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南海油氣開采歷史有多久
我國對南海中南部的油氣資源調查始於1987年,到2002年完成地震測線86714.92千米,重力測線65360.56千米,磁力測線70134.94千米,航空磁測112058.52千米。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也多次進行綜合考察。目前,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萬安盆地是我國勘探研究程度相對較高的盆地,而西北巴拉望和汶萊—沙巴盆地幾乎是我國油氣勘查的空白區。中建南、南薇西、筆架南、南沙海槽、安渡北、南薇東、九章和永暑這些盆地的國內外勘探開發程度都非常低,目前尚無鑽井(表18-2)。
圖18-1亞太地區原油產量變化圖
1981—2002年,越南更是從南沙海域的油田中開采了1億噸石油、15億多立方米的天然氣,獲利250億美元,南海南部石油已成為越南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對中國而言,在南沙海域的開發則完全是空白。有能源分析家認為,從表面上看,這是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戰略的貫徹走樣,而從實質上看,則是對海洋利用缺乏一個長期戰略規劃。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外長及外長代表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南部各方行為宣言》,2005年3月14日,中國海油、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越南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共同簽署了為期3年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按照協定,3家公司將在一個總面積為14.3萬平方千米的協議區內研究評估石油資源狀況。一名能源觀察家認為:該協議的簽署,對啟動南海南部的規模勘探開發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僅僅是勘探方面的合作。勘探到開發還有幾年的時間,到時怎麼開發怎麼分配,還需要進行艱苦的談判,這需要各參與國的領導人具有更開明的政治態度。「這不是企業所能決定的事情。」企業不能決定的范圍還包括:與海洋有關的能源戰略規劃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外交問題、軍事問題、海權問題、國家安全、法理問題等。這些問題涉及的政府部門很多,包括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海關、國家安全部門、國防、商務部、外交部、交通部等以及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兩大公司。如果要在這些部門與海洋開發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機制,不是不能,但缺一個海上的「大管家」。如果這個「大管家」建立起來,可以預想的邏輯是:國家能源戰略、南海南部油氣開發、企業利益、相鄰的國際關系等諸多問題就可以在大框架內建立起一種通盤系統的協調運作機制。
2010年和2011年,南海問題被許多國家復雜化,甚至在與其不相關的場合談南海問題,表面的關心隱藏著油氣資源及運輸通道的儲多利益。
❷ 為什麼新加坡人均石油消耗量那麼大
新加坡人均石油消耗量那麼大的原因:因為新加坡的石油提煉工業相當發達。
簡介:
新加坡的人均石油消耗高居榜首,其石油總消費量排名也並不低。
新加坡的本土並沒有石油和天然氣田,但是新加坡現在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貿易樞紐港,這是因為它的石油提煉工業相當發達。因此新加坡的石油提煉產值佔到新加坡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0%。
❸ 新加坡發展煉油工業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1)距離石油產區近,距離波斯灣海灣地區近。方便原油的進入。(2)靠近馬六甲海峽,海運便利;馬六甲海峽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3)石油加工工業技術成熟,重油蒸餾技術、延遲焦化技術、溶劑脫瀝青技術、減黏裂化技術、重油催化裂化技術、重油催化加氫技術,以及重芳烴 、C5和C4輕烴 、煉廠干氣的化工綜合利用技術成熟。(4)接近國內外消費市場。❹ 中南海東部石油開采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千米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主要是珠江口盆地,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1997年1297萬噸,發現油田和含油氣構造24個,探明優質儲量近5億噸,南海東部連續10年油氣產量超千萬立方米。2008年產量達到1200萬噸。
