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通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呢
二戰時期中東的石油產量有限,而且集中在伊朗、伊拉克等地,德軍連埃及都沒拿下,自然就指望不上中東的石油。石油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在戰爭中,石油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不說坦克、飛機、軍艦需要石油,就是維持軍工生產,石油也必不可少。在二戰期間,德國的石油來源一個是東歐(主要為羅馬尼亞及匈牙利),一個是自己生產的合成燃料,第三就是從蘇聯等國進口。
不過東歐的石油產量有限,自己合成燃料生產產能也嚴重不足,至於進口石油受受政治因素影響,其次德國的外匯儲備也嚴重不足。因此開戰以後德國飽受石油不足的困擾。為了取得石油,德國後來不惜對蘇開戰,這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戰敗的速度。
顯然德軍即使僥幸贏了阿拉曼戰役,也不能讓部隊攻擊到基爾庫克、阿巴丹、阿瓦士等石油產區。所以希特勒自然只能選擇相對容易的蘇聯為攻擊目標。
B.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為什麼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原因:
1、雖然中東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直接入侵蘇聯,獲得其石油資源來得實在。然而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的石油,主要是運不過來,中間的戰略要地被英軍控制,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就是要幫助義大利去拔掉這顆釘子,都打到了敘利亞了,最後被蒙哥馬利打敗了,義大利軍隊不堪一擊,因為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葯箱都投降,給德軍拖了後腿。
所以歷史沒有給予第三帝國征服世界的機會。希特勒把其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和偏執壓倒性地置於第三帝國的國家利益之上,這是導致德國難以產生深謀遠慮的大戰略,最終不得不坐視「失去的勝利」的最根本原因。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之「不幸」,卻是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之大幸。
C. 二戰期間,為何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
二戰期間,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當時中東地區的石油開采並沒有進入成熟階段,二是希特勒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成本問題,如果選擇從中東去獲取石油,那運輸成本也會大增,三是當時德國所處的戰爭形式限制了它去中東獲取石油。
隨後德國正在被蘇聯拉近深淵,意識到問題的希特勒准備調整戰略,放棄莫斯科,攻佔高加索,但是,由德國佔領法國以後打開的中東的門戶,在同盟國的策劃下,親德的政權紛紛倒台,失去了中東的德國,也只能在蘇聯破釜沉舟。
D. 二戰石油很重要,希特勒為什麼不攻佔中東來獲取石油
戰爭中如果沒有石油,那麼坦克將無法前進,那麼德國的閃電戰術再怎麼厲害,他也需要坦克的推進,飛機在上面做輔助,對地面的技術設備進行轟炸,如果沒有石油,飛機飛不起來坦克跑不起來。
在當時的二戰中,中東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伊朗國家,很多的油田還沒有挖掘出來,我是為了當時發現的一點石油,而遠征中東的話,會得不償失,當時的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美國,蘇聯、委內瑞拉等國家,中東的石油產量是比較低。
E. 伊拉克戰敗後,美國為何沒有霸佔石油
那是因為美國攻佔伊拉克以後,有比石油更重要的目標,佔領整個中東國家,霸權世界。
二戰以後,美國無疑占據了世界霸權的地位,但在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是極其豐富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眾多中東國家才靠出口這一資源賺取了大量的外匯。
伊拉克在亞歐非三大陸之間,具有中東最優勢性的位置,一直是各個強國希望搶奪的目標。所以,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石油固然很重要,但加快掌握中東的腳步才是最根本、最大化的利益。
所以繼伊拉克、利比亞之後,敘利亞也相繼被美軍佔領,而美國將中東攪和得人仰馬翻,各國家關系已經到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程度。這時候的美國剛好坐收漁翁之利,不僅佔領了中東,更能掌握中東的所有石油資源。
F. 為什麼迪拜石油那麼多 沒有人搶
他們在國際上的戰隊非常講究,他們選擇和美國站在一起,在中東這個地區保持了自身的穩定和獨立,沒有受到戰爭的侵擾,加上較強大的經濟實力,在社會福利制度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非常完善的。
迪拜沙特都是中東有油的國家,他們有非常多的石油儲量,自然是很多世界上的強國想要爭取的地方,因為海灣地區的石油主動權掌握在誰的手裡,誰的國家就能有更長遠的戰略儲備,有真正發動戰爭的能力以及經濟發展方向的決定性作用伊朗,伊拉克為什麼會那麼容易的被打,就是因為他們想擺脫美元定價權,也就是說石油使用美元結算,他們不想這么結算,這與他們的利益發生了沖突。
拓展:
二戰後確定的貨幣體系使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如果再能夠與石油掛鉤,那麼美元的購買力將會再次上升,美國也將真的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現在伊朗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戰爭與運作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把剩下的這幾個國家能夠安排好,那麼美元對石油的定價權基本就確定了,能夠用美元去結算,無論價格高還是價格低,他們都能掌握主動權,因為對他們來說想要更多的美元,只要印鈔廠開足馬力就有錢了,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用紙去換石油換資源。主要是因為迪拜的戰隊政策非常對,他們本身也非常的低調,有錢是有錢,但是他們並不和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沖突,只是安心過好自己富足的日子,就像是你的鄰居他們家非常有錢,但是他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保鏢保護著他們,而且他們也不和任何一個人發生沖突,你想去他們家院子轉一轉,想去旅遊,他非常歡迎,你沒有理由去搶他。
G.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不攻打中東西亞這些石油多的地方
第一個原因是: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中東也產油,但它不是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地區。當時,世界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蘇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羅馬尼亞、東南亞等地。中東僅佔世界石油產量的5%。20世紀50年代後,中東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區。因此,德國人對中東石油的渴望不高。
德國並不是沒有考慮過玩中東石油的想法,只是沒能在北非戰場上贏得英國。如果真的最後佔領了整個埃及,那麼巴勒斯坦的英國人也會撤退,那個時候伊朗的石油就可以通過陸運加海運的方式很輕松的運到德國人手中,義大利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跑跑後勤還是可以的。現在來看,德國打下中東及地中海一帶就對了,一來這里離義大利和德國並不遠,隆美爾就在這里戰斗過。
H. 石油儲量不足的德國,二戰為何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
說起二戰時候的歷史,當時的德國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戰爭前期的時候,德國人憑借他們的閃電戰術,一舉征服了大片歐洲的土地,更是差一點就將整個歐洲都拿下來,連當時強大的蘇聯,面對德國人的時候,都被打的焦頭爛額。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人也並非沒有打過中東石油的注意,只不過在北非戰場上,他們最終還是敗給了英國人。如果當時他們真能佔領埃及的話,那麼巴基斯坦的英國人肯定會選擇撤退,當時候伊朗的石油資源自然可以通過海運以及陸運迅速運到德國人手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說不定就是德、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I. 該地蘊藏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百年,為什麼無人開采
因為開采成本非常高昂,不值得為開採石油耗費如此龐大的資金。
另外,新疆的石油開采工程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中東地區的石油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基本都隱藏在表層,開采起來不會很困難。而我國新疆地區,由於地表下層,石油基本都隱藏在地下很深的位置。開采出來需要很高超的技術,數量龐大的人員和無法計量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