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沙俄石油博弈引發油價暴跌,這場石油價格戰最終可能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場
我覺得最後會雙方協商後會各退一步,然後解決了這次石油戰爭。
1、雙方都不願意輕易鬆口。這次石油戰爭雙方都不願意輕易鬆口,因為一旦自己鬆口了,那就是把先手權力讓給對方了,對方占據主動的情況下自己肯定是會吃虧的,沒有一個國家希望自己的國家利益被損害,再加上雙方各自採取針對措施,我覺得現在兩個國家已經弄出火氣了,就是想硬剛下去,看誰先受不了低頭。
綜上,現在石油戰爭仍然會持續下去,但是未來等疫情結束,我覺得雙方會各退一步來解決這次的石油站長,不然一直持續下去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
B. 美國狂買俄羅斯原油,為何很多國家都離不開俄能源
價格便宜是一個方面,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石油出售大國,借機賺了大筆外匯收入,自然給予賣家大量便宜價格。另外還有重要原因,美國煉油廠的原油多數都是從海外進口的,因此才會大量購買石油。
種種現實情況下,也是讓美國人不得不自打嘴臉,嘴上說制裁俄羅斯石油,但是私底下大量購買。在世界各國很難,找到第二個“替代”俄羅斯大量石油資源國家。
C. 俄羅斯和沙俄打石油戰,美國受傷,能扛得住嗎
沙特拉著俄羅斯打石油戰,表面美國損失最大,其實可能是美國陰謀
2020年是個不太平的年份。新冠疫情讓製造業大量停工,服務業徹底歇業,非洲和西亞南亞的蝗災,恐怕會造成很大的糧食減產,如今,沙特和俄羅斯搞出來的石油戰,為世界提供更多石油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加上了一把柴火。
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即便是用殺敵10000自損20000的自殺式襲擊,俄羅斯也是扛不起的。
只是,這場斗爭中,美國的企業最吃虧,中國的企業最佔便宜!
這樣的石油戰,多打幾次呢還是少打幾次呢?
D. 油價大跌,美沙俄誰是輸家
你要從市場和壟斷的角度看,而不是哪一國是贏家或者輸家。 歷史 上所有的競爭,歸結為市場供應商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成本,一個是資本。
生產成本:
沙特貌似是贏家,因為沙特油田成本最低,沙特石油的成本低於10美元,甚至有1美元一桶的油田。原因有二:1油田開采難度受限於自然條件,沙特屬於大平原,油層淺。2大多數石油開採的固定設施在上世紀早些時候已經存在,固定資產投入較少。
俄羅斯是持平,俄羅斯成本每桶超過10美元,不足20美元。其石油開采難度較大,部分油田在高寒區域,有些在山區。但依然屬於傳統油田開采范疇。
美國成本最高,高於35美元一桶。美國 歷史 上是產油大國,但是淺地層油田已經開採光了,所以,美國的油田大部分為頁岩油開采,頁岩層大多數在800米到2500米深度。所以,美國的頁岩油成本中位數一直在50-60之間。
資本:
原油的價格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被歐佩克壟斷,發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在之前相當長的時間是被美國壟斷。沙特的石油工業,本身是美國人建設的。之後各國紛紛國有化油田,驅趕美國人的資本。
論燒錢,俄羅斯和沙特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頁岩油是從07年開始,但是在14年-16年就遭遇了沙特以增產為手段的打壓。油價當時最低到26美元(近期到27)。而實際上那一輪沙特的行為最終失敗了。因為沙特發現,雖然自己的石油是盈利的,但是自己的財政收入十分依賴於石油銷售。價格低了,自己的損耗反而更大。所以沙特曾一度放棄了用價格競爭。
美國頁岩油資本實力雄厚,至今雖然堆積了650億美元的債務,但是華爾街的實力遠遠不只是650億。你看看特斯拉,沒盈利,最高摸到1600億市值。華爾街如今的思路,壟斷和主導比盈利更加重要。
所以呢。雖然成本上美國很高,但是資本上面的實力,使得,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競爭,最終倒閉的不是美國頁岩油。況且,頁岩油的開采比傳統開采更加靈活。頁岩油的成本高,是因為他的成本不是前期投入,而是開採的時候,一邊開采一邊投入。這和傳統石油不同。
誰將是輸家
之前已經進入油價競爭格局,委內瑞拉、伊朗,甚至於伊拉克,都是輸家,能源生產國不只是這么幾個國家。而如俄羅斯為什麼要硬剛油價,不肯減產。是因為俄羅斯發現,如果不這么做,破壞減產保價格局,美國可能用其他手段來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比如讓歐洲國家不要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這種干預還不如用石油傾銷來直接打壓來得方便。
而俄羅斯大約也干不掉頁岩油。頁岩油公司會倒閉,但是熟悉美國公司的,你就知道美國人的倒閉是非常普遍的。倒閉之後,只要油價有復甦的苗頭,那些破產的人馬上又會從銀行或者債券市場,或者華爾街獲得融資。
