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石油草
可以提取出高含量石油的植物
Ⅱ 石油草是什麼
「石油植物」種類不少
植物石油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能源。植物界可用於製成石油的植物品種很多,不少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等都含有可觀的天然煉油物質,這些植物主要集中在夾竹桃科、大戟科、蘿摩科、菊科、桃金娘科以及豆科上。折斷這些植物的莖、葉,可以從傷口處看到乳白色或黃褐色液體流出來,這些液體中便含有與石油成分相似的碳氫化合物。
某些野草也含有類似「石油」的成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境內廣泛生長著一種野草,由於黃鼠等嚙齒動物都害怕它的氣味,當地人稱其為「黃鼠草」或「鼠憂草」,1公頃面積的黃鼠草可提煉1噸石油,若經過雜交人工種植,每公頃產量可高達6噸。這種植物可以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生長,既不與其它植物爭地,又能改善生態環境。目前美國已開始大面積種植這種油料植物。
日本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芳草類植物,分類上屬於芒屬作物,具有很強的光合作用能力,是一種理想的石油植物。這種植物生長迅速,一季就能長3米高,所以當地人稱它為「象草」。象草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從亞熱帶到溫帶的廣闊地區都能生長。就產量而言,一公頃平均每年可收獲12噸「生物石油」,比其它現有的任何能源植物都高產,而且種植成本很低,還不到種油菜成本的1/3,可是變成石油所產生的能量卻相當於用菜籽油提煉的生物柴油的兩倍。
在澳大利亞北部,也發現了兩種可以提取石油的多年生野草———桉葉藤和牛角瓜。這些野草生長速度極快,每周長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它,每年可以收割幾次。科學家們用溶解法從這兩種野草的莖葉中提煉出一種白色汁液,然後再從中製取石油。
(似乎詳細了點.~)
Ⅲ 這些石油植物有什麼特性
在自然界生長的這類植物,能夠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化學家卡爾文根據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專門研究了幾種富含碳氫類化合物的大戟科屬「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石油草」。由於卡爾文培育出的「石油草」為人類開辟了一個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天地,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Ⅳ 石油草的研究
美國科學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產能源物質的植物新品種——「石油草」,這種植物的莖稈被割開後,就會流出白乳狀的液體,經提煉就得到石油。這樣不僅開辟了一條開發能源的新途徑,還能降低使用煤炭、石油等造成的環境污染。
1986年,美國率先進行人工種植石油植物,每公頃年收獲石油120-140桶。隨後,英國、法國、日本、巴西、菲律賓、俄羅斯等國也相繼開展石油植物的研究與應用,建立石油植物園這一全新的石油生產基地,人們還藉助於遺傳基因技術培育新樹種,採用更先進的栽培技術來提高產量。
與其它能源相比,石油植物的開發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綠色植物,不會污染環境;其次,它屬於可再生資源,能有計劃地種植和開采;再者,較之於核能等能源要安全得多。正是基於上述優點,能源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圖的時代。
《必修》緒論已經將原來《試驗修訂本.必修》緒論中的這個石油草的例子改為以甘蔗、玉米秸稈等為原料生產用作汽車燃料的酒精了。
Ⅳ 大葉油草的形態特徵
大葉油草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莖。莖稈扁平,節上密生灰白色柔毛,高8-30cm;葉片柔軟,翠綠色,短而鈍,長4-6cm,寬8mm左右;穗狀花序,長4-6cm,較纖細,2-3枚近指狀排列於稈頂端。
小穗長2-2.5mm,排列三角形穗軸的一側。
Ⅵ 石油樹和石油草是什麼
前面談到綠色植物中還有一種被稱為「石油類」的生物質。早在1977年,美國科學家就已經發現,某些綠色植物能把太陽能迅速地轉變成烴類,而烴類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就在那一年,美國科學家果然從一種叫「霍霍巴」的野生常綠灌木植物的乳葉中首次成功地提取出了一種宛如汽油的液體燃料。經試用表明,它完全可以作為石油的代用品。說來湊巧,在巴西也發現了一棵稀奇古怪的樹,高30多米,樹齡有100多歲了。只要在樹幹上挖上一個洞,一個小時內就能流出5~10升「柴油」;半年後又可進行第二次「開采」,每公頃可產「油」50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種「柴油」勿需加工提煉,就能直接在柴油汽車上使用。實際上這種特殊的石油樹叫三葉橡膠樹,在其膠漿中有1/3是石油烴,而烴類的熱值每公斤竟有10500千卡。在馬來西亞橡膠園中,也有這種三葉橡膠樹,從其切口中流出的膠漿去掉水分後,最終物質就是一種油液。另外,在80年代初,美國一位植物科學家從藤本植物和灌木的樹汁中提取「汽油」,也獲得成功。科學家們裁種了大片美洲香槐,這種植物的白色汁液中含有油質,在它的其他部位也含有油質。為了獲取大量石油,他們就先把整株美洲香槐研碎,然後用一種有機溶劑提純。這些科學家認為,美洲香槐將是一種潛在的石油來源。在澳大利亞也發現了闊葉棉木,其枝、葉都可提煉油類,是目前世界上產油率最高的植物。
據調查,全球已發現有上千種可生產「綠色石油」的植物。加拿大正實驗兩年輪伐的楊樹能源林,美國能源部建立了5個由三角葉楊、榿木、黑槐、糖槭樹、桉樹、牧豆等組成的能源試驗林場,菲律賓種植了1.2萬公頃銀合歡,瑞士也制訂了種植10萬公頃「能源林」計劃,可解決每年石油需求量的50%。
據專家推測,全球綠色植物貯存的總能量大約相當於8萬億噸標准煤,其中有90%貯存於森林中。
在自然界生長的這類植物,能夠生出「石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位化學家卡爾文根據這些植物的特性,1978年專門研究了幾種富含碳氫類化合物的大戟科屬「石油植物」,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石油草」。由於卡爾文培育出的「石油草」為人類開辟了一個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的新天地,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科學家們近年特別強調應大力開發和利用「高光效植物」。所謂「高光效植物」,就是指那些光合作用效率高於5‰的植物,例如甘蔗、玉米、甜菜、甘薯等,它們具有更高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選育和大面積種植高光效植物,已成為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在林業方面研究和培育光合作用效率高、成長快、繁殖力強的樹種,十分重要。紐西蘭用「無土栽培法」快速繁殖楊樹,一個樹芽在一年內就可繁殖出100萬棵樹苗,這種小樹苗,3個月內便可長成1.5米高的幼樹。
為了快速、增量獲得生物質能的原料,許多科學家在研究林木培育技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培育出一種雜交白楊。這種白楊能使6‰的太陽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生長得特別快,且可密植,每平方米平均可栽培2~3棵。成材砍伐後,留下的樹樁還會長出新樹。種植這種雜交白楊,生產、砍伐、管理都很簡便。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還成功地用「無土栽培法」無性繁殖了一種紅杉。採用這種方法,能使同一良種木材產量增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