下單時的博弈,情況十分復雜。

7. 中國石油為什麼不多

1)中國石油並不少.目前世界石油儲量前10個國家的最新排名,分別是:沙特362億噸、加拿大184億噸、伊朗181億噸、伊拉克157億噸、科威特138億噸、阿聯酋126億噸、委內瑞拉109億噸、俄羅斯82億噸、中國60億噸、利比亞54億噸。
2)中國石油消耗量大.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13日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12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抑制能源消費,到2030年,中國約75%的石油要靠進口。屆時,中國每年將消耗約8億噸石油。這比中國2013年消耗的石油總量高出約60%。美國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將於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且目前中國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要靠進口。
3)所以中國的石油不是不多,而是消耗量太大,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

8. 中石油和許多銀行股上市後跌跌不休,從不反彈,誰給股民一個交代

中國石油A股自從上市以來一直下跌的原因要從6個方面觀察:1. 中石油H股在香港上市發行價1塊錢,最高價16元。巴菲特一元申購,14元賣出。所有香港的中石油投資者該賺了多少錢?你想一想,這個被賺的錢是從哪裡來的?2 .中石油在美國上市所募集的資金還沒有給美國投資者分紅的錢多,你說,這個被分紅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3,。 中國石油每年高價買俄羅斯的原油,那麼巨額虧損的這個錢,又如何去挖誰的肉去補這個大窟窿4,中石油的各級大小貪官們貪污的錢從哪裡來?還不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5,中石油上市A股已開始定位就是來化緣的,不是用來投資產生收益的。6,中國石油A股,除了極個別當初中簽,當天賣出的有點收益以外,可以說沒有人在二級市場上買票賺過錢。因此,買中石油的股民,有兩種人,一是有錢又有愛國情懷,就是為國捐款純粹為國捐款的,另一種人就是天生對投資一竅不通,還想從買中石油A股賺錢的十足大傻。因此,要理解中石油A股必須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而不是從市場角度,否則你永遠百思不得其解!

沒有人給你一個交代,股市從來不相信眼淚,也不會眷顧虧損的投資者。中石油與銀行股下跌是有區別的。中石油主要是定價過高,開盤價16元,當天漲到48元,後來就一路狂跌了。主要是有人把中石油的股價定位太高,早已經透支了其未來的成長性,自從中石油一開盤就有泡沫了,再加上中石油連年虧損,還要國家補貼它,這樣的股票別指望會漲。


我有一兄弟叫張雪中,他是做修理復印機生意的,他把平時積蓄都投進中石油,他在中石油股價跌到11-13元區間買的,本來是想,中石油跌破了16元發行價,肯定是炒底的機會了,沒想到現在中石油只跌到4.09元了。一句話,這個股票不值 這個價,你一定要買泡沫,虧死了能怪誰呢?


許多銀行股上市後跌跌不休,主要還是盤子太大,外面的資金撬動不起來。再加上銀行有這么多房貸,杠桿拉得過長,萬一房價跌了怎麼辦?還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國企、民企等都欠著銀行大量的貸款,市場對銀行股的未來是有顧慮的,所以銀行股既使破凈,都了沒有願意買。

投資股票投資的是一種預期,中石油和銀行股價都是缺少未來想像力。

中國最知名的股票之一就是中石油,頂著亞洲最賺錢發公司光環上市,可 是上市以後股價一路最低,成為段子手的天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確實持有中石油股票,有多愁就會有多醜,

中石油上市之際正是基金發動大行情最亢奮之際,中石油一大約16價格發售,最高達到48元左右接著就是一路下跌,跌到了4.2元,不到 歷史 高點的十分之一,這樣的超級熊股,給市場帶來的傷害是無以言說的,

股價之所以暴跌,一方面是當時市場太瘋狂,另一方面是中石油盈利能力大跌,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已經是盪然無存,中國石油披露一季報,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5090.98億元,同比下降1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62.30億元,中石油虧損既有油價下跌的因素,實際上也有央企體制僵化因素。

銀行股價不漲與中石油不同,銀行一直盈利能力驚人,一季報銀行業績依然增長,但是銀行股價下跌與股市不漲異曲同工,那就是支持實體經濟功能被強化,股市支持實體經濟是IPO 和再融資節奏和規模市場投資者不認可,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是LPR下行帶來的凈息差收窄。

