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油田怎麼樣
江蘇油田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揚州,這里文人薈萃、經濟發達、景色優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園里的"水鄉油田"之稱。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 4 個地區 8 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 22 個。 江蘇油田是江蘇石油勘探局勘探開發的各油氣田的總稱, 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 本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於蘇南、蘇北相繼發現油苗和氣苗,地質工作者 開始在江蘇地區進行早期的石油地質勘查。 1955年初,國務院批准了地質部第一次石油普查會議關於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戰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議。1956年2月,地質部第二次全國石油普查工作會議決定華東地質局組建隊伍,開展蘇、浙、皖三省毗鄰地區石油地質調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業部組建華東石油勘探局,負責華東地區五省一市(蘇、浙、閩、贛、魯、滬),而以江蘇為重點的石油勘探工作。 從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質部和石油部的廣大地質工作者堅持不懈,協同作戰,在江蘇省境內,主要在蘇北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區域普查勘探,並取得了鑽獲工業 油氣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蘇是一個油氣分布廣闊的有利地區。 1975年7月20日 ,會戰的第一口井--真6井開鑽。同年9月底,10台鑽機全部投入 生產。到1975年底,共開鑽探井13口,完鑽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麵積,並有一批油氣井投入試采。這一年,真武油田試產原油6176噸。 從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來,參加石油會戰的全體職工,在各有關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難,研究總結了江蘇油氣資源分布的地質狀況及其主要特點,為進一步勘探開發江蘇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蘇石油勘探局組建於 1975年4月23日 ,直屬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勘探開發一體化,油氣生產、加工與銷售配套,農、工、科、貿兼營,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陸上石油工業基地。2000年1月,根據《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整體重組改制後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方案》,設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經營原江蘇石油勘探局油氣勘探與生產、煉油與銷售業務,原江蘇石油勘探局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權益整體劃入。新設立的江蘇油田分公司與現江蘇石油勘探局,統稱江蘇油田,由於油田地處肥沃的蘇北里下河水網地帶,又有水鄉油田之稱。油田佔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蘇和安徽兩省的8個地區17縣76個鄉鎮,主力油區在揚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郵、儀征;泰州市的興化;淮陰市的金湖、盱眙、洪澤;鎮江市的句容;鹽城市的東台、射陽;安徽滁州市的天長。油田總部於2000年11月由江蘇省江都市邵伯鎮遷入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江蘇省揚州市江蘇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開發一體化,油氣生產、加工與銷售相配套,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石油企業。