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所知道的石油有何作用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石油煉制(職業暴露)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貳』 石油在地球的作用
化石能源之一,屬於能量含量比較高的,除此以外,通過石油化工還能生存其他的一些產品,比如塑料等等。
而且你的理解有誤,石油只是存在某些地層內部,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不然世界上的國家也不會這樣的爭奪了,地心也不是石油組成的。石油所在的地層相對整個地殼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何況地殼以下還有很多層次才到達地心呢。
地球的冷熱也不是開採石油造成的影響,它本身有一定的周期性,人類對他的影響,只是現在過量使用化石能源(包括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等等),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使得溫室作用加劇。
石油只是地質年代生物埋藏後經過漫長時間後形成的,是先有生物再有石油的。按照你的邏輯,石油形成之前的地球就沒有生物了?這明顯是矛盾的。
『叄』 如果石油不開采對地球有什麼好處
石油開采對地球沒有什麼壞處吧!只要不產生環境污染的話。相比較而言,應該是煉油環節比採油環節更容易產生污染吧!現在好多了,像中石化實施了「碧水藍天」工程,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環境保護項目,環保指標有了明顯提升。
不開採石油的話,對地球母親來說,應該是污染源會少很多。但是,對世人的生活影響太大了。石油及其製品已經成為濁世中人賴以生存的東東了,像糧食、空氣、水一樣了。現在,地球人已經回不去了,回到沒有石油的生活,大家會活不下去的,呵呵。
『肆』 石油相對於煤和天然氣有什麼優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天然氣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眾所周知,天然氣是一種干凈、方便、優質、高效的能源。所以,不管是直接燃燒,還是用於發電或開車,都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經測定,天然氣的熱值和熱效率不但高於煤炭,而且高於石油。
以1公斤煤炭與1立方米的天然氣相比較,天然氣的熱值為9300至10000大卡,而煤炭的熱值還不及天然氣的一半。天然氣的熱效率可達75%以上,而煤炭的熱效率卻只有40-60%。即使是石油,它的熱效率也只有65%左右。更可貴的是天然氣燃燒均勻、清潔、有害成分少,相對於煤和石油來講對環境的污染較小。因此,許多行業的專家對天然氣高看一眼,格外青睞,常把天然氣用於本行業的特殊工藝過程,以製造最理想的優質產品和爭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把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料,更顯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與其他化工原料相比,天然氣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它擁有各種特殊的成分。目前,全世界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化工產品以近千種,其中既有供工業生產使用的,又有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既有供人們吃和穿的,又有滿足人們住和行使用的。應有盡有,包羅萬象。正因為如此,人們利用天然氣生產出了許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在經濟上獲取了十分客觀的效益。
在經濟、能源和環境三位一體的原則下,天然氣將會進一步大顯身手,展現自己的才華。90年代以來世界天然氣消費量增長速度較快。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大都認為,21世紀上葉天然氣消費量將快速增長,並將取代石油成為第一能源。
『伍』 石油對地球本身有什麼用處
好詳細㖞
比最佳我啦!! 石油對人類的生活有多重要? 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原料和動力原料,石油經過分餾後得到的產品很多,廣泛應用於生活與工農業生產。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其中,各種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下面對它們的用途進行簡要介紹。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種。汽油的沸點范圍(又稱餾程)為30 ~ 205°C,密度為0.70 ~ 0.78克∕公分3,商品汽油按該油在汽缸中燃燒時抗爆震燃燒性能的優劣區分,標記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標號愈大,性能愈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機、農林用飛機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有添加劑(如抗爆劑四乙基鉛)以改善使用和儲存性能。受環保要求,今後將限制芳烴和鉛的含量。 噴氣燃料:主要供噴氣式飛機使用。沸點范圍為60 ~ 280℃或150 ~ 315℃(俗稱航空汽油)。為適應高空低溫高速飛行需要,這類油要求發熱量大,在-50C不出現固體結晶。煤油沸點范圍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穩、光亮而不冒黑煙。 柴油:沸點范圍有180 ~ 370℃和350 ~ 410℃兩類。對石油及其加工產品,習慣上對沸點或沸點范圍低的稱為輕,相反成為重。故上述前者稱為輕柴油,後者稱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點分級,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溫度,柴油廣泛用於大型車輛、船艦。由於高速柴油機(汽車用)比汽油機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長速度大於汽油,一些小型汽車也改用柴油。 …… 石油不僅有廣泛的工業用途,而且石化產品在人們的生常中也被大量地使用著,裝點著人們的家庭。造型各異不同種類的家用電器、箱包器皿、生活用具乃至儲存著豐富資訊的磁碟幾乎沒有一樣離得開石化產品。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產品的外殼,地板革和壁紙等塑膠裝飾材料,農用薄膜、漁網等農業、漁業用品,都是用合成樹脂(塑膠)做成的。飛機、汽車、自行車的各種輪胎,電線電纜、防水建材,以及膠鞋、橡皮、醫用膠管和手套、兒童玩具等,都是用合成橡膠做成的。我們身上穿著的各式服裝的面料,就是合成纖維。石油產品已被廣泛地應用到民生經濟各個部門。所以人們把石油稱為「工業的血液」。 本書特色: ■本書榮獲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科普類第三名,連續四周非文學排行榜、連續八周財經企管排行榜! ■看完本書,你將知道石油為何造成全球的經濟恐慌 ■看完本書,你將了解布希為何出兵攻打伊拉克 ■看完本書,你將了解石油工業國組織(OPEC)的運作模式 ■看完本書,你將了解國際油價漲破150美元,意味著什麼? 國際油價漲破150美元,意味著你投資的方向必須轉變,意味著你的食衣住行將改變,意味著通貨膨脹的來臨,意味著你的荷包將大失血、意味著你可能會失業、意味著你可能買不到糧食…… ■看完本書,你將了解石油為什麼一下子成了全球經濟的命脈;石油,讓全世界進入新的戰國時代;石油,讓糧食成了武器。 國際能源組織預估,原油價格每一桶上漲10美元,就會使世界經濟增長率下滑0.4個百分點。油價的上漲相對的也會帶動所有產品價格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讓世界的低價商品成為回憶。 油價上漲將帶動民生物價的上漲、糧食的上漲、世界的能源危機,最近兩年間小麥、玉米、稻米價格上漲一倍以上,對民生影響將比之石油漲價更為嚴峻。面對 M型社會下的台灣及世界經濟,將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糧食荒與失業潮…… p.s.石油系一啲好傑,深啡或深綠色液體。佢響地殼上層。主要成分系碳氫化合物,大部份系烷,不過成份同樣都可以度度唔同。石油大部份都用來整燃油同汽油。除此之外,重可以用來整溶液,肥料,殺蟲水,同塑膠。八成八都系做燃料,凈低都用來整其他嘢。石油唔系可再生能源,咁好多人驚有日會用盡。世界石油有相當嘅需求,所以畀人叫做黑金。未經提煉嘅石油又叫原油。
參考: cp1897/proct_info?BookId=9789866714351
石油對地球用處不多
好像地下水
郎住地面
抽得多地面倒下來 . or你問石油對活在地球上的生物
有何用處呢 ?