個人觀察:傳統石油開釆是幾十年前都已經建好的,比如我國的大慶,俄羅斯的中部油田,沙特中東的油田,這些油田都只是維持生產,而不是基礎建設,而美帝的頁岩油是新興產業,並且全世界70%多的石油都是中國進口了。可以推算一下:之前美帝也進口石油的時候,美帝40%,中國40%,日本等20%,這些油都是從中東,俄羅斯等進口過來的。現在美帝出口石油了,那麼之前美帝的40%稀釋到哪裡去了?實際上是全部被中國給接收了。所以現在世界上70%多的石油被中國接收了,而美的出口的石油份額,被日本等美的的傳統盟友給接收了。所以說這個現在就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的石油,基本上全部是都被中國給進口了。中國沒有進口美國的石油或者份額很小。所以可以想像這一次進口,這一次降價。對誰影響最大,因為中國進口石油不受影響。而美的每生產一升石油或者一桶石油,都有巨大的虧損。所以說這個現在的形勢就是這樣,這些油井一旦建成它是不能停的。如果停的話,這個生產線就停了,重啟生產線比維持更費錢。
三家都是輸家。
三家都是石油大國,石油降價影響經濟和財政。當然各國影響不一樣:
沙特,原油豐富,儲備足,開采成本低,降價仍有利潤,降價對其短期影響可接受,所以沙特敢首先發起價格戰,倒逼俄羅斯和美國。
俄羅斯經濟主要是重工業,出口對石油依賴嚴重,石油下降,明顯影響財政支出,但俄羅斯經歷多年制裁,提前有應對措施,抗壓能力比以前強,因此對其有影響,但短期可挺過去。
對美國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價格低於頁岩油開發成本,價格戰迫使一些頁岩油開發商破產從而停產,目前美國已經成最大產油國,大面積停產對其影響不言而喻是非常嚴重的。同時,「石油美元」時代,石油價格大幅降低,影響動搖美元國際地位。
上面是直接影響,還有間接影響,如果時間長,主要靠石油換匯的國家影響最大,同時,世界性通貨緊縮影響也很大。但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採取貨幣寬松措施,再開動印鈔機投放貨幣買石油也可能會出現。
所以,沙特一石三鳥降價,能不能將美俄逼到談判桌存在變數,有可能經濟目標沒有達到,倒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調整。
有句話說得好,「等到潮水落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就好比退去的潮水,要問美國,沙特,俄羅斯誰是輸家,我覺得他們三個都是,關鍵看誰輸的最慘。
現在經濟離不開石油化工,但是石油的競爭卻非常激烈,其中又以美國,沙特俄,羅斯為三大石油輸出國,他們各有各的想法,既想聯合賺大錢,又怕別人多賺錢,最後只好玩起了「三國殺」。
劉備曹操和孫權,到底誰是輸家?其實他們三家都是,最終的贏家是司馬氏,因為三國歸晉了,那麼在現在的石油戰場上,會不會重演這樣的故事呢?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
首先看一下沙特,這是當之無愧的產油大國,他們因為石油過上了好日子,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下跌,他們就沒有指望了,這一次降價,其實屬於破釜沉舟,賭的就是別人不敢跟,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真的跟了,最先輸的的就是沙特,因為他們除了石油沒有其他賺錢的行業,石油一垮就什麼都沒了。
再來看一下俄羅斯,俄羅斯現在的日子不如沙特過得好,本指望通過石油補貼一下,沒想到沙特突然放水,所以俄羅斯堅定的要跟,因為兩家的石油開采成本相差不大,如果僵持下去,和沙特相比,俄羅斯的其他產業不受影響,即便石油賠上5年,也要把沙特干趴下。
最後來說一下美國,本來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吵架,沒想到把美國給帶進來了,而且現在看美國是最受傷的,因為美國的石油成本最高,原油價格下跌,受傷最大的就成了美國,如果石油企業倒閉,那首先就是美國的頁岩氣,這也是美國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是美國其他經濟發達,即便石油產業虧損了,仍然會比俄羅斯和沙特好得多,這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我們不知道石油大戰什麼時候結束,但是我們真的希望它不要結束,因為他們打的越厲害,對石油消耗大國來說就越有利,如果他們能打個10年8年,說不定我們就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了,這就好比三國歸晉。
開始看,美俄沙特都是輸家,看誰挺得過誰,誰抗贏了,就是最後的大贏家…
正好今天易論在金酒圈才對石油危機進行了深度的分析,事實上我們很難對誰是輸家給出確切答案,但是油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對其他兩家也好不到哪兒去,以前也同樣發生過石油危機,不過最終都合理的解決了,這回也不會例外,區別在於持續的時間長短而已。
為什麼說對原油大跌對美國的影響是最大的?