分公司機關設在江蘇省揚州市,油區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6市12縣境內,包括江蘇揚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郵、儀征,泰州市的興化,淮陰市的金湖、盱眙、洪澤、鎮江市的句容,鹽城市的東台、射陽,安徽滁州市分公司勘探開發成效顯著、前景可觀。2001年,新增三級儲量3254萬噸油當量,連續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000萬噸;生產原油157萬噸。到目前為止,已先後發現了34個油氣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4億立方米,探明含油麵積 161km 2,建成年產原油150萬噸以上生產能力。從整體發展態勢上看,油氣生產目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處於興盛期。特別是作為勘探接替領域的下揚子和南華北中古生界資源總量測算約20-30億噸,包含了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等多種資源,目前尚處在前期評價研究和早期勘探評價突破階段,蘊藏著巨大潛力分公司勘探開發技術領先,獨樹一幟。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網密布、地下構造復雜,素有"地質家考場"之稱的長江金三角地帶,從事復雜小斷塊群油氣藏滾動勘探開發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擁有全行業第一套全三維處理軟體以及用於油藏早期描述評價的無井LOG反演技術;發展配套了以全三維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項技術為核心的復雜斷塊地區滾動勘探開發綜合配套技術,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儲上產的技術系列,百萬噸產能建設投資水平為同行業先進。分公司現已建成FDDI光纖計算機網路並與全國和網際網路連結,勘探開發生產、科研、經營、管理全部實現計算機化,新技術的使用在全國中小油田處於領先水平。"當年鏖戰急"、"今朝更好看"。江蘇石油事業不僅已經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如果不是石油大學的 估計成為正式工會很難的 不過現在其他油田正式工都蠻難進的 如果當勞務工 還是別來了 待遇很一般的 而且沒什麼前途 正式工估計有3萬多吧
2. 高郵有石油機械廠嗎在哪
有 高郵華興石油機械有限公司
3. 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阿拉伯國家有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原因:阿拉伯在中東,中東地區是海洋生活著許多海洋生物,石油就是這些海洋生物和這些熱帶植物的屍體所組成的。
(3)高郵城裡怎麼到處找石油擴展閱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
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油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
4. 會戰高峰——高郵凹陷真武油田的重大突破
1974年7月,指揮部召開技術座談會,旨在首先從油氣地質理論高度確定主要勘探目的層是什麼。座談會上,關士聰總工程師指出:「三垛運動是主要的成油期,應該在凹陷內尋找戴南組油氣藏。」六普孟運舒等指出:「高郵凹陷南部深凹帶最有利。」這樣把實現第二次突破的目標就指向了高郵凹陷。
要想使蘇北油氣勘查得到新發展,還必須加速改造落後技術,包括鑽探設備、地震攻關和試采工程。為達到此目的,六普、五普陸續調進羅馬尼亞產3500~5000米鑽機,以加強深鑽技術能力。組建了試采大隊,配備了較為先進的技術裝備。尤其是六物為改善和解決蘇北地區廣泛存在的嚴重多次反射波干擾,深部反射清晰度差等,積極引進先進的模擬磁帶在地震技術,進行地震共反射點多次疊加方法試驗,在壓制多次反射波和回放記錄的信噪比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對在蘇北水網台田復雜地形,以及復雜的斷塊構造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黃緒德、田正平等為此作出了貢獻。
在技術座談會前夕的5~6月間,在648地震分隊發現真武構造的基礎上,661隊及時編制了真武地區構造圖,會後在真武構造上布置蘇58井。
六普4007鑽井隊承擔施工任務,鑽進戴南組2318.4~2320.4米井段見油層,經測試於11月15日獲日產原油55.8立方米,首次突破蘇北油氣勘查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真武油田,從此蘇北油氣勘探形勢急轉直上,一躍進入高峰時期。
