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鑽井平台是一個海上結構物,它是怎樣被牢牢固定在海上的
目前,隨著人類對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化,油氣勘探開發從陸地轉入海洋。因此,鑽井工程作業也必須在灝翰的海洋中進行。但在海上進行油氣鑽井施工時,幾百噸重的鑽機要有足夠的支撐和放置的空間,同時還要有鑽井人員生活居住的地方,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就擔負起了這一重任。由於海上氣候的多變、海上風浪和海底暗流的破壞,海上鑽井裝置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更顯重要。
總的來說,海上鑽井平台本身其實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船隻。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鑽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
2. 海上鑽井平台非常大,猶如四十層樓,它是怎樣在海上完成組裝的
海上鑽井平台似乎是“漂浮”在海面上,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這種平台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鑽井平台下方有“長腿”,被固定在海底;第二種;雖然平台是漂浮著,但是被許多根錨鏈固定住,屬於半潛式平台;第三種,平台確實漂浮在海面上,在底部帶有動力裝置,對抗海水的流動,使平台固定在某一位置,這種平台技術最為先進。
插樁定位 ,通過樁腿的升降在海底“紮根”,並確保船體始終“探出水面”,穩如泰山,學名叫自升式鑽井平台 。如果這種平台想要移動,那麼就需要小船(學名叫拖輪)拖著走,拖航狀態下,平台船體漂浮,樁腿高聳。抵達目標井位後,鑽井平台找好位置就開始下放樁腿,重量逐漸由浮力支撐轉變為樁腿支撐。在這個過程中,船體上升,離開水面 ,為確保站得住、立得牢,平台將逐步為樁腿周圍的壓載艙注水,使樁腿深深紮根海底。這個過程通常要持續數十個小時。完成壓載後,船體上升至合適高度,正式啟動鑽完井作業。
出於經濟性考量,許多半潛式鑽井平台同時配備動力定位系統和錨泊定位系統,通常淺水時用錨泊定位,深水時用動力定位,或以錨泊定位為主,大風浪時使用動力定位協助等方式,實現勘探作業的最優性價比。
3. 深海鑽石油的平台是怎麼建起的
主要是利用鑽井船建的。基本的辦法就是首先利用大船拖著鑽井船(鑽井平台)達到指定的地點,然後鑽井船(鑽井平台)固定(固定的辦法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利用其四個角上的支柱打入海地來固定,第二個辦法就是當水很深的時候,支柱夠不到底時就採用平衡「固定」,實際上就是在各個邊上都有動力,我們可以設定位置,動力會自動微調,以保持「固定」),基本是就建好了。
4.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是怎樣建造的
海上鑽井平台主要用於鑽探井的海上結構物。上裝鑽井、動力、通訊、導航等設備,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員生活設施。海上油氣勘探開發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有自升式和半潛式鑽井平台。x0dx0a自昇平台x0dx0a由平台、樁腿和升降機構組成,平台能沿樁腿升降,一般無自航能力。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發展較快,約占移動式鑽井裝置總數的1/2。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x0dx0a半潛平台x0dx0a上部為工作甲板,下部為兩個下船體,用支撐立柱連接。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水線面積小,波浪影響小,穩定性好、自持力強、工作水深大,新發展的動力定位技術用於半潛式平台後,工作水深可達900~1200米 。半潛式與自升式鑽井平台相比,優點是工作水深大,移動靈活;缺點是投資大,維持費用高,需有一套復雜的水下器具,有效使用率低於自升式鑽井平台。
5. 鑽井平台是怎麼固定在海面上的
鑽井平台類型不同,固定方法不一樣,如下:
1、坐底式鑽井平台又叫鑽駁或插樁鑽駁
適用於河流和海灣等30m以下的淺水域。坐底式平台有兩個船體,上船體又叫工作甲板,安置生活艙室和設備,通過尾郡開口藉助懸臂結構鑽井;下部是沉墊,其主要功能是壓載以及海底支撐作用,用作鑽井的基礎。兩個船體間由支撐結構相連。
這種鑽井裝置在到達作業地點後往沉墊內注水,使其著底。從穩性和結構方面看,作業水深不但有限,受到海底基礎的制約。中國渤海沿岸的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和遼河油田等向海中延伸的淺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對於開發這類淺海區域的石油資源,坐底式平台仍有較大的發展前途。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鑽井平台
6. 海上油井是怎樣建成的
1.現在的海上石油平台有樁基式、自浮式、還有使用箱體直接坐在海床上的形式。 自浮式可以在較深海水中作業。 樁基式一般在10米左右的海中作業; 第三種一般在灘塗或很淺的海水中作業。 樁基式的一般有3根或4根樁腿,當平台在海面上就位後,通過液壓機構使樁腿深入到海床的岩石上,需要移動位置時,再把腿收上來。 自浮式在平台就位後,要用鋼纜固定平台,為了預防搖擺,平台上一般配備有搖擺的補償系統。 第三種就比較簡單了。箱體注滿水沉入海底,平台搭建在由箱體構成的平面上,回收時抽出箱體內的水,箱體浮起來。由拖船把主要部件拖到開採石油的海域拼接,然後載重船運一些設施安裝在已經搭好的平台上。
2.1897年,美國最先在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用木棧橋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製平台鑽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1922年,蘇聯在裏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鑽探成功。1936年以後,美國又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鑽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焊接技術和鋼鐵工業的發展,相繼出現了鋼質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鑽井裝置,使海上油氣開采擴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現了移動式海洋鑽井裝置,大大提高了鑽井效率。1951年,沙烏地阿拉伯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造船、機械工業的發展,建成各種大型復雜的海上鑽井、採集、儲輸設施,促進了海上油氣開採的迅速發展。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鑽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
7. 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
海洋石油981平台,有8個螺旋槳定位,航行時用4個螺旋槳推進,從而實現在海上移動。海洋石油鑽井平台分,為移動式和固定式; 1、在深海採用移動式的(半淺式)。半潛式鑽井平台用於深海海域,其原理類似於潛水艇。平台建造在大型的浮桶(浮桶在水面以下)上,並通過錨鏈與海底固定。浮桶以下的樁腿底端設計一個類似釣魚鉛墜的平衡器,墜入平台下的海水中,避免平台因海水涌浪或風影響而失去平衡。 2、在淺海,通常採用固定式的。這種平台大都是鋼質樁基平台,一般由上部結構、導管架、鋼樁三個部分組成。上部結構一般由一個或幾個組塊組成,組塊是生產設施,生活設施及動力設備的大本營。上部結構安裝在導管架頂部,通過樁腿連接構件和水泥漿與導管架結合為一個整體。導管架旋轉在海底,浸泡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