最主要的還是成本的問題,沙特、俄羅斯、美國是全球產油大國,在2010年之前,美國除了用油量較大之外,在能源方面並沒有特別的優勢,但2010年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在產油方面逐漸攀升,到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的石油出口大國,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8%左右。
在石油價格的問題上,美國因為是產油大國,同時也是用油大國,因為其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所以美國需要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為什麼?
因為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很高,全美的石油開采成本合計在30美元/桶左右,但是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只需要17-22美元/桶,至於沙特,那更是只需要9美元/桶,所以,油價大跌,最慘的一定是美國的石油開采企業。
那為什麼價格又不能太高呢?這是因為美國本身就是製造業大國,而石油是所有製造業的上游,假設石油長期維持在80美元/桶上方,美國的製造業將會面臨買不起原材料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長期對中東虎視眈眈的原因之一。
然而油價大跌的輸家是誰,我們的確說不清楚,或者說都是輸家,只是看誰更慘而已,俄羅斯強硬的表示油價維持在25-30美元/桶,可以支撐6-10年,那是因為其成本優勢,只是賺得更少了而已,而沙特有所不同,說中東富得流油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政府就很有錢。
上一輪石油危機是2014-2016年,美國受到中東跟俄羅斯聯手打壓,可謂是血流成河,美國石油開采企業死了一大片,但是上第一千自損八百,沙特連續兩年財政出現赤字,賺得少了,政府很難長期維持,所以油價又開始逐漸恢復……
對於石油危機的問題,會帶給全球經濟怎樣的影響?對A股有什麼樣的影響?金酒圈有詳細的分析,歡迎夥伴們成為圈友。
短期來看,原油暴跌,作為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國的美沙俄全都是輸家,都不用計算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看看三個國家的股市就可以知道了。一個比一個跌的慘,美股昨天觸發熔斷,三大股指跌入技術性熊市;沙特股市相當於跌了兩個跌停板;俄羅斯股市更慘,近期以來從1650點狂瀉600點,股市都跌去了超過三分之一。這哪個有點贏家的氣象?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俄沙三國對低油價的承受力是從高到低排列的,這是由國家的經濟硬實力決定的。雖然沙特的採油成本最低,俄羅斯次之,美國頁岩油最高,但三國對於石油經濟的依賴程度卻是沙特最高,俄羅斯次之,美國最低。這三國的損失打個比方,如果說沙特是砍了一隻胳膊,那俄羅斯就相當於砍了一隻手,而美國則是砍了一根手指。
對於美國來說,低油價受損的只是石油能源部門,是美國的能源大鱷們。頁岩油垃圾債券的暴跌會不會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債務危機還是個未知數。如果這個事實形成,那美國就輸慘了,很可能就此失去石油美元這個經濟霸權的支柱,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將被撼動。但這個推論目前為止只是一種假設。
至於沙特和俄羅斯,持續低油價將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俄羅斯聲稱在25——30美元可以支撐五六年,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沙特的低價傾銷一樣難以持續,富足的人民能接受收入減少七成的生活?
沙特的自殘式傾銷如果和俄羅斯一起能夠壓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確實將是重大勝利。重塑石油的供應體系確實能給沙特、俄羅斯帶來更大的定價權,但這個願景很難達成。估計最後還得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
石油價格大跌之後,如果長期低迷,美國將會成為最大輸家。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就一直是心腹大患問題,而美國頁岩油的大發展不僅充實了美國實體經濟,同時還控制了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關鍵還增強了國際原油的話語權,保障了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性並避免美元過度向石油輸出國轉移。
美國依靠頁岩油的大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產油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適當出口,即可以增加國內就業還可以減少貿易逆差。而美國又是車輪子上的國家,石油價格對於美國的通脹影響非常明顯,美國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加,令美國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全球原油價格,這對穩定美國內部通脹非常有利,對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可以減少大量進口原油,這不僅可以緩解貿易逆差問題,同時可以防止美元向石油輸出國過度流動,這樣可以減緩國內的債務壓力,也可以增強國內的流動性。同時,由於美國對國際原油話語權的增加,還可以強化美國金融市場對國際原油的價格操縱,藉此獲得國際金融利益。