同年,六普5003鑽井隊在溱潼凹陷儲家樓構造上打蘇59井,在戴南組1段井深2960~2965.8米鑽遇油層,經測試獲自噴最高日產原油162.18立方米,這是江蘇第一口日產原油100噸井。次年,六普又在高郵凹陷富民構造上蘇63井鑽遇油層,交開發指揮部測試獲日產9噸工業油流。形勢的發展出現連續突破的大好局面,預示著蘇北盆地東台坳陷將有部分進入油田開發,為在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建立起石油工業新基地奠定了基礎。
5. 「何處望神州」哪裡覓石油——指揮所移師江北
1973年9月20日,江蘇石油勘探指揮部成立。此前,指揮所和五普都駐在鎮江。鎮江北濱長江,古時也稱京口,秦置丹陡縣,1928年改鎮江縣,1949年設鎮江市。它已有3000年以上歷史,西周前是荊蠻族居住地。周成王時,這一帶是周王所封宜侯的領地。東北有北固山,曾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山上有歷史上著名的甘露寺,為三國時東吳在甘露年間所建,相傳是劉備招親的地方,寺北有三國東吳國太相婿的多景樓。北固山由白堊紀火山噴發的粗面岩組成,堅固多裂縫,後人將此編傳說:謂之孫權與劉備的「試劍石」。山之頂有凌雲亭,是孫夫人奠祭劉備而殉情的地方。
鎮江還是南宋抗金的名城,傑出的巾幗英雄梁紅玉的《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晚年鎮守鎮江,登北固山亭滿懷感慨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著名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有懷》前段:「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之警句。
何處望神州?哪裡覓石油?為了確保蘇北石油會戰成功,指揮所移師江北,駐守揚州實行與工地現場晝夜指揮對話。
揚州素有「淮左名都」之稱,為古時中國四大名城之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和「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都是描繪當時揚州繁華市景的佳句。
揚州始建於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36年),當時南方吳國在吳王夫差的統治下,逐漸強大起來,出兵伐齊,北霸中原,築成邗城。戰國後期到秦朝稱廣陵邑,而正式命名揚州始於隋朝。隋煬帝開鑿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從洛陽到淮陰長約1000公里稱「通濟渠」,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城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稱「永濟渠」,再從鎮江至杭州又開鑿了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至此全程達2700多公里,為溝通南北水運,繁榮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揚州是江澤民主席的故鄉。他最喜歡唐朝詩人杜牧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據說詩與莫扎特的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意境相近。
我數登揚州平山堂(鑒真和尚紀念堂)可近望長江,遠眺江南。憶吟杜牧詩「秋盡江南草未凋」大有親臨其境之感!五普隊部就設在邗江施橋運河入長江出口處。
江蘇石油勘探指揮部指揮長崔振東,帶有兩名得力助手:地球物理專家許寶文、石油地質專家楊朴,領導著蘇北石油會戰。
蘇北盆地,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為發生在印支—燕山褶皺帶基礎上的陸相沉積盆地,白堊紀開始接受盆地沉積,第三紀是坳陷發育主要時期,最大厚度超過6000米。
盆地由南、北兩個坳陷,即東台坳陷與鹽阜坳陷,和介於其間的建湖隆起三部分組成。在坳陷中形成由一系列凸、凹相間,呈北東方向排列的構造格局。東台坳陷是盆地主體部位和沉積中心,自西往東劃分有:金湖、高郵、溱潼和海安4個凹陷。盆地向北東方向延伸連接南黃海,故常稱蘇北—南黃海盆地。
第三紀經歷了兩個構造運動:始新世末稱「吳堡運動」,新、老第三紀間稱「三垛運動」。兩期構造運動對盆地結構和演化起到區域性的控製作用。
第三紀沉積可分3個主要階段:始新統阜寧組最大厚度為2000~2500米,平均沉積速率為0.1毫米/年,該組為蘇北主要含油層系,具良好的生油條件和生、儲、蓋組合;漸新統戴南組、三垛組最大沉積厚度超過2000米,具良好的儲集層條件;新第三系鹽城組最大沉積厚度約1700米,沉積速率在0.08~0.16毫米/年之間。
斷裂是蘇北盆地主要構造要素,不僅控制著正負向構造單元的邊界和沉積分布,形成箕狀斷陷和凸起間的發育,而且還控制著局部構造生成和油氣運儲,尤以斷塊為主的油氣藏。
指揮所到蘇北後,開始時,五普、六普的鑽井隊主要投入到溱潼凹陷,而後逐步轉向高郵和金湖凹陷。
6. 有誰知道英國海皇石油(香港)有限公司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怎麼到處去招商,但一個項目都沒有成功的
聽說是要快了,是他們自己投資的!
