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中為什麼會有硫醇
擴展閱讀
建行扣598是什麼費用 2025-07-23 20:43:08
天際線怎麼開無限石油 2025-07-23 20:24:00

石油中為什麼會有硫醇

發布時間: 2023-01-23 02:19:00

1. 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有哪些它們各自有何特點

硫化物 (對金屬有無腐蝕) 非活性硫:硫醚、二硫化物、噻吩。 (對金屬有無腐蝕) 硫和硫化氫:多是其它硫化物的分解產物; 硫醇( 硫醇(RSH) :石油中含量不多;沸點低於相應的醇類,多存在於低 沸點餾分(汽油、煤油餾分)中;不溶於水,有特殊臭味(甲硫醇) ;受熱分解 生成硫醚和硫化氫。 活性硫:元素硫、H2S、硫醇。 硫醚( 硫醚(RSR』) :石油中含量很大,在輕、中餾分中占含硫量的 50~ 70%存在形態很多,R 基可以是烷基、環烷基和芳香基; 中性液體,對金屬沒 有作用。 一般 石油中的二硫化物的含量顯著地少於硫醚,不超過整個含硫化合 物的 10%,而且主要集中在較輕的餾分中,其性質與硫醚相似。原油中噻吩類化 合物一般占其含硫化合物的一半 以上。噻吩類化合物主要存在於中沸點餾分尤 其是高沸點餾分中。

2. 石油中常會有少量硫醇,因而產生難聞氣味。硫醇是巰基(—SH)與鏈烴基相連的含硫化合物,其性質與醇類有

BD

3. 硫醇的化學性質

巰基是硫醇化學性質的主要體現。其中 S-H 鍵涉及硫較大的 3s/3p 組成的雜化軌道與氫較小的 1s 軌道成鍵,所以 S-H 鍵較弱,硫醇具有酸性。硫上還有孤對電子,所以巰基也可被氧化。 硫醇很容易被氧化。弱氧化劑(如空氣、碘、氧化鐵、二氧化錳等)即可將硫醇氧化為二硫化物。硫醇與二硫化物形成的氧還共軛對是生物體內的常見機制,如半胱氨酸-胱氨酸還氧對。生成的二硫化物中的二硫鍵在維持蛋白質空間結構方面有重要作用。硫醇用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硝酸、高碘酸)氧化,經過中間物次磺酸、亞磺酸,最終生成磺酸。此法可用於脂肪磺酸的制備。
對硫醇催化加氫,可實現脫硫,產生相應的烴。石油煉制中的加氫脫硫即是基於此反應。石油中有少量硫醇,硫醇的存在不僅會使汽油具有令人討厭的氣味,還會在燃燒時轉變為有毒、腐蝕性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中文名稱乙硫醇結構式 英文名稱ethyl mercaptan;ethanethiol 別名硫氫乙烷;巰基乙烷分子式C2H6S;CH3CH2SH性狀無色液體,有強烈的蒜氣味分子量62.13蒸汽壓53.32kPa/17.7℃密度相對密度(水=1)0.84;熔沸點熔點 -147℃ 沸點36.2℃溶解度溶解性微溶於水
溶於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危險性危險標記 7(低閃點易燃液體) 主要用途用作粘合劑的穩定劑和化學合成的中間體表格資料整理自

4.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主要成分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4)石油中為什麼會有硫醇擴展閱讀

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雙重夾擊,人類的資源被大大地利用開發,為了能夠實現人類的最大慾望,自然界的資源正在逐漸的被侵蝕。人類已經預先使用了提供給子孫後代的資源,那麼其中最大的代價就是未來人類子孫後代可能面臨資源短缺的情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石油的使用。

科學家經過了長期的努力後發現,二氧化碳可以轉變成石油,這種石油不是像天然石油那樣是經歷幾千年的風雨形成的,而是在實驗室中就可以形成。這個過程主要就是將二氧化碳經過催化、氫化,將二氧化碳轉變成高烷基石油。

5. 石油中常因有少量硫醇而產生難聞的氣味.硫醇是-SH與鏈烴基相連的含硫有機物,其性質與醇類有相似之處.

A.硫醇在空氣中能被氧化,可說明還原性:C2H5SH>C2H5OH,故A錯誤;
B.O電負性較大,C2H5OH具有氫鍵,沸點較高,故B正確;
C.C2H5OH具有氫鍵,易溶於水,故C錯誤;
D.硫醇能跟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而乙醇與鹼不反應,可說明酸性-SH>C2H5OH,故D錯誤.
故選B.

6. 石油和柴油的主要成份是什麼

①石油中碳氫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按其結構又分為烷烴(包括直鏈和支鏈烷烴)、環烷烴(多數是烷基環戊烷、烷基環己烷)和芳香烴(多數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烴。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產物中還含有硫化氫(H2S)。

②柴油的主要成分為C15~C18的烷烴。

7. 石油化學成分是什麼,產生條件是什麼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氫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復雜,並且隨產地不同而異.按其結構又分為烷烴(包括直鏈和支鏈烷烴)、環烷烴(多數是烷基環戊烷、烷基環己烷)和芳香烴(多數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烴.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產物中還含有硫化氫(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環烷酸和酚類(以苯酚為主),此外還含有少量脂肪酸.環烷酸是指含有11~30個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個或多個駢合脂環,羧基可以在脂環上或在側鏈上.如:
在煉油生產中常把環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類(RNH2)等.因吡咯在空氣中易氧化,顏色逐漸變深,這踉汽油久存顏色變深有關.
石油的化學組成是沒有一定的,隨產地不同而異.根據含烴的成分不同一般將石油分為烷烴基石油、環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烴基石油等幾大類.但許多產油國家常根據本國的資源情況而有不同的分類.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