另外,美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話語權的增強利於美國打壓俄羅斯與伊朗等對手,所以原油價格保持相對的平穩對於美國比較有利。
但是頁岩油開采成本比較高,大概在40美元左右,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過低,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將會大半倒閉,這顯然會沉重打擊美國經濟與金融體系。而沙特與俄羅斯開採石油的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以內,低的還不足10美元,因此在價格戰上美國必敗,如果打垮美國的頁岩油,國際原油產量自然下降,原油價格就會回升,沙特與俄羅斯就會長期獲利。
俺覺得我們有車一族是輸家!國際油價100美元一桶,我們加一升油6.5元,國際油價40美元一桶時,我們加一升油6.3元。
從利益上講沒有贏家都輸了,從輸的輕重上看俄羅斯輸的厲害,因為俄羅斯石油是它的支柱產業,石油大跌整個國民經濟都受影響,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而沙特雖然也以石油為主但它不差錢,變化的只是數字,加上它開采成本低,對它整體經濟影響比俄羅斯小。美國雖然是產油大國但在整個經濟中佔比小,加上本身消費大,石油降價對國民提高消費企業降低成本有好處,不利的是它石油開采成本高,很可能要限產來應付,這也是沙特的目的之一。
E. 普京已經和美國撕破臉了,為什麼還要賣石油給美國
俄羅斯並沒有賣給美國石油,而是美國從印度和土耳其購買已經加價的俄羅斯石油。
俄羅斯的油價低,商人逐利只要有供需關系就肯定不愁賣不出去,自俄烏爭端開始國際油價一路升高,而俄羅斯因為美國政府,歐盟,北約的聯合制裁很多國家沒有辦法直接從俄羅斯直接購買,現在的俄羅斯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了亞洲國家,而實際購買者使用者則是歐洲國家。
現在全球糧食較為緊張,大多數的國家包括印度前段時間也發聲明禁止印度糧食出口,糧食能源就是國家的命脈,產糧大國都不出口糧食了現在。
F. 沙俄石油博弈引發油價暴跌,雙方當前達成和平協議的主要分歧究竟在哪裡
沙特和俄羅斯的分歧主要就是沙特想減產提價,而俄羅斯不同意,就造成了現在的情況。
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矛盾在上個月的時候開始的,並且持續了半個多月了,也一直沒有傳出來再次商談什麼的這種好消息,反而現在是愈演愈烈,雙方誓要把石油價格壓到底,石油價格的動盪給世界經濟都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他們兩國的之間石油價格的戰爭對我們國家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石油,我國現在疫情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了,低價的石油有利於帶動人們的消費,提振經濟,雖然沙特這個國家並不願意賣給我們石油,但是至少還有俄羅斯可以賣給我們石油。
綜上,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分歧現在主要還是在利益分配不均,沙特想提高石油價格,但是俄羅斯為了自身石油的市場份額並不願意降價,就造成了現在這個結果,但是這我覺得再有1個月左右,這場矛盾應該就結束了。
G. 沙俄油戰博弈不斷升級,若沙特最終慘敗將會對其經濟造成怎樣的重大影響
沙特與俄羅斯在全世界石油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卻在增加石油產量,看似是在互相爭斗,其實目標一致,針對的是美國的頁岩油。如果沙特與俄羅斯這一次不能夠聯手將美國的頁岩油絞殺,沙特的石油份額會被美國頁岩油慢慢蠶食。石油產業是沙特立國之本,沙特財政收入的75%與CDP的40%都依靠石油出口。一旦石油出口受阻,沙特經濟恐怕會面臨崩潰的局面!沙特石油屬於優質油,開采成本不過十幾美元/桶。即使國際原油降到30美元/桶以下, 沙特多少還能夠賺點利潤。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在35美元-45美元之間,遠高於沙特石油的開采成本。一旦國際油價維持在30美元的低位區間,也就意味著美國頁岩油要虧本。時間一長,頁岩油必然退出能源市場。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國王薩勒曼)
歡迎大家留言,你認為沙特與俄羅斯聯手,能否將美國頁岩油趕出市場?
H. 關於石油的戰爭
阿拉伯戰爭 就是上世紀初的殖民戰爭 涉及到沙俄 英國 德國的角逐
二戰 歐洲的北非戰爭 其實是想迂迴通過埃及 攻打中東 摧毀英國石油基地
德國進占 羅馬尼亞 也是為了石油
德國攻打斯大林格勒 也是為了喬治亞那一代的油藏
日本開戰直接原因是美國石油封鎖 南下戰略主要是因為 印度尼西亞的 石油資源
第三次中東戰爭 雖然是因為蘇伊士運河 根本還是西方受到運河被封鎖石油運輸的威脅
再進一點 兩伊戰爭 為了幼發拉底河和河邊的石油資源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美國欺負伊拉克
I. 美國為什麼進口俄羅斯石油
美國可是「車輪上的國家」,制裁俄羅斯令國際油價大漲,美國也不能倖免。近幾個月來,全美平均汽油價格超過每加侖4美元,刷新歷史紀錄。美國加大進口俄羅斯石油,可以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