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加加熱煉製成汽油柴油煤油等屬於不屬於化學變化
A、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能生成新物質--焦炭、煤焦油、焦爐氣等,屬於化學變化.
B、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將石油加熱煉製成汽油、煤油、柴油的過程中,只是把汽油、煤油、柴油從石油中分離出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C、動植物遺體經過復雜的變化,生成了新物質--煤和石油,屬於化學變化.
D、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夠生成新物質--葡萄糖和氧氣,屬於化學變化.
故選:B.
㈡ 加熱石油是分解反應嗎
石油分餾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於物理變化.
故選:B.
㈢ 石油加熱得到的氣體燃料是什麼
看你加熱到多高溫度。常壓下,100度以下基本上是水蒸汽。不過汽油餾分初餾點70多度也很平常,所以到70度是會有汽油餾出的。如果加熱能到100~450度,會有很多餾分可以生產油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等。450度以上會生成大量的裂解氣。這個問題很復雜,加熱條件不同得到的氣體組成會有很大差別。主要的答案就是這些,如果感興趣找本「石油加工」看看。
㈣ 石油經過加熱煉制可得到汽油沒有柴油,該過程中利用了各成分的什麼不同人類目
石油中主要含碳元素、氫元素兩種元素.石油煉制過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分離,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等不同產品,由此可得出石油屬於 混合物.故填:C、H;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混合物.
㈤ 科學家給石油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即「蒸餾」,能分出哪些物質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
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㈥ 石油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提煉的呢
石油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支撐著人類文明進入了工業時代。即便是到了如今,人類依然沒有擺脫對於石油的依賴,黑色的金子這個稱呼更是體現了它的價值。那麼石油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提煉的?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儲備?
㈦ 石油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那些變化
石油就是燃料,烴類物質.使用過程就是燃燒後,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最後被用來做功.就是烴燃燒氧化後變成co2和水
復原不好說,因為這些過程是不可逆的根據物理的熵增加定律
石油開采後,根據沸點不同可以把這些混合物通過加熱分成不同的餾分,包括瀝青,汽油,柴油等餾分
㈧ 原油在加熱80-120℃時能產生什麼物質
原油在加熱80-120℃時能產生什麼物質
原油的問題在於它含有幾百種不同類型的烴,並且這些物質全部混合在一起。需要把不同種類的烴分離開來,以提煉出其中的有用物質。幸運的是,有一種簡單方法可以分離這些物質,這就是石油精煉。石油精煉過程始於一個分餾柱。隨著烴鏈長度的增加,其沸點也會逐漸升高,因此可以通過蒸餾法將其全部分離。這就是煉油廠里發生的過程——在精煉過程的一個環節中,原油被加熱,在不同的蒸發溫度下,會將不同長度的烴鏈分離出來。每種長度不同的鏈都具有不同的性質,從而對應不同的用途。為了理解原油組分的多樣性,以及為什麼石油精煉對社會如此重要,看看下面所列出的利用原油生產出來的產品:
石油氣
用於加熱、烹飪和製造塑料,小分子烷烴(1-4個碳原子),俗稱的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沸程=低於40℃,經常被加壓液化為LPG(液化石油氣)。
石腦油或輕石油
一種中間產物,將被進一步加工為汽油 ,含有5-9個碳原子的烷烴的混合物,沸程=60-100℃。
汽油
發動機燃料,液體,烷烴和環烷烴(5-12個碳原子)的混合物,沸程=40-205℃。
煤油
噴氣發動機和拖拉機的燃料;製造其他產品的原材料,液體,烷烴(10-18個碳原子)和芳香烴的混合物,沸程=175-325℃。
柴油或分餾柴油
用作柴油機燃料或加熱用油;製造其他產品的原材料,液體碳原子數大於等於12的烷烴,
沸程=250-350℃。
㈨ 石油是怎樣變成汽油的
石油變成汽油的方法如下:
常用催化裂化法,是指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裂化反應,可以在較低溫度下、較短時間內完成反應,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和汽油的質量。其反應溫度大體在500攝氏度,反應時間只有幾秒鍾。催化裂化的原料比較廣泛,最初主要用沸點范圍為350攝氏度至500攝氏度的中間餾分為原料,現在大量採用重質原料(全部或部分摻入常壓渣油或減壓渣油),就是所謂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化使用的催化劑現有很多品牌,但本質上它們都是硅和鋁的化合物,現在普遍採用的是一類稱為Y型分子篩的固體酸催化材料。以分子篩為主要成分的裂化催化劑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
另,催化裂化在生成汽油、柴油等液體產物的同時,還生成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為主要成分的氣體產物。它們在不太高的壓力下就可以變成液體。這就是常用作民用燃料的液化氣。
此外,還有一類也能把大分子變小、使重質的原料變輕的過程,稱為加氫裂化。這種方法是在100多個大氣壓(10兆帕)的氫氣下,經過加氫裂化催化劑作用,可生產出質地純凈的優質噴氣飛機燃料、柴油,以及石油化工原料(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