股市也好銀行也好支持實體經濟本身沒有錯,關鍵在於力度掌握問題,股市需要投融資平衡,銀行需要維持合理利潤增長,可是在沒有全面降息下,LPR利率已經下行了幾十個基點。

去年8月20日新機制下的LPR報價由央行委託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其中1年期LPR利率為4.25%,5年期LPR利率為4.85%。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降低了10bp,比五年期打貸款基準利率4.90%降低5bp。最新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算下來一年期LPR利率已經下行了40個基點,5年期利率下行了20個基點,利率下行,等於是銀行凈息差收窄,銀行利潤白花花的損失。

自從LPR改革以來,銀行股價基本上就是處於單邊下跌態勢,沒有好的表現,隨著疫情沖擊,LPR利率下行壓力增加,銀行資產下滑壓力加大,銀行股價表現更差一點,畢竟未來銀行業績增長有可能是負數。在政策壓制下,銀行想像空間太少了。

金融與實體經濟是相互依賴關系,但是利益如何平衡是一個難題。未來銀行股價走勢大概率依然維持一直較為疲軟的震盪,走牛基礎尚不具備。

股票的漲跌,也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當需要買的明顯多於賣的,那麼會上漲,反之亦然。中石油和許多銀行股,由於發行的數量太過巨大。所以不容易造成買的明顯多於賣的情況。價格也就不太容易強烈的上漲。還有一點,中國股市沒有嚴謹的分紅系統。也就是說,股票如果價格不能上漲,股民往往沒有其它收益。這造成股民一般不會去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尤其是跌跌不休的股票。這兩點,造成此類股票往往不容易上漲。

沒有人會給股民交代!能給交代的恰恰只有股民自己。

不怕自揭短處,我2007年進入A股之後買入的第一隻股票,就是601857中國石油,均價32.195,之後一直持有到2009年7月,均價14.90賣出,算上期間的分紅,大約虧損55%!現在股價更低,只有4.25了!教訓非常慘痛!有段時間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

1、相對於很多同齡人,我進入股市時間比較晚,2006-2007年那波牛市,周邊很多同事和親友都在買股票,也有不少人的確賺錢了,正是在周邊人的影響之下,2007年國慶節之後開了戶,當時我也沒有從事行業研究的工作,與上市公司基本上也沒有接觸,只是大家都說股票能賺錢,所以就開戶了,買股,至於買中石油的理由,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媒體上忽悠的那些。

3、2009年的時候,我才真正開始反思,自己在對股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拿了10萬塊去投資,不僅忽視了券商在對我進行投資者風險教育時候說的話,也沒有發自內心的去尊重投資這件事情,如果一件有事情,自己對專業一竅不通還能做好,那除了運氣之外任何合理的解釋。

4、後來,等我慢慢接觸這行業之後,才明白,其實絕大多數風險,都是提前接受過警示的,包括現在有些上市公司造假導致股價暴跌的,也並非無跡可尋,只是有些人抱著「富貴險中求」的目的,火中取粟,自然是大概率會大敗虧輸了。

5、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其實慢慢會發現,相較於更加殘酷的 社會 現實,股市其實是一個還算公平的地方,在這里越是淡泊、越是穩健的人反而越容易取得投資的成功,而那些不腳踏實地,幻想快速致富的人,大多會稱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鐮刀下的鮮韭菜!

所以,買中石油虧錢,要交代是沒有道理的。


為什麼要給股民個交代呢?買股票虧錢了,就要找人要有個交代,那你賺錢的時候你把錢分給別人嗎?

比如以前有的買房的人,買完房以後房價掉了就不幹了,然後就去鬧事,要求進行補償,那麼請問當你買房以後房價漲了,你賺了錢,你會分給房地產公司或者分給房產中介嗎?