英國海皇石油(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KP)成立於2006年,立足香港,面向中國,放眼全球,冀將中國市場納入其全球戰略網路的一部分。GKP提供的M-100燃料油及D2柴油,直接從俄羅斯及中東地區的港口出口,通過海運到達中國港口,GKP的客戶可在港口直接驗收。本公司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成品油消耗國,中國油成品市場將提供巨大的商機。
與競爭者相比,GKP有著明顯的地理優勢。首先,作為一家香港公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各種金融服務來服務我們的客戶。比如,基於香港完善的銀行系統,票據和信用證的收發順暢,交易便利,這是其它地區的競爭對手所做不到的。而且,由於靠近內地,GKP易於掌握市場變化和新的法規政策,使我們更能應付石油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GKP的緊密合作夥伴是加拿大摩根基金組織和英國亞歷山大石油供應系統有限公司,前者是北美著名的金融服務公司,主要為GKP提供財務上的支持,而後者則為GKP帶來廣闊的石油貿易網路。GKP的主要管理團隊為經驗豐富的金融財務專家,能解決石油貿易中出現的棘手的財務問題,這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此外,我們出色的銷售人員頗具市場觸覺,為開拓中國市場提供堅實的支持。
目前,GKP已經與多家跨國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我們還與中東地區的多家煉油廠建立了良好關系,在亞太地區分銷他們的產品。與我們的競爭者不同,GKP直接與石油供應商或其指定的代理交易,而不是依靠一大串的中間商,因此,我們的客戶更為放心。在內地,GKP已與較大的入口商、代理商、消費機構等建立了業務聯系,他們都願意投放大額訂單。
2008年,隨著石油供應商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我們預期貿易量將有大幅度的增長。
在價格方面,石油價格主要受到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的影響,但GKP承諾,將考慮多種因素來訂價,包括石油期貨、運輸成本等,以維護客戶的最大利益。
7. 江蘇恆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怎麼樣
還不錯,經營范圍還算很廣。
經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成品油批發(不含危險化學品),化工產品銷售(不含許可類化工產品),石油製品銷售(不含危險化學品)等等。
江蘇恆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06月12日,注冊地位於高郵市平安路506號,法定代表人為許鄲。
8. 石油和天然氣一般在那種地形構造里尋找
在背斜中找石油和天然氣,在
向斜
里找水!
9. 怎樣分辨哪裡有石油,哪裡有礦
石油勘探,就是考證地質歷史,研究地質規律,尋找石油天然氣田。主要要經過四大步驟,即:確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圍;然後從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來;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圍尋找有利於油氣聚集的地質圈閉;最後對評價最好的圈閉進行鑽探,查證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氣,並搞清它有多少儲量。下面對這四個步驟的工作內容作一介紹。(具體的石油勘探技術方法後面有專題論述)
(一)確定古湖泊古海洋的范圍
前面已經講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積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這里形成的。因此,確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圍當屬是首要的。
確定古湖古海的地質依據,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或印模、痕跡等)。通過地質家們的研究,現在地球上的岩石種類極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漿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漿噴發到淺處或地面後,凝固而成的。電視中曾多次報導過現代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因此對這種岩石的來源與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積岩,前面在油氣形成問題時,已談到了它的來源與形成過程了,它就是確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質依據。也就是說,哪裡有沉積岩,哪裡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這是毫無疑問的。三是變質岩,這主要是各種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積岩),在地殼的變遷過程中因經受高溫高壓而改變了原來的性質變成了既堅硬又緻密的另一類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樣區別呢?這主要是通過化石來確定和區分的。因為湖泊與海洋的生物特徵是大不一樣的。另外,即使同樣的沉積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是以當時水的鹹淡來分的,淡水為湖,鹹水為海……。
古湖古海的保存狀況對找油找氣的影響十分重要,在後來的地質變遷中,或遭受過風化剝蝕,造成殘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壞;或經過嚴重的變質過程等等,這些情況也都要通過對岩石性質和地層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證其發育過程。
(二)查明生油凹陷的位置
不論是湖盆或者海盆,面積都很大,一般也有上萬平方公里,大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竟超過50萬平方公里。盆底的形態也是凹凸不平,很不規則的,有高低,有深淺,較低的部分稱之為凹陷,高的部位稱之為凸起或隆起,一般水中的生物遺體比較容易富集在盆底的低處,所以凹陷是被認為盆地中有利於生油的部位,當然也是較深的為好,故在明確了盆地范圍以後的第二步就是查明深凹陷的位置,也就是找出能夠生成較多油氣的地方。
(三)尋找地質圈閉