一、油氣歷史
1974年,開始海洋石油物探作業。
1976年,西沙群島永興島鑽探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西永1井。
1983年,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成立。
1983年11月,恩平構造上鑽探對外合作第一口探井,發現第一個含油構造。
1984年,菲利普斯公司在西江24-3獲得第一口高產油井,發現西江24-3油田。
1985年8月,發現惠州21-1油田。
1987年,發現陸豐13-1油田。
1996年,原油產量超過1000萬噸,成為全國第四大油田。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與美國阿莫科公司合作投產,成為當時我國海上最大對外合作油田。
1997年1月,與聖太非石油公司合作發現番禺4-2油田。
1997年6月,與菲利普斯公司和派克頓公司合作,我國第一口大位移井——南海西江24-3-A14井鑽探成功,標志著我國在鑽井上又一進步。
2005年12月,南海東部海域第一個自營開發的油田——陸豐13-1油田投產,證實了技術的提高。
2006年,通過與哈斯基公司的精誠合作,中國海上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荔灣3-1-1井獲得成功。南海珠江口盆地荔灣深水天然氣構造的重大發現,填補了中國深水油氣發現的空白。該構造擁有約1000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大大增強了公司對中國海域深水勘探前景的信心。
2007年8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新加坡石油有限公司就26/18區塊簽訂產品分成合同,這是中國海油與新加坡石油的首度合作。據知,26/18區塊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區塊面積4961平方千米,水深85~200米。根據合同規定,在勘探期內,新加坡石油將在26/18區塊進行二維地震數據採集,並鑽探預探井。在勘探期內,新加坡石油將承擔全部的勘探費用。中國海油將有權參與合同區內所有商業油氣發現最多51%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勘探部總經理朱偉林先生表示,中國海域豐富的勘探潛力有著高度的吸引力,也正緣於此,我們才能不斷地迎來新老朋友,合作勘探中國海域的油氣資源。
2009年,陸豐13-1油田成為中國海油第一個因石油合同到期而回歸自營的油田。
二、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油田、惠州26-1油田、惠州32-2油田、惠州32-3油田和惠州32-5油田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於1985年8月發現,1990年9月投產。惠州26-1油田於1988年3月發現,1991年11月投產。惠州32-2油田於1990年12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3油田於1991年1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5油田於1996年9月發現,1999年2月投產。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項目成功投產。
三、流花11-1油田
1987年發現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是目前南中國海發現的最大的油田。該油田位於南中國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東南方向300米的水中。阿莫科於1985年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得區塊29/04合同。經過初步勘探研究後,流花11-1A開鑽。測試產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隨後進行的評價井鑽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證實油儲量巨大,超過10億桶。1993年12月,科麥奇公司加入合作開發的隊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與美國阿莫科公司合作投產,成為當時我國海上最大對外合作油田。中外合作採用創7項世界第一、國際領先水平的開發生產技術。流花油田因此被世界海洋石油界譽為「國際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
2003年7月24日,中國海油從跨國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科麥奇手中接過油田所有權,隨即進行了機構重組,本部對油田作業的支持大大增強。同時,拓展管理思路、細化管理、強化成本控制、穩定骨幹隊伍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實施。2004年,油田產量增加7.7%,生產時率提高至94.31%。2004年10月22日流花油田提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產量甚至超過2001年生產高峰時期。與之對應的是,油田直接作業費減少3.9%,桶油成本降低10%,行政管理費壓縮到2003年的30%,並且逐年降低。