只許自己賺,不許自己賠這種心理很顯然是不正常的。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10個字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這是需要股民真正的理解的。

股市的風險無處不在,但是這些風險都需要股民自己來承擔。只要上市公司沒有弄虛作假,只要上市公司沒有做違法的事情,那麼無論你買中石油還是買銀行股,最終虧錢了,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與上市公司沒有關系,與管理層更沒有關系。

說到底股民還是缺少風險意識。不少股民沒有意識到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場所。世界上任何股市都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地方。

股市能做的,只是能給你提供一個公平交易的環境。最終是虧是賺,是投資者自己來負責的。

說這些話看似有點冷血。但這是個事實。你怪銀行股不漲,那麼你完全可以去買其他一些股票,因為這個市場並不是所有股票都不上漲。

買中石油虧錢,實際主要是因為你不懂得中石油這個行業已經處於夕陽的行業時期。新能源替代是未來的大趨勢。你沒有了解行業趨勢而虧錢,你能怪誰?只能怪自己不好好學習投資。

我們把虧損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去責怪各種外界因素,那麼我們永遠在市場上就掙不到錢,因為世上沒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

這個交代用的非常有問題。我也是股民,也會為股價下跌,甚至長期不回本而憤慨,但股票投資就是這樣,請認賭服輸。

股票投資和債務投資不同

如果買的是債券,發行公司不能做到還本付息的話,那該公司必須作出交待,債權人甚至可以申請公司破產要求其還錢。

股票投資買的是股權,你買了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人之一了。你自己的東西不漲,要誰給你交待呢?

你可以在股東大會上要求管理層給你交待,但人家拿出業績報告告訴你銀行每年經營都有賺錢,你還說啥呢?

另外,中石油和銀行每年都分紅,股票投資本來就是要分紅的。是你自己選擇了要賺差價、要做投機,被套住後還要怪別人,這是什麼邏輯。

漲的時候有想過給別人交待嗎

如果股票上漲,你賣了賺錢後你會想過為你接盤人的感受嗎?

既然選擇投資股票就要做好長期虧損的准備,一切只能怪你的選股策略有問題。在買股時,你有看過每年幾百頁的財務報告嗎?有沒有了解過公司的運營模式、做過行業分析?

如果都沒,那就是賭一把而已,賭輸了只是運氣不好,沒人有義務給你交待。

以上答復語言有些過激,但話糙理不糙。

你這個問題簡直有些不知所為,跌了,虧錢了就要給你交代?你是沒見過那麼多業績造假,退市的公司讓無數股民血本無歸,損失慘重,最後也沒有得到任何賠付,相比較這些,虧錢在股市中簡直算是太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非想要一個交代,那麼我覺得只能是你自己。每一個入市的股民都應該知道炒股是有風險的尤其是我們中國的股市,更是長期保持在一賺二平七虧的常態,如果虧錢需要交代,你賺錢是不是也要分點給別人。

至於你說的中石油,從上市以後一直跌跌不休,這只股確實可以說是無數股民的噩夢,當時上市的時候,中石油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市場給予了極大的高估,所謂買入中石油吃和不用愁。

然後事實卻是讓無數人大跌眼鏡,難以置信,從上市的最高點到現在的連續新低,跌幅已經高達95%以上,真可謂是上市即為巔峰,估計高點持有中石油股票的人,別說這輩子,下輩子也別想解套了。

A股十年了還繼續停留在3000點下方,就是沒有流動性的藍籌拖累指數,就是A股的罪魁禍首!

上證指數確實在過去10年指數點位未漲,而且實際未漲的時間不止10年,達12.75年的時間。這也就是說如果有投資者在12.75年前買入上證指數(如果有這樣的產品的話),那麼到現在經過12.75年,收益是零,如果這個投資者在2007年的 歷史 最高點買進,到現在差不多12年時間,跌幅依然有51.77%,現在的資產不到當時的一半。

由於上證指數編制中都是中石油、中冶、中國建築等等大權重,編排的都是沒有流動性的大藍籌存在不合理性,我們使用編制合理的滬深300作為觀察對象。但是結論沒有本質差異。10年雖有收益,但是收益較小還跑不贏銀行存款。

所以,小陸 財經 也強烈要求,重新編排A股指數,把拿著跌跌不休沒有流動大藍籌剔除出去,增加點具有成長性的 科技 股,這樣才能反應出A股指數對股市的指示作用,否則A股在過30年還繼續停留在3000點下方!

供大於求,新股發行常態化造成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