『陸』 石油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石油給我國的工業和農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國家早就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前幾年建設的幾個石油儲存基地也已建好。但還遠遠不夠,我國的原油儲備只夠45天,而美國是120天,連日本也有90天的戰略儲備。由於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對石油應當加大調控力度和監管力度。平抑物價,調節經濟收入。
2.石油不僅關繫到國濟民生,還關繫到國家安全與穩定。石油在國家戰略中是基石,是實現軍事戰略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國家的安全應是國內的穩定和領土的安全。國家在制定石油戰略時,應當充分考慮人民生計和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考慮石油在軍事戰略中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作用。
3.石油不在是一種單純的產品,它還是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做的。並且在普京的手裡使用得非常有效。我國在使用石油這件武器時,還要考慮它的安全性,如石油的儲存與儲備,運輸及運輸路線,石油技術的的提升和開發。以及對石油產品的合理利用等。
『柒』 石油能給人類帶來什麼石油有多大的重要作用
石油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石油有什麼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我們人類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從而進入到了現代社會,因為工業革命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在第二次的工業革命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石油,可以說是石油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那麼石油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石油在當今社會當中具有什麼重要作用?
其實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多多的關照一下環境問題,因為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如果我們不對他們進行保護那麼我們的生存根本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關注環境問題,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做到真正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發展才是科學健康的發展,所以我們要學會綠色的發展,地球這個大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去維護他們的原有的面貌,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
『捌』 石油在地球開采完了以後,對地球,對大氣層,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對於石油在地球開采完了以後,對地球,對大氣層,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之話題。此題我已有多年的相關研究,已在「科學中國人」雜志上發表了關於《大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頻繁發生原因》(網路可查)學術論文,詳細闡明了石油在地球存在的自然作用和開采完畢所造成的嚴重效果,人們要清晰理解此題,首先要明白地球地殼層存在的石油之自然作用,方能明白開采完畢之後會對地球、大氣層和人類有什麼影響。
上述所說是地球物質運動儲能自然規律的生態鏈,而碳化物沉積層(石油層)在這個生態鏈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有了它的自然存在,就會有這個生態鏈常規性運行的自然存在。如果人類只顧生物能源和經濟利益上發展,將儲存在地殼圈層之中的石油層全部開采完畢,會徹底破壞了地球物質運動的發展規律,破壞地球儲能生態鏈的自然性。
由於地核和地幔圈層自然吸納碳化物沉積層的手段是地震現象,它們需要適當比例有機碳化物的不斷來源和補充,達成地核不斷儲能之目的。可是地殼圈層的石油都被開采完了,被地震吸納到地幔圈層之中的物質比例發生了突大的變化,無機物尤其是液態水體居多,有機物居少或無。
會徹底破壞了地核和地幔圈層的儲能規律的自然性,會導致流進地幔表層的液態水體居多,佔領地幔表層的空間就越多,高溫蒸發後所形成的地幔表層空間就越大,引發地震的震級會越來越大,導致地球特大地震和特大海嘯現象頻繁發生成為必然。
此外,地幔表層的無機物居多,排泄出去的地幔廢物會越來越多,引發火山爆發現象會頻繁發生,級數就越來越大,所噴發有毒化學物質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進而改變了大氣層物質的自然比例結構,導致地球氣候環境惡劣的突變現象和有毒氣體超標之霧霾天氣的頻繁發生。
由此可見,如果人類將石油開采完畢,將會徹底破壞了地球儲能的自然發展規律,破壞地球物質運動的自然性,會引發地球特大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現象的頻繁發生,造成對地球、大氣層和對人類的生存產生惡劣的影響。
如果再不警醒,再不保護自然,不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任其開採下去,地球上的惡劣生存環境將會越演越烈,將會進入到無法收拾的地部,我們現代人就無法向後代做出交代。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准確?
『玖』 石油有什麼作用
一、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應用於機械類工具運轉;提煉出來的煤氣用於家庭和工業燃料;提煉出來的瀝青用於建設公路;提煉出來的化工產品可用於生產塑膠,衣服等;石油可生產出農業肥料。
二、沒有石油的話,正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是無法使用。
這會導致許多問題,換句話說人類發展速度將會減緩。
(9)石油對地球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拾』 石油對人類有哪些作用與貢獻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