2006年5月17日,台風「珍珠」中心直襲流花11-1油田。在油田作業的「南海勝利」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的6根錨鏈被台風刮斷,3根軟管斷裂,油艙破裂。油田被迫停產。中國海油自力更生,經過一年奮戰,流花油田提前成功復產,並取得7項創新成果,意味著中國人開始掌握深水油氣田設備維修技術,一舉打破了外國公司對世界深水工程領域的壟斷。
❺ 我不明白新加坡沒有多少礦產資源,為何這么富裕
留過學,走遍城市,讀了點歷史,學了點經濟金融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最初新加坡一無所有,僅有勤勞的華裔和賴以生存的天然深水港。那時通過馬六甲運往亞洲的大型貨船急需一個良港。新加坡看到機會,政治上仰仗英國,經濟上倚靠深水港,傾全國之力發展,從搬磚(集裝箱搬運工)起家,建設港口。哀兵必勝,新加坡贏得大部分船隻停靠補給。港口逐漸帶動相關產業如石油化工、電子科技,然後交易、期貨多起來。商貿的繁榮就需要銀行來結算交易,銀行錢多了就要投資,投資促進工業升級,這些東西相互催化發展。現在新加坡金融世界前十、港口吞吐世界第二、石油化工世界領先,李光耀牛逼吧。這期間新加坡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法律,尤其是金融相關的法律。新加坡一人獨裁,國小好管,令行禁止。如此完善的法律和金融體系,完美的城市管理,亞洲甚至世界都無人能出其右。另外,新加坡人長期認可一黨獨|裁,政府執行力極強,國際上保持中立(牆頭草),一視同仁,與所有國家合作。因此新加坡是做生意、投資、移民等等的絕佳場所,良性循環。
總的來說,新加坡靠搬磚起家,工業自強,科教興國。又適時升級轉型,揚長避短,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全民皆兵,和平共處,不偏不倚,國際合作,縱橫於大國之間屹立不倒。眼熟,這全是中國的改革方案。
雖然一代強人李光耀仙去,民眾素質下降,新加坡也逐漸暴露出各種問題,但我真心佩服上一代新加坡人,喜歡這個國家。新加坡人身上少有滿清之後國人的劣根性,百年來出海闖盪的華人真正把中國幾千年的智慧帶到了南洋,新加坡的崛起,種種政策作為,不難看到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哲學的影子吧?中央集權帶來強大執行力,忠誠勤勞的人民建造出奇跡,歷代盛世盡皆如此。並且,新加坡西化了,人治變法治,盛世常在。當然這只是個比喻。
最後想說些我的思考,與問題無關。無論日本還是新加坡,這些周邊強國多多少少學習了古中國文化,甚至直接就是華裔。新加坡還保留著很古老的閩南習俗,他們的生活,中西文化不沖突。中國近代的失敗,不代表我們古文化的落後,而是很多皇帝在刻意毀壞。春秋戰國時各國變法圖強,百家爭鳴,古人思維能力達到頂峰。由於太強,後世君王都在搞破壞,從公元前的焚書坑儒、罷黜百家到宋末士大夫殉國、再到四庫毀書,古文化損失殆盡。很少有人意識到,明朝一樣時不時海禁,但明朝還是在發展的,而清朝的弱小不僅僅是閉關鎖國,更主要的是他們摒棄了古文化,愚民,止步不前,能不落後么!辯證法這種玩意,道德經里早有,說法不同而已,都是那麼個思想。
我的中國夢,就是希望國人重拾文化自信,但不是光腚|總局和中|宣|部那些扯淡的東西,三|民主義和毛|概是國家層面的,儒釋道是民族自身的。真正的中國古文化,是清以前、甚至明以前的文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僅存的典籍和古物,分析研究,投資發展,復興中華,不要康乾盛世,要強漢盛唐。
❻ 新加坡石油公司的介紹
新加坡是當今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新加坡石油公司(簡稱SPC)是一家享有盛譽的國際性石油公司,擁有新加坡唯一獨立並享有盛名的石油提煉廠。新加坡石油公司自1969年成立以來,對亞洲地區的石油工業的飛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它以誠實可靠及提供高品質石油產品的品牌形象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新加坡石油公司的業務范圍廣泛,涉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開采、提煉、集散及分銷、原油及精煉石油產品的市場營銷與貿易等方面。經過多年兢兢業業的經營,贏得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其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能隨時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作為一家享有盛譽的國際上市石油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擁有世界級的石油提煉廠,儲油設備,潤滑油調配廠和加油站網路, 其銷售網路遍及全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