尋找地質圈閉是尋找油田的中心環節。任何一個找油部門對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視的。地質圈閉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形態各異。例如大慶油田的大慶長垣,其圈閉面積達千餘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我國找到的最大儲油圈閉。當然也有小到不足一個平方公里的,有的單獨的含油圈閉只有一口油井。地質圈閉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為一個完整的地質圈閉;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來。現在我國有能力探測到的圈閉埋深,大約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這個深度以內,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較准確,鑽井也能夠得著。尋找圈閉自然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大到小的過程,對於深而小的圈閉,找到它當然是很困難的,它要求的技術精度、難度要比一般情況下高的多。
找到地質圈閉以後,還要對圈閉進行是否具備儲油條件的研究和評價工作。一般來說,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質圈閉,有利於油氣運移進去,成為有希望的油田,而對其他地方的圈閉,評價就要低一些。再則各個圈閉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儲藏油量的大小等情況也需要進行研究和評價。
(四)鑽探油氣田
對所找到的地質圈閉,裡面是否儲藏著石油或天然氣,在沒有對它進行鑽井驗證之前,一般是很難給以定論的。因此,對地質圈閉進行鑽探,這是尋找油田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一個步驟。其重要性及關鍵性在於,這個步驟中所採取的一切技術和手段,它都關繫到一個油田能否順利誕生以及它的實際命運問題。
在油田發現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一個圈閉本來是充滿了石油的,但因鑽探技術及方法不當,而沒有發現其中的油氣,直到若干年後,人們再次認識,再次鑽探時才證實是個油田;還有的在首次鑽探中就發現了油層,但其中油氣就是出不來或油氣產量很低、結果評價為沒有工業開采價值而棄置一旁,可是以後的重新鑽探或經過一定的技術措施,又噴出了高產油氣流。可見,鑽探是發現油氣田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與前面的工作關系,如同十月懷胎與一朝分娩那樣,所以必須十分認真對待。
在盆地內或一個圈閉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應該打在什麼位置,這是要綜合考慮多種資料以後才能確定的。其實,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來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如新疆克拉瑪依因為旁邊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見,它就是第一號探井生油的。至於我國東部在復蓋區找油田,就不那麼容易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說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兩口空井;勝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華8井,說明在此之前曾經至少打了7口乾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後才發現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經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當然,確定探井井位也不是無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簡單而言,以找油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層為目的的井稱之為基準井或參數井)總是盡可能定在圈閉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氣總是浮在水的上面。這里的所謂"高"是指含油層的「高」。地質結構十分復雜,因而「高」也不是絕對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鑽探的圈閉象個反扣著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這個圈閉象一條豎放著的大魚,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處;如果圈閉象一塊傾斜的板(克拉瑪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極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頭發都在頭頂上最密,但禿頂者卻在頭部的周圍才有頭發,如果一定要在頭頂去剪發,只會徒勞無益,新疆准噶爾盆地就有這樣的實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處打成了一口探井,一無所獲,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較低處打井,卻出了油,用「禿頂」周圍的頭發來比喻,確有相似之處。也有確實在「盆底」找到油的,猶如炒菜的鍋里放點油,它不可能停在鍋沿上,這是因為這里的地層里幾乎沒有水,石油不佔密度差的優勢浮起來,只好「沉底」了,這種實例很少,所以「高處找油」仍然是首先應當遵循的准則。
當一個地質圈閉經鑽探後,有一口井獲得了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氣流,這就算是找到了一個油田。但是,還必須進一步把這個油田的具體范圍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鑽探過程中發現油氣之後,就應立即查清油層的層數、深度、厚度,並要搞清油層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還要對油層進行油氣生產能力的測試和原油性質的分析。然後再進行擴大鑽探,進一步探明圈閉含油氣情況,算出地下的油氣儲藏量有多少。這樣,對單獨個油田來說,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結束了。
最後這里還需加以說明的是,在實際尋找油田的工作中,這個步驟不可能絕然分開進行,而總是相互聯系、交錯進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過程中,往往也同時就找到了地質圈閉;在找地質圈閉過程中,也會發現新的沉積地層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鑽探圈閉時,也會發現新的生油層和儲集層,以致給人們增加許多新的認識。總的來說,尋找油田的過程,一方面是人們對地下情況不斷積累資料、深化認識的過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